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欧孝夺 全守岳 +3 位作者 彭远胜 江杰 吕波 蒋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33-3439,共7页
基坑支护结构作为一种临时支挡设施,如何做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速度是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一种施工安全快速、造价低、可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基坑支护型式——十字形装配式基... 基坑支护结构作为一种临时支挡设施,如何做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速度是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出一种施工安全快速、造价低、可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基坑支护型式——十字形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介绍并设计了该支护结构格构单元的结构选型和计算方法。依托南宁市五象新区某项目做了基坑支护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值与计算值相近,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在该基坑支护结构支护下,基坑稳定性、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在类似的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十字形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 格构 基坑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固结黏土不排水剪切的屈服与临界状态
2
作者 刘莹 朱圣焱 +1 位作者 李艳 马少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193-8200,共8页
以研究超固结黏土的屈服与临界状态为目的,通过GDS三轴剪切试验仪(GDS triaxial shear testing apparatus)开展了一系列不同超固结状态的黏土不排水剪切试验。为对黏土的应力路径进行分析,选取了能描述超固结状态不同时土的屈服特性的AL... 以研究超固结黏土的屈服与临界状态为目的,通过GDS三轴剪切试验仪(GDS triaxial shear testing apparatus)开展了一系列不同超固结状态的黏土不排水剪切试验。为对黏土的应力路径进行分析,选取了能描述超固结状态不同时土的屈服特性的ALPHA(α)模型。分析了黏土的偏应力/孔压-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并确定了孔压达到峰值时土体为破坏状态。根据应力破坏点拟合出临界状态线,提出了针对不同超固结比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不排水剪切试验中,前期固结压力相同时,超固结比越小,抗剪强度越高,但是屈服强度并非随超固结比的降低而单调递增变化;超固结比相同时,前期固结压力越大,抗剪强度越高,屈服强度也越高;正常固结和轻超固结土的破坏应变皆在5%左右,而重超固结土则呈现明显的剪胀现象和脆性破坏,破坏应变小于2.5%;正常固结和轻超固结土的应力路径呈“S”形,重超固结土的应力路径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破坏标准,重超固结土和轻超固结土、正常固结土共用一条临界状态线,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参数较少,易获取,易嵌入本构模型中,应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超固结比 临界状态 α屈服面模型 不排水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循环荷载下黏土污染圆砾的大型动三轴试验及动力特性研究
3
作者 马少坤 田发派 +3 位作者 黄海均 张加兵 段智博 龚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5-254,共10页
为揭示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受黏土污染圆砾的长期动力特性,利用GDS大型三轴循环试验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饱和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围压及动应力幅值下黏土污染水平(clay fouling level,VCI)对圆砾长期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为揭示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受黏土污染圆砾的长期动力特性,利用GDS大型三轴循环试验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饱和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分析了不同围压及动应力幅值下黏土污染水平(clay fouling level,VCI)对圆砾长期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VCI的增加,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污染黏土由润滑作用转变为填充作用,围压为100 kPa时,界限VCI=30%,围压为200 kPa、300 kPa时,界限VCI=20%;VCI对浅埋地铁隧道(σ_(3)=100 kPa)影响较大,威胁行车安全,而对深埋地铁隧道(σ_(3)=200 kPa、300 kPa)影响较小,地铁运行相对安全;随VCI的增加,试样的弹性应变和动孔压比先增大后减小,而回弹模量则先减小后增大,但三者的变化趋势均随围压的降低及动应力幅值的增大愈发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地铁路基结构设计及其工后沉降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圆砾 黏土污染水平(VCI)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埋深盾构双隧道及开挖顺序对临近管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马少坤 邵羽 +2 位作者 刘莹 冯野 韦朝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87-2495,共9页
