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血压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30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檀文好 庞晓军 +3 位作者 黎必万 莫伟波 黄庆 黄光俊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血压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血压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复合硝酸甘油2~3μg · kg^-1· min-1控制性降血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3~5μg·kg^-1·min^-1控制性降血压。两组麻醉镇痛均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维持,丙泊酚持续泵注调整麻醉深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为40~60。记录麻醉前(t0)、降血压前(t1)、降血压后5 min(t2),10 min(t3),15 min(t4)和停药时( t5)、停药5 min( t6)、停药10 min( t7)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并于t1、t4、t7时点采集动脉血测定血乳酸( Lac)、血糖( BG)值,同时测血浆皮质醇( Cor)浓度。记录手术中术野质量评分、出血量、丙泊酚、硝酸甘油及艾司洛尔用量。结果与t1相比,两组MAP在控制性降血压期间各时点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停药后(t6~t7)出现反跳性高血压,治疗组HR在t3~t7后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停药后(t6~t7)MAP、HR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Cor在t1、t4、t7时点比较,治疗组Co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间对照组患者丙泊酚、硝酸甘油、艾司洛尔的用量及出血量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血压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中降血压期间血流动力学较为平稳,可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手术中出血及全身麻醉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硝酸甘油 应激反应 降血压 控制性 置换术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快通道麻醉患儿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黎必万 庞晓军 +3 位作者 檀文好 黄庆 莫伟波 陆彬堂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88-1592,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Dex)对全电视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快通道麻醉患儿围拔管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采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胸壁打3个小孔后施行全电视胸腔镜房间隔缺损或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Dex)对全电视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快通道麻醉患儿围拔管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采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胸壁打3个小孔后施行全电视胸腔镜房间隔缺损或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心脏病患儿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Dex快通道麻醉组(D组,n=60)和常规快通道麻醉组(C组,n=60)。D组患儿Dex负荷剂量1μg·kg-1术中Dex以0.5μg·kg-1·h-1维持输注,C组患儿给予相同方法相同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维持输注。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15 min(t4)及拔管后30 min(t5)及出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时(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躁动程度及发生率、呼唤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出CICU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与t0时点相比,D组患儿t2~t5时点收缩压(SBP)从(114.2±10.5)mm Hg逐渐下降至(107.2±10.3)^(105.3±11.3)mm Hg、舒张压(DBP)从(61.3±9.2)mm Hg下降至(58.8±7.8)^(57.3±6.3)mm Hg,而t1~t5时点心率(HR)从(95.2±15.7)次·min-1逐渐下降至(85.7±13.7)^(83.3±12.6)次·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t2~t5时点SBP、DBP显著下降(P<0.01),t1~t5时点HR显著下降(P<0.01);C组患儿躁动总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48.3%vs.16.7%,P<0.01),且C组中、重度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18.3%vs.6.7%和20.0%vs.1.7%,均P<0.01);D组患儿呼唤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出CICU时间有所延长,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拔管后30 min VAS[(4.7±0.7)分]明显高于D组[(2.4±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负荷剂量1μg·kg-1,术中以0.5μg·kg-1·h-1维持能提高全电视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快通道麻醉患儿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儿苏醒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胸腔镜 心脏病 先天性 麻醉 快通道 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丕坚 李舒敏 +2 位作者 吕以培 黄中莹 黄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779-378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糖尿病组(DM组,43例)和DN组(48例),同时选取40例体...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糖尿病组(DM组,43例)和DN组(48例),同时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利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1)DN组、DM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3+、CD8+T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上述指标与DM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DN组、DM组患者血清sICAM-1、E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FMD较DM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为DN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免疫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内皮功能障碍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微粒与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陆永光 李浪 +3 位作者 苏强 曾晓聪 严华 黄军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3-96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阐明EMPs通过影响Treg细胞分化和功能参与ACS发病过程的机制。方法: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3例(SAP组),AC...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阐明EMPs通过影响Treg细胞分化和功能参与ACS发病过程的机制。