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石化化工与碳安全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晨光 张燕 +1 位作者 杨彦 纪红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39-5352,F0004,共15页
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要求本十年结束前加大气候行动力度,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1.5℃以内的总体目标。石化化工行业作为重要碳排放来源,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提供了降低碳排放、提升碳效率的新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 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要求本十年结束前加大气候行动力度,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1.5℃以内的总体目标。石化化工行业作为重要碳排放来源,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提供了降低碳排放、提升碳效率的新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在石化化工行业中逐步展开,数字化与双碳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石化化工的绿色高效发展。本文从数字化与碳安全两方面入手,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在石化化工的应用实例分析了数字化技术结合低碳发展的优势与问题,率先提出石化化工碳链理论,即数字化与双碳目标的有机结合,认为工业碳链中碳工程给出了石化化工低碳发展的路径,是践行新质生产力重要举措。从政策要求、能源挑战和产品出口等3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石化化工的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化工 数字化转型 化工产业链碳核算 碳负荷 工业碳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模拟与燃料分析
2
作者 陈兴超 黄意伟 +1 位作者 蒋迎花 童张法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2,共6页
针对水泥生产行业的高排放问题,基于实际水泥生产工艺过程,首先建立水泥生料转化成熟料过程的工艺流程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削减烟气中的CO_(2)、NO_(x)和SO_(2)气体排放,构建基于替代燃料的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模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 针对水泥生产行业的高排放问题,基于实际水泥生产工艺过程,首先建立水泥生料转化成熟料过程的工艺流程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削减烟气中的CO_(2)、NO_(x)和SO_(2)气体排放,构建基于替代燃料的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模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替代燃料在不同替代率下对气体排放、操作条件和经济性的影响。以一个熟料产量为3000 t/d的实际水泥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水泥熟料生产过程的NO_(x)气体可以达到排放要求,但CO_(2)和SO_(2)气体不满足行业排放标准。对比替代燃料场景,使用废轮胎、RDF(垃圾衍生燃料)替代煤炭燃料可减少一定量的污染物排放,使用石油焦则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但3种替代燃料方案的经济性都优于原方案。综合比较3种替代燃料,采用RDF时水泥熟料生产过程排放量最低且经济效益最高,但会降低回转窑的操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产过程 替代燃料 模拟 排放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净化制取高纯度生物质甲烷技术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胜 肖友程 +1 位作者 卢朝霞 黄福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23,共5页
分析和对比了国内外沼气利用技术现状,综述了高压水洗工艺、化学吸收工艺、变压吸附工艺(PSA)、膜分离工艺、低温分离工艺和原位脱碳工艺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对各种工艺技术进行了对比和总结,指出需要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等... 分析和对比了国内外沼气利用技术现状,综述了高压水洗工艺、化学吸收工艺、变压吸附工艺(PSA)、膜分离工艺、低温分离工艺和原位脱碳工艺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对各种工艺技术进行了对比和总结,指出需要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对净化工艺进行选择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净化 生物质甲烷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吸附精制粗生物柴油的工艺过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炼 韦藤幼 +2 位作者 唐艳秀 胡雪玲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2-938,共7页
