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荔枝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1
作者 马致远 贾海锋 +2 位作者 程远欣 徐炯志 丁峰 《中国果树》 2025年第6期122-135,共14页
广西荔枝产业作为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概述了广西荔枝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育种进展、栽培模式,并分析了荔枝的加工、销售情况及其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分析了广西荔枝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荔枝产业作为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概述了广西荔枝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育种进展、栽培模式,并分析了荔枝的加工、销售情况及其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分析了广西荔枝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强调了发现和保护本土野生荔枝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利用这些资源的策略;建议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高接换种等技术手段优化荔枝品种结构;提倡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荔枝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建议政府加强对荔枝产业的支持,促进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培养高素质的果农队伍,推动荔枝产业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打造电商荔枝及其加工品品牌,提升荔枝产品的附加值,延长荔枝的供应链;还强调了利用广西的地理优势,建立完善的物流冷链体系,以提高荔枝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仅为广西荔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农业产业及其他地区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荔枝 育种 栽培 加工出口 销售 增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OsOFP30基因创制水稻粒型突变体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勇 刘耀威 +7 位作者 熊翔 祝丹晨 王爱群 马拉娜 王廷宝 张健 李建雄 田志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5,共9页
【目的】研究水稻OFP家族转录因子OsOFP30对粒型的影响,创制新的粒型突变材料,为水稻粒型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粳稻品种中花11为受体材料,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OsOFP30基因进行定向编辑;通过T_(0)、T_(1)和T_(2)代连续筛选,获得3... 【目的】研究水稻OFP家族转录因子OsOFP30对粒型的影响,创制新的粒型突变材料,为水稻粒型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粳稻品种中花11为受体材料,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OsOFP30基因进行定向编辑;通过T_(0)、T_(1)和T_(2)代连续筛选,获得3类无外源片段插入的纯合突变体(长片段删除突变OsOFP30^(-89)、单碱基插入突变OsOFP30^(+1G)和OsOFP30^(+1A));分析粒型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和测序分析,初步确定粒型变异原因。【结果】与野生型相比,3类突变体的粒宽和千粒重都显著降低,OsOFP30^(-89)和OsOFP30^(+1G)仅粒长和粒厚显著降低,穗型指标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OsOFP30^(+1A)的粒长和粒厚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仅一次枝梗数显著低于野生型;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3类突变体均由移码突变导致的翻译提前终止所产生,OsOFP30^(-89)突变蛋白长度为252个氨基酸,OsOFP30^(+1G)和OsOFP30^(+1A)突变蛋白长度均为282个氨基酸,两者仅第323位的核酸序列存在G和A的单碱基差异,导致突变蛋白第108位产生丝氨酸和天冬酰胺的差别。【结论】初步判断OsOFP30基因可调控水稻粒型变异。本研究创制了新的粒型突变材料,可为水稻粒型改良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OFP30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种质资源的梢腐病抗性评价
3
作者 张池 许誉芝 +10 位作者 魏乙斌 姜春秀 杨世常 李火建 伍玉玲 陈珺 曾力方 黄凤敏 杨光琴 张木清 暴怡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4-2343,共10页
