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传统民居杆栏建筑文化内涵的剖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彦才 《南方建筑》 2000年第3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广西传统民居 杆栏建筑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建筑符号与建筑创作借鉴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彦才 刘舸 《南方建筑》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但建筑绝不会没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华夏建筑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它出自地域、气象、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伦理等天时地利人和,植根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是一整体,依托于天地人和汇...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但建筑绝不会没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华夏建筑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它出自地域、气象、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伦理等天时地利人和,植根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是一整体,依托于天地人和汇成统一生态环境。阴阳结合为太极,是生命之源,华夏建筑是因功能、时空、环境而创意,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而巧妙地融合,再现自然,富含人情伦理。学习华夏建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节能、节水、净化空气、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生态人居环境,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的现代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符号 建筑创作 现代建筑 生态人居 净化空气 乡土文化 民族风格 世界经济 借鉴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技术与建筑物理教学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险峰 《南方建筑》 2001年第4期77-79,共3页
本文从建筑物理学的发展和建构主义理论出发,阐述了建筑物理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建筑物理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其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 建筑物理 建构主义 认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海江湾城市副中心(北块)详细规划
4
作者 马洪川 《规划师》 2002年第7期28-30,共3页
20世纪初江湾曾被作为上海新的市政中心进行规划建设,而今在“多心开敞”的21世纪上海城市构架中,江湾又成为承担多个中心功能的城市副中心。作者从“功能-结构”关系入手,分析了江湾城市副中心北块的功能定住和发展优势,并从规划结构... 20世纪初江湾曾被作为上海新的市政中心进行规划建设,而今在“多心开敞”的21世纪上海城市构架中,江湾又成为承担多个中心功能的城市副中心。作者从“功能-结构”关系入手,分析了江湾城市副中心北块的功能定住和发展优势,并从规划结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 上海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分钟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武汉市主城区绿色空间公平性评价
5
作者 任亚鹏 刘启明 +1 位作者 刘馨 李欣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2,共9页
【目的】全球城市化的加速不断带来各种城市病,城市自然环境被认为是改善居民福祉的重要因素,而多数城市中存在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将城市绿色空间分布与其他建成环境因素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 【目的】全球城市化的加速不断带来各种城市病,城市自然环境被认为是改善居民福祉的重要因素,而多数城市中存在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将城市绿色空间分布与其他建成环境因素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助于城市规划师和风景园林师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方法】使用基于高斯方程和网络生活圈阈值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索(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2SFCA)法,对武汉市城市绿色空间资源配比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社区建筑建成年限数据使用K-means聚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武汉市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失衡并呈现明显的空间效应,绿地与水景可达性分别呈现全局由中心向周边递增、局部团状聚集的特征。2)由聚类分析得到“供需匮乏—建筑老化”“供需匮乏—建筑较新”“供需充足—建筑老化”“供需充足—建筑较新”4种分类结果,发现社区建筑建成年限与城市绿色空间可达性整体呈现空间相关性,在局部地区呈现空间错位。3)政府主导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增强居民交通能力的政策可以缓解城市绿色空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结论】验证了构建全面系统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对于提升城市绿地空间公平性方面的重要性,并在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和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面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 城市绿色空间 两步移动搜索 供需关系 可达性 环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碳源碳汇用地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覃盟琳 赵静 +1 位作者 黎航 牙婧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1-947,共7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碳源碳汇平衡的核心载体之一,是碳汇碳源用地转换的集中地。本文提出了碳源碳汇用地概念,总结了城市边缘区碳源碳汇用地空间结构扩张的六种基本模式,探讨了边缘区碳源碳汇用地空间结构变化规律。选取南宁市为研究对...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碳源碳汇平衡的核心载体之一,是碳汇碳源用地转换的集中地。本文提出了碳源碳汇用地概念,总结了城市边缘区碳源碳汇用地空间结构扩张的六种基本模式,探讨了边缘区碳源碳汇用地空间结构变化规律。选取南宁市为研究对象,对南宁市遥感影像进行了监督分类,利用 ArcGIS 人机交互目视判读的方法,提取南宁市四个时间点边缘区的范围及其碳源碳汇用地构成。1990~2000年,南宁市边缘区碳源碳汇用地空间结构扩张模式以蔓延为主、指状为辅;2000~2006年,以指状型及独立型为主;2006~2013年,扩张模式为连片型。城市边缘区形态按“破碎-规则-发散-规则”方向变化,不同阶段具有的不同扩张模式对边缘区碳汇用地影响不同。边缘区碳汇用地主要以耕地与园地构成,保护耕地与园地成为增加碳汇用地的核心任务。城市边缘区的扩张方向受到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明显指引,其扩张方向体现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区 碳源碳汇用地 空间结构 扩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城市水安全概念辨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筠婷 徐建刚 许有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3-450,共8页
