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普通野生稻抗白背飞虱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祝亚 徐安隆 +3 位作者 姬莉 贺文爱 李容柏 邱永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从一批广西普通野生稻材料中筛选出新的抗白背飞虱材料,为水稻抗性品种培育和栽培稻遗传改良提供优异的抗性资源。【方法】通过成株期鉴定法对218份普通野生稻进行白背飞虱抗性株的初步筛选,以Ptb33为抗性对照、9311为感性对照... 【目的】从一批广西普通野生稻材料中筛选出新的抗白背飞虱材料,为水稻抗性品种培育和栽培稻遗传改良提供优异的抗性资源。【方法】通过成株期鉴定法对218份普通野生稻进行白背飞虱抗性株的初步筛选,以Ptb33为抗性对照、9311为感性对照;利用苗期集团法对初步筛选到的抗性材料进行抗白背飞虱鉴定,并对部分抗性较好的材料进行重复鉴定,确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利用成株期鉴定法从218份普通野生稻材料中初步筛选出60份对白背飞虱具有一定抗性的材料,占总鉴定材料的27.5%。利用苗期集团法从60份普通野生稻材料中鉴定出抗性材料22份,其中高抗材料1份,占鉴定材料数的1.7%,中抗材料21份,占鉴定材料的35.0%;对22份抗性材料中平均抗性水平较高的9份材料的重复鉴定结果与前期鉴定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对218份广西普通野生稻的抗性筛选,获得22份对白背飞虱具有中抗以上水平的抗性资源,这些抗性材料可应用于水稻抗性品种培育和栽培稻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白背飞虱 抗性鉴定 抗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抽穗期QTL qHD8.3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2
作者 吴子帅 韦敏益 +5 位作者 周旭珍 刘立龙 薛艳霞 李旭 覃宝祥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3-997,共5页
从普通野生稻/9311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筛选获得一个含有早抽穗QTL的代换系CSSL13。光温反应特性分析表明:CSSL13早抽穗的特性对光温表现不敏感。利用CSSL13和9311所衍生的BC5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该群体中单株抽穗期呈明显的双... 从普通野生稻/9311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筛选获得一个含有早抽穗QTL的代换系CSSL13。光温反应特性分析表明:CSSL13早抽穗的特性对光温表现不敏感。利用CSSL13和9311所衍生的BC5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该群体中单株抽穗期呈明显的双峰分布,早抽穗和迟抽穗单株分离比符合3∶1的分离比,表明该早抽穗特性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BC5F2群体中76株极早抽穗的单株和52株极晚抽穗的单株将该q HD8.3定位在8号染色体分子标记M07和M13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6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遗传分析 分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及其抗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曙 刘芳 +5 位作者 薛艳霞 祝亚 覃宝祥 韦政 邱永福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5-2130,共6页
为了研究水稻品种在不同时期对褐飞虱的抗性变化及其抗性机制,对15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虫鉴定。并通过测定水稻抗生性及趋避性,对这15份水稻材料进行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5份水稻材料有13份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性没有或呈... 为了研究水稻品种在不同时期对褐飞虱的抗性变化及其抗性机制,对15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虫鉴定。并通过测定水稻抗生性及趋避性,对这15份水稻材料进行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5份水稻材料有13份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性没有或呈现微弱变化,其余2份材料T12、OB667在苗期抗性鉴定为感虫,在成株期表现为中抗。在抗生性试验下,其抗生性大小与抗虫能力基本保持一致;而在趋避性试验中,水稻的趋避性强弱并未与其抗虫性强弱表现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褐飞虱 成株期 抗生性 趋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DGH)基因克隆及RNAi载体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志鹏 赵艳红 +5 位作者 明庭会 余明丽 冉珊敏 钱景华 周瑞阳 陈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10-2116,共7页
【目的】克隆红麻不育系和保持系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DGH)基因,并构建其RNAi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红麻花药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红麻花药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数据结果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6PDGH基因全长c DNA拼接序列,... 【目的】克隆红麻不育系和保持系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DGH)基因,并构建其RNAi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红麻花药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红麻花药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数据结果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6PDGH基因全长c DNA拼接序列,分别以红麻不育系(P3A)和保持系(P3B)的花药反转录c DNA及总DNA为模板克隆红麻6PGDH基因全长。依据RNAi载体设计原则,选取红麻6PGDH基因c DNA序列中段389 bp的特异片段做为RNA干扰片段,构建红麻6PGDH基因的RNAi载体。【结果】克隆获得的红麻不育系(P3A)和保持系(P3B)花药6PGDH基因全长均为1751 bp,均包含145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85个氨基酸残基,无内含子;其碱基序列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仅存在两个碱基差异。该基因氨基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KF964027)与拟南芥、玉米、大豆、苜蓿、三角叶杨、蓖麻的6PDGH同源性分别为75.07%、84.57%、86.50%、87.24%、91.19%和92.01%。成功构建了红麻6PGDH基因的RNAi载体,获得了干扰表达载体p ART27-p KANNIBAL-R1+2。【结论】成功克隆获得红麻6PGDH基因全长序列,构建的干扰表达载体可用于红麻6PGDH基因的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花药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基因克隆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并引物同步克隆两个红麻PDIL同源基因cDNA 5'-末端序列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刚 陈鹏 +1 位作者 唐向民 周瑞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探索利用同一套简并引物结合通用引物同步扩增两个红麻PDIL同源基因的cDNA 5'-末端序列,以期为同一转录组中两个旁系同源基因cDNA 5'RACE的同步扩增提供借鉴。通过红麻HcPDIL5-2a和HcPDIL5-2b cDNA中间片段及3'-末端已知序... 探索利用同一套简并引物结合通用引物同步扩增两个红麻PDIL同源基因的cDNA 5'-末端序列,以期为同一转录组中两个旁系同源基因cDNA 5'RACE的同步扩增提供借鉴。通过红麻HcPDIL5-2a和HcPDIL5-2b cDNA中间片段及3'-末端已知序列的比对,在其完全保守区段设计了一条引物用于两个基因5'RACE的共反转录;在其部分保守区段设计了两条简并引物,并利用其在两个基因的5'RACE扩增时退火温度的差异,结合通用引物巢式PCR同步扩增两个基因的cDNA 5'-末端未知序列。在两个基因全长cDNA拼接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两对特异引物分别扩增它们的cDNA全长序列,测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序列拼接和cDNA 5'RACE同步扩增的可靠性。进化分析证实两个基因属于PDIL基因家族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简并引物 5'RACE 同步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