为了提高碱催化酯交换工艺中粗生物柴油的精制效果,研究提出了膨润土吸附精制粗生物柴油的优化工艺。实验考察了膨润土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游离甘油和总甘油脱除效果的影响,测定了膨润土吸附游离甘油、单甘酯及二甘酯过程的动力... 为了提高碱催化酯交换工艺中粗生物柴油的精制效果,研究提出了膨润土吸附精制粗生物柴油的优化工艺。实验考察了膨润土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游离甘油和总甘油脱除效果的影响,测定了膨润土吸附游离甘油、单甘酯及二甘酯过程的动力学,并探讨了吸附精制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在膨润土用量为粗生物柴油质量的4%、吸附温度为60℃、吸附时间为40 min条件下,精制得到的生物柴油质量达到欧洲标准(EN 14214)要求,收率达到97.6%,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水洗精制法;膨润土吸附游离甘油、单甘酯及二甘酯过程动力学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活化能分别为27.1、28.2和31.8 k J·mol-1,为物理吸附;膨润土的吸附动力是其亲水性,亲水性强及分子小的游离甘油和皂先吸附,而亲水性较弱、分子较大的单甘酯及二甘酯后吸附,吸附剂分两批加入对精制过程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生物柴油 吸附剂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增强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气凝胶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家顺 李旺 +3 位作者 秦祖赠 苏通明 谢新玲 纪红兵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69-2185,F0002,共18页
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LCNF)气凝胶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原料可再生及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力学性能不足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通过冷冻干燥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LCNF/聚酰亚胺(PI)复合气凝胶。结果表明,PI与LCNF之间的强氢... 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LCNF)气凝胶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原料可再生及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力学性能不足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通过冷冻干燥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LCNF/聚酰亚胺(PI)复合气凝胶。结果表明,PI与LCNF之间的强氢键作用赋予了气凝胶良好的力学和油水分离性能,其弹性模量为9.69~11.88 kPa,吸油倍率为73.0~103.4 g·g^(-1)。相较M-LCNF气凝胶,M-LCNF/PI气凝胶的弹性模量提升了1.459~2.015倍,吸油倍率提升了1.6~21.0 g·g^(-1)。M-LCNF/PI-1.00气凝胶保持了低密度(8.66 g·cm^(-3))、优异的疏水性(水接触角达140.6°)、高热稳定性(最大分解速率温度达363.1℃)及良好的隔热性能(热导率0.04436 W·m^(-1)·K^(-1))。M-LCNF/PI-1.00对真空泵油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LCNF/PI-1.00挤压吸附无水乙醇5次后,仍保持原吸附倍率的79.1%,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为制备高性能吸油材料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 聚酰亚胺 气凝胶 分离 隔热 动力学模型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长径比银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在透明导电电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卢德娟 周家帆 +3 位作者 丁昊 童张法 纪红兵 曲慧颖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2-277,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银纳米线(AgNWs),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离心转速,制得具有不同长径比的AgNWs。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2h,离心转速为3000r/min时,可获得长径比高达1576的AgNWs。随后,将透过率为81.8%、方阻为1...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银纳米线(AgNWs),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离心转速,制得具有不同长径比的AgNWs。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2h,离心转速为3000r/min时,可获得长径比高达1576的AgNWs。随后,将透过率为81.8%、方阻为15.3Ω/sq的AgNWs透明导电电极作为聚苯胺(PANI)薄膜的透明导电层,测试了PANI薄膜的电致变色和储能性能。归因于AgNWs层优异的透过率和导电性,PANI薄膜的电致变色光调制范围为42.6%;在0.2mA/cm^(2)电流密度下,薄膜的比电容为16.82mC/cm^(2),展示出优异的电致变色和储能性能。该研究可为高长径比AgNWs的合成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溶剂热法 长径比 透明导电电极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屑-含油污泥基磁性活性炭吸附盐酸环丙沙星的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星羽 邓晓烨 +3 位作者 李英杰 申航宇 陈丛瑾 童张法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30,共11页
