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稀濒危植物瑶山苣苔开花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玉兵 梁宏伟 +2 位作者 莫耐波 覃康平 汤庚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8-965,共8页
对仅分布于广西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的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瑶山苣苔进行了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瑶山苣苔花期从8月底至11月初,开花无固定时间.单花开放过程可分为萌动、露白、盛开、凋落4个阶段,且花朵具明显的增大再... 对仅分布于广西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的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瑶山苣苔进行了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瑶山苣苔花期从8月底至11月初,开花无固定时间.单花开放过程可分为萌动、露白、盛开、凋落4个阶段,且花朵具明显的增大再生长现象.(2)单花、花序、单株水平上的开花物候都表现出开花不同步性,单花花期约5-14 d,单花序花期约11-20 d,单株花期约8-20 d.花粉活力在散粉后6 d内相对较高,但花粉在野外通常于散粉3 d内被昆虫啃食完.(3)柱头在花药散粉时明显高于花药,便于接受异花花粉,柱头在散粉后第4天具可授性,可持续5-6 d.(4)瑶山苣苔杂交指数(OCI)为5,花粉-胚珠比(P/O)为379.64±145.61,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媒介.研究表明,不稳定的传粉环境可能是该物种至濒的主要生殖生物学原因,自发自交"是其在开花期间对不稳定传粉环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苣苔 开花动态 传粉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山苣苔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玉兵 莫耐波 汤庚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893-897,共5页
根据野外18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应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 W.T.Wang)生存群落20个优势种群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戟叶圣蕨(Dictyocli... 根据野外18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应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 W.T.Wang)生存群落20个优势种群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戟叶圣蕨(Dictyocline sagittifolia Ching)、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Desv.)Spring]、球子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phaerosora(Tagawa)Ching]和镰叶瘤足蕨(Plagiogyria distinctissima Ching)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Levins值和Hurlbert值分别为1.752 3和0.759 8、1.604 5和1.035 5、1.627 2和1.158 7、1.771 4和0.601 6;瑶山苣苔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Levins值和Hurlbert值分别为1.324 6和0.456 5。瑶山苣苔群落中20个优势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大部分在0.10~0.25,大于0.20的只有18对,占总对数的9.47%,表明瑶山苣苔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种间的竞争关系较弱。瑶山苣苔多生长在林下石壁上,在空间上易发生生态位分离,从而确保了与其他物种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 W.T.Wang) 群落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山苣苔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兵 梁宏伟 +1 位作者 莫耐波 汤庚国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3,共3页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叶表皮离析技术对瑶山苣苔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瑶山苣苔叶具有典型的荫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大而薄,异面,多数,深绿色,镶嵌排列,表皮无角质层,气孔略高于表皮,只分布于下表皮,海绵组织发达,含...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叶表皮离析技术对瑶山苣苔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瑶山苣苔叶具有典型的荫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大而薄,异面,多数,深绿色,镶嵌排列,表皮无角质层,气孔略高于表皮,只分布于下表皮,海绵组织发达,含叶绿体较多,栅栏组织不发达,叶脉维管组织不发达。这些解剖特征表现出对荫生环境的高度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苣苔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瑶山苣苔伴生群落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莫耐波 谢云珍 +2 位作者 覃康平 涂德华 王玉兵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伴生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 000m2的样方中,有维管植物208种,隶属于78科147属。群落外貌以小型叶面积、纸质、单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特征。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成层...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伴生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 000m2的样方中,有维管植物208种,隶属于78科147属。群落外貌以小型叶面积、纸质、单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特征。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群落幼苗储备量大,更新良好。瑶山苣苔生存群落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苣苔 群落外貌 垂直结构 径级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