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地不容块根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杀虫活性研究
1
作者 农艳婷 邹碧群 +7 位作者 曾思文 王亚凤 阳丙媛 黄永林 郭伦发 杨克迪 何瑞杰 葛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10-3315,共6页
目的研究广西地不容块根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杀虫活性。方法广西地不容块根70%乙醇提取物采用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HSCC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 目的研究广西地不容块根化学成分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杀虫活性。方法广西地不容块根70%乙醇提取物采用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HSCC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柑橘木虱防治效果为指标,评价杀虫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延胡索乙素(1)、去氢克班宁(2)、crebanine(3)、stephanine(4)、liriodenine(5)、piperumbellactam A(6)、sinoacutine(7)、(+)-salutaridine N-oxide(8)、bisnorargemonine(9)、(+)-corytuberine(10)、sebiferine(11)、palmatrubine(12)。化合物5~7对酪氨酸酶IC 50值分别为(0.1702±0.0101)、(0.7663±0.0331)、(0.5193±0.0075)mg/mL。化合物2~5、7、8、10~12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在(19.33±0.57)%~(77.15±0.45)%之间。结论化合物2、5、6、8~12为首次从该植物块根中分离得到,6、9为首次从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7、8、10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块根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酪氨酸酶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和动物实验探讨活血通络方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佳星 陈家扬 +2 位作者 申婷婷 王智慧 任晓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内实验,探讨活血通络方(Huoxue Tongluo prescription,HXTLP)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HXTLP的活性成分,瑞士化...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内实验,探讨活血通络方(Huoxue Tongluo prescription,HXTLP)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HXTLP的活性成分,瑞士化合物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SCI相关靶点通过访问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得。基于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数据库(STRING)建立HXTLP与SCI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PI)。Metascape数据库用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共同靶点,Autodock 1.5.7软件进行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Pymol 2.4.0软件进行结果可视化。最后通过动物实验验证HXTLP治疗SCI的效果。结果研究共获得184个交集靶点,关键靶点涉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eat shock protein 90 kDa alpha,class A member 1,HSP90AA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alpha,PIK3CA)、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PIK3R1)、GTP酶(harvey ras,HRAS)、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活血通络方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后肢运动功能改善,损伤区域组织学形态更完整。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XTLP可有效的抑制关键靶点蛋白HSP90AA1和磷酸化STAT3(phospho-STAT3,P-STAT3)表达,促进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PI3K),磷酸化AKT 1(phospho-AKT1,P-AKT1)的表达。结论本研究验证了HXTLP有多组成、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治疗SCI的特点,为SCI临床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方 脊髓损伤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alinin A对肝癌耐药细胞生长和TNF-α/TRAF6/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
作者 林自中 王家瑞 +2 位作者 时慧娟 黄金艳 蒋利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48-2752,共5页
