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分密度对西南桦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文杰 韦秋思 +3 位作者 刘世男 程飞 黄朝明 杨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以4种不同林分密度(A:400株/hm^(2)、B:1000株/hm^(2)、C:1367株/hm^(2)、D:2025株/hm^(2))15年生西南桦林为研究对象,分析2个土层(0~20 cm、20~40 cm)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 以4种不同林分密度(A:400株/hm^(2)、B:1000株/hm^(2)、C:1367株/hm^(2)、D:2025株/hm^(2))15年生西南桦林为研究对象,分析2个土层(0~20 cm、20~40 cm)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个土层的根际土壤pH、全钾均在林分密度A时达到最大,p H分别为4.54、4.31,全钾为19.49、17.09 g/kg,其余养分指标则在林分密度B时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他3个林分;20~40 cm非根际土壤全钾在A林分含量最高,为16.67 g/kg,其他养分指标在林分密度B时均达到最大值;不同林分密度的根际效应表现为4个林分的pH均为负效应,林分密度A、B、C的养分指标整体为正效应,D林分的根际效应除全氮、有机质、全钾为正效应外,其他指标为负效应;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指标整体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林分密度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影响最大。1000株/hm^(2)林分密度下西南桦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养分含量较丰富,建议在生产中将西南桦林分密度控制在1000株/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人工林 林分密度 土壤养分 根际 非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林下种植天门冬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珍先 马道承 +3 位作者 蒋丰璟 杨梅 徐圆圆 申礼凤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探究人工林下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的种植效果,在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桉树混交林及木荷纯林下种植1年生天门冬,探究不同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间林间土壤多数物理指标呈... 为探究人工林下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的种植效果,在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桉树混交林及木荷纯林下种植1年生天门冬,探究不同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间林间土壤多数物理指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土壤持水能力木荷-天门冬模式优于杉木-天门冬模式,杉木混交林总体情况优于纯林。0~20 cm土层林间土壤养分仅全氮、全钾含量模式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20~40 cm土层中所有养分指标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木荷-天门冬模式林间土壤养分含量总体高于杉木-天门冬模式,杉木+马尾松/桉树-天门冬模式0~20 cm土层林间土壤养分含量优于杉木-天门冬模式,而20~40 cm土层林间土壤养分积累状况因模式而异。对于天门冬根际土壤,仅全碳含量各模式间差异极显著(P<0.01);木荷-天门冬模式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整体表现最好,杉木混交林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较杉木纯林更高。综上,木荷-天门冬模式下林间土壤性质得到综合提高,可在生产中进行推广,但应注重氮、钾肥补充;杉木与马尾松、桉树混交林种植天门冬土壤性质整体优于杉木-天门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人工林 林下种植模式 土壤物理性质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轮伐期尾巨桉人工林生长动态及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3
作者 罗家儒 农东红 +1 位作者 徐圆圆 杨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235,共11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尾巨桉纯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一个轮伐期(7年)尾巨桉人工林生长指标随养分动态变化的规律,并依据模型计算生物量,采用相关性及冗余分析揭示尾巨桉生长动态变化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为合理规划桉树林短轮伐期抚育...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尾巨桉纯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一个轮伐期(7年)尾巨桉人工林生长指标随养分动态变化的规律,并依据模型计算生物量,采用相关性及冗余分析揭示尾巨桉生长动态变化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为合理规划桉树林短轮伐期抚育经营措施,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增加,林分生长量逐年增大,7年生尾巨桉人工林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总生长量分别为:14.94 cm、21.79 m、0.232 m^(3)和254.9 m^(3)/hm^(2)。林分连年生长随林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7年时林分连年生长量依然保持增长趋势。2)随林龄增加,各器官生物量占全株比例表现为:干材及根生物量占比增加,干皮生物量占比减小,而枝、叶生物量占比保持稳定。3)随林龄增长,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及交换性钙、镁含量呈“V”形变化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4年时较1年时分别下降了41.61%、23.79%、52.79%,交换性钙、镁含量4年时分别较最高值下降了21.37%、52.79%。林分对全钾、全磷元素的转化效率较低,速效钾、有效磷含量随林龄增加显著降低。4)尾巨桉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具有较高相关性;土壤速效钾含量、速效钾磷比、全钾含量、土壤钾磷比及速效氮钾比是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林分动态生长的变化规律。短轮伐期内,尾巨桉人工林生长指标随着林龄增加逐年增长,而土壤中速效养分降低。建议适时进行间伐抚育、补充土壤限制性养分因子,以提升林木生长及提高木材品质,增加林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轮伐期 尾巨桉人工林 森林抚育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对土壤浸提物挥发性有机物、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贾建相 黄勇 +1 位作者 徐圆圆 杨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4,I0002,I0003,共11页