以富含铁元素的含油污泥(OS)和来源丰富的桉木屑(ES)为原料、K2CO3为活化剂,经一步法制备了桉木屑-含油污泥基磁性活性炭(MAC)。采用SEM、N2吸附-脱附、FTIR、XPS、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MAC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MAC吸... 以富含铁元素的含油污泥(OS)和来源丰富的桉木屑(ES)为原料、K2CO3为活化剂,经一步法制备了桉木屑-含油污泥基磁性活性炭(MAC)。采用SEM、N2吸附-脱附、FTIR、XPS、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MAC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MAC吸附去除盐酸环丙沙星(CIP)的影响因素,评价了在不同pH、共存离子和腐植酸的环境中,MAC吸附去除CIP的性能,并探究了其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焙烧温度850℃、m(OS)∶m(ES)=1∶1制备的MAC850比表面积为782.432 m^(2)/g;当CIP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自然pH(pH=4.6)、环境温度308 K、MAC850用量0.6 g/L时,MAC850对CIP的吸附在420 min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为232.38 mg/g;MAC850具有良好的抗离子和腐植酸干扰能力,溶液pH在4~8时,MAC850对CIP的去除率均在85%以上;MAC850经6次循环吸附再生后,对CIP的去除率为89.38%。CIP在MAC850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相符,吸附等温线模型符合Langmuir模型。CIP在MAC850上是单层表面化学吸附,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是静电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盐酸环丙沙星 桉木屑 磁性活性炭 吸附机理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型碳酸氢钾发泡剂制备及其在聚丙烯微发泡材料中的应用
8
作者 韩媛迪 邹昀 +3 位作者 梁志超 童张法 陈小鹏 廖丹葵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9-1606,共8页
为提高碳酸氢钾的热分解温度,使其满足轻量化高性能聚丙烯微发泡材料的工业化需求,以两性物质铝酸酯偶联剂DL-411(ACA)为改性剂,采用乙醇溶解蒸发法和高温熔融法改性碳酸氢钾(PB),制备高温型碳酸氢钾发泡剂(ACA@PB),并将其应用在聚丙烯... 为提高碳酸氢钾的热分解温度,使其满足轻量化高性能聚丙烯微发泡材料的工业化需求,以两性物质铝酸酯偶联剂DL-411(ACA)为改性剂,采用乙醇溶解蒸发法和高温熔融法改性碳酸氢钾(PB),制备高温型碳酸氢钾发泡剂(ACA@PB),并将其应用在聚丙烯微发泡材料加工生产过程中;利用热重(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高温熔融法改性碳酸氢钾的热分解性能、较佳制备条件和微观形貌;考察ACA@PB添加量对聚丙烯微发泡材料泡孔分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酸酯偶联剂DL-411和碳酸氢钾的质量比为3∶5时,碳酸氢钾的初始热分解温度T_(0)由155.9℃提高至203.9℃,分解温度区间ΔT由78.0℃缩短至40.0℃;当ACA@PB添加量为4%时,聚丙烯微发泡材料拉伸强度为30.30MPa、弹性模量为1.73GPa、断裂伸长率为9.67%、简支梁无缺口抗冲击强度为63.07kJ/m^(2),符合工业化聚丙烯微发泡材料的加工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型碳酸氢钾发泡剂 铝酸酯偶联剂DL-411 热分解 分散性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催化CO_(2)的化学固定 被引量:7
9
作者 卢金凯 张梦 +2 位作者 李斌 董丽辉 范闽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2,共8页
通过一锅法将氨基官能化的咪唑离子液体嫁接在氧化石墨烯(GO)和硅铝酸盐中孔分子筛(SBA-15)上,用来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和元素分析(EA)对催化剂的结构、热稳定性以... 通过一锅法将氨基官能化的咪唑离子液体嫁接在氧化石墨烯(GO)和硅铝酸盐中孔分子筛(SBA-15)上,用来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和元素分析(EA)对催化剂的结构、热稳定性以及氨基官能化咪唑离子液体的嫁接量进行了研究.在环加成反应过程中,GO-NH2的活性高于SBA-15-NH2.最佳条件:催化剂用量0.15 g、反应温度130℃、CO_(2)压力1.5 MPa和反应时间5 h,碳酸丙烯酯的产率达到96.46%.此外,催化剂具有可回收性并可以连续5次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碳酸酯 氧化石墨烯 离子液体 非均相催化 环氧化物 SBA-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脂气液平衡特性及其N_(2)/CO_(2)循环活气法蒸馏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文彪 江文夺 +3 位作者 吴嘉超 梁杰珍 王琳琳 陈小鹏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99,共7页