目的探究Vialinin A对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CCK-8法筛选Vialinin A干预浓度,同时检测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长春新碱的抑制作用。将HepG2/ADM细胞分为对照组和Vialinin A 20、30、40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 目的探究Vialinin A对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CCK-8法筛选Vialinin A干预浓度,同时检测阿霉素、5-氟尿嘧啶、顺铂、长春新碱的抑制作用。将HepG2/ADM细胞分为对照组和Vialinin A 20、30、40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RT-qPCR法检测细胞BCRP、MDR1、MR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CRP、MDR1、MRP1、TNF-α、TRAF6、TAK1、NF-κB p65、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同时验证TNF-α对Vialinin A的逆转作用。结果Vialinin A可以抑制HepG2/ADM细胞增殖活力,IC50值为(31.52±2.76)μmol/L。与对照组比较,Vialinin A 20、30、40μmol/L组HepG2/ADM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_(2)/M期,BCRP、MDR1、MRP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Vialinin A 30、40μmol/L组细胞TNF-α、TRAF6、TAK1、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1),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使用10 ng/mL TNF-α处理细胞48 h后可以有效逆转30μmol/L Vialinin A的作用。结论Vialinin A对HepG2/ADM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耐药基因表达和TNF-α/TRAF6/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alinin A 肝癌 耐药 HepG2/ADM细胞 TNF-α/TRAF6/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4
作者 冯中波 卿宾阳 +1 位作者 王勉 王坚毅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3,共6页
选用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的苯并咪唑作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型苯并咪唑衍生物(5a~5h),其结构经过^(1)HNMR、^(13)CNMR和HR-MS确证,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5a~5h对肿瘤细胞HCC1937、A549和HepG2均有... 选用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的苯并咪唑作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型苯并咪唑衍生物(5a~5h),其结构经过^(1)HNMR、^(13)CNMR和HR-MS确证,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5a~5h对肿瘤细胞HCC1937、A549和HepG2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目标化合物5a对A549和HepG2细胞的抑制活性最高,其抑制率分别达到了阳性对照SAHA的67.9%和71.2%;此外,异羟肟酸类化合物5d~5h对HCC1937细胞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这是SAHA不具备的;目标化合物5a与HDAC1蛋白具有氢键相互作用,能与锌离子螯合,其结合模式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苯并咪唑 衍生物 合成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定碱衍生物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研究
5
作者 吴黎川 谈振凯 +4 位作者 覃业浩 赵续棋 谢雨心 黄丽羽 韦金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20,共14页
本文综合运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转录组学及体外实验探究一种含酯基吲哚类槐定碱衍生物对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作用及机制。通过PharmMapper、Super-PRED、Swisstarget及Targetnet数据库查找衍生物潜在靶点... 本文综合运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转录组学及体外实验探究一种含酯基吲哚类槐定碱衍生物对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作用及机制。通过PharmMapper、Super-PRED、Swisstarget及Targetnet数据库查找衍生物潜在靶点,利用差异表达分析确定肝癌转移相关基因,取交集确定衍生物作用的肝癌转移相关基因,通过GO/KEGG分析,预测衍生物潜在作用信号通路和差异基因富集信号通路,利用蛋白互作分析和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确定核心靶点和衍生物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利用转录组测序获取衍生物导致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相应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衍生物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共有衍生物潜在作用肝癌转移相关靶点47个,其中核心靶点5个:STAT3、PPARG、MAP2K1、CDK4、AKT3;MAPK通路在衍生物预测基因及衍生物导致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中显著富集,衍生物与核心靶点MAP2K1(MAPK通路关键节点)具备较高结合亲和度,MAPK通路中的核心成员p-Erk1/2蛋白表达下调。这些都表明含酯基吲哚类槐定碱衍生物通过降低MAPK/ERK通路活性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迁移与侵袭 槐定碱衍生物6j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MAP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高表达细菌质膜囊泡的构建及对小鼠肺癌移植瘤组织的靶向性评估
6
