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林外传》的传播学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宁丹丹 何玉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07-107,共1页
大众定位的《武林外传》自2005年播出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无数讨论,褒贬不一。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武林外传》热播的深层... 大众定位的《武林外传》自2005年播出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无数讨论,褒贬不一。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武林外传》热播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它满足人们的'娱乐心理',实现人们'心绪转换'、'武侠人物现实化'的满足,以及'独特性心理标签'的满足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林外传 使用与满足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环境优化对知情权的保障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勤 《当代传播》 2004年第4期29-32,共4页
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媒体已成为社会体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又是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的一部分.
关键词 新闻传播 环境优化 知情权保障 信用建设 政府信息公开 报告制度 新闻法规 监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环境对知情权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勤 《当代传播》 2003年第6期10-13,共4页
新闻的传播环境是媒体的栖息地.新闻的传播环境因素,对于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质与量,公众对所传信息的认可与接受,尤其是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与满足,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近几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及其报道,如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 新闻的传播环境是媒体的栖息地.新闻的传播环境因素,对于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质与量,公众对所传信息的认可与接受,尤其是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与满足,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近几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及其报道,如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发生的特大矿难事故、2003年1至5月爆发于国内的'SARS'疫情等,都明显反映出新闻报道中传播环境因素对公众知情权的制约和影响.重视传播环境因素对公众知情权影响的研究,对于正确理解环境与传播的关系,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体现传媒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最大限度满足与尊重公众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传播环境 公众知情权 新闻自由 言论自由 新闻监管 文化形态 媒体竞争 新闻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江建文 《当代传播》 2002年第6期12-14,共3页
当人们提出要从政治学或社会学乃至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时,一般不会引起异议;但是,如果提出要从美学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情况就不同了.那些持异议者会认为:'新闻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不涉及美与不美的问题.''如果引... 当人们提出要从政治学或社会学乃至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时,一般不会引起异议;但是,如果提出要从美学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情况就不同了.那些持异议者会认为:'新闻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不涉及美与不美的问题.''如果引入‘美'的范畴来为新闻传播导向,岂不变成粉饰现实,美化客体,搞虚假报道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美学 新闻学 新闻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新闻报道的情感信息传播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0-161,共2页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情感信息 信息传播 事实信息 西方 新闻传播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传播不同于新闻传播的两个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庆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5-57,共3页
文章论证了艺术传播和新闻传播在形式、内容、目的、传播动力及与受众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关键词 艺术传播 新闻传播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闻史料的桂林抗战国际传播研究
7
作者 万忆 朱丽莉 徐乐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7-153,共7页
抗战时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发端与发展时期。作为全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广西省会桂林是中外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国际传播的重地。文章通过梳理抗战时期在广西,主要是桂林出版的主要报纸——《扫荡报》(桂林版)、《救亡日报》《... 抗战时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发端与发展时期。作为全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广西省会桂林是中外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国际传播的重地。文章通过梳理抗战时期在广西,主要是桂林出版的主要报纸——《扫荡报》(桂林版)、《救亡日报》《广西日报》《南宁民国日报》《柳州日报》和《大公报》(桂林版)的新闻史料,从国际传播学的角度,对当时在桂林开展的国际信息交流活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史料 桂林 抗战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物质性视角下算法道德实践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莫莉 杨先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人类的道德实践离不开与“物”打交道的场景,“物”不仅为道德实践提供基础环境,也以自身行动逻辑影响人的道德行为。基于实践的关系本体论视角、着眼于人与信息技术交互中呈现的道德行为,是“传播物质性研究”的重要面向,也是将传播物... 人类的道德实践离不开与“物”打交道的场景,“物”不仅为道德实践提供基础环境,也以自身行动逻辑影响人的道德行为。基于实践的关系本体论视角、着眼于人与信息技术交互中呈现的道德行为,是“传播物质性研究”的重要面向,也是将传播物质性研究引入人的内在精神领域之体现。“算法强效果导向”“算法隐蔽”和“算法掌控”三种典范模式,用以解释人与信息技术交互中的道德行为,以及信息技术如何发挥物质性功能。为了进一步突出物的本体特征,论文采用意向性概念梳理算法意向性及对应能动性。研究发现,算法物质性作用发挥呈现出递进趋势:以物质维持作为提供行动网络的能量基础,进而实现媒介的中介作用、强化自身意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伦理 物质性 意向性 传播物质性 道德物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仕勇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2,共7页
