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姜冬冬 罗应华 +3 位作者 林建勇 何巧萍 覃林 零雅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目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是十万大山的主要植被类型,揭示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特征,有利于探讨群落物种竞争关系与维持机制。【方法】以十万大山1 hm^(2)山地常绿阔叶林样地重要值排名前6位的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方... 【目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是十万大山的主要植被类型,揭示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特征,有利于探讨群落物种竞争关系与维持机制。【方法】以十万大山1 hm^(2)山地常绿阔叶林样地重要值排名前6位的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相关性。【结果】以完全随机模型对样地群落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发现优势种在1~11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云南桤叶树Clethra delavay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柔毛紫茎Stewartia villosa在1~25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以异质泊松模型分析时,发现优势种在10~25 m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表明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影响,且不同种群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样地微地形因子中海拔和坡度对优势种的格局分布影响较大;不同种群的龄级空间分布格局受个体密度影响较大,增长型种群幼龄个体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其空间分布趋于随机分布,衰退型种群成年个体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幼龄个体随机分布;样地群落优势种的幼树、小树、成年树之间无种内竞争排斥关系,种内关联性均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种内关联性与尺度相关;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总体呈正关联,种间正相关和无关联种对多于负相关种对,表明群落中优势种的种间竞争关系较弱,优势种间相互独立,利于物种共存。【结论】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的影响,且分布格局随尺度和发育阶段而变化。种内、种间关系多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群落优势种排斥竞争关系不显著,群落种群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联性 种内关联性 山地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细叶云南松的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凌冬霖 潘玥婧 +2 位作者 黄春晖 白天道 蒋维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165,共12页
【目的】分析并预测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细叶云南松的潜在分布范围,探讨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细叶云南松潜在分布区和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NSII)... 【目的】分析并预测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细叶云南松的潜在分布范围,探讨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细叶云南松潜在分布区和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NSII)、文献资料、实地采样记录等多渠道获取的细叶云南松分布数据和13个环境因子为基础,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细叶云南松在未来6种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使用ArcGIS10.8软件进行可视化表达,利用刀切法、环境因子贡献率、置换重要性等方法分析影响细叶云南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AUC值为0.989,表示预测准确性极高;细叶云南松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交界地区,福建、四川、广东等也有潜在分布区;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是影响细叶云南松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降水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4.51%;未来气候情景下,细叶云南松的中心分布区不变,边缘潜在分布区逐渐丧失,新增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中心分布区广西、云南、贵州的外围。【结论】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是影响细叶云南松分布的首要因子,降水因子对细叶云南松地理分布的影响比温度因子更大;随着未来气候变化,细叶云南松的潜在分布面积呈现缩小趋势,但中心分布区较为稳定,可以在中心分布区扩大细叶云南松种植面积,保护物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 适生区 森林资源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种植模式对天门冬生物量、养分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家妍 蒋丰璟 +3 位作者 李青春 杨梅 徐圆圆 莫雅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目的】为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林下栽培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计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广西国有高峰林场27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27年生杉木/13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2... 【目的】为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林下栽培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计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广西国有高峰林场27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27年生杉木/13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林、27年生杉木/13年生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混交林和27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模式下种植的1年生天门冬生物量、含水量、养分及药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杉木混交桉树能提高天门冬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木荷纯林模式下其生物量表现最佳。杉木纯林模式下天门冬块根的碳(C)、氮(N)、钾(K)积累表现最佳,但养分利用效率较低且生长受磷(P)元素限制;杉木混交林模式能提高天门冬的养分利用效率并缓解P元素限制,且混交桉树模式下天门冬的养分表现较混交马尾松模式下更佳;木荷纯林模式下天门冬生长受到N元素限制。杉木纯林模式能促进天门冬块根总氨基酸的积累,杉木混交林和木荷纯林更利于块根中总皂苷、总多糖的积累。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C、N、P、K的积累之间具有协同性,N、K会抑制天门冬生长,P对天门冬的生长有益;一定程度的养分胁迫能提高天门冬块根的总氨基酸含量,而适宜的养分分配更利于块根中总皂苷、总多糖的积累。【结论】阔叶树林下种植可促进天门冬生长、提高其药用成分含量并缓解养分限制,提高天门冬的综合品质。杉木/桉树混交林模式下天门冬的品质较杉木纯林模式下更高,木荷纯林模式下天门冬的综合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 林下种植模式 生物量 化学计量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林下药材种植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唐梦云 杨开太 +2 位作者 黄春晖 陈宝玲 蒋维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152,共11页