作者 徐秀杰 张静云 +7 位作者 范峻晨 蒋灵馨 张娜 郑猛超 龙雨飞 高贵花 颜涛玲 兰天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构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的细菌质膜纳米囊泡(BMV)BMV-PD-1,评估其对小鼠肺癌移植瘤组织的靶向性。方法:通过质粒转化将PD-1与膜孔蛋白细胞溶素A(ClyA)融合质粒ClyA-PD-1-EGFP转入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使用激光共聚焦... 目的:构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高表达的细菌质膜纳米囊泡(BMV)BMV-PD-1,评估其对小鼠肺癌移植瘤组织的靶向性。方法:通过质粒转化将PD-1与膜孔蛋白细胞溶素A(ClyA)融合质粒ClyA-PD-1-EGFP转入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DS-PAGE和WB法检测融合蛋白ClyA-PD-1-EGFP的表达。提取质膜并采用挤出法,利用挤出器制备BMV-PD-1。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TA)技术分别对BMV-PD-1的形态、粒径和膜电位进行检测,用WB鉴定PD-1蛋白的携带情况。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检测Lewis肺癌LLC细胞对BMV-PD-1的摄取。建立肺癌LLC细胞C57BL/6J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评估BMV-PD-1的肿瘤靶向性。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结果显示,质粒ClyA-PD-1-EGFP被转入BL21-Codonplus并成功表达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ClyA-PD-1-EGFP在BL21-Codonplus中过表达。WB分析表明,PD-1在细菌中表达且在BMV-PD-1上呈高表达(P<0.001)状态。NTA和TEM分析表明,BMV-PD-1是一种粒径为(145±14)nm、表面呈负电性的球状囊泡。激光共聚焦成像显示,PD-1高表达能显著提升肺癌细胞对BMV-PD-1的摄取(P<0.01),小动物活体成像也进一步证实PD-1高表达能有效提升BMV-PD-1的肿瘤靶向性(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D-1高表达的细菌纳米囊泡BMV-PD-1,发现PD-1高表达可显著提高BMV-PD-1的肺癌LLC细胞移植瘤组织的靶向性,为进一步开发以BMV-PD-1为载体的肿瘤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细菌囊泡 细胞摄取 肺癌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广西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孔子荣 李三木 +6 位作者 何奇松 曾咏芳 杨可妍 冯淑萍 孙翔翔 熊毅 颜健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04-2310,共7页
【目的】明确广西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抗原性、耐药性和致病性),为广西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离自广西百色地区的2株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SW/GX/P2/2011株和SW/GX/P3/2011... 【目的】明确广西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抗原性、耐药性和致病性),为广西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离自广西百色地区的2株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SW/GX/P2/2011株和SW/GX/P3/2011株)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扩增其全基因组的8个基因片段(HA、NA、NP、M、NS、PB1、PB2和PA基因),经克隆测序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2株广西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开放阅读框(ORF)分别是PB2:2280 bp、PB1:2274 bp、PA:2151 bp、HA:1683 bp、NP:1497 bp、NA:1410bp、M:982 bp和NS:838 bp。2株广西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仅M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相似性较高,而HA、NA、NP、NS、PA、PB2和PB1基因核苷酸序列均与禽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相似性较高,在基因型分类上属于G57基因型,为我国广泛流行的H9N2亚型基因型。2株广西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HA蛋白发生R180Q、T213A、D216E、M224L、N285S和V287T突变,NA蛋白抗原决定簇S331V、W403S和Q431K也发生突变;NA蛋白在N2亚型的耐药性关键位点119E、151D、292R、276E和294N位点未发生突变,但在NA蛋白抗原区存在S331V、K367E和Q432K突变,且M2氨基酸位点发生S31N突变。2株广西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HA蛋白连接HA1和HA2的氨基酸均为RSSR↓GLF;HA蛋白存在1个因P315S突变而新增的潜在糖基化位点(NCS);NA蛋白未缺失NA潜在糖基化位点,也未出现NA蛋白颈部杆状结构63~65 aa缺失现象,在NA潜在糖基化位点中69、86、146、200和234aa处非常保守,但发生W402S突变。【结论】从广西百色分离获得的2株猪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SW/GX/P2/2011株和SW/GX/P3/2011株)虽为低致病力毒株,但在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致病性有增强趋势,已对金刚烷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应加强广西地区哺乳动物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监控,并警惕其跨种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9N2亚型 基因重组 抗原性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犬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实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三木 孙翔翔 +7 位作者 孔子荣 何奇松 马琳 冯淑萍 杨可妍 曾咏芳 熊毅 颜健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8-403,409,共7页
