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域养殖公共资源治理困境与制度创新——以中国最大天然蚝苗繁育基地钦州湾为例
1
作者 孙翔 黄秋蓉 董战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2,共8页
海域养殖公共资源治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中日渐复杂。海域养殖公共空间资源作为公共池塘资源,在政府集权监管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其开放性、公共性、非排他性、高利润性极易导致养殖空间超过海洋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盲目... 海域养殖公共资源治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中日渐复杂。海域养殖公共空间资源作为公共池塘资源,在政府集权监管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其开放性、公共性、非排他性、高利润性极易导致养殖空间超过海洋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盲目快速扩张,养殖活动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根据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治理理论,围绕新制度的供给、可信承诺、相互监督三个核心问题,论文提出破解海域养殖公共资源治理困境的制度创新,借助制度分析与发展—社会生态系统(IAD-SES)组合框架分析广西钦州湾公共养殖海域资源治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资源治理途径消除公地悲剧带来的影响,为海域公共养殖空间资源的管理、海洋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养殖 公地悲剧 公共池塘资源 多中心治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性碳源对市政污泥好氧发酵中氮素损失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梁永睿 胡湛波 +3 位作者 陈秋羽 郑榆凯 白元硕 杨潇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共11页
针对市政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的问题,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分别添加菌糠(易降解)、秸秆(较难降解)和树皮(难降解)作为碳源并标记为MS、CS、GS组,以无外加碳源作对照(CK组),探究不同生物降解性碳源对市政污泥好氧发酵中氮... 针对市政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的问题,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分别添加菌糠(易降解)、秸秆(较难降解)和树皮(难降解)作为碳源并标记为MS、CS、GS组,以无外加碳源作对照(CK组),探究不同生物降解性碳源对市政污泥好氧发酵中氮素损失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空白组,MS、CS、GS组的氮素损失分别降低了15.37%、12.57%、12.39%,氨气累计挥发量分别减少了53.98%、66.54%、39.28%;难降解的树皮通过促进好氧发酵堆体中的铵态氮(NH_(4)^(+)-N)向有机氮组分中难以矿化的酸解未知氮(HUN)转化,使得氮素更好地保存在堆体中;较难降解的秸秆则显著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降低厚壁菌门和尿素芽胞杆菌属的数量、提高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实现保氮;易降解的菌糠既促进了NH_(4)^(+)-N向HUN的转化,又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故氮素损失的控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好氧发酵 碳源 氮素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锑氧化菌K.aerogenes HC10去除水中Sb(Ⅲ)的效果及机制
3
作者 祁曼 孙艺 +5 位作者 卢定添 尚可 任义帅 零彩苑 黄何 张超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2-889,共8页
针对水环境中Sb(Ⅲ)的毒性问题,采用包埋法制备了固定化锑氧化菌,研究其去除水中Sb(Ⅲ)的效果和机制。通过改变不同固定化锑氧化菌投加量、Sb(Ⅲ)初始浓度、初始pH探究不同因素对固定化锑氧化菌治理含锑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Sb(Ⅲ)的... 针对水环境中Sb(Ⅲ)的毒性问题,采用包埋法制备了固定化锑氧化菌,研究其去除水中Sb(Ⅲ)的效果和机制。通过改变不同固定化锑氧化菌投加量、Sb(Ⅲ)初始浓度、初始pH探究不同因素对固定化锑氧化菌治理含锑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Sb(Ⅲ)的去除率随着固定化锑氧化菌投加量及初始pH的增大而增大,随着Sb(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固定化锑氧化菌投加量为2%,Sb(Ⅲ)初始浓度为0.1 mmol/L、初始pH为8.5条件下,培养72 h,Sb(Ⅲ)去除率达到74.31%。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固定化锑氧化菌进行了表征,发现固定化锑氧化菌内部呈多孔三维网状结构,为锑氧化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和场所,而且对Sb(Ⅲ)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官能团—OH、—C—O、—C=C对锑的结合起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锑氧化菌 水处理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河夏季PM_(2.5)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烈善 孔德超 +6 位作者 孙康 刘新罡 咸思雨 曾东梅 莫小荣 欧梦茵 邓琼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25-2933,共9页
