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开强 江立庚 +2 位作者 周佳民 胡钧铭 徐世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05-2406,2430,共3页
稻草生物产量约占水稻整个生物产量的50%,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近年来,随着免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态恶化、资源短缺、氮肥利用率低等方面的原因,稻草还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稻草品质化学、还田技术以及稻草... 稻草生物产量约占水稻整个生物产量的50%,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近年来,随着免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态恶化、资源短缺、氮肥利用率低等方面的原因,稻草还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稻草品质化学、还田技术以及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还田 生长 生态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胡钧铭 夏瑜 +3 位作者 唐茂艳 刘开强 周佳民 江立庚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0期19-22,共4页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对农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广西农业信息化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广西 农业信息化 现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硅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陆福勇 江立庚 +1 位作者 秦华东 唐茂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6-850,共5页
关键词 氮素施用量 产量和品质 水稻 硅素 氮肥施用量 群体成穗率 稻米外观品质 整精米率 营养元素 施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氮量等生理参数的叶位分布特点及其与氮素营养诊断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江立庚 曹卫星 +5 位作者 姜东 戴廷波 董登峰 甘秀芹 韦善清 徐建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45-750,共6页
以氮素营养特性差异较大的 3个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时期顶部 4片展开叶中叶片总氮、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及叶鞘总氮含量的叶位分布特点。各生育期叶片和叶鞘总氮含量均以顶 1叶最高 ,而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 以氮素营养特性差异较大的 3个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时期顶部 4片展开叶中叶片总氮、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及叶鞘总氮含量的叶位分布特点。各生育期叶片和叶鞘总氮含量均以顶 1叶最高 ,而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而异。抽穗前游离氨基酸的最高含量叶位随品种和生育期变化较大 ,而抽穗后以顶 1叶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抽穗前以顶 2或顶 3叶最高 ,抽穗后以顶 2或顶 1叶最高。叶片和叶鞘氮素含量与植株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均可较好地反映水稻植株氮素营养状况。顶 1叶氮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 ,顶 2叶氮素含量与植株氮素含量的相关性最差 ,顶 3叶和顶 4叶氮素含量变异系数大 ,但因顶 4叶个体间差异太大 ,不利取样 ,因此提出顶 3叶作为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最适宜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氮量 叶位分布 氮素营养 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莫润秀 江立庚 +6 位作者 郭立 胡均铭 刘开强 周佳民 梁天锋 曾可 丁成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4,共6页
以桂朝2号和叠加占为试验材料,以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为指标,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形态氮素含量对氮肥运筹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水稻抽穗期和成熟... 以桂朝2号和叠加占为试验材料,以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为指标,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形态氮素含量对氮肥运筹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重施穗肥时其含量较高。氮肥运筹对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的影响明显。两个品种早晚季无论是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氮水平下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总氮含量与蛋白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含量 氮肥运筹 氮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5
6
作者 甘秀芹 江立庚 +2 位作者 徐建云 董登峰 韦善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研究了南方稻区30个水稻品种(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成熟期植株含硅量在1.62%~2.66%之间,植株含硅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前期硅素积累量少,幼穗分化期以后硅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3/4,不同生育阶段硅素... 研究了南方稻区30个水稻品种(系)的硅素积累与分配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成熟期植株含硅量在1.62%~2.66%之间,植株含硅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前期硅素积累量少,幼穗分化期以后硅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3/4,不同生育阶段硅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硅在器官中的分配因生育期及栽培季节不同而异,早季成熟期硅在茎叶穗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43.36%、23.07%和33.57%,晚季分别为33.23%、19.75%、47.02%。水稻硅素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稻谷产量及N、P、K积累量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积累特性 基因型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秦华东 张国宏 +2 位作者 肖巧珍 唐茂艳 陆福勇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水稻免耕抛秧是免耕栽培方式的一种,免耕抛秧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结合免耕和抛秧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具省工省力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表明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技术,虽... 水稻免耕抛秧是免耕栽培方式的一种,免耕抛秧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观念,结合免耕和抛秧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可以保护土壤结构,具省工省力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研究,表明水稻采用免耕抛秧技术,虽减少总分蘖数,但无效分蘖时间短,营养损耗少,个体发育健壮,且与群体发育协调,利于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水、热、气、肥条件,提高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改善田间生态环境,提高土壤酶活性及水稻根系的各种酶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为水稻生长及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免耕抛秧稻的肥料管理中,以重施前期肥为主,促花保穗肥为辅;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免耕抛秧稻产量。