目的对广西犬只尤其是宠物犬中携带H9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以及小鼠的致病性研究,为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测序全基因组,DNAStar和MEGA6.0软件分析氨基酸同源性和进化树,通过... 目的对广西犬只尤其是宠物犬中携带H9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以及小鼠的致病性研究,为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测序全基因组,DNAStar和MEGA6.0软件分析氨基酸同源性和进化树,通过小鼠感染实验探究其致病性。结果13株H9N2毒株8个基因节段来源于5个不同谱系的毒株,属于新基因型,氨基酸同源性与广西分离株A/equine/Guangxi/3/2011≥99.0%,6个内部基因与2013年自人流感病毒分离株H7N9亲缘关系密切。毒株HA的裂解位点均为RSSR↓GLF,表明低致病力。氨基酸位点HA226、NA119、NP375和PB2的701位等有变化,其中HA226位为亮氨酸L,具有与人SAα2,6-Gal结合的特性。BALB/c小鼠感染健康犬只中分离的H9N2病毒未在体内复制,而源自感冒犬只的毒株Ca/GX/8和Ca/GX/10能够在体内复制,临床症状明显但不致死。病毒经小鼠体内传代后致病力增强,推测是PB2的611位和PA623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结论从广西各地犬只中获得的13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株经分析发现虽源于禽源,但具备和人源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且内部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复杂,对哺乳动物及人类存在较大威胁,亟需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H9N2亚型 遗传特征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部分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春英 何奇松 +4 位作者 冯淑萍 杨可妍 曾咏芳 熊毅 颜健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4,共5页
采集广西25个猪场的病料,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组织样品进行全S基因扩增。将41株全S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41株PEDV的S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8%~100%,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9.3%~99.4%。S基因进化树图谱显示... 采集广西25个猪场的病料,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组织样品进行全S基因扩增。将41株全S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41株PEDV的S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8%~100%,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9.3%~99.4%。S基因进化树图谱显示,广西当前流行的PEDV可分为2个谱系。Attenuated-DR13、CV777和该研究中的CHGXLC055-92013、CHGXLC055-52013、CHGXGP035-72013和CHGXGP035-82013为Cluster1;Cluster3包括该研究另外37株毒株、韩国株Spk1、HuN和日本株NK等参考毒株。表明广西大部分毒株S基因与欧洲株CV777、LZC等国内早期毒株存在较大的差异,进化树亲缘关系比较远;在抗原表位区域存在较大变异,当前的CV777疫苗株在防控PEDV入侵时可能不会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2株H9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分析
10
作者 孔子荣 李凡 +7 位作者 李三木 何奇松 曾咏芳 杨可妍 冯淑萍 孙翔翔 熊毅 颜健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H9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揭示其遗传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控猪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PCR方法扩增广西2株H9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A/swine/Guangxi/P2/2011和A/swine/Guangxi/P3/2011)的HA基因,并... 【目的】了解广西H9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揭示其遗传变化规律,为有效防控猪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PCR方法扩增广西2株H9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A/swine/Guangxi/P2/2011和A/swine/Guangxi/P3/2011)的HA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2株H9N2亚型猪流感分离株的HA基因全长1701 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683 bp,编码560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在83.7%~98.3%,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在86.6%~98.2%。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与A/Duck/HongKong/Y280/97病毒同属欧亚谱系的Y280亚系,其HA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均为RSSR↓GLF,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共有8个糖基化位点,其中6个位于HAl区,2个位于HA2区;HA受体结合位点均具有人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特征。【结论】分离获得的广西2株H9N2亚型猪源流感病毒A/Swine/Guangxi/P2/2011和A/Swine/Guangxi/P3/2011,其HA基因属于欧亚普系的Y280亚系,均具备典型的低致病性和与人流感受体结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9N2亚型 HA基因 序列分析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揭示心脏移植物中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的抗原提呈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越星 陈超 +8 位作者 徐晔 范玉玺 郑新国 罗秋琳 汤周琦 张和栋 李腾芳 彭龙开 代贺龙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798,共10页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物中树突状细胞(DC)和B细胞的抗原提呈特性。方法将BALB/c小鼠的心脏移植到C57BL/6J小鼠腹腔内,术后5 d(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提取并流式分选心脏移植物中的CD45+细胞,进行单细胞RNA测序。