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降血脂活性分析
1
作者 藏颖 梁钟文 +4 位作者 刘松 高丹 黄羽诺 李媚 刘红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2期102-110,共9页
为提高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的提取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提取条件,并对获得的多糖进行降血脂试验。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2.5%、料液比1∶25(g/mL)、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10... 为提高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的提取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提取条件,并对获得的多糖进行降血脂试验。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2.5%、料液比1∶25(g/mL)、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10 min、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5.744±0.030)%。藻渣多糖浓度为5 mg/mL时,对胰脂肪酶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达到(94.19±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藻渣 多糖 超声辅助提取 工艺优化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生物炭/地质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去除研究
2
作者 齐文康 张馨怡 +7 位作者 杨语桐 黄春杰 薛兴勇 苏俏俏 韩要丛 莫文旭 许煜坤 莫林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将甘蔗渣于惰性气氛下煅烧得到甘蔗渣生物炭,将生物炭与偏高岭土混合,选择水玻璃为激发剂,采用悬浮固化法制备了甘蔗渣生物炭/地质聚合物复合微球(BGM),通过XRD、FT-IR、BET和XPS对BGM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BGM对结晶紫(CV)和亚... 将甘蔗渣于惰性气氛下煅烧得到甘蔗渣生物炭,将生物炭与偏高岭土混合,选择水玻璃为激发剂,采用悬浮固化法制备了甘蔗渣生物炭/地质聚合物复合微球(BGM),通过XRD、FT-IR、BET和XPS对BGM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BGM对结晶紫(CV)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生物炭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BGM对这2种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BGM-20对CV和MB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8.031、79.128 mg/g,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描述。动态吸附实验发现BGM对CV和MB的耗尽时间均超过8 500 min, BGM可作为固定床吸附介质材料用于处理染料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偏高岭土 生物炭 地质聚合物 吸附剂 染料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水凝胶药物缓释系统:制备、性能调控与应用
3
作者 唐亮东 林铭濠 +5 位作者 封余贤 黄科林 郭映桃 苏艳蕾 蓝平 张学选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4,共7页
淀粉水凝胶作为一种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领域。本文综述了不同的淀粉水凝胶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淀粉水凝胶药物缓释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水凝胶合成过程和药物释放过程... 淀粉水凝胶作为一种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领域。本文综述了不同的淀粉水凝胶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淀粉水凝胶药物缓释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水凝胶合成过程和药物释放过程中不同参数对这些性能的影响,对淀粉基水凝胶在多个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目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水凝胶 药物缓释 制备方法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PBA/AG@aZIF-7/PDA的制备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吸附
4
作者 刘精杏 李焯颖 +4 位作者 陈婷 黎彩霞 何子宇 王则奋 兰雄雕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1-198,共8页
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可用于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该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固定化α-葡萄糖苷酶3-MPBA/AG@aZIF-7/PDA,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此外,以Ile-Tyr-Gly(ITG,非竞争型抑制肽)与Cys-Tyr-Gly(CTG,竞争... 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可用于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该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固定化α-葡萄糖苷酶3-MPBA/AG@aZIF-7/PDA,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此外,以Ile-Tyr-Gly(ITG,非竞争型抑制肽)与Cys-Tyr-Gly(CTG,竞争型抑制肽)为吸附模型,研究3-MPBA/AG@aZIF-7/PDA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3-MPBA/AG@aZIF-7/PDA在优化的吸附条件下,对ITG和CTG的吸附量分别为191.06、129.50 mg/g。