以杉木-草珊瑚套种林和杉木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套种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浸提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三者间关系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杉木纯林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和FS)以及套... 以杉木-草珊瑚套种林和杉木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套种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浸提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三者间关系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杉木纯林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和FS)以及套种林中杉木和草珊瑚的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1和GS)、非根际土壤(记为FS1)的浸提物中VOCs,并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浸提物中共检测出63种VOCs,仅有2种(2,4-二叔丁基苯酚、十五烷)共有性成分;CS、CS1、GS、FS1土壤VOCs均以烃类和酚类为主,FS土壤VOCs主要是酯类和有机硅类。聚类分析表明,CS、GS、CS1聚为1类,FS1、FS各为1类;纯林和套种林的杉木根际、非根际土壤浸提物VOCs共有性差异成分6种。套种林的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铵态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高于杉木纯林,且达到显著水平,均与VOCs共有性差异成分(2,4-二叔丁基苯酚、二十八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套种林土壤浸提物VOCs种类数均高于杉木纯林,主要以烃类和酚类为主;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主的VOCs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后林地土壤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草珊瑚 套种 挥发性有机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土壤理化性质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广寿 李建升 +2 位作者 李就鹏 黄苗 杨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0,79,共8页
以广西西北部地区河池市和百色市内6个分场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林分不同土层(0~20,20~40 cm)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桉树生长差异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冗余分析法,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桂西北桉树人工林生... 以广西西北部地区河池市和百色市内6个分场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林分不同土层(0~20,20~40 cm)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桉树生长差异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冗余分析法,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桂西北桉树人工林生长影响。结果显示:(1)桂西北地区桉树人工林土壤主要呈酸性,0~20 cm土层的土壤自然含水率和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40 cm土层;(2)平胸分场和分水岭分场的桉树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其土壤自然含水率、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铵态氮的养分含量高于其它分场;(3)桂西北地区桉树人工林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4)相关性和冗余分析表明,土壤自然含水率和土壤养分对桉树生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和全钾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不同分场的桉树生长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桂西北桉树的生长受土壤自然含水率、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和全钾的含量影响最大。因此,为促进桂西北地区桉树的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可以施加有机肥和含磷量较高、氮和钾元素较为充足的无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桂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树种对红锥生长特性和林木竞争的影响
6
作者 卢中强 肖翔升 +3 位作者 王家妍 李刚 杨梅 蒙好生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促进红锥优质大径材培育,在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内21 a生红锥纯林、红锥×厚荚相思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和红锥×马尾松混交林中设标准地并进行每木检尺,再以Hegyi竞争模型计算红锥种内、种间和总竞争指数,探究红锥生... 为促进红锥优质大径材培育,在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内21 a生红锥纯林、红锥×厚荚相思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和红锥×马尾松混交林中设标准地并进行每木检尺,再以Hegyi竞争模型计算红锥种内、种间和总竞争指数,探究红锥生长指标与竞争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红锥生长被混交树种抑制,其胸径、胸高断面积、材积均小于红锥纯林,同时纯林中红锥树冠率较小、冠幅较大;而红锥胸径、胸高断面积、材积和冠幅与竞争指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树冠率与种内竞争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红锥纯林模式中红锥生长特性最优,而在营建红锥混交林时应确保红锥在冠层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保持适度的种内竞争,以促进红锥优良形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混交 生长特性 竞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野生水松表型多样性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晓娟 梁永延 +4 位作者 王禧龙 邓必玉 卢志海 童德文 刘世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0,共10页