甘蔗梢腐病是我国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给甘蔗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筛选和培育抗梢腐病甘蔗种质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通过在广西丁当和云南德宏进行为期3 a的田间试验,分析2015—2017年甘蔗梢腐... 甘蔗梢腐病是我国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给甘蔗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筛选和培育抗梢腐病甘蔗种质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通过在广西丁当和云南德宏进行为期3 a的田间试验,分析2015—2017年甘蔗梢腐病的田间自然发病数据,评价了我国选育引进的98份甘蔗种质的抗病性,旨在为甘蔗抗病育种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梢腐病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显著差异,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示为丁当>德宏。联合方差分析表明,种质、年份、地点、月份、种质×年份、种质×地点、地点×月份均对梢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其中,种质和年份对甘蔗梢腐病的影响最大,表明梢腐病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控制。比较不同地点的气象条件发现,梢腐病发病程度与气温和年降雨量呈现正向相关趋势。在98个甘蔗种质中,16个种质表现为高抗,占比16.33%;32个种质表现为抗病,占比32.65%;18个种质表现为中抗,占比18.37%;24个种质表现感病,占比24.49%;8个种质表现高感,占比8.16%。其中,高抗甘蔗种质CP94-1100、Q202、ROC21、ROC23、粤糖93-159、桂糖02-1247、桂糖02-208、桂糖02-761、桂糖03-1403、粤甘16、桂糖05-3846、桂糖05-827、ROC22、粤糖00-236、粤糖89-240和粤糖94-128可考虑用作亲本进行抗病育种。而表现为高感的甘蔗种质CP72-2086、PINDAR、ROC26、桂糖02-619、桂糖05-2743、桂糖05-322、柳城03-182、水电25则需要谨慎应用。总之,本研究筛选出在不同环境下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对后续种质的利用和抗性种质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09亚洲国家蔗糖产量降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杨瑞 毛昌祥 +2 位作者 唐其展 刘忠 周行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2008-2009亚洲国家蔗糖产量降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召开,探讨了全球、特别是亚洲蔗糖产量降低的原因。会议认为:气候变暖,环境恶化;技术落后,投入减少,缺乏科学的管理;病虫害增加,单一化严重,品种没有重... "2008-2009亚洲国家蔗糖产量降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召开,探讨了全球、特别是亚洲蔗糖产量降低的原因。会议认为:气候变暖,环境恶化;技术落后,投入减少,缺乏科学的管理;病虫害增加,单一化严重,品种没有重大突破;蔗农积极性下降,受其他作物的竞争、挤压,甘蔗种植业边缘化等是造成全球蔗糖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应对措施有:坚持技术创新和全面进步;综合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包括甘蔗优良品种选育、应用健康种苗快繁、先进适用栽培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糖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从宏观上讲管理层面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统筹规划、科学管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重视自主创新,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建立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中国糖业只要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定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糖业 减产原因 应对措施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中心的确定与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8
5
作者 薛艳霞 梁燕理 +5 位作者 冯璇 黄金艳 刘芳 覃宝祥 邱永福 李容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30,共7页
【目的】确定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多样性中心,构建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资源,为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24对微卫星标记分析来自郁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南流江流域和桂北山区的普通野... 【目的】确定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多样性中心,构建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资源,为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24对微卫星标记分析来自郁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南流江流域和桂北山区的普通野生稻623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逐步聚类法构建10%和5%的广西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结果】24个SSR位点总共检测到114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7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00 1,Shannon信息指数为1.180 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38 8。9个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数为:邕宁居群>临桂居群>扶绥居群>容县居群>贵港居群>平南居群>古棚居群>五里塘居群>博白居群。4个区域的多样性指数为:郁江流域>桂北山区>南流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5%的核心样本共31份,其中邕宁居群有14份,扶绥居群有12份;邕宁居群和扶绥居群分别占本居群分析样本的5.76%和18.75%,是核心样本的主要来源。【结论】郁江流域是广西普通野生稻多样性中心;邕宁居群的普通野生稻地理分布广、种类丰富,而扶绥居群遗传多样性异常丰富,它们是核心样本的主要来源,也是值得特别关注和重点保护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蝉EST资源的微卫星信息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德辉 焦晓真 +2 位作者 桑洪玉 邱永福 李容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8-561,共4页