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3-MPBA/AG@aZIF-7/PDA对ITG和CTG的吸附均符合拟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吸附过程符合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此外,研究发现该固定化酶能从复杂体系中有效分离出AG抑制肽。这些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在分离纯化方面对功能肽的分离和富集具有重要的价值,而3-MPBA/AG@aZIF-7/PDA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高效分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肽 吸附动力学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膜明串珠菌HDE1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多糖抗氧化和牛奶凝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臧文晶 刘丽娜 赵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2,共8页
为了拓展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来源,获得来源明确、产量稳定、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本研究从自制橘子发酵液中利用产黏菌落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综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API 50 CHL试... 为了拓展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来源,获得来源明确、产量稳定、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本研究从自制橘子发酵液中利用产黏菌落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综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API 50 CHL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抗氧化及牛奶凝结试验研究了该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及牛奶凝结等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一株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该菌株16S rDNA序列片段长度为1444 bp,GenBank登录号为OM302141。菌株HDE1胞外多糖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1.73%±1.74%、0.29%±0.03%和7.69%±0.42%。该胞外多糖在浓度为3 mg/mL时展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胞外多糖浓度为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50.00%±0.05%,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0.00%±0.02%,H_(2)O_(2)^(-)自由基清除能力超过了50%,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9.96%±0.03%,胞外多糖的总还原力为38.82%±0.09%。牛奶凝结研究结果表明,HDE1在36 h能够使添加3%(w/v)蔗糖的脱脂牛奶完全凝结。这些结果表明菌株HDE1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牛奶凝结特性,在食品、医药及益生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膜明串珠菌 胞外多糖 牛奶凝结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胞内多糖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思雨 刘红全 +6 位作者 孙寒 徐琰杰 黄磊恒 龙寒 凌宏林 成江弈 杨堃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09-219,共11页
为提高小球藻胞内粗多糖得率,并探究小球藻胞内多糖纯化组分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采取超声波破碎和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小球藻胞内粗多糖,利用响应面法进行提取条件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提取得到... 为提高小球藻胞内粗多糖得率,并探究小球藻胞内多糖纯化组分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采取超声波破碎和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小球藻胞内粗多糖,利用响应面法进行提取条件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提取得到的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试验。响应面结果显示,小球藻胞内粗多糖最优提取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为2.0%,料液比为1:25(g/mL),超声功率为200 W,超声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小球藻胞内粗多糖的得率为18.086%±0.143%。结构表征和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纯化多糖(Purification of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CIP),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及半乳糖成分组成,是一种含有糖醛酸的吡喃糖。其在20 mg/mL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75.64%±1.56%,在25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为71.08%±0.58%,IC分别6.42 mg/mL和8.59 mg/mL。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小球藻胞内多糖理化性质及小球藻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胞内多糖 提取优化 分离纯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磁性木薯渣微球的制备及对Pb(Ⅱ)的吸附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新玲 黄婕 +2 位作者 张友全 秦祖赠 廖安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8-162,共5页