方法:选取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3例(SAP组),ACS患者52例(ACS组);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住院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和Treg细胞百分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GF-β1水平。对EMPs与Treg细胞、Foxp3mRNA表达水平和TGF-β1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患者外周血中EMPs水平明显升高(P<0.01),CD4^+CD25^+Foxp3^+Treg百分率、Foxp3 mRNA表达水平和血浆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EMPs与CD4^+CD25^+Foxp3^+Treg、Foxp3mRNA表达水平和TGF-β1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52,P=0.001;r=-0.466,P=0.001;r=-0.555,P=0.000)。结论:EMPs可能通过调控CD4^+CD25^+Foxp3^+Treg的分化和功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斑块不稳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皮细胞微粒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痰止咳合剂的抗炎与体外抗菌实验 被引量:8
5
作者 庞晓军 符春晖 +1 位作者 阳明 林启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9-600,共2页
关键词 祛痰止咳合剂 抗炎 体外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儿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丕坚 李舒敏 +2 位作者 吕以培 黄中莹 黄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3978-3980,共3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儿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90例肥胖患儿以及34例非肥胖儿童(对照组)进行临床、生化指标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90例肥胖患儿分为NAFLD组51... 目的探讨肥胖患儿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90例肥胖患儿以及34例非肥胖儿童(对照组)进行临床、生化指标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90例肥胖患儿分为NAFLD组51例和单纯肥胖组39例。比较各组儿童临床、生化各项指标及FMD。结果 NAFLD病组患儿FMD为(7.9±2.1)%,低于单纯肥胖组(10.6±1.7)%和对照组(12.1±2.1)%,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P<0.05);NAFLD组患儿内皮素-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均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MD水平和hs-CRP、HOMA-IR、NAFL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7、-0.424、-0.407,P<0.05)。结论肥胖患儿NAFLD的出现不仅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生的早期标志,也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生的早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内皮功能障碍 肥胖 炎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营养不良风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干预575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庞晓军 骆萍 +2 位作者 曾红 苏方 周宏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探讨对具营养不良风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营养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3分而确定为具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829例,采用SPSS13.0版软件按... 目的探讨对具营养不良风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营养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3分而确定为具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829例,采用SPSS13.0版软件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54例)和治疗组(575例),住院期间患者若胃肠道功能无禁忌证则予胃肠内营养支持,而患者存在胃肠营养禁忌证则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采用特殊营养素强化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无添加其他营养素的常规营养治疗,其余治疗方法两组相同。两组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3年,并定期进行NRS2002评分,对NRS2002评分≥3分的治疗组出院患者进行营养膳食指导。对照组无任何营养指导措施。随访3年后末次进行NRS2002评分,比较两组3年内急性发作次数、需要机械通气次数、机械通气总时间及死亡率、治疗3年后NRS2002评分。并对现有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具营养不良风险的COPD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3年内急性发作次数、需要机械通气次数、机械通气总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死亡率(0.696%)明显低于对照组(4.724%),而且治疗前后NRS2002评分与具营养不良风险的COPD患者死亡显著正相关。结论对于具营养不良风险的COPD患者,通过积极的营养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NRS2002评分降低),从而增加呼吸肌群的总量改善缺氧状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风险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营养干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对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木英 陈进文 +4 位作者 陈幻 劳攀德 宋丽萍 何芳 裴连花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1期1919-1920,共2页
[目的 ]研究经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探讨更加合理的采血方法。 [方法 ]选择经深静脉置管输液病人 80例 ,随机分为 4组 ,在深静脉留置管暂停输液后先抽出一定量血液 (乙组 5mL ,丙组 7mL ,丁组 10mL) ,再采血 4mL作为研... [目的 ]研究经深静脉输液导管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探讨更加合理的采血方法。 [方法 ]选择经深静脉置管输液病人 80例 ,随机分为 4组 ,在深静脉留置管暂停输液后先抽出一定量血液 (乙组 5mL ,丙组 7mL ,丁组 10mL) ,再采血 4mL作为研究标本 ;甲组则在暂停输液 1min后直接采血 4mL作为研究标本 ;同时在自身非输液侧浅静脉采等量血液作为对照 ,分别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 ,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丁组所采血液的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近 ,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P >0 .0 5 ) ;甲组的差异最明显 ,乙组和丙组次之。[结论 ]在深静脉输液导管暂停输液后先抽出 10mL血液 ,然后再采血 4mL血标本 ,对血常规及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 留置套管针 采血 检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内皮功能改变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吕以培 车红英 +7 位作者 黄文萍 陈建西 张素华 黄中莹 杨丕坚 李舒敏 卢伟波 罗文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044-4048,4061,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者的内皮功能改变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肥胖标准(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为肥胖)分为肥胖和非肥胖组,选择I-IFG者60例(非肥胖即C1亚组28例,肥胖即C2亚组32例)与糖耐量... 