以广西贵港覃塘、梧州苍梧、南宁宾阳、桂林雁山和桂林平乐的野生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on ex D.Don)K.Koch〕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个分布地水松球果、种子和... 以广西贵港覃塘、梧州苍梧、南宁宾阳、桂林雁山和桂林平乐的野生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on ex D.Don)K.Koch〕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个分布地水松球果、种子和叶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宾阳水松的果长、果宽、单果鲜质量、单果出籽率、种子宽、种子厚、种翅宽、种子大小、种子千粒质量和叶形指数最大;桂林雁山水松的果长、果宽、单果鲜质量、单果籽粒数、果形指数、单果出籽率、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翅长、种翅宽、种形指数、种子大小和种翅长宽比最小,而其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最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地间球果、种子和叶的表型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供试表型性状的分布地间变异系数为7.43%~69.03%,其中,叶表型性状的分布地间变异系数均值最大(38.20%)。绝大多数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其中,果长、单果鲜质量、种子长、种翅长、种翅宽、种子大小和叶宽与其他表型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水松优良种质筛选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和年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叶表型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和年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5.890%,表明这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水松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从不同分布地水松表型性状的综合得分看,南宁宾阳最高(1.854)、贵港覃塘次之(1.187)、桂林雁山最低(-3.12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贵港覃塘、梧州苍梧和南宁宾阳为一组,桂林雁山和桂林平乐分别单独为一组。综上所述,广西5个分布地野生水松的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尤其是叶表型性状;比较而言,南宁宾阳和贵港覃塘的水松表型性状较好,可作为广西水松优良单株筛选和良种选育的材料。经度、纬度、海拔、年均温、年均降水量和年均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广西水松表型性状变化的重要地理-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表型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地理-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格木幼林的土壤理化与林下植被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LOMINA Sayavong 汪丛啸 +2 位作者 李万年 刘志龙 杨梅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为探索适合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种植密度,在不同林分密度(2 m×1 m、2 m×2 m、2 m×3 m、3 m×3 m)的6 a生格木人工林下设置标准样地,采用土壤质量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不同密度下格... 为探索适合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种植密度,在不同林分密度(2 m×1 m、2 m×2 m、2 m×3 m、3 m×3 m)的6 a生格木人工林下设置标准样地,采用土壤质量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不同密度下格木幼林的土壤理化与林下植被特征。结果表明,密度2 m×3 m下的林木胸径、树高最优,较最低水平高16.7%、27.9%;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全N、硝态N、铵态N含量最高,灌木草本多样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对灌木草本的多样性影响最大。不同林分密度下格木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及林分的经营培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林分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多样性 林下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与混交林土壤碳氮磷养分特点及变化
9
作者 刘云 吴桐 +1 位作者 罗华龙 杨梅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8期20-24,共5页
以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与红锥、米老排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碳、氮、磷养分特征,为评价马尾松人工纯林改培效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套种阔叶树种能显著提高马尾松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 以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与红锥、米老排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碳、氮、磷养分特征,为评价马尾松人工纯林改培效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套种阔叶树种能显著提高马尾松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以米老排的表现最优;(2)套种红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的铵态氮,非根际土壤的硝态氮含量,而套种米老排仅能显著提高马尾松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的铵态氮含量,且红锥的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米老排;(3)套种红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的速效磷含量,而套种米老排则显著提高了马尾松根际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含量。