以固体废弃生物质木薯渣为原料,首先采用乙二胺和二硫化碳对其进行化学改性,然后反相乳液-交联聚合制备化学改性木薯渣磁性微球吸附剂。考察了Pb(Ⅱ)的初始浓度、吸附剂含量、吸附时间、pH和吸附温度对Pb(Ⅱ)的吸附规律及动力学行为;并... 以固体废弃生物质木薯渣为原料,首先采用乙二胺和二硫化碳对其进行化学改性,然后反相乳液-交联聚合制备化学改性木薯渣磁性微球吸附剂。考察了Pb(Ⅱ)的初始浓度、吸附剂含量、吸附时间、pH和吸附温度对Pb(Ⅱ)的吸附规律及动力学行为;并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木薯渣被乙二胺和二硫化碳成功改性;黄原酸酯木薯渣磁性微球(SCRM)的分散性和球形度好。在本实验考察范围内,SCRM对Pb(Ⅱ)吸附量可达304mg/g;动力学研究显示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一个受化学吸附机理控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球 木薯渣 化学改性 重金属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胞外多糖微藻的分离鉴定及其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思伟 李思雨 +6 位作者 孙寒 刘红全 何秀苗 黄莹 吴嘉惠 黄柳媚 龙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93-200,共8页
从广西北部湾防城港红树林筛选到1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微藻GF02,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小球藻属Chlorella Sorokiniana。初步表征结果表明GF02胞外粗多糖以α-型吡喃糖为主,通过响应面法优化GF02产胞外多糖的条件,实验表明,GF02产... 从广西北部湾防城港红树林筛选到1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微藻GF02,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小球藻属Chlorella Sorokiniana。初步表征结果表明GF02胞外粗多糖以α-型吡喃糖为主,通过响应面法优化GF02产胞外多糖的条件,实验表明,GF02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条件为NaNO_(3)2.1 g/L,Na_(2)CO_(3)0.02 g/L,MgSO_(4)0.086 g/L,K_(2)HPO_(4)0.06 g/L,在此条件下,其胞外多糖积累量为216.268 mg/L,是优化前的1.60倍。对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GF02粗多糖对DPPH清除率达到36.53%,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7.33%。该研究为小球藻多糖的制备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胞外多糖 分离鉴定 培养条件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级淀粉纳米颗粒乙酰化疏水改性及其消化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姚先超 史永桂 +3 位作者 焦思宇 吴雅珊 杨婉颜 林日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3,共9页
利用超声破碎处理和乙醇沉降技术,制备平均尺寸(273.8±26.41)nm的木薯淀粉纳米颗粒。用乙酸酐作为酰化试剂,对淀粉纳米颗粒进行酯化疏水改性,制备淀粉纳米颗粒乙酸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明引入了乙酰基,在无需添加任何催化剂的... 利用超声破碎处理和乙醇沉降技术,制备平均尺寸(273.8±26.41)nm的木薯淀粉纳米颗粒。用乙酸酐作为酰化试剂,对淀粉纳米颗粒进行酯化疏水改性,制备淀粉纳米颗粒乙酸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明引入了乙酰基,在无需添加任何催化剂的条件,酯化取代度可以达到0.53;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淀粉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在改性前后未发生显著改变,均为无定型结晶;扫描电子显微镜改性前后的颗粒形貌未发生较大变化。通过接触角测量仪进行测定,三相接触角可以达到(109±3.56)°,接触角随取代度提高而增大,取代度越大接触角保持时间越长;油水混合实验发现改性产物更易于分散在油相,并形成微乳,表面改性改变了淀粉纳米颗粒的亲疏水性能,具有乳化油水界面的潜力。与改性前相比,酶解消化曲线相似,食用性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相同时间内,酶解消化较低,具有一定的酶解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纳米颗粒 乙酰化 疏水性 表面改性 消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盐藻胞外多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钟闰 吴思伟 +3 位作者 何秀苗 龙寒 禤金彩 刘红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26-133,共8页
海藻多糖是海藻中最重要的药理活性物质之一,已成为肿瘤治疗中新的药物资源,然而,大多数微藻多糖的抗癌机制尚待阐明。为了探究杜氏盐藻胞外多糖(DsEPS)的抗肿瘤机制,本文研究了其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毒性及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利用转录... 海藻多糖是海藻中最重要的药理活性物质之一,已成为肿瘤治疗中新的药物资源,然而,大多数微藻多糖的抗癌机制尚待阐明。为了探究杜氏盐藻胞外多糖(DsEPS)的抗肿瘤机制,本文研究了其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毒性及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利用转录组分析揭示其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sEPS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活力,改变细胞形态。转录组分析显示,对照组和多糖组之间存在20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32个上调,900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细胞凋亡和肿瘤相关生物过程,参与了多种癌症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VEGF通路,Ras信号通路等。最后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从PPI网络中发现了度中心性最强10个的hub基因。