以心脏移植物中的DC和B细胞的亚...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物中树突状细胞(DC)和B细胞的抗原提呈特性。方法将BALB/c小鼠的心脏移植到C57BL/6J小鼠腹腔内,术后5 d(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提取并流式分选心脏移植物中的CD45+细胞,进行单细胞RNA测序。以心脏移植物中的DC和B细胞的亚群为主要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流式细胞术,研究其在心脏移植后变化趋势、抗原提呈能力及其与T细胞之间的胞间通讯情况。采用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差异分析佐证细胞亚群特异性功能和细胞亚群注释可信度。结果生发中心样B细胞(GC-L B)是急性排斥反应期心脏移植物中增幅最大、比例高达87%的B细胞亚群,经典DC(cDC)2是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期间唯一大量增多的DC亚群,占44%,是心脏移植后与T细胞的胞间通讯中占据最高通讯强度的DC亚群;单核样DC(moDC)与记忆性B细胞(MBC)是未心脏移植中T细胞输入信号的主要发出者,而在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期中,转变为cDC2与GC-L B;其中MBC与GC-L B分别是心脏移植前后的主要T细胞输入信号来源。结论在未移植心脏和移植心脏指向T细胞的胞间通讯中,与DC相比,B细胞均占据更高的通讯数量和权重,推测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B细胞的抗原提呈活动比DC更加活跃,强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抗原提呈 B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细胞测序 急性排斥反应 细胞通讯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度对羟丙基淀粉基聚合物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侬金露 韦天宝 王坚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8,共7页
以6种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淀粉为骨架,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溶液共聚法快速制备羟丙基淀粉接枝丙烯酸单体的高吸水聚合物,探究羟丙基化后取代度对该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聚合物... 以6种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淀粉为骨架,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溶液共聚法快速制备羟丙基淀粉接枝丙烯酸单体的高吸水聚合物,探究羟丙基化后取代度对该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聚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吸水性、亚甲基蓝吸附性的分析可知,淀粉基聚合物制备的过程发生聚合反应,不是简单的物理共混过程;淀粉参与制备聚合物之后,其X射线衍射光谱图中衍射峰消失,结晶结构遭到破坏;羟丙基化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得到改善,相同分解温度下时,羟丙基淀粉基聚合物的质量较原淀粉基聚合物高;原淀粉和高取代度聚合物吸水性能和亚甲基蓝吸附性能比低取代度范围内制备的聚合物性能优异,所有聚合物吸水能力均大于40 g/g,重复吸收解吸3次后,吸水能力仍保持在30%以上,亚甲基蓝去除率也在17.6%以上;另外,随着盐溶液中阳离子价态的增加,所有聚合物的吸液能力均减弱,盐敏因子变大,表明聚合物对离子越敏感。羟丙基化后,淀粉基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高取代度下,聚合物吸水性能和亚甲基蓝吸附性较优异,为制备各项性能更优异功能性环保型聚合物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度 羟丙基淀粉 聚合物 吸水性 吸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R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癌活性
13
作者 梅嘉伟 唐潇 +2 位作者 王勉 韦天宝 王坚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2-1308,共7页
TCFβ蛋白家族包括转化生长因子、激活素、NODAL、骨形态发生蛋白等等,是组织形态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以及成人组织稳态、炎症过程和创伤愈合中决定细胞早期命运。研究证明,抑制TCFβR1能够有效阻断TGFβ信号通路,... TCFβ蛋白家族包括转化生长因子、激活素、NODAL、骨形态发生蛋白等等,是组织形态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以及成人组织稳态、炎症过程和创伤愈合中决定细胞早期命运。研究证明,抑制TCFβR1能够有效阻断TGFβ信号通路,显著破坏肿瘤细胞微环境,达到遏制肿瘤细胞发展的目的。为了获得具有抗癌活性的新型TGFβR1抑制剂,在保留传统的邻二芳基唑类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环等策略,建立了新型骨架的目标化合物模型。合成的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结构经过了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的确证。MTT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类药性质,其中化合物CD-2具有进一步结构优化与筛选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 TGFβR1 抑制剂 新型骨架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刘念 胡传活 +4 位作者 谢炳坤 刘娟 曹郭瑞 陈宝剑 许常龙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年第3期3-8,共6页