2013年6月在中科院香河观测站对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特征进行研究.对PM2.5和PM10质量浓度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和PM10质量浓度均值与方差分别为(151.78±82.48)μg/m3和(250.47±106.99)μg/m3;SNA(SO42-、N... 2013年6月在中科院香河观测站对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特征进行研究.对PM2.5和PM10质量浓度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和PM10质量浓度均值与方差分别为(151.78±82.48)μg/m3和(250.47±106.99)μg/m3;SNA(SO42-、NO3-、NH4+)占PM2.5质量浓度的44.8%,且大多富集在粒径0.5~2.5μm的细颗粒物中.硫氧化率(SOR)、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为0.35、0.31,SO2主要通过非均相的氧化反应转化为SO42-,NOx主要通过白天光化学反应转化为NO3-;灰霾和轻雾天较高的SOR和NOR表明,灰霾和轻雾天相比于清洁天有较多的SO2、NOx转化为SO42-、NO3-.气流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灰霾和轻雾天空气质量受经过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气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灰霾 水溶性无机离子 硫氧化率 氮氧化率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混凝土磨细粉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冯庆革 张小利 李浩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75-1480,共6页
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全组分混凝土细粉,研究细粉对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胶砂强度和化学结合水的影响,并采用XRD、TG-DSC等测试技术,研究其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粉不影响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但缩短了水泥的... 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全组分混凝土细粉,研究细粉对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胶砂强度和化学结合水的影响,并采用XRD、TG-DSC等测试技术,研究其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粉不影响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但缩短了水泥的凝结时间;低掺量下细粉对胶砂强度影响不大,但掺量超过10%时,胶砂强度随着掺量的增大不断降低;细粉的掺入虽然促进了浆体中水泥的水化,但却降低了浆体的总水化程度;细粉中的石灰石可以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单碳水化铝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磨细粉 水泥 胶砂强度 化学结合水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WO_3/TiO_2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抗硫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惠 黄华存 +1 位作者 董文华 崔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118,共5页
以锐钛矿TiO_2和TiO_2(P2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V_2O_5-WO_3/TiO_2和V_2O_5-WO_3/TiO_2(P25)催化剂。利用FESEM、EDS、XRD、TGA和激光拉曼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NH_3为还原剂,考察载体晶型、钒质量分数、SO_2和活性测试时间对SCR催化还... 以锐钛矿TiO_2和TiO_2(P2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V_2O_5-WO_3/TiO_2和V_2O_5-WO_3/TiO_2(P25)催化剂。利用FESEM、EDS、XRD、TGA和激光拉曼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NH_3为还原剂,考察载体晶型、钒质量分数、SO_2和活性测试时间对SCR催化还原NO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锐钛矿TiO_2载体制备的催化剂更利于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并且钒质量分数为3%时,锐钛矿TiO_2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脱硝性能较好且抗硫性能表现良好。在空速为10 000 h^(-1),反应温度为300℃,存在0.08%SO_2的条件下,催化剂在48 h内也能保持94%的脱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V2O5-WO3/TIO2 浸渍法 P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改性稻壳灰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冯庆革 黄甫元 刘峥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9-697,共9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浸渍处理稻壳灰,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氮吸附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改性稻壳灰进行表征。以CO_2为吸附质进行了固定床吸附实验,考察了改性前后稻壳灰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变化对CO_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 采用不同浓度的硝酸浸渍处理稻壳灰,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氮吸附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改性稻壳灰进行表征。