本研究表明,DsEPS有抗肿瘤活性,并初步探明了其抗肿瘤机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胞外多糖 抗肿瘤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催化木薯淀粉表面松香酸酯化改性及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慧 姜赛 +2 位作者 樊艳叶 林玉娇 林日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1,共5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松香酸为酯化剂,氯仿为溶剂,以液态脂肪酶为催化剂,在两相体系中直接在原木薯淀粉表面进行酯化修饰合成松香淀粉酯(RAS),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分析(TGA)、接触...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松香酸为酯化剂,氯仿为溶剂,以液态脂肪酶为催化剂,在两相体系中直接在原木薯淀粉表面进行酯化修饰合成松香淀粉酯(RAS),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分析(TGA)、接触角、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等对RAS的结构及理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FT-IR谱图中RAS在1728 cm^-1附近出现羰基特征峰,SEM图中RAS表面的酯化斑点表明木薯淀粉表面成功接上了松香酸基团;XRD和TGA结果显示木薯淀粉经松香酸修饰后结晶度下降;对比原木薯淀粉,RAS(DS=0.0502)的接触角提高了63.40%,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分别由原木薯淀粉的1.53%、1.50%,提高至31.91%、23.08%。且随着DS的升高,RAS疏水性能及乳化性能也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松香酸 表面修饰 松香淀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化修饰对小球藻胞内多糖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寒 藏颖 +6 位作者 刘松 郭丽珍 李项娜 黄磊恒 宁紫月 徐程浩 刘红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88,共7页
为探究小球藻多糖硫酸化修饰对生物活性影响,本研究采用小球藻(Chlorella sp.22)为实验材料,提取胞内多糖经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得到纯化多糖HDB-1,对纯化多糖HDB-1进行硫酸化修饰得SHDB-1,对硫酸化修饰前后多糖进行抗氧... 为探究小球藻多糖硫酸化修饰对生物活性影响,本研究采用小球藻(Chlorella sp.22)为实验材料,提取胞内多糖经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得到纯化多糖HDB-1,对纯化多糖HDB-1进行硫酸化修饰得SHDB-1,对硫酸化修饰前后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纯化组分HDB-1以α-呋喃糖为主。用三氧化硫-吡啶法对HDB-1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SHDB-1,其取代度为1.046。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DB-1与SHDB-1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IC_(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9.28 mg/mL和14.49 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IC_(50)值分别为36.75 mg/mL和28.59 mg/mL,可知SHDB-1抗氧化效果优于HDB-1。抗肿瘤结果表明,HDB-1及SHDB-1在1 mg/mL浓度下对细胞无毒性,HDB-1与SHDB-1的IC_(50)值分别为960.16μg/mL及658.19μg/mL,可知SHDB-1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效果优于HDB-1。以上结果表明,硫酸化修饰的小球藻胞内多糖SHDB-1与HDB-1相比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抑制癌细胞增殖率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胞内多糖 硫酸化修饰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碳化法制备淀粉碳化物/海泡石(St-Sep)复合材料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锡瀚 马忻狄 +2 位作者 潘怡莹 刘雪英 蓝丽红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9,共9页
以木薯淀粉和天然海泡石为原材料,制备了新型淀粉碳化物/海泡石(St-Sep)复合材料,用真空冷冻干燥器干燥样品,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工艺。利用水热碳化法制备了St-Sep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 以木薯淀粉和天然海泡石为原材料,制备了新型淀粉碳化物/海泡石(St-Sep)复合材料,用真空冷冻干燥器干燥样品,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工艺。利用水热碳化法制备了St-Sep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了St-Sep的成功合成。进一步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测定对样品形貌和比表面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吸附质,响应面法优化了材料的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淀粉与海泡石质量比为2.5:1.0、碳化时间为16 h;碳化温度为200℃,对亚甲基蓝的最优吸附量为40.6084 mg/g;各因素对复合材料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顺序为:淀粉与海泡石质量比>碳化温度>碳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淀粉 水热碳化 复合材料 St-Sep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淀粉的疏水改性及其对叶黄素的吸附研究
14
作者 史永桂 姚先超 +3 位作者 焦思宇 陆晓娜 杨麦秋 林日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50,共9页