今后,针对水稻免耕抛秧存在的问题,须加强对其施肥管理、分蘖动态、植株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抛秧 生长发育 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稻谷碾磨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胡钧铭 周佳民 +2 位作者 刘开强 江立庚 夏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分析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3个籼型稻谷碾磨品质的分级标准及变异和相关性,并综述了遗传、生态(如温度、光照、土壤及水分)、栽培措施(如施肥、种植密度、播期、收获)、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等因子对籼型稻米碾磨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籼型稻谷 碾磨品质 栽培技术 种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型优质稻花后干物质流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钧铭 江立庚 +3 位作者 曾可 莫润秀 丁成泉 张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粒优质籼型水稻品种八桂香(大粒型)和桂华占(小粒型),通过早、晚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叶、茎鞘内干物质流转动态特性及籽粒实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优质稻花后茎、叶干质量逐渐减少,供籽... 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粒优质籼型水稻品种八桂香(大粒型)和桂华占(小粒型),通过早、晚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叶、茎鞘内干物质流转动态特性及籽粒实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优质稻花后茎、叶干质量逐渐减少,供籽粒灌浆的绿叶流转量早稻大于晚稻,茎鞘流转量晚稻大于早稻;地上总干质量呈上升趋势,增长关键期为3—12d;早稻干物质积累和启动时期要早于晚稻,晚稻茎鞘物质储存多,转运率高,后期光合功能丧失较快,积累干物质少;不同穗粒型优质稻籽粒于物质灌浆积累和动态存在较大差异,小粒型灌浆启动时间早于大粒型,延迟时间晚于大粒型,大粒型最大灌浆速率大于小粒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籼稻 不同粒型 干物质 流转特性 籽粒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钧铭 王锐 +1 位作者 李世君 江立庚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43-346,共4页
探讨了数字农业的概念、特征,分析了数字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数字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数字农业问题必须从资金投入、网络建设、技术研究、市场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加速推... 探讨了数字农业的概念、特征,分析了数字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数字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数字农业问题必须从资金投入、网络建设、技术研究、市场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新农村建设 特征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抛栽水稻若干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华东 马卓民 +3 位作者 张国宏 肖巧珍 唐茂艳 陆福勇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87-390,共4页
2004年早季在田间用管栽试验对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的若干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生育前期的游离氨基酸、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及光合速率较小,但却提高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光合速... 2004年早季在田间用管栽试验对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的若干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生育前期的游离氨基酸、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及光合速率较小,但却提高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及茎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籽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成熟期,不同处理之间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抛栽 免耕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免耕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有总 徐世宏 江立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为了解玉米免耕技术发展的情况,为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从3个方面综述了玉米免耕机理的研究进展:1)玉米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结构、气体排放、pH值、水分、微生物、温度、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等;2)玉米免耕对根... 为了解玉米免耕技术发展的情况,为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从3个方面综述了玉米免耕机理的研究进展:1)玉米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结构、气体排放、pH值、水分、微生物、温度、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等;2)玉米免耕对根系、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3)玉米免耕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指出玉米免耕机理的研究空白领域以及玉米免耕具有两面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免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长期不同水分处理对甘蔗抗旱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仕云 陆国盈 +1 位作者 韩世健 刘甫清 《广西蔗糖》 2005年第2期13-17,共5页
在甘蔗伸长期间,分别进行60mm/旬、40mm/旬、20mm/旬、0mm/旬的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对甘蔗抗旱生理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0mm/旬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伤流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最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最大,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 在甘蔗伸长期间,分别进行60mm/旬、40mm/旬、20mm/旬、0mm/旬的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对甘蔗抗旱生理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0mm/旬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伤流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最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最大,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的前期比灌水处理较高,中后期低;各灌水处理中,60mm/旬处理叶片相对含水量、伤流量最大,细胞膜透性最小;40mm/旬处理土壤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最大,丙二醛含量最小,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各个时期最稳定;20mm/旬处理的各抗旱生理指标与0mm/旬处理的较接近;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伤流量、叶片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处理 甘蔗 伸长 叶片相对含水量 过氧化物酶活性 土壤含水量 丙二醛含量 细胞膜透性 脯氨酸含量 抗旱生理指标 灌水处理 伤流量 试验结果 蒸腾速率 最小 中后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稻米整精米率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钧铭 江立庚 《粮油食品科技》 2007年第3期4-6,共3页
分析了籼型稻米的整精米率的标准及与其它碾磨性状的相关性,论述了遗传与环境因子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关系,综述了气候因子、栽培因子、土壤水分因子及收获加工因子等对籼型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关键词 籼稻 整精米率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