从中可见,通过营造马尾松与红锥、米老排混交林,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含量,该结论也可为马尾松纯林林分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混交林 养分 互补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桉家系精油组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胜焕 朱慧 +2 位作者 韦垠洲 郭东强 杨梅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7,共11页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抗菌活性的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精油家系,探讨家系精油产率组分差异、变化和成分对抗菌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南宁和武宣的4个5年生大叶桉家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鲜叶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桉叶精油提取,鉴定了精油化...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抗菌活性的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精油家系,探讨家系精油产率组分差异、变化和成分对抗菌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南宁和武宣的4个5年生大叶桉家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鲜叶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桉叶精油提取,鉴定了精油化学组分,并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伤寒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1)大叶桉4个家系桉叶精油组成以73.695%~84.535%的单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组分为蒎烯、水芹烯和对伞花烃,其中α-蒎烯在大叶桉1号家系含量可达41.629%,家系间的共有组分为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d-柠檬烯、对伞花烃、γ-松油烯、4-松油醇和α-松油醇,1,8-桉叶素精油化学型产油率均较低。(2)不同桉叶精油对于环境变化响应不同,α-水芹烯、1,8-桉叶素、d-柠檬烯、α-松油醇和对伞花烃是大叶桉家系精油中的相关性组分。(3)大叶桉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具有抗菌活性,甚至3号家系显现出高于链霉素的抗伤寒杆菌活性,但均未发现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而醇酮醛类物质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精油抗菌活性。综上认为,大叶桉精油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以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家系间部分精油组分具有相关性且存在共有组分,组分中醇类、酮类和醛类化合物有利于抗菌活性的提高,但大叶桉1,8-桉叶素化学型产油率均较低,仍需进一步选育,该研究结果为大叶桉精油品种选优选育及在香料和医药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 家系 精油 ESKAPE病原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娟 刘世男 +1 位作者 邓必玉 梁永延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究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广西野生水松根际土壤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其与根际土壤养分和地理气候间的关联。结果显示,广西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 为探究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广西野生水松根际土壤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其与根际土壤养分和地理气候间的关联。结果显示,广西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微生物优势菌门皆是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优势属皆为大肠杆菌,根际土壤真菌都以腐生型为主。不同地理分布水松根际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其中,覃塘较低,天等和宾阳较高。相比于其他地理分布的根际微生物,苍梧细菌和雁山真菌生物标志物较多,而覃塘细菌和平乐真菌生物标志物较少。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广西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土壤养分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紧密关联,而气候是塑造真菌群落的重要因素。此外,有效磷、全磷、年平均相对湿度、速效钾是细菌群落的驱动因子,年平均相对湿度是真菌的驱动因子。厚壁菌门、酸杆菌门、帕氏菌门、Sva0485、担子菌门和摩氏菌门与土壤磷、钾有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地理分布 根际微生物群落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晓娟 刘世男 +3 位作者 邓必玉 卢志海 黄安书 梁永延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0-446,共7页
为探究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叶挥发性成分的地理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GC-MS方法测定广西6个地理分布(宾阳县、天等县、雁山区、苍梧县、平乐县和覃塘区)的野生水松叶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 为探究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叶挥发性成分的地理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GC-MS方法测定广西6个地理分布(宾阳县、天等县、雁山区、苍梧县、平乐县和覃塘区)的野生水松叶挥发物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139种化学成分,其中,萜烯类的α-蒎烯和D-柠檬烯在各地理分布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8.61%~28.32%、16.80%~49.02%。通过对比6个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发现,覃塘区水松叶挥发物种类最少,宾阳县的最多;雁山区的醇类、芳香烃类、醚类、醛类、萜烯类、酮类和酯类相对含量均最低,而天等县的芳香烃类、酚类、醚类、醛类、酸类、萜烯类和烷烃类相对含量均最高。不同地理分布水松叶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7.53%,可以反映大部分成分信息,其中,醚类、萜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酸类、烯烃类、酚类、酯类、酮类、醇类和其他类的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是区分不同地理分布水松的差异性物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覃塘区、苍梧县和雁山区聚为一组,平乐县和宾阳县聚为一组,天等县单独为一组。挥发性成分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经度和海拔对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为水松的培育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挥发性成分 GC-MS 地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物质提纯及其活性分析