【目的】分析叶蝉EST序列信息,为其分子标记体系建立、遗传图谱构建及相关致害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NCBI数据库中的4种叶蝉亚种EST序列进行SSR基序分析与统计,并对筛选出的SSR基序区段进行引物设计,开发出... 【目的】分析叶蝉EST序列信息,为其分子标记体系建立、遗传图谱构建及相关致害基因挖掘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NCBI数据库中的4种叶蝉亚种EST序列进行SSR基序分析与统计,并对筛选出的SSR基序区段进行引物设计,开发出SSR标记。【结果】11044条叶蝉EST序列的总长为5866kb。按照引物筛选设定的参数,筛选获得1946条含有SSR基序的EST序列,占总EST序列的17.6%;其中包含2230个SSR基序并全部获得相应的SSR引物,平均间距为2.63kb。在2~5个核苷酸重复中,3个核苷酸重复为优势基序,占总基序的77.3%,尤以AAT类最丰富,占3个核苷酸重复总数的40.7%;双核苷酸重复中,AG类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9.1%。【结论】从叶蝉EST序列中筛选获得2230个SSR引物,以3个核苷酸重复基序所占比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蝉 EST SSR EST—SSR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CNA的甘蔗细胞壁建成和糖分积累调控网络分析
7
作者 颜宁 王茂瑶 +4 位作者 李欣茹 沈银娟 李鸣 张木清 黄江锋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9-1682,共14页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糖分积累和细胞壁建成是其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采集其第1、3、5节叶片,第1、3、5、7、11、17节间茎髓和第3、5、7、11、17节间茎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对...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糖分积累和细胞壁建成是其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采集其第1、3、5节叶片,第1、3、5、7、11、17节间茎髓和第3、5、7、11、17节间茎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的42份转录组数据利用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矩阵,获得34个共表达模块。其中鉴定到与第1节叶片、第7节间茎髓和第5节间茎皮特异显著正相关的midnightblue、purple和magenta模块,KEGG代谢通路和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模块参与了其组织中特定的生物学过程。Blue、yellow、turquoise和black模块分别主要在叶、幼髓、幼嫩节间和茎皮中表达,最终在blue模块中挖掘到参与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包括LFNR1、PSAK、PETE、PSAN和NADP-ME4等,这些酶对甘蔗糖分的产生及积累十分关键。在yellow模块中,构建以SUS4为核心的蔗糖代谢网络,包括SWEET2等一系列与糖转运相关的酶和蛋白,证实了茎髓是甘蔗运输和储藏蔗糖的主要场所。在turquoise模块中,鉴定到可能参与初生细胞壁合成与修饰的糖蛋白和酶;调控次生细胞壁生物合成的转录因子NST1与其他修饰细胞壁的酶富集在black模块中,表明该模块可能参与茎皮的细胞壁沉积,为甘蔗提供机械强度与防御外界胁迫的屏障。以上结果为研究甘蔗糖分积累和细胞壁建成的调控网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WGCNA 糖分积累 细胞壁 转录组 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翠凤 张春雅 +1 位作者 杨丽涛 李杨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563,602,共9页
为探明甘蔗原种和地方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期筛选出优良甘蔗种质和优良杂交亲本。该研究对18份甘蔗原种和地方种的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和... 为探明甘蔗原种和地方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期筛选出优良甘蔗种质和优良杂交亲本。该研究对18份甘蔗原种和地方种的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和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18份甘蔗原种和地方种的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甘蔗蔗糖分、单茎重、叶宽、茎径和纤维分;对14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获得了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品质因子"、"生长因子"、"成熟度因子"和"光合因子",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3.482%;进一步通过对主成分因子开展综合评价分析,获得数量性状综合表型高于平均水平的10份材料,依次为Sampana→甜圪塔→合庆草甘蔗→桂林竹蔗→坦桑尼亚→芒戈→古芝蔗→大岛再来→托江红→春尼;聚类分析基于不同的遗传距离可将18份种质聚为5个类别,潜在的优良杂交组合是Sampana和甜圪塔或Sampana和合庆草甘蔗,表明在甘蔗遗传育种亲本选择上既要考虑各性状主要因子的互补,又要保持一定的遗传距离。