为探讨添加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将猪睾丸组织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未冷冻的新鲜对照组、未添加海藻糖的冷冻Control组以及分别添加50、100、200、400和800 mmol/L不同浓度海藻糖的试验组,对冷冻-解冻后的睾... 为探讨添加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将猪睾丸组织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未冷冻的新鲜对照组、未添加海藻糖的冷冻Control组以及分别添加50、100、200、400和800 mmol/L不同浓度海藻糖的试验组,对冷冻-解冻后的睾丸组织的细胞活率、组织结构形态、细胞凋亡率及活性氧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新鲜组比较,冷冻过程会造成睾丸细胞活率显著下降(P<0.05),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显著上升(P<0.05),组织形态结构被严重破坏(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未添加海藻糖的冷冻Control组相比,200 mmol/L海藻糖对冷冻-解冻后睾丸组织细胞活率、细胞凋亡及活性氧含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100 mmol/L海藻糖组冷冻-解冻后睾丸组织的形态结构、细胞凋亡及活性氧含量与200 mmol/L海藻糖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800 mmol/L海藻糖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细胞活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不同浓度海藻糖对猪睾丸组织冻存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中200 mmol/L为最适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猪睾丸组织 冷冻保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通道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潘锦聪 刘烨嵘 +4 位作者 李俏佳 黄子金 杨婷婷 季明宇 杨沛霖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0-536,共7页
各种肿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寻找新型抗肿瘤靶点是抗肿瘤药物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TRPC)通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能道,对钠离子(Na^(+))、... 各种肿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寻找新型抗肿瘤靶点是抗肿瘤药物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TRPC)通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能道,对钠离子(Na^(+))、钙离子(Ca^(2+))等阳离子具有通透性。该通道家族在体内分布广泛,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多种肿瘤细胞中TRPCs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异常高表达,可通过升高肿瘤细胞内Ca^(2+)浓度促进肿瘤的增殖。TRPC受体因为定位于细胞膜表面,离子通道靶向药物不需要进入细胞内,使其可能成为理想的治疗靶点,而Ca^(2+)作为细胞内最重要的信使之一,在调节细胞的生长、死亡以及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着关键作用。通透Ca^(2+)的TRPC通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恶性肿瘤的预后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靶向TRPCs通道调控胞内Ca^(2+)浓度,进而调控下游信号通路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新手段。本文综述了TRPC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并对TRPC家族胞外小分子结合口袋作为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作用靶标的可能性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C离子通道 肿瘤 结合口袋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铁死亡发生机制及其敏感性对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春英 刘发煇 +1 位作者 侯婉云 苏国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2,共4页
细胞死亡是机体正常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可发生的生物学事件。深入研究细胞死亡对预见或调节(抑制或诱导)细胞死亡、认识不同细胞死亡形式与炎症、肿瘤、免疫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进而进一步预测其对机体或疾病可能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临床... 细胞死亡是机体正常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可发生的生物学事件。深入研究细胞死亡对预见或调节(抑制或诱导)细胞死亡、认识不同细胞死亡形式与炎症、肿瘤、免疫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进而进一步预测其对机体或疾病可能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临床意义。近年对铁死亡的认识和研究逐渐深入,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已成为肿瘤治疗策略,但是诱导癌细胞铁死亡可能是把双刃剑,并且对铁死亡的发生机制、肿瘤细胞对铁死亡的耐药性及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对免疫系统和肿瘤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该文对细胞死亡的常见类型、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敏感性影响因素、肿瘤细胞铁死亡对肿瘤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为铁死亡研究提供不同角度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死亡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代谢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对慢性创面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8
17