采用改进的Ellis平衡釜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常压、温度428.15~488.15 K下松香质量分数为0~70%的松脂体系气液平衡数据,考察了松节油优油(α-蒎烯95.85%)和松节油中油(α-蒎烯36.00%)组分对松脂蒸馏解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松脂... 采用改进的Ellis平衡釜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了常压、温度428.15~488.15 K下松香质量分数为0~70%的松脂体系气液平衡数据,考察了松节油优油(α-蒎烯95.85%)和松节油中油(α-蒎烯36.00%)组分对松脂蒸馏解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松脂气液平衡温度随着松香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说明松脂蒸馏时松节油含量越低蒸馏温度越高,即松节油组分难以从松脂中解吸出来,但松香作为不挥发组分对松节油馏出组分的含量影响不大。依据松脂气液平衡特性和解吸影响因素,针对松脂蒸馏过程设计了N_(2)/CO_(2)循环活气法改进工艺,以年产1万吨松香为计算基准,与传统过热水蒸气活气法蒸馏松脂相比,N_(2)/CO_(2)循环活气法减少消耗标准煤567.4~694.0 t/a,减少温室气体CO_(2)排放量2080~2545 t/a,减少冷却水消耗量1.329×10^(5)~1.624×10^(5) m^(3)/a;不需要油水分离和盐滤生产工序,所得松香松节油产品不夹带水分;无含松节油废气、废水和废盐排放,减少松节油损失13.52~29.72 t/a,减少废盐排放60 t/a,所得松香、松节油产品符合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 松香 松节油 N_(2)/CO_(2) 气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Fe_(2)O_(4)-CR的制备及其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丛瑾 黄丽斌 +3 位作者 范辉 张强煦 廖金戈 陈紫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0-1580,共11页
利用水热法将Mn Fe_(2)O_(4)负载在生物质汽化炭渣(CR)上,得到了负载型复合催化剂Mn Fe_(2)O_(4)-CR,通过SEM、XRD、XPS、BET和VSM对Mn Fe_(2)O_(4)-CR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盐酸四环素(TC)。考察了不同反应体系、... 利用水热法将Mn Fe_(2)O_(4)负载在生物质汽化炭渣(CR)上,得到了负载型复合催化剂Mn Fe_(2)O_(4)-CR,通过SEM、XRD、XPS、BET和VSM对Mn Fe_(2)O_(4)-CR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盐酸四环素(TC)。考察了不同反应体系、Mn Fe_(2)O_(4)与CR质量比、PMS用量、催化剂用量、温度、pH、阴离子(HCO_(3)–、H_(2)PO_(4)^(–)、Cl^(–)、NO_(3)^(–))和腐植酸(HA)对MnFe_(2)O_(4)-CR/PMS体系降解TC的影响,探究了Mn Fe_(2)O_(4)-CR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并探讨了Mn Fe_(2)O_(4)-CR/PMS体系中TC可能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Mn Fe_(2)O_(4)与CR质量比为1∶2时制备的Mn Fe_(2)O_(4)-CR催化效果良好,在30℃、30 mg MnFe_(2)O_(4)-CR、40 mg PMS、90 min的条件下,100 mL质量浓度为50mg/L自然pH的TC溶液中TC的降解率达到91.32%。Mn Fe_(2)O_(4)-CR可利用其磁性回收,经过5次循环利用,催化PMS降解TC的降解率仍能达到82.90%,表明MnFe_(2)O_(4)-CR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Mn Fe_(2)O_(4)-CR/PMS体系中,硫酸根自由基(SO_(4)^(-)·)、·OH、单线态氧(^(1)O_(2))和过氧自由基(O_(2)^(-)·)是降解TC的主要活性氧物种,并提出了相应的催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Fe_(2)O_(4)-CR 盐酸四环素 高级氧化技术 复合催化剂 过一硫酸盐 降解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_(2)O_(3)-CuO的制备及其光活化下的室温甲醛气敏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君林 刘锦梅 +2 位作者 孙建华 孙丽霞 廖丹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19,共10页