以不同埋深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临近地埋管线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在离心模型试验中同时考虑隧道开挖所致地层损失效应和质量损失效应,并采用考虑土体非线性小应变特性的HP(Hypoplasticity亚塑性)模型和基于地层损失比的位移控制法进行... 以不同埋深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临近地埋管线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在离心模型试验中同时考虑隧道开挖所致地层损失效应和质量损失效应,并采用考虑土体非线性小应变特性的HP(Hypoplasticity亚塑性)模型和基于地层损失比的位移控制法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埋深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及管线弯曲应变的影响较大。双隧道开挖完成后管线下凸区(管线底部受拉区)分布范围为-2.5D_T^1.5D_T(DT为隧道外径),且管线下凸区最大弯曲应变约为管线上凸区(管线底部受压区)最大弯曲应变的2倍。不应简单采用叠加原理对不同埋深先后开挖双隧道所致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及管线弯曲应变进行预测,应合理考虑后继隧道开挖所致土体的累积剪切应变及管-土相对刚度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离心模型试验 三维数值模拟 双隧道 开挖顺序 隧道-管-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冯庆革 邵江 +3 位作者 周文安 张顺 朱惠英 李贞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4,68,共4页
研究了再生细骨料对再生混凝土表观密度、抗压强度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拌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与再生细骨料掺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表观密度随着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小。水灰比为0.55时,再生混凝土... 研究了再生细骨料对再生混凝土表观密度、抗压强度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拌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与再生细骨料掺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表观密度随着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小。水灰比为0.55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水灰比为0.35时,再生细骨料掺量为3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且各掺量下均高于普通混凝土。不加任何矿物掺合料的情况下,各龄期的电通量变化规律与相应龄期的强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细骨料 再生混凝土 表观密度 抗压强度 取代率 抗氯离子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铁区域饱和圆砾土大型动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少坤 王博 +3 位作者 刘莹 邵羽 王洪刚 王艳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4,共7页
以南宁地铁区域圆砾层土质为研究对象,对饱和状态下的圆砾土开展了一系列大型排水动三轴试验,分析了相对密实度、动应力幅值和振动次数对饱和圆砾土累积应变、应力–应变滞回圈和孔压的影响。研究表明,饱和圆砾土累积轴向应变?–振动次... 以南宁地铁区域圆砾层土质为研究对象,对饱和状态下的圆砾土开展了一系列大型排水动三轴试验,分析了相对密实度、动应力幅值和振动次数对饱和圆砾土累积应变、应力–应变滞回圈和孔压的影响。研究表明,饱和圆砾土累积轴向应变?–振动次数N曲线在动应力幅值较小时为稳定型曲线,呈双曲线增长规律,其参数?与初始相对密实度Dr呈线性关系;动应力幅值较大时为破坏型曲线,呈幂函数增长规律。饱和圆砾土应力应变滞回圈形状呈双直线型,其面积在动应力幅值较小时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割线模量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饱和圆砾土的孔压在动应力幅值较小时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且循环加载后期Dr=0.5试样的孔压大于Dr=0.3和Dr=0.7试样的孔压,这与不同初始相对密实度条件下粗粒土的破碎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圆砾土 大型动三轴试验 动力特性 相对密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布置形式对管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马少坤 刘莹 +2 位作者 邵羽 段智博 吕海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9-697,共9页
在离心模型试验中同时考虑隧道开挖所致地层损失效应和质量损失效应,研究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布置形式下双隧道开挖对管线的影响规律。同时采用基于地层损失比的位移控制有限单元法对离心模型试验及其他4组拓展工况进行分析,其中土体本... 在离心模型试验中同时考虑隧道开挖所致地层损失效应和质量损失效应,研究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布置形式下双隧道开挖对管线的影响规律。同时采用基于地层损失比的位移控制有限单元法对离心模型试验及其他4组拓展工况进行分析,其中土体本构模型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P(Hypoplasticity model)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已有的解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双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及不同布置形式对地表沉降、管线沉降、管线弯曲应变的影响显著;管线存在所产生的"遮拦"效应对管线正上方地表沉降的影响程度随着自由场最大地表沉降的增加而逐渐加剧;双隧道开挖所致管线沉降的主要影响区域为-1.2DT~1.2DT;实际工程中应加强浅埋后继隧道开挖时管线工作性状的监测工作,且不应简单采用叠加原理对不同施工工序及不同布置形式的双隧道开挖所致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及管线弯曲应变进行预测,应合理考虑后继隧道开挖所致土体的累计剪切应变及上覆隧道的遮拦效应对管–土相对刚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隧道 管线 三维离心模型试验 三维数值模拟 隧道-管-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膨胀土长期压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少坤 赵乃峰 +1 位作者 周东 潘柏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80-2286,共7页