该研究认为,在甘蔗育种工作中,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将更加有助于亲本和杂交组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数量性状 遗传多样性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及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方栏 耿雪欣 +2 位作者 张木清 何新华 邹承武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目的】了解广西柑橘主产区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危害情况及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遗传多样性,为黄龙病的田间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柑橘主产区8个地级市有代表性的柑橘园进行2... 【目的】了解广西柑橘主产区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危害情况及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的遗传多样性,为黄龙病的田间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柑橘主产区8个地级市有代表性的柑橘园进行2个年度(2020和2021年)的跟踪调查并随机采集1048份柑橘叶片样品,利用qPCR技术对采集的样品进行CLas检测,并对阳性样品CLas菌株的基因组高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CLas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与2020年相比,除采自百色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2个年度保持不变(14.29%)外,2021年采自玉林、桂林、河池、梧州、南宁、贺州和来宾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采自梧州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最高(52.94%)。不同种类柑橘的CLas检出率差异明显,2021年甜橙类、柚类、杂交柑类和金柑类的样品CLas检出率均较2020年升高,2个年度的宽皮柑橘类CLas检出率相同(14.29%)。不同症状类型的柑橘样品CLas检出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2021年采集的缺素黄化型样品CLas检出率最高(61.64%),其次是均匀黄化型(24.00%)和褪绿斑驳型(20.00%),无症状样品的CLas检出率亦高达11.54%,均较2020年的检出率增加。通过对CLas基因组高变区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发现CLas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7株CLas菌株可聚为7个类群,与寄主柑橘的种类有一定关系,但其与症状类型及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不同年份、地理来源、柑橘种类和症状类型的CLas检出率差异较大,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田间缺素黄化型植株确诊为感染黄龙病的概率最大,其次是均匀黄化型和褪绿斑驳型,无症状植株也有很大概率感染黄龙病。CLas菌株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寄主柑橘的种类有一定关系,但与症状类型及地理来源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韧皮部杆菌亚洲种 检出率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西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落粒性QTL鉴定及相关主效QTL定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睿智 黄泽键 +6 位作者 罗亮 赵能 陈媛 梁燕青 万瑶 刘芳 李容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4-1012,共9页
【目的】挖掘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蕴藏的落粒性基因,为广西普通野生稻进化及栽培稻起源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方法构建广西普通野生稻DP30和DP15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 【目的】挖掘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蕴藏的落粒性基因,为广西普通野生稻进化及栽培稻起源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方法构建广西普通野生稻DP30和DP15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CSSLs)群体(DP30-CSSLs和DP15-CSSLs),对CSSLs群体进行落粒性鉴定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并以筛选出的强落粒性代换系Y99(CSSL-Y99)与受体亲本93-11杂交构建次级F2群体,对落粒性相关QTL进行定位。【结果】构建出由144个CSSLs组成的DP30-CSSLs群体和由59个CSSLs组成的DP15-CSSLs群体。DP30-CSSLs群体代换片段累计全长737.5 Mb,对DP30全基因组的覆盖率约为94.71%;DP15-CSSLs群体代换片段累计全长337.36 Mb,对DP15全基因组的覆盖率约为73.11%。从2个广西普通野生稻CSSLs群体中鉴定出12个落粒性CSSLs(CSSL-Y104、CSSL-Y68、CSSL-Y83、CSSL-Y328、CSSL-Y235、CSSL-Y64、CSSL-Y63-2、CSSL-Y303、CSSLY99、CSSL-Y106-3、CSSL-Z37和CSSL-Z38),检测出6个落粒性QTLs(qSH2.1、qSH4.1、qSH5.1、qSH9.1、qSH11.1和qSH11.2)。其中,q SH11.1的加性效应(-37.5)和表型贡献率(-23.4%)最高。利用在qSH11.1所在区间内开发的6对InDel分子标记(M1、M2、M3、M4、M5和M6)对从次级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筛选出4个重组单株(43、167、128和136),并将落粒性主效QTL qSH11.1定位于第11染色体M5~M6间约1.5 Mb的范围内。