以InCl_(3)•4H_(2)O和Cu(NO_(3))2•3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In_(2)O_(3)-CuO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UV-Vis吸收光谱、XPS、EIS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紫外光活化In_(2)O_(3)-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与传感机... 以InCl_(3)•4H_(2)O和Cu(NO_(3))2•3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In_(2)O_(3)-CuO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UV-Vis吸收光谱、XPS、EIS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紫外光活化In_(2)O_(3)-CuO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与传感机制。结果表明,In_(2)O_(3)-CuO复合材料在375 nm紫外光照射室温(25℃)条件下对质量浓度50 mg/L甲醛气体的灵敏度为298,与纯In_(2)O_(3)(2.4)相比灵敏度提高123倍,气敏性能的巨大提升得益于In_(2)O_(3)与CuO形成的p-n异质结,协同光活化条件下异质结界面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与氧物种(O_(2)和O_(2)-)间建立了氧的光活化吸附-解吸循环,使室温下材料的气体吸附-解吸过程和表面反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_(2)O_(3)-CuO 紫外光活化 室温气敏 p-n异质结 甲醛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离蒙脱石/纤维素基超疏水气凝胶的构建及高效油水分离的应用
13
作者 胡雅 金学群 +7 位作者 汤睿 徐诗琪 张海凤 陆颖琦 江露莹 廖丹葵 张寒冰 童张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5,共10页
为了解决纤维素气凝胶存在的制备成本高、力学性能差、油水分离效率低等问题,将价廉易得且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剥离蒙脱石(MMTex)引入到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羧基化纳米纤维素(CNF-C)的交联网络结构中,通过简单的冷冻干燥、常温浸渍法制... 为了解决纤维素气凝胶存在的制备成本高、力学性能差、油水分离效率低等问题,将价廉易得且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剥离蒙脱石(MMTex)引入到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羧基化纳米纤维素(CNF-C)的交联网络结构中,通过简单的冷冻干燥、常温浸渍法制备了超疏水的剥离蒙脱石/纤维素基气凝胶(MMTex/CMC/CNF-C)。结果表明,剥离蒙脱石的添加,进一步调控了纤维素气凝胶的孔结构,构建了致密、连续、稳定的三维蜂窝网络结构,孔隙率高达97.60%,从而协同提升了纤维素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和吸附性能。此外,MMTex/CMC/CNF-C还表现出优越的回弹性(在60%应变下迅速恢复形变)、良好的耐酸碱盐特性和超轻且超疏水性(接触角为150.4°),保证了气凝胶在恶劣环境下的高效油水分离性能以及可循环使用性。对正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花生油和废弃机油等不同油品的吸附量达到24.6~53.8g/g,且5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仍能维持在原始吸附量的85%,吸收的油可以被简便回收。其研究为构建具有高成本效益且高效的油水分离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离蒙脱石 纤维素 气凝胶 超疏水 力学性能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CdS复合材料的原位生长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14
作者 谭岑 黄相如 +3 位作者 陈明英 苏亚斌 陆星羽 陈丛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89-2198,2205,共11页
以生物质气化炭渣为原料,采用原位水热生长策略制备了一系列生物炭(BC)负载CdS复合材料(BC@Cd S),通过XRD、SEM、BET、XPS、UV-Vis DRS、PL、EIS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左氧氟沙星(LVF)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m(BC)∶m(CdS)对BC@CdS光催化性能... 以生物质气化炭渣为原料,采用原位水热生长策略制备了一系列生物炭(BC)负载CdS复合材料(BC@Cd S),通过XRD、SEM、BET、XPS、UV-Vis DRS、PL、EIS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左氧氟沙星(LVF)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m(BC)∶m(CdS)对BC@CdS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对影响BC@CdS光催化降解LVF的因素进行了考察,测试了其循环稳定性和对不同污染物的适用性,推测了BC@CdS光催化降解LVF的机理。结果表明,CdS纳米颗粒均匀生长在BC表面上,有效防止了自身的团聚;以m(BC)∶m(CdS)=1∶2制备的BC@CdS-2具有最优光催化性能,在90 min可见光照射下,20 mg BC@CdS-2对50 mL质量浓度为20 mg/L LVF进行降解,LVF降解率为90.87%,循环使用5次,LVF降解率仍可达85.45%;BC@CdS-2对质量浓度为20mg/L的不同污染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罗明丹B)降解率在83.57%~93.65%之间;对体系环境的pH和共存离子有抗干扰能力。BC@CdS光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基团是空穴和超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BC@CdS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左氧氟沙星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亲水碱激发矿渣/铜网复合膜的低成本制备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15
