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洪涛 张耀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评价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主...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评价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主体、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发掘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评价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洪涛 周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9-51,共3页
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党优良的工作作风。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启动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教育系列活动,高校的形势政策教育又被推向高潮。在... 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党优良的工作作风。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启动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教育系列活动,高校的形势政策教育又被推向高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面考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规律,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形势与政策教育 历史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洪涛 陈雪贤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8-166,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自1993年党中央正式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命题以来,学界、政界和宗教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自1993年党中央正式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命题以来,学界、政界和宗教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梦 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论党的领导集体 被引量:1
4
作者 韦日平 《学术论坛》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邓小平先后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确保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等三个层面涉及“领导集体”的概念。在明确提出“领导集体”的科学概念之后 ,邓小平着重论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领导集体要有一个核心 ;做好领导集体的交接班 ,... 邓小平先后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确保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等三个层面涉及“领导集体”的概念。在明确提出“领导集体”的科学概念之后 ,邓小平着重论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领导集体要有一个核心 ;做好领导集体的交接班 ,从组织上解决政策的连续性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党的领导 领导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机制建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覃安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6-68,共3页
新时代,运用协同理论革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机制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需要。高校应健全发挥校、院、部职能优势的多层级联动的主体协同机制,完善提升教学“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多要素联结的保障协同机制,构建实现思政课程与课... 新时代,运用协同理论革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机制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需要。高校应健全发挥校、院、部职能优势的多层级联动的主体协同机制,完善提升教学“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多要素联结的保障协同机制,构建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多学科联通的过程协同机制,充分凝聚和持续夯实多元主体集体在场、多学科破壁融通的磅礴伟力,不断破解“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和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协同育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导向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庆周 韦日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6-180,共5页
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力量,是破解实践课题的正确思维逻辑和科学工作方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问题意识,对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基本问题,回答和破解导向性的重大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 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力量,是破解实践课题的正确思维逻辑和科学工作方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问题意识,对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基本问题,回答和破解导向性的重大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共同主题+基本问题"的理论创新范式,既围绕共同主题,又深入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基本问题,深刻把握具有前瞻性、潜在性、趋势性的重大问题,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