【结论】从构建的广西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资源(DP30和DP15)CSSLs群体中检测出6个落粒性QTLs,主效QTL qSH11.1定位于第11染色体M5~M6间约1.5Mb的范围内,是新发现的落粒性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落粒性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 数量性状位点(QTL)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SEPALLATA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小杰 余海霞 +6 位作者 范志毅 黄方 刘源 莫啸 曾学梅 何新华 罗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87-2493,共7页
SEPALLATA3(SEP3)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与植物的成花时间和花器官分化有关。在本研究中,从芒果转录组数据中挖掘获得了2个MiSEP3s基因,分别命名为MiSEP3-1和MiSEP3-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SEP3-1和MiSEP3-2基因的基因组DNA长度分别为... SEPALLATA3(SEP3)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与植物的成花时间和花器官分化有关。在本研究中,从芒果转录组数据中挖掘获得了2个MiSEP3s基因,分别命名为MiSEP3-1和MiSEP3-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SEP3-1和MiSEP3-2基因的基因组DNA长度分别为4189 bp和3721 bp,2个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一致均为732 bp,编码24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59.29 kD和59.28 kD。2个MiSEP3s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和K-box结构域。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2个MiSEP3s基因启动子均包含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逆境响应元件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但调控元件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2个MiSEP3s基因在营养期的茎、叶和芽中表达量较低,但在成花转变后期的芽中持续上调表达,在花中达到表达高峰。该结果为MiSEP3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SEPALLATA3 生物信息学 启动子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杧果传粉昆虫调查及诱蝇授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唐鑫 何堂熹 +2 位作者 罗聪 王小云 何新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6,共7页
为探明广西杧果传粉昆虫种类及明确蝇类对杧果授粉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杧果产区杧果传粉昆虫调查、诱蝇材料筛选、蝇类日访花规律和诱蝇授粉等试验。结果表明,南宁市杧果产区发现2目7科13种传粉昆虫,百色市田东县发现6目15科19种传粉昆虫... 为探明广西杧果传粉昆虫种类及明确蝇类对杧果授粉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杧果产区杧果传粉昆虫调查、诱蝇材料筛选、蝇类日访花规律和诱蝇授粉等试验。结果表明,南宁市杧果产区发现2目7科13种传粉昆虫,百色市田东县发现6目15科19种传粉昆虫,主要为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综合停留时间和数量分析,两地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有一定的差异,南宁产区的主要传粉昆虫为大头金蝇、黑带食蚜蝇、斑眼食蚜蝇和羽芒宽盾食蚜蝇,田东产区的主要传粉昆虫为大头金蝇、家蝇、黑带食蚜蝇和铜绿蝇,大头金蝇是最主要的传粉昆虫,占调查果园授粉昆虫总数的27.30%以上。猪粪+鱼内脏处理的诱蝇效果最好。13:00—14:00是蝇类访花的高峰时段,晴天有利于蝇类访花,而阴雨天不利于蝇类访花,且距离诱蝇盒越近,诱蝇访花效果越好。花期诱蝇可以促进杧果授粉受精,增加单株结果数和正常果数,降低无胚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传粉昆虫 访花规律 诱蝇 授粉 大头金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百色地区杧果4种高接换种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堂熹 刘源 +6 位作者 罗聪 周立 何新华 李峰 方中斌 陈千付 黄慧俐 《南方园艺》 2019年第5期44-47,共4页
对高接换种是杧果低产园(树)改造和品种更新的重要措施,目前广西百色地区杧果换种方法主要有副主枝重回缩法、副主枝和侧枝轻回缩法、培养新枝法、留枝轮换法这4种.笔者通过调查比较研究发现,副主枝和侧枝轻回缩法成活率高,成冠快,树形... 对高接换种是杧果低产园(树)改造和品种更新的重要措施,目前广西百色地区杧果换种方法主要有副主枝重回缩法、副主枝和侧枝轻回缩法、培养新枝法、留枝轮换法这4种.笔者通过调查比较研究发现,副主枝和侧枝轻回缩法成活率高,成冠快,树形紧凑,适用性最广;副主枝重回缩法成活率虽不高,但成活后冠幅扩大快,嫁接成本低,目前适用性也较广;培养新枝法嫁接成活率最高,但新梢培养时间长,且嫁接后易徒长,适用性一般;留枝轮换法换冠过程虽长,但可保证持续性收入,适宜于休闲观光芒果、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或示范园区高接换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高接换种 低产园改造 广西百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MiNAC7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在开花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分析