13
作者 韦柳明 李庆乐 +4 位作者 蓝阳 卢梦婷 马若克 韦鹏练 符韵林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95,共16页
【目的】对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和活性分析,为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大孔树脂对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比较8种净品级大孔树脂(X-5、ADS-17、D3520、HPD100、HPD72... 【目的】对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和活性分析,为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大孔树脂对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比较8种净品级大孔树脂(X-5、ADS-17、D3520、HPD100、HPD722、HC-200、HPD400和AD201)对大花序桉叶片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筛选最佳纯化树脂,并对纯化参数进行优化;应用红外光谱、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技术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对比纯化前后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如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清除率、总还原力]、酶抑制活性(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抗菌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欧文氏菌)。【结果】ADS-17树脂对大花序桉叶片总黄酮富集效果最佳,最优纯化工艺条件为:pH=3、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50%、上样液质量浓–度0.9 mg·mL^(-1)、吸附速率2.0 mL·min^(-1)、洗脱速率1.0 mL·min^(-1)、洗脱剂用量65 mL,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物纯度由20.03 mg·g^(-1)提高至36.31 mg·g^(-1);经红外光谱扫描发现,其含有黄酮类物质特征吸收峰,进一步利用UHPLC-MS鉴定出13种黄酮类物质;与粗提物相比,纯化物黄酮类化合物的色谱峰变得更为突出,其中杨梅黄酮、杨梅苷和槲皮素纯化后的含量比纯化前分别高1.67、1.64和3.57倍;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纯化物的抗氧化能力优于粗提物,其–中纯化物DPPH和ABTS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比粗提物降低0.77和11.31μg·mL^(-1),与抗坏血酸(VC)的IC_(50)差异不显著(P>0.05);纯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明显提高,其IC_(50)分别比粗提物降低45.26和1.60μg·mL^(-1);纯化物的抑菌效果也强于粗提物,粗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欧文氏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在12.50~25.00 mg·mL^(-1)范围内,而纯化物对以上菌种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小于–6.25 mg·mL^(-1)。【结论】ADS-17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纯化后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酶抑制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叶片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树脂 成分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施用钾肥提升望天树幼苗生长、木质化程度及养分积累的剂量效应
14
作者 莫志淞 马道承 +4 位作者 谢乐 李婷 徐圆圆 杨梅 刘玉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4-1659,共16页
【目的】中国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苗期生长迟缓、木质化程度低且秋冬季存活率欠佳,严重制约其种群更新与繁衍。鉴于钾(K)为植物生长及木质化的关键营养元素,探究秋季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望天树幼苗生长、养分吸... 【目的】中国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苗期生长迟缓、木质化程度低且秋冬季存活率欠佳,严重制约其种群更新与繁衍。鉴于钾(K)为植物生长及木质化的关键营养元素,探究秋季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望天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与储备及木质化的影响,以期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苗龄为4个月的望天树品种那坡和田阳为材料进行了盆栽试验,栽培基质由黄心土和稻壳按2∶1(v/v)混合而成。试验设置3各对照处理:不施肥(记作CK-1),单施钾肥(K 160 mg/株,记作CK-2),以及仅施氮(N)、磷(P)肥(其中N 200 mg/株、P 80 mg/株,记作CK-3),并在CK-3基础上设置5个钾肥用量处理:40、80、160、320、640 mg/株。在幼苗生长一年后,调查了幼苗生长指标(苗高和地径)、木质化程度、植株养分含量,同时测定了栽培基质中的速效养分含量。【结果】1)幼苗生长与生物量:随着施钾量提升,幼苗苗高、地茎、生物量的增长量先升后降,2个种源的峰值均出现在施钾160 mg/株时。2)木质化:2个种源幼苗的纤维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以施钾160 mg/株处理表现最优;那坡种源幼苗的木质素含量为施钾80 mg/株时最优,田阳则为施钾量160 mg/株时最优。3)养分动态:在氮磷配施基础上,2个种源幼苗N、P含量和N、P、K积累量均在160 mg/株时最高,K含量则在施钾640 mg/株时最高;根、茎、叶中N、P含量以及N、P、K积累量大多在施钾160 mg/株时较高,K含量在施钾640 mg/株时最高。所有5个钾肥用量处理下,N、P、K在2个品种幼苗根中的分配均显著低于CK-1,在茎中的分配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升后降,而在叶中的分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配施氮磷后,2个种源望天树的N、P利用效率先降后升,K肥利用率逐渐降低。4)养分化学计量比:随着施钾量增加,2个种源苗木的根、茎、叶N/P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N/K呈降低趋势,K/P呈升高趋势;所有处理下望天树幼苗根、茎、叶的N/P均<14,表明生长受氮限制。根、茎中N/K>2.1,不受钾限制;但叶在常规施肥且施钾量<640 mg/株时,N/K>2.1且K/P<3.4,证实叶片生长受钾限制。配施氮磷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2个种源幼苗盆栽基质中的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先降再升,硝态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秋季在氮磷配施基础上施钾160 mg/株,可促进2个种源望天树幼苗的生长,提升其木质化程度,有效改善幼苗养分的积累和吸收状况,同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种源间综合分析表明,两个种源的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那坡种源在木质化程度、养分积累利用效率上显著优于田阳种源,且二者养分分配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施钾 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 幼苗生长 幼苗木质化 养分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树种望天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15