目的:为提升淀粉在载药领域的应用,旨在制备出纳米级疏水改性淀粉,研究其对疏水性药物的负载效果。方法: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降法制备了纳米淀粉(Nanometer Starch,SNPs),并以脂肪酶为催化剂,在两相体系对SNPs催化改性,合成了不同... 目的:为提升淀粉在载药领域的应用,旨在制备出纳米级疏水改性淀粉,研究其对疏水性药物的负载效果。方法: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降法制备了纳米淀粉(Nanometer Starch,SNPs),并以脂肪酶为催化剂,在两相体系对SNPs催化改性,合成了不同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的松香酯纳米淀粉(Rosin Ester Nanometer Starch,RENPS),考察了SNPs和RENPS在不同条件下对叶黄素的吸附效果。结果:酯化改性未对SNPs形貌产生显著影响,SNPs尺寸分布在250~800 nm,主峰为480 nm,RENPS尺寸分布在100~800 nm,DS的增加,使主峰向左移动;DS与RENPS的疏水性呈现正相关,RENPS的接触角可达93.32°±1.15°,SNPs的接触角仅为51.69°±2.15°。随着DS的增加,RENPS对叶黄素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逐渐减小,但吸附量逐渐增加。SNPs对叶黄素吸附为一级动力学,RENPS对叶黄素吸附为二级动力学。结论:本研究确定了RENPS的一种疏水改性方法,并且改性后的RENPS对疏水性药物的负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淀粉 松香酯纳米淀粉 叶黄素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碳化物/海泡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响应面法优化
15
作者 郑锡瀚 马忻狄 +2 位作者 覃佳 赵宇玲 蓝丽红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年第4期108-116,共9页
以蔗糖和海泡石为实验原材料,利用水热碳化法制备出新型蔗糖碳化物/海泡石复合材料,冷冻真空干燥法干燥样品。利用XRD、IR、SEM、BET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吸附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的工艺。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蔗糖... 以蔗糖和海泡石为实验原材料,利用水热碳化法制备出新型蔗糖碳化物/海泡石复合材料,冷冻真空干燥法干燥样品。利用XRD、IR、SEM、BET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吸附质,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的工艺。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蔗糖碳化物能够成功的被负载到海泡石表面制备出蔗糖碳化物/海泡石复合材料,其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蔗糖与海泡石质量比为3.5:1.0,碳化时间为8 h,碳化温度为220℃,对亚甲基蓝的最优吸附量为42.983 mg/g;各因素对复合材料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顺序为:蔗糖与海泡石质量比>碳化时间>碳化温度,并且发现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优于现有的文献报导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蔗糖 水热碳化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壳聚糖酶菌株筛选鉴定、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颖 刘睿 +6 位作者 宋超东 谢俊杰 殷豆豆 许霞 杨登峰 张红岩 申乃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7-166,共10页
为了筛选出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并对其最优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广西北海养殖虾塘底泥采样,经初筛、复筛选出高产壳聚糖酶菌株,并进行鉴定,再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及正交试验优化产酶工艺,最后对其酶学性质... 为了筛选出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并对其最优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广西北海养殖虾塘底泥采样,经初筛、复筛选出高产壳聚糖酶菌株,并进行鉴定,再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及正交试验优化产酶工艺,最后对其酶学性质及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到1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Gxun-5.3.3,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xun-5.3.3产酶的最优工艺为:麦芽糖5 g/L、酵母粉3 g/L、壳聚糖15 g/L、初始pH6.0、发酵时间84 h,优化后酶活可达62.03±1.18 U/mL,较优化前(39.87±1.24 U/mL)提高了55.58%;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5.0,金属离子中Fe^(2+)、Mn^(2+)对壳聚糖酶有显著(P<0.05)的激活作用,而Al^(3+)、Cu^(2+)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解壳聚糖产物经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测定为聚合度2~4的壳寡糖,表明菌株所产壳寡糖酶为内切型。本研究为B. cereus Gxun-5.3.3壳聚糖酶的生产和壳寡糖的酶法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酶 蜡样芽孢杆菌 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壳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生物细胞代谢动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屿川 覃丽垚 +1 位作者 姜明国 吴仁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6,共6页
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高效率、非接触和实时性的优点,常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微生物细胞生理生化分析。该文简单介绍了拉曼光谱在微生物细胞分析中的优势,主要总结了其在真菌(酵母、动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产... 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的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高效率、非接触和实时性的优点,常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微生物细胞生理生化分析。该文简单介绍了拉曼光谱在微生物细胞分析中的优势,主要总结了其在真菌(酵母、动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产芽孢细菌、病原细菌)和微藻细胞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深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和微生物快速分类鉴定及选育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光谱分析 微生物 细胞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精炼酶对蚕丝脱胶工艺条件优化及性能影响