城市水安全研究正从水治理向水安全管理方向发展,研究视角也从自然科学领域转向社会人文领域。然而国内外对城市水安全的研究还处于实践探索和经验分享的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为此试图将城市水安全研究纳入非... 城市水安全研究正从水治理向水安全管理方向发展,研究视角也从自然科学领域转向社会人文领域。然而国内外对城市水安全的研究还处于实践探索和经验分享的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为此试图将城市水安全研究纳入非传统安全范畴来构建其理论体系,首先从安全的原义出发探讨城市水安全的学科归属,从主体间性来理解城市水安全的主体关系,从安全的物质和社会建构角度来剖析城市水安全化的动态过程,从非传统安全理论构建的一般框架来解构城市水安全的指涉对象及其安全价值,进而总结城市水安全的概念,为城市水安全乃至其他资源安全研究提供一种兼顾自然和人文的新思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安全 非传统安全 主体间性 安全建构 概念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覃盟琳 卢一沙 +1 位作者 赵静 牙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通过规划促进城市宜居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的公共健康成为当前城乡规划的研究热点。文章在探讨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与城市公共健康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边缘区从提供生态服务、抵御生态风险及维护生态公平三方面对城市的公共健... 通过规划促进城市宜居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的公共健康成为当前城乡规划的研究热点。文章在探讨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与城市公共健康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边缘区从提供生态服务、抵御生态风险及维护生态公平三方面对城市的公共健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公共健康为目标,提出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 城市边缘区 空间发展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象无形·意在笔先——中国风景园林美学的哲学精神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滨谊 廖宇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共5页
中国哲学为传统风景园林提供了泛文化基础,两者在意象上是异质同构、合而为一的,谓之同象。在西方知识论的语境下,中国传统园林难以解读,但回到中国传统形而上的"道"上去释义,传统园林却是可读的,谓之同意。当前,对中国风景... 中国哲学为传统风景园林提供了泛文化基础,两者在意象上是异质同构、合而为一的,谓之同象。在西方知识论的语境下,中国传统园林难以解读,但回到中国传统形而上的"道"上去释义,传统园林却是可读的,谓之同意。当前,对中国风景园林在精神性、本土性上的反思使传统哲学的园林重返成为必需,通过对"大象无形"与"意在笔先"的探索,希望能够回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的哲学基础和由形入神的建构方式,从而可为当代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本土的、原生的和在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形而上学 超道德价值 同构 知识论 审美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路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盟琳 宋苑震 +1 位作者 朱梓铭 柳玉梅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2-99,共8页
特色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连接城乡的关键纽带,但其逐渐暴露出竞争力不足、动力机制同质和发展路径硬化等问题。为厘清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因素与实现路径,首先构建以产业维度为核心,功能、形态和管理维度为辅... 特色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连接城乡的关键纽带,但其逐渐暴露出竞争力不足、动力机制同质和发展路径硬化等问题。为厘清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因素与实现路径,首先构建以产业维度为核心,功能、形态和管理维度为辅助的特色小城镇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现状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其次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为依据,构建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发展模拟;最后以苏南典型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寻找主要仿真情境并总结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解。研究指出,根植“小城镇+N”式基础,耦合政策引导、企业主体与市场化运作,并以高品质要素聚集助推可持续道路建设将成为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普适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城镇 核心竞争力 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路径 系统动力学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彦才 《南方建筑》 1998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民族风格 地方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桂平市三街六巷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寄翁 陈筠婷 +2 位作者 徐建刚 卢一沙 李漱洋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8期58-65,共8页
存量规划背景下,针对我国旧城更新过程中城市设计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对我国城市空间进行再认知。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在宏观视野下探讨了由多元权力组织参与的城市景观空间生产机制;在微观层面以城市形态为分... 存量规划背景下,针对我国旧城更新过程中城市设计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对我国城市空间进行再认知。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在宏观视野下探讨了由多元权力组织参与的城市景观空间生产机制;在微观层面以城市形态为分析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空间-权力分析评价模型,探讨了城市景观空间与空间权力博弈的内在联系,并以桂平市三街六巷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权力博弈 城市形态 旧城更新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思维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宁琦 覃盟琳 +1 位作者 崔益友 朱梓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8-55,共8页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初步确立,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各级规划的编制基础,已成为地方规划实践的先遣程序。文章提出契合新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表示—绘制—交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新思维,以柳州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为例,从...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初步确立,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各级规划的编制基础,已成为地方规划实践的先遣程序。文章提出契合新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表示—绘制—交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新思维,以柳州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为例,从数据层、视图层和控制层三级逐层落实边界划定全生命周期的新思维范式。在数据表示方面,集成智慧大地信息与城乡空间数据,基于双评价基准资料评判汇总三类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边界的绘制框定底线;在边界绘制方面,立足地方实情,采用正向需求“六步法”智能平衡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强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边界划定的弹性与留白;在管制交互方面,立足群体感知与众智协同,增强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性与协作性,实现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边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开发边界 底线思维 弹性思维 柳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