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变迁,形成了一个与党史及中国社会历史同步发展的轨迹,其变迁过程是对新闻传播活动要素、过程等不断探索与规范的过程。党的新闻政策变迁逻辑有三个:其一,坚持“党管媒体”这一根本原则并因时因势不断创新的政治逻... 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变迁,形成了一个与党史及中国社会历史同步发展的轨迹,其变迁过程是对新闻传播活动要素、过程等不断探索与规范的过程。党的新闻政策变迁逻辑有三个:其一,坚持“党管媒体”这一根本原则并因时因势不断创新的政治逻辑;其二,重视、发展、规制和引导媒介技术的技术逻辑;其三,符合新闻政策变迁自身规律的专业逻辑。专业逻辑体现在五个方面:根据基本政策目标变化调整具体新闻政策;根据传媒功能变化调整新闻政策;根据基本政策变化调整具体新闻政策内容;根据政策模式及方法的变化调整新闻政策路径;根据政策依赖的外部条件的变化调整基本新闻政策和具体新闻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闻政策 党管媒体 媒介技术 变迁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媒介审丑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晓慧 吴灏鑫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0,共2页
从芙蓉姐姐到著姐、从凤姐到"Hold住姐",当网络媒介塑造的这群另类"民星"大行其道时,大众陷入一场"审丑狂欢"中。在热情投入这场狂欢的人群中,最积极的是青少年①,大学生阶段属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二人格偶像崇拜阶段,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化 网络媒介 审丑 社会化过程 偶像崇拜 青少年 狂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力、话语和表征——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演进与愿景 被引量:6
11
作者 党东耀 刘祥平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0,共3页
本文以国际研究视野为参照,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历史和理论演进进行了梳理回顾,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在经历了展示国家实力、争取传播话语权之后,未来发展的愿景是"国家形象"的符号表征。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国家形象 和平崛起 公共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勤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6,共5页
目前,我国传媒业已进入高强度竞争和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大众传媒在多民族地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准确把握我国多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个性与特征,探究大众传播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作用,对于提高传播质量和效果,... 目前,我国传媒业已进入高强度竞争和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大众传媒在多民族地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准确把握我国多民族地区大众传播个性与特征,探究大众传播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作用,对于提高传播质量和效果,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大众传播 多民族地区 规模化发展 大众传媒 影响作用 传播质量 共同繁荣 传媒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观视野下的政府新闻发布会模式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祥平 党东耀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7-210,共4页
从系统论来看,新闻发布会是一个由新闻发言人、媒体记者及社会公众三要素组成的系统,三者之间互动的平衡与和谐度,决定着新闻发布会呈现的效果。新闻发言人发布的信息是记者和公众"激励"的"响应",激励和响应体现出... 从系统论来看,新闻发布会是一个由新闻发言人、媒体记者及社会公众三要素组成的系统,三者之间互动的平衡与和谐度,决定着新闻发布会呈现的效果。新闻发言人发布的信息是记者和公众"激励"的"响应",激励和响应体现出新闻发言人与公众、与记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和谐或协商甚至争锋,最佳效果应是达到多方共赢,形成正和博弈。因此,组建优化的新闻发言人团队与公众及记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新闻发布会取得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发布会系统 激励-响应 存量状态 增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与新闻伦理学的冲突和反思——兼论“记者抓拍雨中人摔跤事件” 被引量:4
14
作者 靖鸣 侯晓辉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2005年5月10日,一组记者抓拍骑车人雨中摔跤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关于记者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的议论。本文从新闻伦理学的角度运用著名的波特图式探析拍摄这组照片的记者的行为与新闻伦理道德间的冲突,阐述新闻伦理原则是体现现代人... 2005年5月10日,一组记者抓拍骑车人雨中摔跤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关于记者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的议论。本文从新闻伦理学的角度运用著名的波特图式探析拍摄这组照片的记者的行为与新闻伦理道德间的冲突,阐述新闻伦理原则是体现现代人的人道进步和人文关怀的重要尺度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伦理 职业价值观 社会公德 波特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赋能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15