膨胀土的结构、胀缩机制、力学特性和改良方法等方面已有广泛研究,但关于膨胀土长期压缩特性研究甚少,而需对膨胀土地区路基长期稳定性、隧道开挖对地基及地下构筑物长期影响的研究,使得膨胀土长期压缩特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采用取... 膨胀土的结构、胀缩机制、力学特性和改良方法等方面已有广泛研究,但关于膨胀土长期压缩特性研究甚少,而需对膨胀土地区路基长期稳定性、隧道开挖对地基及地下构筑物长期影响的研究,使得膨胀土长期压缩特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采用取自南宁地铁东站某基坑膨胀土进行长期一维压缩试验,研究固结压力、含水率分别对压缩指数Cc、次压缩系数C a的影响、压缩指数Cc与次压缩系数C a的关系、预压处理和石灰处治对膨胀土长期压缩特性的影响,寻求降低膨胀土次压缩性的最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南宁膨胀土的压缩指数与次压缩系数呈线性关系;与其他黏土相比,膨胀土次压缩特性较低;预压处理和改良处理可以减小土体的次压缩性,经预压处理的改良膨胀土次压缩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长期压缩 次压缩系数 石灰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胶比下粉煤灰混凝土抗氯盐及碳化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庆革 姜丽 +2 位作者 李浩璇 陈正 杨绿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4-46,共3页
通过加速碳化试验及快速氯离子渗透试验(RCPT)研究了不同水胶比和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的抗氯盐及碳化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氯盐和碳化的性能影响机制明显不同。氯盐破坏情形,不论水胶比水平在0.5以上或0.35以下,粉煤... 通过加速碳化试验及快速氯离子渗透试验(RCPT)研究了不同水胶比和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的抗氯盐及碳化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氯盐和碳化的性能影响机制明显不同。氯盐破坏情形,不论水胶比水平在0.5以上或0.35以下,粉煤灰的掺入对于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皆有明显效果;且水化中后期,火山灰效应的发挥逐渐赶超水胶比的影响成为混凝土抗氯盐性能的主导因素。而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发展始终受水胶比影响显著,相对参比普通混凝土,相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因水胶比高低水平不同而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水胶比 碳化 氯离子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铁2号线盾构选型设计与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侯凯文 王崇 +3 位作者 江杰 杨钢锋 欧孝夺 唐迎春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7-1045,共9页
盾构的选型与设计对地铁区间盾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其选型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盾构施工的成败。针对南宁地铁2号线所遇到的黏土层、硬岩层、夹杂碎石砂砾层、上软下硬地层及岩溶地层等多种地层相结合的特殊复杂地质条件,提出盾构选型... 盾构的选型与设计对地铁区间盾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其选型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盾构施工的成败。针对南宁地铁2号线所遇到的黏土层、硬岩层、夹杂碎石砂砾层、上软下硬地层及岩溶地层等多种地层相结合的特殊复杂地质条件,提出盾构选型总体要求,开展对盾构动力设备、刀盘、刀具等关键部位的选型研究,同时优化防泥饼、螺旋输送机、小倾角皮带机和同步注浆设计方案以及地质加固方案。通过实际掘进参数和地表沉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盾构设备选型及优化设计方案对南宁地区特殊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地铁 盾构选型 岩溶地层 硬岩层 砂砾层 上软下硬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孔径分布与强度关系的灰色系统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冯庆革 卢凌寰 杨绿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5-258,共4页
采用压汞仪测定不同水灰比下混凝土的孔径分布;以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不同孔径范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孔径范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养护龄期为7d和28d的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与孔径范围为10~20nm的关联度... 采用压汞仪测定不同水灰比下混凝土的孔径分布;以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不同孔径范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孔径范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养护龄期为7d和28d的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与孔径范围为10~20nm的关联度最大,91d时与〉400nm的孔径关联度最大.随着龄期的增长,孔径为50nm以下孔的关联度不断减小,50nm以上孔的关联度不断增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28d强度与孔径的灰色模型GM(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孔径分布 灰色系统 混凝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隧道对群桩影响的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少坤 吕虎 +2 位作者 Wong K S 吴宏伟 赵乃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37-1342,共6页