【目的】林药模式是当前我国林业经营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林广阔的林下空间及独特生境,为中药材的仿野生种植提供了条件。探究南方低丘林下不同药材种植对林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初步影响,对林下药材种植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 【目的】林药模式是当前我国林业经营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林广阔的林下空间及独特生境,为中药材的仿野生种植提供了条件。探究南方低丘林下不同药材种植对林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初步影响,对林下药材种植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方法】选用适宜南方低丘林区的5种药用植物(百部、姜黄、砂仁、五指毛桃、益智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湿加松林下开梯带种植,分析不同林药生长初期(种植后半年及一年)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在5种林药土壤间均无显著差异,林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种植前,但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下降,据此可推测半年生时有机质含量的暂时增加主要源于林药种植时外源有机肥的施入;2)土壤全量养分中,全钾在林药间有显著差异,全氮、全磷差异不显著;半年生时,大部分林药根际土明显高于种植前(全磷、全氮)或与种植前持平(全钾),但在一年生时全钾、全磷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全钾显著低于种植前,表明5种参试林药普遍对钾、磷的需求较大;3)土壤速效养分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林药间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有效磷、速效钾在5种林药种植一年后均明显高于种植前,且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升高;其中,五指毛桃(MT)、姜黄(JH)对促进土壤养分活化的效果较好;4)3种土壤酶活性在林药种植后均有所提高,以砂仁(SR)脲酶活性最高,但酸性磷酸酶活性有随种植后时间增加下降的趋势,可能受到土壤全磷不足的影响;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铵态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结论】综上,林药种植初期,林药种类对大部分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整体上看,林药种植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有一定提升。相较于氮,林下药材种植与土壤钾、磷含量的关系较为密切,种植初期外源补充钾、磷元素有利于实现林药种植和土壤养分供给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种植 药用植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根际土与非根际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云南松林大径木择伐后的遗传多样性动态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春晖 白天道 +3 位作者 李远发 黄厚宸 郑党斌 蒋维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69,共10页
【目的】研究择伐对林分后续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格局是否有显著影响。【方法】对大径木(DBH≥20 cm)强度择伐(1970年)后自然恢复49 a(2019年)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林样地内个体进行全站仪定位,并基于nSSR标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探究择伐后... 【目的】研究择伐对林分后续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格局是否有显著影响。【方法】对大径木(DBH≥20 cm)强度择伐(1970年)后自然恢复49 a(2019年)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林样地内个体进行全站仪定位,并基于nSSR标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探究择伐后不同时期更新个体(以径级推算)的多样性变化。最后结合空间坐标及遗传关系分析其小尺度空间遗传格局。【结果】参试群体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期望杂合度He=0.641,Shannon’s指数I=1.209),但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自交(固定指数F=0.234);比较不同径级组遗传多样性表明,群体内观测杂合度(Ho)、F随径级减小分别呈递增和递减趋势,He,I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表明近/自交主要发生在伐后早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林分遗传多样性的暂时下降。后期随着林分的自然更新,有效繁殖群体增大,遗传多样性逐步增加;空间遗传聚类表明,样方内个体可分为两组,组内个体呈现轻度聚集分布,但空间自相关分析未达显著水平,表明林分现有遗传格局可能受到了择伐造成的母树非随机分布、长距离基因流(种子/花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论】以收获为主的大径木强度择伐对伐后初期细叶云南松林分的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格局有负面影响,但随着林分的自然恢复,其所带来负面效应逐渐下降,表明细叶云南松林具备一定的遗传多样性自我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云南松 择伐 自然恢复 SSR 空间遗传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石砾含量土壤对降香黄檀矿质元素分配的影响
6
作者 席英卓 刘震 +4 位作者 文黎 覃桂丽 田龙 杨振德 玉舒中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6-20,57,共6页
以不同石砾含量的土壤模拟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土壤条件,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体内矿质元素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叶的N、K、Ca、Mg元素含量普遍高于茎、根中相应元素含量。不同石砾含量对降香黄檀矿... 以不同石砾含量的土壤模拟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土壤条件,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体内矿质元素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叶的N、K、Ca、Mg元素含量普遍高于茎、根中相应元素含量。不同石砾含量对降香黄檀矿质元素的分配规律存在影响,随着石砾含量的增加,降香黄檀的Ca、Mg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石砾含量条件下,降香黄檀N元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但P、K元素的含量变化较明显。揭示降香黄檀在石漠化环境下矿质元素分配规律,为石漠化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土壤石砾含量 元素含量 元素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