14
作者 黄星 徐欢欢 +5 位作者 黎开奖 何新华 夏黎明 陆婷婷 梁容真 罗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56-2264,共9页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中一个大的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信号传导、逆境胁迫响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中,从芒果成花基因酵母文库筛选中分离获得1个NAC基因,命名为MiNAC7,本研究对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和基因功能进...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中一个大的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信号传导、逆境胁迫响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前期研究中,从芒果成花基因酵母文库筛选中分离获得1个NAC基因,命名为MiNAC7,本研究对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和基因功能进行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iNAC7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有4个内含子,5个外显子;MiNAC7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137 bp,编码37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4.88,蛋白质分子量为93.41 kDa,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个NAM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芒果MiNAC7与阿月浑子PvNAC26亲缘关系最接近,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9.64%。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MiNAC7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包含光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以及生长素响应元件等。表达分析显示,MiNAC7基因在童期组织的茎与芽中表达水平较高,在叶中表达很低,在成年期组织的茎中表达水平较高,在花和叶中表达很低。同时发现MiNAC7基因在营养生长期的叶片中表达水平较高,在成花转变期和花发育期的叶片中表达水平很低。超量表达的MiNAC7基因诱导转基因拟南芥出现晚花表型,在超量表达MiNAC7基因的拟南芥中显著降低了促花基因AtFT和AtAP1的表达水平,而AtFLC晚花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逆境胁迫处理显示,超量表达MiNAC7基因的拟南芥提高了对干旱和盐的抗性,提高了对GA_(3)的抗性,但对ABA更敏感。本研究表明,芒果MiNAC7基因不仅影响成花也参与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为深入研究MiNAC7基因参与调控芒果开花和逆境胁迫应答的基因调控网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MiNAC7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 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R-Seq对甘蔗脱叶性的研究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岳趣 商贺阳 +2 位作者 张聘 陈保善 黄有总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41-2848,共8页
甘蔗的叶片是制糖过程中杂质的主要来源,育种过程中倾向于选育易脱叶的品种。为了研究甘蔗脱叶性相关的主效、稳定基因,本研究采用BSR-Seq技术,从‘ROC25’ב云蔗89-7’的F1后代中选取极端难脱叶品系和极端易脱叶品系的+6叶位叶... 甘蔗的叶片是制糖过程中杂质的主要来源,育种过程中倾向于选育易脱叶的品种。为了研究甘蔗脱叶性相关的主效、稳定基因,本研究采用BSR-Seq技术,从‘ROC25’ב云蔗89-7’的F1后代中选取极端难脱叶品系和极端易脱叶品系的+6叶位叶鞘离区,分别构建混池,并和亲本一起进行RNA转录组测序分析,共得到60.46Gb的有效片段,4个样品的Q30值均在93%以上,GC含量都大于51%,与参考基因组R570比对,比对率都超过41%。4个样品共检测出4085个差异基因,候选区域定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4个位置,总长1.40 Mb,注释到基因86个,亲本间注释到的非同义突变15个,挖掘出2个主效差异基因(Sh09_g020620,Sh09_g020080),Sh09_g020080在亲本的表达差异和子代中是同向的,而Sh09_g020620在2个亲本和2个子代混池之间的差异是异向的,表明可能仅Sh09_g020080对易脱叶性有所贡献。选取BSR亚群体中极端易脱叶品系40-159和极端难脱叶品系5-94的+1~+7叶进行荧光定量分析,发现Sh09_g020080基因在单一品系的表达和子代混池的+6叶的表达是同向的。取另一个‘B35-9’בCP08-1553’的杂交后代个体中的极端易脱叶品系16-226和极端难脱叶品系16-224的+1~+7叶位的叶鞘离区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h09_g020080在2个群体中+4、+5、+6叶位的表达都为易脱叶的品系高于难脱叶品系。注释显示Sh09_g020080具有σ因子活性,参与红光、远红光、蓝光反应。根据理化性质和蛋白质结构,推测Sh09_g020080编码蛋白具有4个保守区域,且具有积累叶绿素的作用。该研究为甘蔗脱叶相关主效候选基因的挖掘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BSR-seq 脱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氮磷钾胁迫处理苗期水稻对褐飞虱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福钢 程玲 +2 位作者 何文强 李发活 邱永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5,共9页
