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B修饰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CO_(2)还原
1
作者
何醒丽
孙满营
苏通明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1,39,共15页
石墨氮化碳(g-C_(3)N_(4))是光催化CO_(2)还原的理想催化剂之一,然而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限制了g-C_(3)N_(4)的应用。采用水热法处理由三聚氰胺和B_(2)O_(3)组成的混合物,然后焙烧水热反应产物,制备了一系列B修饰g-C_(3)N_(4)(x-B-HCN,...
石墨氮化碳(g-C_(3)N_(4))是光催化CO_(2)还原的理想催化剂之一,然而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限制了g-C_(3)N_(4)的应用。采用水热法处理由三聚氰胺和B_(2)O_(3)组成的混合物,然后焙烧水热反应产物,制备了一系列B修饰g-C_(3)N_(4)(x-B-HCN,x为B_(2)O_(3)与三聚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采用XRD和FT-IR等对x-B-HCN的晶体结构和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x-B-HCN的光催化CO_(2)还原制CO性能和相应反应机理。结果表明,x-B-HCN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1.8~24.6 m^(2)/g),因此表现出较强的CO_(2)吸附性能。在使用了400 nm截止滤光片的300 W氙灯照射下反应5 h,0.20-B-HCN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其CO生成速率为6.88μmol/(g·h),分别是一步焙烧法制得的g-C_(3)N_(4)(1.24μmol/(g·h))和未经B修饰的HCN-1(1.73μmol/(g·h))的5.54倍和3.97倍。在相同条件下第3次循环中光照5 h时,0.20-B-HCN的CO生成速率为6.53μmol/(g·h),表明0.20-B-HCN具有良好的稳定性。x-B-HCN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路径为:CO_(2)→COOH^(*)→CO^(*)→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CO_(2)还原
石墨氮化碳
B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组装超分子前驱体制备g-C_(3)N_(4)及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野
和家佳
+2 位作者
朱传伟
张海晶
苏通明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1,共11页
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对提高光催化效率有重要意义。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了g-C_(3)N_(4),并以三聚氰胺-三聚氰酸超分子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MCx-g-C_(3)N_(4)(x为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的物质的量比,x=1、2、3或4)。采用XRD、FT-IR、SEM、...
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对提高光催化效率有重要意义。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了g-C_(3)N_(4),并以三聚氰胺-三聚氰酸超分子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MCx-g-C_(3)N_(4)(x为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的物质的量比,x=1、2、3或4)。采用XRD、FT-IR、SEM、TEM、N_(2)吸/脱附和XPS等对g-C_(3)N_(4)和MCx-g-C_(3)N_(4)进行了表征,发现g-C_(3)N_(4)和MCx-g-C_(3)N_(4)具有不同的形貌、结构、组成和比表面积。其中,MC3-g-C_(3)N_(4)为多孔的纳米片结构,n(C元素):n(N元素)为1.23,比表面积为45.63 m^(2)/g,是g-C_(3)N_(4)比表面积的4.5倍。以Pt为助催化剂,三乙醇胺为牺牲剂,在可见光下(≥400 nm)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结果表明,MC3-g-C_(3)N_(4)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其产氢速率达到1127.83μmol/(h·g),是g-C_(3)N_(4)的35倍。MC3-g-C_(3)N_(4)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为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且纳米片结构缩短了光生电子迁移到催化剂表面的距离,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显著提高了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可见光
产氢
超分子前驱体
氮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修饰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CO_(2)还原
1
作者
何醒丽
孙满营
苏通明
机构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1,39,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08065)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2GXNSFBA035483)。
文摘
石墨氮化碳(g-C_(3)N_(4))是光催化CO_(2)还原的理想催化剂之一,然而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限制了g-C_(3)N_(4)的应用。采用水热法处理由三聚氰胺和B_(2)O_(3)组成的混合物,然后焙烧水热反应产物,制备了一系列B修饰g-C_(3)N_(4)(x-B-HCN,x为B_(2)O_(3)与三聚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采用XRD和FT-IR等对x-B-HCN的晶体结构和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x-B-HCN的光催化CO_(2)还原制CO性能和相应反应机理。结果表明,x-B-HCN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1.8~24.6 m^(2)/g),因此表现出较强的CO_(2)吸附性能。在使用了400 nm截止滤光片的300 W氙灯照射下反应5 h,0.20-B-HCN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其CO生成速率为6.88μmol/(g·h),分别是一步焙烧法制得的g-C_(3)N_(4)(1.24μmol/(g·h))和未经B修饰的HCN-1(1.73μmol/(g·h))的5.54倍和3.97倍。在相同条件下第3次循环中光照5 h时,0.20-B-HCN的CO生成速率为6.53μmol/(g·h),表明0.20-B-HCN具有良好的稳定性。x-B-HCN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路径为:CO_(2)→COOH^(*)→CO^(*)→CO。
关键词
光催化
CO_(2)还原
石墨氮化碳
B修饰
Keywords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B modification
分类号
TQ034 [化学工程]
O643.3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组装超分子前驱体制备g-C_(3)N_(4)及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野
和家佳
朱传伟
张海晶
苏通明
机构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电化学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08065)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2GXNSFBA035483)。
文摘
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对提高光催化效率有重要意义。以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了g-C_(3)N_(4),并以三聚氰胺-三聚氰酸超分子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MCx-g-C_(3)N_(4)(x为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的物质的量比,x=1、2、3或4)。采用XRD、FT-IR、SEM、TEM、N_(2)吸/脱附和XPS等对g-C_(3)N_(4)和MCx-g-C_(3)N_(4)进行了表征,发现g-C_(3)N_(4)和MCx-g-C_(3)N_(4)具有不同的形貌、结构、组成和比表面积。其中,MC3-g-C_(3)N_(4)为多孔的纳米片结构,n(C元素):n(N元素)为1.23,比表面积为45.63 m^(2)/g,是g-C_(3)N_(4)比表面积的4.5倍。以Pt为助催化剂,三乙醇胺为牺牲剂,在可见光下(≥400 nm)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结果表明,MC3-g-C_(3)N_(4)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其产氢速率达到1127.83μmol/(h·g),是g-C_(3)N_(4)的35倍。MC3-g-C_(3)N_(4)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为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且纳米片结构缩短了光生电子迁移到催化剂表面的距离,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显著提高了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
关键词
光催化
可见光
产氢
超分子前驱体
氮化碳
Keywords
photocatalysis
visible light
hydrogen production
supramolecular precursor
carbon nitride
分类号
TQ034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B修饰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CO_(2)还原
何醒丽
孙满营
苏通明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组装超分子前驱体制备g-C_(3)N_(4)及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研究
李野
和家佳
朱传伟
张海晶
苏通明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