目的探讨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者的内皮功能改变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肥胖标准(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为肥胖)分为肥胖和非肥胖组,选择I-IFG者60例(非肥胖即C1亚组28例,肥胖即C2亚组32例)与糖耐量正常者142例(非肥胖即N1亚组75例,肥胖即N2亚组67例)做比较,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0 min、10 min、20 min、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免疫活性胰岛素,同时检测空腹血脂、游离脂肪酸、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内皮素(SET),留取晨尿测定尿内皮素(UET)与微量清蛋白(MUA),记录糖尿病家族史并观察血压、身高和体质量,测定肱动脉休息时、加压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结果 I-IFG与糖耐量正常者比较,校正性别、年龄后,MUA、hs-CRP、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T和U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2亚组与N2亚组比较EDD、EID和M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T及U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1亚组与N1亚组比较SET和U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内皮指标为应变量能进入方程的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血压、脂代谢、血糖及胰岛分泌功能等指标。结论 I-IFG肥胖者以大血管内皮改变为主,同时有微血管内皮改变;非肥胖者以微血管内皮改变为主。糖尿病家族史和代谢性因素诸如肥胖、血压增高、脂代谢紊乱、血糖增高和胰岛功能的改变等是I-IFG者内皮功能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肥胖 内皮功能 危险因素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军 庞晓军 +1 位作者 梁耿 黄华山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58-1459,共2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儿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mg·kg-1,入室后肌内注射氯胺酮4.0~6.0mg·kg-1,待入睡后建立静脉通道。A组间断给予氯胺酮1....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儿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mg·kg-1,入室后肌内注射氯胺酮4.0~6.0mg·kg-1,待入睡后建立静脉通道。A组间断给予氯胺酮1.0~2.0mg·kg-1维持。B组于手术开始前以丙泊酚2.0~2.5mg·kg-1静脉注射,继之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4.0~6.0mg·kg-1.h-1。观测并记录手术开始即刻,开始后5,10,15min时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苏醒时间,并观察手术开始后10min时的眼底,苏醒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开始后5,10min,B组HR、MAP较A组明显下降;手术开始后5minB组SPO2、RR较A组明显降低;手术开始10min后A组眼压显著高于B组。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单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氯胺酮 手术 眼科/小儿 麻醉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水溶性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对败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庞晓军 高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水溶性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对败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氢化可的松组或阿司匹林组,当归大、小剂量组(给予当归水溶性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1.8,0.9 m L·kg^(... 目的探讨当归水溶性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对败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氢化可的松组或阿司匹林组,当归大、小剂量组(给予当归水溶性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1.8,0.9 m L·kg^(-1)),每组1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1 mg·kg^(-1)制作败血症模型,一个试验行颈动脉插管,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并行左心内导管术,测定心率(HR),左心室压力(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另一个实验于颈动脉静脉穿刺取血,测定全血黏度、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降解物(FDP)。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当归大、小剂量组MABP、LVDP、±dp/dtmax、HR升高(P<0.01或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APTT、PT、FDP下降(P<0.01)。结论当归水溶性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具有改善败血症模型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水溶性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 败血症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钦 宁世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血肿穿刺抽吸术 脑出血患者 预后因素 高血压 微创 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闭永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1555-1556,共2页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的54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和防治策略。结果术后切口感染(32例)、腹壁窦道形成(6例)及肠瘘(3例...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的54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和防治策略。结果术后切口感染(32例)、腹壁窦道形成(6例)及肠瘘(3例)是形成切口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另有13例因回盲部病变误诊为阑尾炎而使切口不愈。结论要减少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发生,除应注意保护切口,防止伤口感染、腹壁窦道形成及肠瘘的发生外,术前亦应防止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外科伤口感染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下部癌并胰头转移行改良Whipple术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宏市 利仕文 冯正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075-1076,共2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下部癌(APGC)侵犯胰头的手术治疗重建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1993-2006年收治的48例APGC侵犯胰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6例确诊为APGC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术中行联合胰头切除的...