作者 潘锦康 韦国庆 +2 位作者 李菲菲 赖芳 葛圆圆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1,共8页
超亲水膜在油水分离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仍受到成本高、制备过程复杂、稳定性弱的限制。以低成本、绿色环保的矿渣固体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涂层-固化”工艺制备了超亲水的碱激发矿渣铜网复合膜,并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膜性能的影... 超亲水膜在油水分离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仍受到成本高、制备过程复杂、稳定性弱的限制。以低成本、绿色环保的矿渣固体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涂层-固化”工艺制备了超亲水的碱激发矿渣铜网复合膜,并考察了制备工艺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膜在重力条件下的水通量为126.97 L/(m^(2)·h),对十六烷等多种乳液的分离效率均超过99%,对十六烷乳液进行连续10次分离循环后效率保持在99.30%以上。超亲水性和水下疏油性使膜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并在恶劣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超亲水 铜网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分子筛/地聚物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16
作者 陈锦泓 王梦琦 +4 位作者 龙联真 王扬扬 苏文锋 赖芳 葛圆圆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0,共9页
以经过聚乙烯亚胺(PEI)修饰后的地聚物微球(GQ)作为载体,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钛硅分子筛/地聚物复合微球(TS-1@GQ)。探讨了PEI浓度对TS-1@GQ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 以经过聚乙烯亚胺(PEI)修饰后的地聚物微球(GQ)作为载体,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钛硅分子筛/地聚物复合微球(TS-1@GQ)。探讨了PEI浓度对TS-1@GQ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最佳TS-1@GQ进行表征,同时评价了其催化1-己烯制备1,2-环氧己烷的性能。结果表明,当PEI浓度达到0.003 mol/L时,TS-1@GQ表面的TS-1分子筛负载量(w)可达11.43%。在反应温度25℃下,当TS-1@GQ用量为0.02 g、n(1-己烯)∶n(H_(2)O_(2))为1∶1时,TS-1@GQ对1-己烯的转化率可达13.19%,1,2-环氧己烷的选择性达到95.88%,优于商用TS-1的催化效果。此外,该催化剂还展现出了良好的可循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地聚物微球 1-己烯 1 2-环氧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tero-interfaces coupling between FeS and Co_(3)S_(4) with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in water/seawater splitting
17
作者 ZHAO Zhan LI Jiao +1 位作者 HUANG Kelei MENG Xiangchao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5-1876,共12页
Heterojunction catalysts composed of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exhibited excellent potentials in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Herein,we have designed a FeS/Co_(3)S_(4) heterojunction catalyst for hydrogen evolutio... Heterojunction catalysts composed of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 exhibited excellent potentials in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Herein,we have designed a FeS/Co_(3)S_(4) heterojunction catalyst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in alkaline water/seawater solution.Three-dimensional nanoarrays were grown on nickel foam,and the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heterojunction endowed excellent activity to the catalyst.In alkaline water/seawater solution,the low overpotentials(at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cm^(2))of HER were 120.3 and 135.6 mV and the low overpotentials of OER were 212 and 232 mV,respectively.This work provide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highly-efficiently electrocatalytic splitting of water via fabrication of heteroj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TEROJUNCTION FeS/Co_(3)S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对Ni/Ti_(3)C_(2)催化剂结构及催化肉桂醛选择加氢的影响
