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莫家兴 梁宏温 +3 位作者 黄寿先 李俊真 郭应泽 董民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054-12056,共3页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和长宽比、壁腔比分别变化在1098.2~1224.6、24.22~26.38、15.95~17.02、8.26~9.36μm和43.37~51.12、0.521~0.555,平均值分别为1156.2、25.43、16.56、8.87μm和46.01、0.540。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随树干高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年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论]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是一种较好的纸浆工业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人工林 木材纤维形态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蒙奕奕 石晓蒙 +3 位作者 黄寿先 林正聪 谭飞燕 黄家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60,共4页
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广西平果县海明林场23年生大叶栎人工纯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9.4cm、20.4m、0.3261m^3。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速生期分别为2~8、6-11、6-23年,材积连年生长... 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广西平果县海明林场23年生大叶栎人工纯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9.4cm、20.4m、0.3261m^3。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速生期分别为2~8、6-11、6-23年,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3年时仍没有相交,说明23年生大叶栎人工林材积生长还未达到数量成熟龄。大叶栎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方程分别为D=I.7133T-0.0506T^2+0.0007P-1.9422、H=1.9257T-0.0398T^2.4890、y=-0.0104T-0.0024T^2-4.0848e^-0.005Tз+0.0127。通过拟合方程推算,大叶栎材积将于第24年达到数量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人工林 生长规律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光金 黄寿先 +2 位作者 刘芳 梁机 周传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343-7344,共2页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初步研究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措施。[结果]大叶栎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试样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在培养基中添加1.0~3.0 g/L活性炭和0.1~0.3 mg/L抗坏血酸有利于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活性炭的效果略优于抗坏血酸。[结论]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多酚类物质 组织培养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褂木无性系嫁接繁殖性状变异 被引量:2
4
作者 谭飞燕 蒋华 +3 位作者 黄寿先 石晓蒙 蒙奕奕 黄家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7,共3页
以15个中国马褂木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高于芽接法,切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53.84%,芽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43.83%。不同马褂木无性系间的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切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A19-8和B15-2,... 以15个中国马褂木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高于芽接法,切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53.84%,芽接法的平均成活率为43.83%。不同马褂木无性系间的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切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A19-8和B15-2,切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1-7;芽接成活率最高的无性系为B17-3,芽接成活率最低的无性系为B10-12和B11-6。不同无性系间嫁接苗高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苗高最高达43.250 cm,最低为21.15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褂木 无性系 嫁接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赖家业 石海明 +4 位作者 潘春柳 陈尚文 叶燕钻 李明 陈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4,共6页
2003—2005年在广西巴马县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繁育系统、访花者类别、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蒜头果通常于4月初开花,花期约30 d,单花开放的持续时间约8 d,开花期间具有较为浓... 2003—2005年在广西巴马县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繁育系统、访花者类别、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蒜头果通常于4月初开花,花期约30 d,单花开放的持续时间约8 d,开花期间具有较为浓烈的香气。②蒜头果虽然具备自交亲和能力,但在自然环境中则以异花传粉为主,且需要传粉者;蒜头果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其繁育系统属于混合交配型。③记录到蒜头果访花昆虫共有8目36科43种;经过鉴定,确定传粉昆虫有7目18科19种;昆虫的访花频率因昆虫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以蜂类的访花频率最高。④连续3年观察到的传粉昆虫种类不同,花期阴雨天气对昆虫访花活动和传粉效果的影响是蒜头果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开花进程 繁育系统 传粉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家系水平性状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荣丽 黄寿先 +4 位作者 李志先 周传明 何长虹 李龙梅 唐国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7-50,57,共5页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半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综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ISSR扩增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梁文汇 谭健晖 +5 位作者 黄寿先 梁机 谢素平 刘光金 黄婷 周传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424-10425,10428,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大叶栎ISSR扩增效果的因素,建立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方法]以新嫩的大叶栎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大叶栎叶片基因组DNA,并将DNA浓度稀释到30 ng/μl,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试DNA模板、PCR缓冲液和TaqDNA聚... [目的]探讨影响大叶栎ISSR扩增效果的因素,建立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方法]以新嫩的大叶栎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大叶栎叶片基因组DNA,并将DNA浓度稀释到30 ng/μl,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试DNA模板、PCR缓冲液和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底物dNTP终浓度和引物终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结果]大叶栎的ISSR扩增的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中含有DNA模板60 ng、PCR缓冲液10×buffer为2.0μl,底物dNTP终浓度为0.25 mmol/L,引物终浓度为0.3μmol/L,TaqDNA聚合酶为1 U。在该体系下,能够扩增出清晰、多态性高的条带,能够满足大叶栎种群ISSR多样性分析的要求。[结论]建立了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为研究广西的大叶栎种群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ISSR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鹅掌楸施肥效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志先 李秋荔 +3 位作者 蒋钢 黄鹏艳 张峰 黄寿先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79,共3页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对杂交鹅掌楸进行氮、磷、钾肥最佳施肥效益试验。通过统计运算,建立三元二次施肥方案与材积的回归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出杂交鹅掌楸最佳施肥配方为氮(N)50.0 kg/hm2、磷(P2O5)35.0 kg/hm2和钾(K2O)12...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对杂交鹅掌楸进行氮、磷、钾肥最佳施肥效益试验。通过统计运算,建立三元二次施肥方案与材积的回归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出杂交鹅掌楸最佳施肥配方为氮(N)50.0 kg/hm2、磷(P2O5)35.0 kg/hm2和钾(K2O)125.0 kg/hm2,材积为82.62 m3/hm2。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鹅掌楸 施肥 最佳方案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盆栽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先 刘芳 +3 位作者 黄寿先 黄国鑫 莫家兴 张皓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931-8933,共3页
[目的]为杂交鹅掌楸幼苗寻求最佳的施肥配方,为科学造林和指导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杂交鹅掌楸苗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 [目的]为杂交鹅掌楸幼苗寻求最佳的施肥配方,为科学造林和指导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杂交鹅掌楸苗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具有相关性,不同处理间的杂交鹅掌楸的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苗期生长较好的杂交鹅掌楸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比例为1∶0.2∶4。[结论]其最佳的施肥配方是每株施用氮(N)2.64 g、磷(P2O5)1.08 g和钾(K2O)3.55 g,即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09∶1.345,在该条件下,苗高为59.2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鹅掌楸 幼苗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