作者 张伶聪 王玉玮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16,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对中国实现电影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探讨数据要素在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理论逻辑、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数据促使传统生产要素向新质...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对中国实现电影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探讨数据要素在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理论逻辑、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数据促使传统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要素转变,并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和消费等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健全政策制度体系、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完善产教培养体系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成为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趋向。生产要素的迭代更新和优化组合,助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全要素生产率,营造数智化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电影产业 数据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必春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194,共5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明显加剧,使得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与外界交换不平衡、教育生态的动态变化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等生态问题。鉴于此,有必要从生态观的角度,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明显加剧,使得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与外界交换不平衡、教育生态的动态变化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等生态问题。鉴于此,有必要从生态观的角度,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特点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危机的具体表现,并从教育生态的视野探讨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媒姓党 人民至上 高举旗帜 引领导向——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保卫 尹延永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4,共14页
中国共产党在新闻事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中心、坚持政治方向、坚持科学理论、坚持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坚持斗争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遵循规律和坚持守正创新”十条历史经验,这些经验需要继续遵... 中国共产党在新闻事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中心、坚持政治方向、坚持科学理论、坚持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坚持斗争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遵循规律和坚持守正创新”十条历史经验,这些经验需要继续遵循、坚守与传承,并在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党媒姓党、人民至上、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党的新闻事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精髓要义,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闻事业 百年奋斗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背景与新闻结构——也谈对现代新闻背景材料理论的澄清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勤 周灿华 《当代传播》 2002年第6期32-34,共3页
长期以来,无论在新闻学教材还是新闻实践的理念中,大多将新闻背景视为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或消息结构的必备要素.然而在解释新闻背景及其作用时,又认为背景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是事实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在归属和运... 长期以来,无论在新闻学教材还是新闻实践的理念中,大多将新闻背景视为消息这一文体的内部构造成分或消息结构的必备要素.然而在解释新闻背景及其作用时,又认为背景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是事实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在归属和运用范畴方面发生了矛盾,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闻背景归属的争议.其实,新闻背景是事实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事实,并非消息的结构要素.之所以形成这种理论与观念的误区,关键是混淆了新闻背景与新闻结构的性质与范畴.本文拟从两者的概念、性质、地位、功能、形态及运用范畴等方面加以分析对比,在理论上作一个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背景 新闻结构 新闻学 新闻报道 形态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向的表达和阐释:人类传播的两大构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庆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7-43,共7页
传统的传播学研究侧重传播的形式特征,对其意义表达的本质关注不够。本文指出传播的本质是意义的表达和阐释,突出阐释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在人类传播中,意向的表达和阐释不可分离、同等重要,它们是推动传播展开的双驾马... 传统的传播学研究侧重传播的形式特征,对其意义表达的本质关注不够。本文指出传播的本质是意义的表达和阐释,突出阐释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在人类传播中,意向的表达和阐释不可分离、同等重要,它们是推动传播展开的双驾马车,也是传播丰富性的来源,而传播的丰富性就是人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意向 表达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差异对国际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谢明 《当代传播》 2002年第5期6-7,共2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同国际间的往来交流与传播沟通活动日益增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国际传播 影响 中国 西方国家 思维方式 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