18
作者 李孟函 苏通明 +1 位作者 秦祖赠 纪红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84-6194,共11页
采用KBH4还原法制备了Zr负载量为5%~15%(质量分数)的NiZr/Ti_(3)C_(2)(MXene)催化剂,通过结构表征结合催化剂上肉桂醛选择加氢活性测试,研究添加Zr对Ni/Ti_(3)C_(2)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肉桂醛选择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负载量的增... 采用KBH4还原法制备了Zr负载量为5%~15%(质量分数)的NiZr/Ti_(3)C_(2)(MXene)催化剂,通过结构表征结合催化剂上肉桂醛选择加氢活性测试,研究添加Zr对Ni/Ti_(3)C_(2)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肉桂醛选择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负载量的增加,能减少Ni金属颗粒团聚,载体Ti_(3)C_(2)的层状结构清晰,催化剂比表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表面酸性位点的种类变化不大,其中,10Ni10Zr/Ti_(3)C_(2)催化剂的活性金属Ni的平均粒径最小且具有最大比表面积(132.8m^(2)/g),其Br?nsted酸强度和稳定性略微增强,Lewis酸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在同一反应条件下,与10Ni/Ti_(3)C_(2)催化剂相比,10Ni10Zr/Ti_(3)C_(2)催化剂上肉桂醛的转化率从92.57%提高到98.34%,苯丙醛的选择性从91.15%增加到94.81%,苯丙醛收率提高了8.86%,在循环实验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Ti_(3)C_(2) 催化 肉桂醛 选择加氢 KBH4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异丙醇酯化体系中汽液平衡测定及萃取精馏
19
作者 郭义敏 邹昀 +2 位作者 张秀钰 乔颖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3,共12页
汽液平衡数据对于共沸物分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解决乙酸+异丙醇酯化反应体系中的共沸物分离的问题,采用Dvorak-Boublik平衡釜测定了乙酸+异丙醇+乙酸异丙酯、乙酸+异丙醇+水、乙酸+乙酸异丙酯+水、异丙醇+乙酸异丙酯+水4个三元体... 汽液平衡数据对于共沸物分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解决乙酸+异丙醇酯化反应体系中的共沸物分离的问题,采用Dvorak-Boublik平衡釜测定了乙酸+异丙醇+乙酸异丙酯、乙酸+异丙醇+水、乙酸+乙酸异丙酯+水、异丙醇+乙酸异丙酯+水4个三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和NRTL(nonrandomtwo-liquid)模型关联。通过残留曲线图分析了共沸体系分离的可行性,利用Aspen Plus对异丙醇+乙酸异丙酯+水体系进行萃取精馏工艺模拟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乙酸异丙酯质量分数≥98%,异丙醇质量分数≥99%,研究结果不仅补充了部分乙酸+异丙醇酯化反应体系的三元汽液平衡数据,也为体系的共沸物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体系 共沸 汽液平衡 残留曲线 萃取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芬顿催化膜的制备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黄春燕 燕思吟 +1 位作者 赖芳 葛圆圆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类芬顿催化膜在处理废水中污染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去除染料、油污、新型污染物等领域。阐述了常见的类芬顿催化膜类型(包括过渡金属基、炭基、复合型和其他新型催化膜等)及制备方法,并分析了类芬顿催化膜体系在处理水中有... 类芬顿催化膜在处理废水中污染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去除染料、油污、新型污染物等领域。阐述了常见的类芬顿催化膜类型(包括过渡金属基、炭基、复合型和其他新型催化膜等)及制备方法,并分析了类芬顿催化膜体系在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膜过滤和氧化降解机理,综述了类芬顿催化膜在典型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类芬顿催化膜水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有助于促进类芬顿催化膜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芬顿氧化 膜分离 膜催化 有机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