作者 陈端凯 冯时 +5 位作者 唐乾利 姜艳 唐强 岑小宁 黄汉基 尹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作用MMP-2和MMP-9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MEBO组、贝复新组、慢性组、急性组和空白组,每组18只,构建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qRT-PC...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MEBT/MEBO)作用MMP-2和MMP-9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MEBO组、贝复新组、慢性组、急性组和空白组,每组18只,构建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d 3、14创面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变化。结果(1)与慢性组相比,MEBO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愈合率升高(P<0.05);且生长情况及病理形态学改变更好;(2)与慢性组相比,d 3标本匀浆中,MEBO组和贝复新组MMP-2和MMP-9表达均增高(均P<0.05);而d 14,MEBO组和贝复新组MMP-2和MMP-9均降低(P<0.05);(3)与慢性组相比,d 3标本,MEBO组和贝复新组MMP-2和MMP-9表达量均增高(P<0.05);而d 14,MEBO组和贝复新组MMP-2和MMP-9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MEBT/MEBO促进慢性创面愈合可能与调控MMP-2和MMP-9,来参与ECM的降解与重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暴露疗法/湿润烧伤膏 MMP-2 MMP-9 慢性难愈合创面 ECM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潜在抗菌中草药筛选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磊 童浩文 +3 位作者 梁跃辉 赵弘毅 刘海波 刘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5期772-779,760,共9页
铜绿假单胞菌借助体内的群体感应系统,促进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产生耐药性,已成为治疗临床感染的一大难题,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迫在眉睫。本文选取广西常见中草药2733味,建立活性成分库。将库中的小分子与群体感应通路中较为重要的5个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借助体内的群体感应系统,促进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产生耐药性,已成为治疗临床感染的一大难题,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迫在眉睫。本文选取广西常见中草药2733味,建立活性成分库。将库中的小分子与群体感应通路中较为重要的5个耐药相关蛋白进行柔性对接,从中筛选中草药,最终得到小分子配体17个,对应得到可作为潜在群体感应抑制剂的中药材7味,分别是五倍子、苎麻根、羊蹄甲、火炭母、叶下珠、水松、多花野牡丹。相关耐药株抑菌试验证实了所选中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 抑制剂 抑菌试验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类药治疗胃癌用药规律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钲凯 梁明坤 +2 位作者 陆飞国 陈广文 梁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277-4284,共8页
目的分析虫类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筛选含虫类药中药处方治疗胃癌的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 目的分析虫类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筛选含虫类药中药处方治疗胃癌的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子机制。结果筛选出109首治疗胃癌的含虫类药处方,涉及中药232味;其中虫类药26味;高频虫类药为蜈蚣、壁虎、地鳖虫、露蜂房、全蝎等;虫类中药多与补虚类药、解毒类药、化瘀类药、化痰类药、化湿类药配伍使用。最高频药物蜈蚣潜在治疗作用靶点包括PPARγ、PPARα、INS等99个,这些靶点共富集到27条信号通路,包括PPAR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等。结论运用含虫类处方治疗胃癌常用蜈蚣、壁虎、地鳖虫、露蜂房、全蝎等虫类药,多与益气健脾、利湿化痰、解毒化淤之品配伍使用。最高频药物蜈蚣可能通过作用于PPARγ、PPARα、INS等靶点,通过干预PPAR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等信号通路多途径发挥抗胃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类中药 胃癌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网络药理学 用药规律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腺病毒载体在鸡胚中进行基因敲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姣 梁晶晶 +4 位作者 徐雨 秦晓莲 王晓丽 蒋利和 唐小川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7,共8页
为研究CRISPR/Cas9腺病毒载体在鸡胚中进行基因敲入的可行性,将包装不同滴度增强型绿色荧光报道基因(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腺病毒载体和慢病毒载体显微注射到HH14时期鸡胚的外周血管中,对胚胎发育至3.5 d和9 d鸡... 为研究CRISPR/Cas9腺病毒载体在鸡胚中进行基因敲入的可行性,将包装不同滴度增强型绿色荧光报道基因(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腺病毒载体和慢病毒载体显微注射到HH14时期鸡胚的外周血管中,对胚胎发育至3.5 d和9 d鸡胚存活、各器官中EGFP荧光强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将包装CRISPR/Cas9系统的腺病毒载体和Donor片段的腺病毒载体共同显微注射到鸡胚后,对成年公鸡各器官中EGFP荧光长期表达、EGFP基因敲入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病毒载体对鸡胚心脏和性腺的转染效率呈现显著的滴度依赖性,但1×1011TU/mL的EGFP腺病毒载体将9 d鸡胚存活率从93.18%显著降低至64.11%(P<0.05);选择滴度为1×1010TU/mL的CRISPR/Cas9腺病毒和Donor腺病毒载体进行EGFP的基因敲入,注射后成年公鸡多个组织均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PCR检测证明该荧光来自EGFP的基因敲入。研究提示:腺病毒载体比慢病毒载体具有更高的鸡胚转染效率,使用CRISPR/Cas9腺病毒载体可以在鸡胚中实现高效的EGFP基因敲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鸡胚 腺病毒载体 慢病毒载体 CRISPR/Cas9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