在膨胀土地基中进行了双隧道对群桩影响的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目标地层损失比为2%,着重研究引起的地基沉降槽、附加弯矩、轴力的变化规律。试验得出:膨胀土地基中每个隧道开挖形成的地表沉降槽仍符合Peck高斯曲线,双隧道共同作用形成的沉... 在膨胀土地基中进行了双隧道对群桩影响的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目标地层损失比为2%,着重研究引起的地基沉降槽、附加弯矩、轴力的变化规律。试验得出:膨胀土地基中每个隧道开挖形成的地表沉降槽仍符合Peck高斯曲线,双隧道共同作用形成的沉降槽可以看作是每个隧道单独作用形成的沉降槽的叠加;两个隧道开挖引起的前后桩弯矩规律类似,最大附加弯矩均出现在拱冠附近,但存在明显的前桩遮拦效应;随着第一个隧道开挖的临近及远离,前后桩轴力会发生明显不同变化,而第二个隧道影响明显不同,附加轴力最大值约为工作荷载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隧道 三维离心模型试验 群桩 膨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比和渗透系数与深度相关的深基坑开挖变形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少坤 邵羽 黄艳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40-944,共5页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模型,采用ABAQUS中的用户子程序VOIDRI,以实现孔隙比随深度的非线形变化,并同时设置渗透系数随深度变化。对降水开挖流固耦合分析与不考虑降水的开挖分析作对比,可以得到:每个开挖步的地下连续墙的最大...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模型,采用ABAQUS中的用户子程序VOIDRI,以实现孔隙比随深度的非线形变化,并同时设置渗透系数随深度变化。对降水开挖流固耦合分析与不考虑降水的开挖分析作对比,可以得到:每个开挖步的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位移发生位置随基坑的开挖深度及支撑情况而不断变化;考虑流固耦合的坑外地表沉降大于不考虑流固耦合的地表沉降;降水能显著减小基坑回弹变形;降水流固耦合作用对地表土体的水平位移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和围护结构变形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基坑 支护结构 修正剑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圆砾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吕玺琳 曾盛 +2 位作者 王远鹏 马少坤 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29-132,共4页
通过开展3组饱和圆砾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开挖面支护压力不足导致的渐进失稳破坏过程。通过分析大颗粒土滑移松动—裂隙出现—裂隙闭合过程表明,开挖面破坏过程中土体存在变形滞后效应,且该效应... 通过开展3组饱和圆砾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开挖面支护压力不足导致的渐进失稳破坏过程。通过分析大颗粒土滑移松动—裂隙出现—裂隙闭合过程表明,开挖面破坏过程中土体存在变形滞后效应,且该效应随隧道埋深变浅而减弱。对开挖面变形进行PIV精细化图像分析,得到其破坏模式类似于楔形体加筒仓体结构,楔形体倾角约为45°+φ/2。筒仓区土体松动由于存在滞后效应,可能导致开挖面破坏表现出突发现象。为准确预测极限支护压力,将传统楔形体模型改进为宽体楔形体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圆砾土 开挖面稳定性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Peck公式预测方法修正 被引量:20
15
作者 江杰 李弈杉 +2 位作者 卢鹏 欧孝夺 容继盘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6-242,共7页
Peck法是目前预测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最简便、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但由于Peck法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套用不同地区的经验往往会产生误差,所以应基于当地的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修正。根据南宁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 Peck法是目前预测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最简便、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但由于Peck法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套用不同地区的经验往往会产生误差,所以应基于当地的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修正。根据南宁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监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并引入最大地表沉降修正系数α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Peck公式修正,得出了适于南宁地区圆砾、粉砂和粉土地质条件下的Peck公式。结果表明:当α值位于0.6~1.0,β值位于0.4~0.8时,所得的修正后Peck预测曲线与实测的地表沉降数据更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修正Peck公式 地表沉降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下互层边坡的温湿耦合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少坤 童唯峰 +2 位作者 冯野 刘莹 江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78,共7页
以南宁地区粉砂岩+泥岩+粉砂岩互层边坡为原型,采用温湿耦合理论对极端气候下互层边坡的温湿度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气候组合条件下,互层边坡土体温湿耦合特性、温湿度场的变化规律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时间急剧的气候... 以南宁地区粉砂岩+泥岩+粉砂岩互层边坡为原型,采用温湿耦合理论对极端气候下互层边坡的温湿度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气候组合条件下,互层边坡土体温湿耦合特性、温湿度场的变化规律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时间急剧的气候变化对土体表层的温度场与湿度场的影响较大,而对比较深层的土体的影响有限,长时间的气候作用,比如干旱,对深层土体将产生较大的影响;(2)降雨对土体温度场的影响较小,在降雨过后的蒸发作用过程中,对于边坡的中部来说,处于下层的土体在一定深度内的含水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这种现象在长时间干旱发生的过程中会慢慢消散;(3)边坡的稳定系数在蒸发作用下会明显升高,短期的高温蒸发作用下,互层边坡的稳定性高于无互层的边坡,长时间的蒸发条件下则是无互层的边坡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层边坡 极端气候 温湿耦合 稳定性分析 体积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循环变化时隧道开挖对群桩的长期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少坤 邵羽 +4 位作者 吕虎 WONG K S 吴宏伟 陈欣 江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3-1568,1578,共7页
