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土地基中桩顶扭矩-竖向荷载加载路径下单桩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江杰 王顺苇 +1 位作者 欧孝夺 付臣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73-3582,共10页
为探讨黏土地基中桩顶扭矩(T)与竖向荷载(V)共同作用下单桩的承载特性,对桩顶预加T后施加V,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结合边界元法对T→V加载路径下桩侧竖向极限摩阻力进行合理假设,采用MATLAB编制程序求得单桩在T→V加载路径下的非线性解... 为探讨黏土地基中桩顶扭矩(T)与竖向荷载(V)共同作用下单桩的承载特性,对桩顶预加T后施加V,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结合边界元法对T→V加载路径下桩侧竖向极限摩阻力进行合理假设,采用MATLAB编制程序求得单桩在T→V加载路径下的非线性解,从而得到其承载力包络线。为方便应用于工程实际,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出T→V加载路径下单桩承载力近似包络线表达式。研究表明:随着桩顶扭矩的增加,单桩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降低,且当扭矩荷载分量超过其极限值1/3时T-V组合效应更加明显;随着长径比L/D的增加,单桩的承载能力及抵抗变形的能力均在增强,且桩身变形主要发生在0~0.6L范围,因此对浅基础进行加固可以有效地减小变形;T→V加载路径下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随着桩身弹性模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弹性模量增加10倍时,竖向极限承载力仅仅增加了26.74%,因此不宜通过提高混凝土标号来提高桩-土体系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加载路径 单桩 模型试验 边界元法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桩-土-承台协同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细观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济铭 张小勇 +2 位作者 张福友 曾超峰 梅国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71-2282,共12页
为探究桩-土-承台协同作用下,带承台单桩极限承载力大于其单桩及承台基础单独作用下极限承载力之和的强化机制,在砂土地基中分别建立能够反映单桩、带承台单桩及承台基础静载试验全过程的二维离散元模型,并通过与室内模型试验荷载-沉降... 为探究桩-土-承台协同作用下,带承台单桩极限承载力大于其单桩及承台基础单独作用下极限承载力之和的强化机制,在砂土地基中分别建立能够反映单桩、带承台单桩及承台基础静载试验全过程的二维离散元模型,并通过与室内模型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变化规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于验证后的数值分析模型,从细观的角度对砂土地基的变形机制和桩基的承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基变形机制方面,相对于单桩与承台基础,带承台单桩对地基土的扰动程度更显著,台下抗载土体范围更大;桩基承载特性方面,在带承台单桩桩侧一定范围土体出现成拱现象,成拱作用加强了桩侧、桩端附近土体的密实度,提高了桩侧摩阻力及端承力,进而使得整体承载力得到提高。该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为带承台桩基设计和承载力估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承台 协同作用 承载特性 离散单元法 细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浸水前后单桩p-y曲线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迪 江杰 侯凯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6,共7页
为研究膨胀土地基中水平受荷桩浸水前后的承载性能,分别进行了浸水前后的水平受荷桩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了桩周土抗力(p)、桩的水平位移(y)和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分别建立了浸水前后水平受荷桩的p-y曲线计算公式,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所... 为研究膨胀土地基中水平受荷桩浸水前后的承载性能,分别进行了浸水前后的水平受荷桩室内模型试验,探究了桩周土抗力(p)、桩的水平位移(y)和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分别建立了浸水前后水平受荷桩的p-y曲线计算公式,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公式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浸水前后的土抗力随着水平位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浸水前后桩身弯矩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位置分别为埋深0.10 m(4D)和0.12 m(4.8D)附近,当水平荷载相同时,浸水后的桩身弯矩较浸水前的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受荷桩 P-Y曲线 膨胀土 桩身弯矩 桩周土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