作者 黎婷演 李婷 +3 位作者 谢乐 梁小春 徐圆圆 杨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5,146,共10页
为建立适合望天树的ISSR-PCR反应体系,以望天树嫩叶为试验材料,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ISSR-PCR反应的5个因素即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含量及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适用于望天树的最佳ISSR-PCR... 为建立适合望天树的ISSR-PCR反应体系,以望天树嫩叶为试验材料,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ISSR-PCR反应的5个因素即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含量及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建立适用于望天树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且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该反应体系的引物和最佳退火温度,最终以望天树5个家系为材料验证反应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望天树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各组分终浓度为:模板DNA 90 ng,引物浓度0.3μmol/L,dNTPs浓度0.2 mmol/L,Mg^(2+)浓度2.5 mmol/L,Taq DNA聚合酶1.0 U;筛选出3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且最佳引物(UBC864)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6.9℃。采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及引物对5个望天树种源样品进行ISSR-PCR条带检测,结果表明上述反应体系稳定可靠。该ISSR-PCR优化体系和候选引物适用于望天树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望天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天树 ISSR-PCR 正交试验设计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16
作者 廖和 阳乾程 +2 位作者 黄大勇 秦忠林 刘世男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5,56,共11页
为探究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规律,以萌发过程中5个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九大类内源激素(34种)含量的变化。赤霉素(GA)类激素中,GA_(3)、GA_(24)、GAs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 为探究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规律,以萌发过程中5个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为材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九大类内源激素(34种)含量的变化。赤霉素(GA)类激素中,GA_(3)、GA_(24)、GAs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GA_(7)含量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生长素类激素中,Me-IAA、IAA、ICA含量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IC-AId含量整体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细胞分裂素中,CZ、TZ、DZ、TZR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IP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茉莉酸类激素(JA、JA-Ile)的含量都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脱落酸(ABA)呈波浪状变化趋势;ACC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BR呈现下降趋势,水杨酸类激素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GAs/ABA、Auxin/ABA、CTKs/ABA、促进物/抑制物的值均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赤霉素类激素(GA_(3)、GA_(7)、GA_(24))、细胞分裂素类(TZR、CZ、TZ、DZ)、水杨酸类激素(SA、SAG)、ACC、BR、CTK/ABA促进胚根突破种皮,生长素类激素(Me-IAA、IAA、ICA、IC-AId)、茉莉酸类(JA、JA-Ile、OPDA)、ACC、Auxin/ABA促进根伸长过程,ABA负向调控毛竹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种子 萌发 内源激素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高温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嘉锐 张森哲 +2 位作者 司兴旺 胡平 张箫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6,119,共10页
昆虫是全球最大的生物种群,气候变暖引起的高温胁迫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地理分布、体内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等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作为生存能力超强的昆虫,也会通过身体构造上的优势、调整生活史、改变栖息地等策略来规避或... 昆虫是全球最大的生物种群,气候变暖引起的高温胁迫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地理分布、体内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等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作为生存能力超强的昆虫,也会通过身体构造上的优势、调整生活史、改变栖息地等策略来规避或减少高温损伤。本研究从高温胁迫对昆虫生长的影响及昆虫对高温胁迫的应对策略两个方面,梳理了昆虫对高温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为昆虫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研究及昆虫种群分布和种群变化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农林害虫的防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昆虫 生长与繁殖 热休克蛋白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桂南乡土阔叶树种的生长规律与木材性质