为解决地下水位随季节升降变化时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长期影响难题,通过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循环变化时隧道对群桩的长期影响。主要分析水位循环变化时地表长期沉降、桩顶长期附加沉降、桩身长期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的变化... 为解决地下水位随季节升降变化时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长期影响难题,通过三维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循环变化时隧道对群桩的长期影响。主要分析水位循环变化时地表长期沉降、桩顶长期附加沉降、桩身长期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附近,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尤其是降水对地表长期沉降影响更为明显。地表长期附加沉降随着地下水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呈衰减式变形,即使经过3次水位升降循环也不能稳定;桩基长期附加沉降显著,其附加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50%以上;前、后桩的长期附加轴力基本为正值,桩总轴力增加,对既有受压桩极为不利,附加轴力拐点位置及最大值有所区别;经过3次地下水位循环变化后,前、后桩桩身弯矩反弯点个数减少,但桩身最大附加弯矩均明显变大,当达到极限弯矩,桩身出现塑性铰,这对穿越厚软弱层地基中的既有受压柔性桩极为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离心模型试验 双隧道 群桩 长期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孔径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学波 李浩璇 +2 位作者 冯庆革 黄小玲 杨绿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4,18,共4页
研究了混凝土100 nm以下的孔径分布特征及其与氯离子快速扩散测试中6 h电通量的关系。粉煤灰单掺、矿渣粉单掺及复掺粉煤灰/矿渣粉用于制备混凝土,养护龄期为7、14、28和90 d,采用压汞法获取各龄期样品的孔径分布数据。将粉体颗粒尺寸... 研究了混凝土100 nm以下的孔径分布特征及其与氯离子快速扩散测试中6 h电通量的关系。粉煤灰单掺、矿渣粉单掺及复掺粉煤灰/矿渣粉用于制备混凝土,养护龄期为7、14、28和90 d,采用压汞法获取各龄期样品的孔径分布数据。将粉体颗粒尺寸分布的Rosin Rammler Bennet(RRB)模型用于描述混凝土中100 nm以下的孔径分布,得到特征孔径X和孔径分布均匀性系数n。研究表明,在全部样品中,X的分布范围为30~70 nm,最可几范围为40~50 nm,孔径分布均匀性系数n的分布范围为1.1~2.1,最可几范围为1.3~1.6;在较大水胶比(0.50)时,特征孔径X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特征孔径X与氯离子快速扩散测试的6 h电通量存在正相关的趋势,孔径分布均匀性系数n与6 h电通量则存在负相关趋势,综合n与X影响的n/X与6 h电通量存在非线性的负相关趋势且更为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B模型 孔径分布 特征孔径 孔径分布均匀性系数 6h电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比随深度变化的基坑开挖对邻近刚柔性桩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少坤 黄艳珍 +2 位作者 陈欣 江杰 邵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40-145,共6页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土体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松弛,导致邻近建筑物桩基产生附加内力和附加位移。基于修正剑桥模型,推导了孔隙比随深度非线性变化的计算公式,采用ABAQUS中的用户子程序VOIDRI进行二次开发,分析了基坑不同开挖工况下邻近桩基...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土体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松弛,导致邻近建筑物桩基产生附加内力和附加位移。基于修正剑桥模型,推导了孔隙比随深度非线性变化的计算公式,采用ABAQUS中的用户子程序VOIDRI进行二次开发,分析了基坑不同开挖工况下邻近桩基的附加内力和变形,并讨论了不同桩基刚度对其附加内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为基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邻近建筑物桩基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修正剑桥模型 刚柔性桩基 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盐及不含氯盐混凝土浆体的水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庆革 黄小玲 +3 位作者 罗学波 李浩璇 陈正 杨绿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3-688,共6页
在单方胶凝材料为400 kg/m3和在不同的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15%~50%的条件下,研究水胶比为0.35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氯离子渗透前后混凝土浆体中的化学结合水量。结果表明,各组混凝土均具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着龄期的增长,... 在单方胶凝材料为400 kg/m3和在不同的矿物掺合料替代水泥15%~50%的条件下,研究水胶比为0.35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氯离子渗透前后混凝土浆体中的化学结合水量。结果表明,各组混凝土均具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浆体的化学结合水量均有所增大;当矿物掺合料总掺量相当时,不同类别的混凝土浆体中的化学结合水量的顺序依次为:单掺矿渣混凝土浆体〉双掺矿渣和粉煤灰混凝土浆体〉单掺粉煤灰混凝土浆体;经快速氯离子渗透后的混凝土浆体的化学结合水量大于未经渗透的混凝土浆体的化学结合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掺合料 氯离子 化学结合水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