以CO_2为吸附质进行了固定床吸附实验,考察了改性前后稻壳灰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变化对CO_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酸改性对稻壳灰的晶体结构以及表面官能团未产生明显影响,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变化明显,该变化对吸附过程的吸附速率影响较弱,但对吸附热力学特性有较大影响;稻壳灰对CO_2的吸附符合Temkin吸附等温方程,同时遵循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在不同吸附温度条件下,吸附过程ΔH_0为负值,熵变ΔS_0<0,而ΔG_0>0,表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吸附过程熵值减小,反应在低温下正向自发反应、高温下正向不自发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灰 二氧化碳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型方法对高水胶比水泥砂浆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庆革 杜克 +1 位作者 李浩璇 张国怀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138,142,共4页
较大水胶比下传统的竖直静置成型方法易出现组分分离,各部位均匀性较差,以水胶比为0.50的砂浆为例,采用压汞法测定养护7 d各砂浆样品的孔径分布,分析砂浆样品内部的均匀性,研究新型成型方法对砂浆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竖直静... 较大水胶比下传统的竖直静置成型方法易出现组分分离,各部位均匀性较差,以水胶比为0.50的砂浆为例,采用压汞法测定养护7 d各砂浆样品的孔径分布,分析砂浆样品内部的均匀性,研究新型成型方法对砂浆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竖直静置成型相比,采用新型转动装置动态成型时,平均孔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砂浆内部组分分布均匀,没有发生集料与胶凝材料、水分离的现象,且在转动装置转速为0.1 r/min时成型结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砂浆 高水胶比 成型方法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微塑料对Hg(Ⅱ)的吸附解吸行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薛彬 蓝文陆 +3 位作者 林海英 冯庆革 韦俊麒 陆一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37,共7页
近年来研究者一直关注老化微塑料与常见重金属如镉、铬、铅等的相互作用,而它与高毒性Hg(Ⅱ)相互作用机制并未清晰。该研究以聚苯乙烯(PS)为目标塑料,利用臭氧对PS进行老化,利用批量吸附实验结合SEM、FT-IR、Zeta电位、接触角等表征手段... 近年来研究者一直关注老化微塑料与常见重金属如镉、铬、铅等的相互作用,而它与高毒性Hg(Ⅱ)相互作用机制并未清晰。该研究以聚苯乙烯(PS)为目标塑料,利用臭氧对PS进行老化,利用批量吸附实验结合SEM、FT-IR、Zeta电位、接触角等表征手段,探究PS老化前后对Hg(Ⅱ)的吸附-解吸行为及机制。结果表明,臭氧老化后的PS(简称PS-O_(3))表面粗糙度增加,出现新的官能团羰基,接触角从127.2°降至72.8°,亲水性明显增强。PS-O_(3)与Hg(Ⅱ)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Langmuir等温模型,提示以单层的化学反应为主,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5.78 mg/g,高于原始PS的7倍,这主要归功于静电吸引、含氧官能团与汞的络合作用。此外,老化PS在胃液环境下解吸率(约54%)约是纯水条件的60倍,约是原始塑料的10倍;与0.04%HCl、海水介质中的类似,高解吸量可分别追溯于胃蛋白酶对Hg(Ⅱ)的高亲和力、酸中大量的H^(+)、海水中阳离子的竞争作用;此结果揭示了老化后的微塑料可富集水中Hg(Ⅱ),在酸性、高盐环境中可释放Hg(Ⅱ),成为Hg(Ⅱ)迁移转化过程的载体。研究老化微塑料对水环境中Hg(Ⅱ)的吸附-解吸行为及作用机制,为了解微塑料与重金属协同迁移、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臭氧老化 Hg(Ⅱ) 机理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生态技术处理农村分散式污水净化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峥 焦涵薇 +4 位作者 毕一凡 张逸纯 包佳杰 贺晓晗 邓懿展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86-1293,共8页
为解决农村分散式混合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问题,以混有养殖废水的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生态技术的办法,研究了该工艺下农村混合污水净化的影响规律,并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该处理系统的CODcr、BOD_5、氨氮的出口浓度进... 为解决农村分散式混合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问题,以混有养殖废水的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生态技术的办法,研究了该工艺下农村混合污水净化的影响规律,并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该处理系统的CODcr、BOD_5、氨氮的出口浓度进行预测并优化。结果表明:该组合生态技术能很好地处理农村混合污水,系统出水口的BOD_5、CODcr、氨氮等浓度达到排放标准且处理成本较低,符合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采用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该系统的出水BOD_5、CODcr、氨氮浓度,将预测值与实验值对比求出相对误差,可对组合生态技术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并求出最优温度、p H和流量条件下的优化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农村生活污水 组合生态技术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