18
作者 马忻狄 黄元元 +4 位作者 全军 梁红娴 刘云鹤 蓝平 蓝丽红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提高蚕茧脱胶率和蚕丝性能,实现绿色环保的蚕茧脱胶工艺,可对蚕茧进行酶法脱胶。文章采用碱性蛋白酶(NP-TEE)和纺织精炼酶(AP-TRE)对蚕茧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率、单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及白度作为考察蚕丝性能的指标,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 为提高蚕茧脱胶率和蚕丝性能,实现绿色环保的蚕茧脱胶工艺,可对蚕茧进行酶法脱胶。文章采用碱性蛋白酶(NP-TEE)和纺织精炼酶(AP-TRE)对蚕茧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率、单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及白度作为考察蚕丝性能的指标,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蚕茧酶脱胶法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酶脱胶工艺对蚕茧脱胶效果均有影响,用纺织精炼酶法脱胶后的蚕丝性能与碱性蛋白酶法脱胶相比更好。纺织精炼酶对蚕茧的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0 min、酶体积浓度5 mL L,得到蚕茧脱胶率17.07%,单根蚕丝纤维平均断裂强力12.20 cN dtex,白度(66.04)高于原蚕茧(58.78);红外光谱表明,采用纺织精炼酶法脱胶后的蚕茧与原蚕茧结构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与原蚕丝相比,纺织精炼酶脱胶后蚕丝表面更加光滑平整;热重分析显示,纺织精炼酶脱胶后蚕丝的热稳定性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 蚕丝 纺织精炼酶 碱性蛋白酶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Gxun-2产铁载体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抑菌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枢妍 何艳丽 +6 位作者 宋超东 黄夏至 陆君铭 李时勇 张红岩 申乃坤 姜明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5,共8页
鉴定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Gxun-2分泌铁载体类型,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同时考察铁载体发酵液对植物病原菌拮抗效果,为该菌株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先用铬天青(chrome azurol sulfonate,CAS)平板和全波... 鉴定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Gxun-2分泌铁载体类型,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同时考察铁载体发酵液对植物病原菌拮抗效果,为该菌株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先用铬天青(chrome azurol sulfonate,CAS)平板和全波段紫外光吸收法对P.aeruginosa Gxun-2产铁载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通过单因素、Plackett-Burman及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产铁载体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最后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产铁载体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菌株Gxun-2所产铁载体类型为异羟肟酸型,确定产铁载体最佳发酵工艺为:琥珀酸钠2 g/L、甘油10 g/L、硫酸铵1 g/L,初始pH6.8、温度35℃、接种量1%(v/v)、装液量140 mL/250 mL;在此条件下,菌株Gxun-2产铁载体活性单位(Su)达到81.20%±0.24%,较优化前提高了82.84%±0.82%,对FOC的抑菌率达70.60%±1.87%,较优化前提高了52.68%±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铁载体 发酵条件优化 尖孢镰刀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晓真 韦怡含 +5 位作者 蓝平 封余贤 黎笑笑 关欣 冯杰 何日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5,共6页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多羟基类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抑菌及延缓衰老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其生物利用度获得较为广泛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茶多酚6种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多羟基类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抑菌及延缓衰老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其生物利用度获得较为广泛的关注。该文总结了国内外茶多酚6种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超高压提取法和酶解法)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茶多酚4种纯化技术(色谱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沉淀法)的原理及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提取纯化技术在提取纯化效率、安全性及适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以期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绿色及低成本提取纯化组合技术,为后续茶多酚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提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