18
作者 黄世芳 陈丽宇 +2 位作者 梁大熠 杨梅 李松海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林分改造后4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生长规律和木材性质,为乡土阔叶树种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20年生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观光木(Michelia odor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西南桦(Betula alnoi...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林分改造后4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生长规律和木材性质,为乡土阔叶树种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20年生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观光木(Michelia odor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西南桦(Betula alnoides)4个乡土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测定不同林龄各树种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规律及木材性质。[结果](1)20年生不同阔叶树种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的排序为:米老排>红锥>观光木>西南桦,树高总生长量的排序则为:米老排>观光木>红锥>西南桦。米老排和红锥胸径连年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波动较大,并在中后期表现出显著的材积生长优势;观光木的胸径和树高平均生长量在中后期平缓上升;西南桦的材积生长在接近18 a时达数量成熟。(2)红锥的木材气干密度最大,米老排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高,而观光木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显著低于其他树种(P<0.05)。[结论]结合4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生长规律及木材性质,米老排和红锥适合作为大径材培育树种,观光木建议作为前期造林树种,而西南桦适合作为中短期用材树种。生产上,建议根据各树种的生长表现采取不同的营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阔叶树种 林分改造 树干解析 生长规律 木材性质 桂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松材线虫病感病时期马尾松钻蛀性昆虫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子婷 张育华 +2 位作者 钟先龙 徐雪丽 胡平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PWD)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发的严重森林病害,其扩散主要依赖于钻蛀性昆虫。为给松材线虫病病情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选取南宁市处于健康及感病早期和晚期的9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PWD)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发的严重森林病害,其扩散主要依赖于钻蛀性昆虫。为给松材线虫病病情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选取南宁市处于健康及感病早期和晚期的9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对其中收集到的钻蛀性昆虫进行进行种类鉴定,并对其分布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健康马尾松树干中未发现钻蛀性昆虫,仅有天牛取食嫩梢痕迹;在感病马尾松树干中发现11种钻蛀性昆虫,隶属于7个科,包括象甲科(Curculionidae)、天牛科(Cerambycidae)和白蚁科(Termitidae)等。随感病程度加深,感病马尾松树干中钻蛀性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均呈上升趋势。象甲科Cur.2和白蚁科Ter.1仅分布在感病后期树干下部;叩甲科(Elateridae)Ela.1在感病前期仅分布在树干上部,在感病后期分布在树干中部和下部;吉丁科(Buprestidae)Bup.1在感病前期仅分布在树干中部,在感病后期扩散至树干下部和上部;重要传播寄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树干中的分布受感病程度影响较小,主要分布在感病树干上部。钻蛀性昆虫在不同感病时期的组成和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判断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参考;在调控松墨天牛种群密度时,应同时对小蠹亚科(Scolytinae)种群进行调控,降低松材线虫病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钻蛀性昆虫 分布 多样性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种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纤维特性分析
20
作者 肖纹 龙泽 +4 位作者 周料 李俊稳 邓海群 韦鹏练 刘衡 《桉树科技》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为比较尾巨桉不同无性系的纤维特性,采用显微成像系统测定25种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壁腔比等指标,评估各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基于性状差异对25种尾巨桉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 为比较尾巨桉不同无性系的纤维特性,采用显微成像系统测定25种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壁腔比等指标,评估各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基于性状差异对25种尾巨桉无性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种尾巨桉无性系的纤维长度范围为578.05~1383.19μm,纤维宽度范围为12.52~28.65μm,纤维长宽比范围为34.49~59.41,纤维双壁厚范围为4.83~11.99μm,纤维壁腔比范围为0.41~0.98。723A-1和729-1两个尾巨桉无性系的木材纤维综合指标达到优质造纸原材料要求,可作为优质造纸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系 纤维特性 尾巨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