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下部癌(APGC)侵犯胰头的手术治疗重建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1993-2006年收治的48例APGC侵犯胰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6例确诊为APGC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术中行联合胰头切除的改良Whipple扩大根治术;对照组(14例)术中采用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未发生胰瘘、大出血、胆汁碱性反流性胃炎和食管炎以及胆道逆行感染;对照组术后发生大出血(3例)、胆汁碱性反流性胃炎和食管炎所致的上腹部烧灼痛(1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1/12、6/12、4/12和3/14、0和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联合胰头切除的改良Whipple扩大根治术手术效果好,可明显延长APGC侵犯胰头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酰甲硝唑干混悬剂的含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小光 阳明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259-1260,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苯酰甲硝唑干混悬剂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甲醇-0.02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8nm;进样量:20μL;流速:1.0mL...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苯酰甲硝唑干混悬剂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甲醇-0.02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8nm;进样量:20μL;流速:1.0mL·min^-1;柱温:室温。结果苯酰甲硝唑浓度线性范围为16.04~513.28μg·mL^-1,峰面积对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精密度实验日内RSD≤0.83%,日间RSD≤0.91%,准确度实验平均回收率为100.01%,RSD=0.9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适用于快速测定苯酰甲硝唑干混悬剂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酰甲硝唑 干混悬剂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治疗成人打鼾及对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立波 徐志文 温丽慧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A02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成人打鼾的有效性及对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2月本院耳鼻喉科收集的成人鼾症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低...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成人打鼾的有效性及对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2月本院耳鼻喉科收集的成人鼾症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评估患者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指数.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鼾症进行治疗,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效果理想,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 打鼾 psqi评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膜袋药品包装方式亟待规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昭文 苏方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6期434-434,共1页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52条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质量方面作了规定,而对药品包装的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53条的规定是:"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52条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质量方面作了规定,而对药品包装的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53条的规定是:"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至于如何才为"适合质量要求",特别是对内包装为塑料膜袋时采用什么样的外包装方式,相关法规没有更具体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包装 包装法规 包装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庞晓军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6期498-500,共3页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介绍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痘苗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艾滋病病毒(HIV)载体和脂质体载体以及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等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基因治疗载体 病毒载体 基因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心理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庞晓军 奉涛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1342-1343,共2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归纳以及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介绍临床心理学在临床药学中应用的依据和工作方法。临床心理学技巧能运用到临床药学工作中,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药师应掌握一定的临床心理学技巧。
关键词 临床心理学 临床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行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梁军 庞晓军 +1 位作者 梁冬生 黄华山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88-1590,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行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ASAⅠ或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丙泊酚人工静脉注射,丙泊酚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观...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行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ASAⅠ或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丙泊酚人工静脉注射,丙泊酚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各组麻醉前、麻醉后2 min及苏醒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各组结肠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麻醉后2 min及置结肠镜后2 min,B、C组SBP下降,C组DBP下降(P>0.05);3组患者RR下降(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SPO2均>95%。C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术中3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可为结肠镜检查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靶控输注 结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