【目的】探究水源和食物对褐飞虱死亡速率的影响,探究不同浓度养分处理下的水稻幼苗对褐飞虱的抗性和趋避性,为综合应用田间水肥管理防治褐飞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感虫水稻品系‘9311’和抗性品系‘BPHR96’为供试材料,观察不同... 【目的】探究水源和食物对褐飞虱死亡速率的影响,探究不同浓度养分处理下的水稻幼苗对褐飞虱的抗性和趋避性,为综合应用田间水肥管理防治褐飞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感虫水稻品系‘9311’和抗性品系‘BPHR96’为供试材料,观察不同的水源和食物处理(取食‘9311’茎段,取食‘BPHR96’茎段,有水源的饥饿胁迫以及无水源的饥饿胁迫)对褐飞虱死亡率的影响。在玻璃温室内开展水培试验,设置不同浓度营养液培养水稻幼苗,测定幼苗分蘖数、株高、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根鲜质量5个表型性状;并观察侵染后褐飞虱的存活数量、增质量率、蜜露排泄量以及寄主选择数量。【结果】无食物的情况下,褐飞虱死亡率上升迅速;无水源饥饿胁迫处理的褐飞虱在接虫后48 h全部死亡;接虫216 h时,有水源饥饿胁迫处理的死亡率达到96.8%,取食‘BPHR96’的死亡率达到85.0%,而取食‘9311’的死亡率也始终维持较低水平(44.3%)。营养液水培试验发现,与对照和高浓度氮磷钾营养液处理相比,低浓度氮磷钾营养液虽然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有所抑制,但能显著降低褐飞虱的存活数量、增质量率、蜜露排泄量以及寄主选择数量,且抗性水稻品系的效应更为明显。相比于低浓度钾营养液处理,对照和高浓度钾营养液处理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但未发现钾浓度对褐飞虱的取食响应有显著影响。【结论】充足的水分是保证褐飞虱维持生命活动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食物的适口性。低浓度氮磷钾处理能够降低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高浓度氮磷钾处理则利于褐飞虱的侵害,水稻大田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水肥管理对褐飞虱进行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胁迫 褐飞虱 水稻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 个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帅 郑霞林 +2 位作者 罗聪 何新华 王小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3,共13页
花朵挥发物是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定位花朵的嗅觉线索,不同品种间花朵挥发物含量组分的差异影响昆虫的选择行为多有报道。芒果依赖昆虫传粉,且易受食花害虫为害。而不同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尚无报道,不利于引诱剂/趋避剂的开发。因... 花朵挥发物是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定位花朵的嗅觉线索,不同品种间花朵挥发物含量组分的差异影响昆虫的选择行为多有报道。芒果依赖昆虫传粉,且易受食花害虫为害。而不同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尚无报道,不利于引诱剂/趋避剂的开发。因此,本研究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四季蜜芒、台农1号、桂热82号、凯特芒、红芒6号、红象牙、金煌芒的花朵挥发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差异和相似度。结果表明: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15种,其中萜烯类44种、烷烃类30种、酯类16种、醇类16种、酮类5种、醛类3种、酚类1种。四季蜜芒、台农1号、桂热82号、凯特芒、红芒6号、红象牙和金煌芒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82、49、46、49、60、49和59种。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的共有成分有14种,分别为α-蒎烯、莰烯、β-蒎烯、β-月桂烯、3-蒈烯、α-萜品烯、D-柠檬烯、β-罗勒烯、萜品油烯、1-石竹烯、大牛儿烯D、邻-异丙基苯、苯甲酸乙酯和2-丙基-1-戊醇;特异性成分有33种,其中四季蜜芒有24种,台农1号有4种,金煌芒有2种,桂热82号、红芒6号和凯特芒各有1种。7个品种芒果花的挥发物中以萜烯类(46.15%~89.41%)、醇类(2.01%~23.58%)、酯类(3.34%~14.67%)、烷烃类(2.27%~13.75%)的相对含量较多。其中萜烯类含量较高的有α-蒎烯、3-蒈烯和萜品油烯,醇类含量最高的是芳香醇,酯类中含量最高的是苯甲酸乙酯,烷烃类中含量最高的是环己硅氧烷。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间的关系最近的是四季蜜芒和金煌芒,相似度达0.862,最远的是四季蜜芒与红象牙,相似度为0.255。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花朵挥发性气味介导的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对芒果不同品种的选择偏好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花 动态顶空吸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GhWRKY41促进水杨酸合成增强棉花对黄萎病菌的抗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胜华 董贤镘 +7 位作者 彭鑫 李安子 闭兆福 廖铭静 黄礼豪 管倩倩 胡琴 朱龙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47-2457,共11页
