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岩稳定性分析的三维离散元超载法与强度折减法对比研究
1
作者 苏国韶 甘衍垦 +1 位作者 刘友能 王钧沐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4期1-5,共5页
针对危岩结构面复杂、求解稳定性系数不够精确的问题,运用三维离散元3DEC软件探讨超载法与强度折减法对滑移式、坠落式、倾倒式三种典型危岩进行稳定性分析的适用性。通过引入结构面非贯通段,考虑了三维空间特征的影响。通过在不同类型... 针对危岩结构面复杂、求解稳定性系数不够精确的问题,运用三维离散元3DEC软件探讨超载法与强度折减法对滑移式、坠落式、倾倒式三种典型危岩进行稳定性分析的适用性。通过引入结构面非贯通段,考虑了三维空间特征的影响。通过在不同类型的危岩下对比分析超载法和强度折减法所求出的稳定性系数,得出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滑移式、坠落式、倾倒式类型的危岩利用三维离散元求解危岩稳定性系数时,超载法的计算结果与刚体极限平衡法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稳定性分析 三维离散元 超载法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周边岩体约束的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
2
作者 苏国韶 张吉祥 +1 位作者 刘友能 王钧沐 《人民珠江》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现行规范在复杂形态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面存在缺乏同时考虑多个结构面影响的局限性。基于复杂形态危岩体的特点及三维离散元计算的剪应力分布情况,对现有极限平衡法进行了改进,对于规范中由上缘结构面控制的坠落式与由下缘面结构控制的... 现行规范在复杂形态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面存在缺乏同时考虑多个结构面影响的局限性。基于复杂形态危岩体的特点及三维离散元计算的剪应力分布情况,对现有极限平衡法进行了改进,对于规范中由上缘结构面控制的坠落式与由下缘面结构控制的滑移式危岩,均添加了对危岩体后缘结构面约束作用的考虑,对双结构面滑移式危岩体则增加了后缘结构面裂隙水压影响。采用改进的极限平衡法对上述三类危岩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与三维离散法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公式在计算多结构面影响下的不同复杂形态危岩体稳定性系数时,相对误差仅为3.06%~9.10%,相对于规范推荐公式13.8%~14.7%的相对误差,计算精度明显提高。改进后的公式充分考虑到了危岩体的周边约束的特点,为极限平衡法解决复杂形态危岩体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离散元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预制单裂隙花岗岩的真三轴单面临空岩爆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丹旎 卢思航 +1 位作者 苏国韶 陶洪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7,共13页
通过开展含预制单裂隙花岗岩的真三轴单面临空岩爆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和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系统监测岩爆过程,探究了不同产状裂隙岩石的破坏模式、强度变形和声发射演化特性,分析了裂隙产状与岩爆过程及弹射动能之... 通过开展含预制单裂隙花岗岩的真三轴单面临空岩爆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和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系统监测岩爆过程,探究了不同产状裂隙岩石的破坏模式、强度变形和声发射演化特性,分析了裂隙产状与岩爆过程及弹射动能之间的关系,对比了含裂隙岩石岩爆发生机制与无裂隙完整岩石的差异。有关力学特性的分析表明,随着裂隙倾角的减小,岩样破坏模式大体呈现由“内剪外劈”向“Z型斜剪”变化的趋势,裂隙对岩石强度的削弱作用不断增大。当裂隙倾角小于30°时,岩石峰值应力普遍仅为完整岩样的一半左右;小倾角裂隙的长度越大,岩样岩板劈裂现象变得显著,形成岩爆坑略微变大,且强度折减幅度越大,峰值轴向应变相应变小;裂隙位置向临空面靠近会加剧岩板的劈裂效应,塑性阶段普遍会产生较大变形并萌生大量裂纹,当裂隙已出露且切断临空面将不易形成岩爆坑。有关岩爆过程及弹射动能的分析表明,随着裂隙倾角的减小,岩样弹射动能呈现先显著降低后小幅回升的变化规律,30°倾角为转变拐点;岩样内部裂隙距临空面越近,裂隙岩样的弹射动能越小;树脂填充裂隙使得岩样弹射动能极大提升,而水泥填充的则无明显提升。有关声发射特征的分析表明,裂隙长度越长,裂隙倾角越小,“平静期”相对岩爆过程的时间占比越大,峰后阶段岩爆瞬间的绝对能量占比越小;若裂隙位置靠近临空面,普遍会形成两个“平静期”,AE绝对能量演化曲线也会额外多一次突增;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裂隙岩样b值初期波动阶段的持续时间变长,下降阶段的速率变大,最小b值点与岩爆时刻越相近。大体看来,含裂隙岩石的应变型岩爆发生机制与无裂隙完整岩石是有区别的,其岩爆发生机制主要有剪切破裂型和张拉板裂型两大类。研究成果为裂隙岩石的岩爆灾害发生机制分析、利用声发射手段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岩石 裂隙 声发射 弹射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间主应力下花岗岩失稳过程的微震信号演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国韶 胡诗红 +1 位作者 蒋剑青 任泓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为探究深埋隧洞围岩失稳破坏的微震演化特征,开展了不同中间主应力(σ2)下的花岗岩双轴压缩试验,运用微震监测系统和高清摄像机实时监测花岗岩破裂失稳过程。分析了不同σ2下岩石失稳过程的微震b值和主频的演化特征,并提出微震能量释放... 为探究深埋隧洞围岩失稳破坏的微震演化特征,开展了不同中间主应力(σ2)下的花岗岩双轴压缩试验,运用微震监测系统和高清摄像机实时监测花岗岩破裂失稳过程。分析了不同σ2下岩石失稳过程的微震b值和主频的演化特征,并提出微震能量释放指标来描述岩石破坏的剧烈程度。结果表明,随着σ2的增加,累积微震能量释放、岩石失稳前夕lgN/b的最大值和低频信号占比、岩石失稳时刻的微震能量释放率均增加,而在岩石失稳前夕b值最小值减少。此外,岩石失稳的微震前兆有b值下降至低于0.8、lgN/b上升至大于3和高幅低频信号出现。岩石出现板裂的前兆是高幅低频信号伴随少量高幅高频信号同时出现;岩石出现岩爆破坏的前兆是b值下降至小于0.5,lgN/b上升至大于5,且高幅值的信号只出现在低频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洞 微震 试验研究 中间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