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产量和品质受黄萎病菌危害而大幅度下降。挖掘棉花黄萎病抗性相关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对加快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鉴定到一个在多个抗病棉花品种中均受黄萎病菌诱导显著上... 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产量和品质受黄萎病菌危害而大幅度下降。挖掘棉花黄萎病抗性相关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对加快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鉴定到一个在多个抗病棉花品种中均受黄萎病菌诱导显著上调表达的WRKY基因GhWRKY41,该基因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增强棉花对黄萎病菌的抗性。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GhWRKY41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诱导表达模式,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验证了GhWRKY41的抗病功能,并利用前期已创制的GhWRKY41转基因棉花株系‘Jin668’测定了其内源植物抗病激素含量。结果显示,GhWRKY41受水杨酸(SA)、Me-JA和H_(2)O_(2)诱导均显著上调表达;GhWRKY41被沉默后可削弱棉花对黄萎病菌的抗性;SA含量在GhWRKY41超表达棉花中显著增加,而在GhWRKY41干涉棉花中则明显减少。RT-qPCR分析显示,SA合成基因GhSID2及SA信号转导基因GhNPR1、GhPR1、GhPR5的表达水平在超表达植株中明显上调,而在干涉植株中则显著下降。ChIP-qPCR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结果表明,GhWRKY41可结合并激活GhSID2、GhPR1和GhPR5的表达。此外,外施SA可明显提高棉花的黄萎病抗性。综上表明,GhWRKY41可通过促进棉花中内源植物激素SA的合成来增强植株的黄萎病抗性,这一结果完善了GhWRKY41在棉花抵御黄萎病菌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未来利用黄萎病抗性基因创制棉花抗病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GhWRKY41 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AP2/ERF转录因子Gh TINY2负调控植株抗盐性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胜华 陆妍 +6 位作者 李安子 覃耀斌 廖铭静 闭兆福 卓柑锋 朱永红 朱龙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棉花属于相对耐盐作物,但高盐胁迫同样会造成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大幅下降。深入挖掘抗盐基因并解析棉花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理,对加快棉花抗盐遗传改良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棉花响应盐胁迫的转录组数据中鉴定到一个受盐诱导... 棉花属于相对耐盐作物,但高盐胁迫同样会造成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大幅下降。深入挖掘抗盐基因并解析棉花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理,对加快棉花抗盐遗传改良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棉花响应盐胁迫的转录组数据中鉴定到一个受盐诱导极显著下调表达的AP2/ERF转录因子GhTINY2,并分析了GhTINY2超表达拟南芥的抗盐表型和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GhTINY2超表达植株的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等均显著减少;多个盐胁迫响应基因显著下调表达;因而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叶片萎蔫枯黄表型。通过分析GhTINY2超表达拟南芥中的RNA-seq数据,发现差异表达基因(DEGs)富集到叶绿素代谢、刺激响应等生物过程中,且DEGs均呈下调表达趋势。此外,在棉花中通过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试验沉默GhTINY2后,TRV:GhTINY2植株在盐胁迫下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增强了棉花的抗盐性。综上,GhTINY2是棉花中一个负调控盐胁迫抗性的重要基因,未来将有望通过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利用GhTINY2创制耐盐棉花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hTINY2 盐胁迫 转录因子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外源ABA对甘蔗幼苗抗寒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58
20
作者 黄杏 陈明辉 +2 位作者 杨丽涛 张保青 李杨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共6页
为探讨外施ABA(脱落酸)对甘蔗抗寒性的影响,以抗寒性强的甘蔗品种桂糖28号和抗寒性弱的甘蔗品种园林6号为材料,喷施100μmol/L ABA于甘蔗幼苗叶片,12 h后进行低温胁迫,然后于不同时间采叶样,研究甘蔗幼苗在低温胁迫和ABA处理下叶片细胞... 为探讨外施ABA(脱落酸)对甘蔗抗寒性的影响,以抗寒性强的甘蔗品种桂糖28号和抗寒性弱的甘蔗品种园林6号为材料,喷施100μmol/L ABA于甘蔗幼苗叶片,12 h后进行低温胁迫,然后于不同时间采叶样,研究甘蔗幼苗在低温胁迫和ABA处理下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甘蔗幼苗细胞膜受破坏,GA3(赤霉素)含量下降;丙二醛、脯氨酸、AB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ABA/GA3、ABA/IAA和ABA/ZR升高。外施ABA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影响,降低MDA、GA3含量,提高脯氨酸、ABA含量及ABA/GA3,从而提高甘蔗幼苗的抗寒性。低温胁迫下,植株体内低MDA、GA3含量,高脯氨酸、ABA含量及高ABA/GA3值是甘蔗高抗寒性的重要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 低温胁迫 甘蔗 细胞膜 内源激素 丙二醛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