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清国 覃斌 +6 位作者 梁毅文 罗翔 冯家乐 杨鹏 梁阳冰 季汉初 黄寿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1年12月120例复杂性肾结石行PCNL,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D打印组60例和对照组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1年12月120例复杂性肾结石行PCNL,按入院时间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D打印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术前均常规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比较2组建立目标肾盏通道时间、多通道情况、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血红蛋白下降值、并发症发生率、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3D打印组60例成功打印出包括肾段脊柱、第11及12肋骨、肾脏、结石、肾动脉的1∶13D模型。2组患者均成功行PCNL。3D打印组建立目标肾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1±1.1)min vs.(10.1±1.2)min,t=-4.751,P=0.000]。3D打印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拔除肾造瘘管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128.3±57.1)min vs.(142.8±45.3)min,t=-1.535,P=0.127;(5.8±1.4)d vs.(6.5±2.1)d,t=-1.965,P=0.052]。3D打印组多通道率80.0%(48/60)与对照组86.7%(52/60)差异无显著性(χ^(2)=0.960,P=0.327)。3D打印组一期结石清除率83.3%(50/6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36/60)(χ^(2)=8.044,P=0.005)。3D打印组血红蛋白下降值中位数3.0(-10.0~16)g/L明显少于对照组5.5(-2.0~21.0)g/L(Z=-2.695,P=0.007)。3D打印组并发症发生率35.0%(21/60),与对照组45.0%(27/60)差异无显著性(χ^(2)=1.250,P=0.264)。2组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7.0±1.3)d vs.(8.3±2.4)min,t=-3.775,P=0.000]。结论3D打印肾脏模型可以准确显示肾盏结构及结石分布,有利于PCNL术前穿刺规划、精准穿刺建立穿刺通道,减少术中出血,提高结石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复杂性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京刚 王鹏 +6 位作者 邢伟 陈杰 吴俊宏 李东 吴安民 张大川 俞胜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916-921,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Xp11.2/TFE3 RCC)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等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例(男... 目的分析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Xp11.2/TFE3 RCC)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等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20~75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p11.2肾癌患者的影像表现,1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2例行PET检查。12例因体检偶然发现,4例因血尿发现,3例因腰痛发现。分析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内部特征,强化或摄取,侵犯或转移、TNM (Tumor NodeMetastasis)分期等。结果所有肿瘤均为单发,13例位于左肾,6例位于右肾,最大长径在1.7~11.7 cm。类圆形15例,不规则形4例;68%出现假包膜,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可见囊变(31.6%)、出血(52.6%)、钙化(15.8%),中度至明显强化6例(35%),轻度强化11例(65%),乳头状结节强化13例(76%),2例PET-CT均为低摄取。肾周淋巴结转移3例,肾静脉癌栓2例,远处转移2例。结论成人Xp11.2/TFE3 RCC女性稍多见,常见假包膜,信号或密度不均匀,出血常见,强化低或低摄取,常表现为乳头状强化特点,术前影像为Xp11.2/TFE3 RCC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Xp11.2易位 TFE3基因融合 X线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病人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春叶 林月双 +2 位作者 黄秀兰 黄丽明 黄琼梅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1期1903-1904,共2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状态下准确、方便测量中心静脉压 (CVP)的方法。 [方法 ]对 2 0 6例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脱机前后CVP测量 ,将所得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检验脱机前后CVP值的相关性。 [结果 ]用呼气末正压 (PEEP )、压力支持(PSV ) +P...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状态下准确、方便测量中心静脉压 (CVP)的方法。 [方法 ]对 2 0 6例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脱机前后CVP测量 ,将所得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检验脱机前后CVP值的相关性。 [结果 ]用呼气末正压 (PEEP )、压力支持(PSV ) +PEEP的病人 ,脱机前与脱机后的CVP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r =0 .93 7,P <0 .0 1) ,直线回归方程为 <y =0 .86x -1.3 3 ;用控制通气 (CV )、辅助控制通气(A -CV)的病人 ,脱机前与脱机后的CVP也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r =0 .978,P <0 .0 1) ,直线回归方程为 <y =0 .98x -1.2 7。 [结论 ]不同的通气模式对CVP的影响程度不同 ,故为机械通气状态下病人测量CVP时 ,应根据具体的通气模式 ,将机械通气时测得的CVP值代入相应的回归方程来预测脱机后的CVP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P 病人 机械通气 气病 中心静脉压 脱机 PEEP 直线 结论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尿路成像及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韦钢山 黄向华 +4 位作者 覃斌 李长赞 季汉初 吴清国 梁毅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中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CTU)及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68例作为研究对象,CTU及三维重建38例(CTU组),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中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CTU)及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68例作为研究对象,CTU及三维重建38例(CTU组),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30例(IV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通道数目、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U组手术时间(95.0±37.4)min,显著短于IVP组(125.8±36.5)min(t=-3.408,P=0.001);CTU组术中出血量(114.3±44.2)ml与IVP组(133.7±35.7)ml无统计学差异(t=-1.952,P=0.055);CTU组单、双通道分别为32、6例,与IVP组25、5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10,P=0.922);CTU组结石清除率92.1%(35/38)与IVP组73.3%(22/30)无统计学差异(χ2=3.082,P=0.079);CTU组穿刺成功率89.5%(34/38)明显高于IVP组70.0%(21/30)(χ2=4.112,P=0.043)。结论 CTU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能提高结石检出率,不增加X线的放射剂量,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减少穿刺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成像 三维重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上尿路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造口小组为主的延续护理降低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丽明 李水梅 +3 位作者 韦海钰 杨杰婷 杨文洁 陈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5期1650-1652,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降低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促进损伤皮肤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肠造口病人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常规进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及指导,观察组由造口小组实施延续护理及指导,运用SACS^(...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降低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促进损伤皮肤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肠造口病人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常规进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及指导,观察组由造口小组实施延续护理及指导,运用SACS^(TM)工具评估两组病人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例次、时间、类型、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22例次(31.43%),对照组41例次(58.57%),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类型中程度最轻的L1类型观察组15例次、对照组18例次,L2类型以上损伤观察组7例次、对照组23例次;观察组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造口小组实施延续护理,可减少肠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发生,促进损伤皮肤愈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皮肤损伤 造口小组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压力循环疗法预防骨伤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春容 林少虹 +5 位作者 杨玉群 梁妮 黄式环 何玉萍 吴锡娣 顾冬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循环疗法在预防骨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循环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循环疗法在预防骨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凝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循环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肢肿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14天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伤病人术后应用空气压力循环辅助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 空气压力循环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隔时间换药对深Ⅱ度烧伤病人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梁仕兰 徐伟英 林月双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3期832-834,共3页
[目的]对深Ⅱ度烧伤创面采用不同间隔时间换药,探讨有利于创面愈合的较佳换药间隔时间。[方法]选择312例深Ⅱ度烧伤病人为观察对象,按2∶2∶1比例进入A组110例、B组138例、C组64例,分别采取24h、48h、72h换药1次,观察比较3组病人创面感... [目的]对深Ⅱ度烧伤创面采用不同间隔时间换药,探讨有利于创面愈合的较佳换药间隔时间。[方法]选择312例深Ⅱ度烧伤病人为观察对象,按2∶2∶1比例进入A组110例、B组138例、C组64例,分别采取24h、48h、72h换药1次,观察比较3组病人创面感染发生率、临床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A组及B组创面感染率及愈合时间均低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创面感染率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C组的治疗费用均高于B组(P<0.05),A组与C组的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8h换药1次能有效控制深Ⅱ度烧伤病人创面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深Ⅱ度 换药时机 创面感染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边改良手动膀胱冲洗清除血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燕华 林少虹 +2 位作者 陈小娟 黄芸新 韦华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0期3524-3525,共2页
[目的]探讨床边简易、有效的膀胱冲洗清除血块方法。[方法]将膀胱内血块填塞病人2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床边改良手动膀胱冲洗法清除血块,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冲洗法,比较两组膀胱冲洗操作时间、膀胱... [目的]探讨床边简易、有效的膀胱冲洗清除血块方法。[方法]将膀胱内血块填塞病人23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床边改良手动膀胱冲洗法清除血块,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冲洗法,比较两组膀胱冲洗操作时间、膀胱痉挛次数、冲洗所需生理盐水量。[结果]观察组血块清除有效108例,有效率90.0%;对照组血块清除有效78例,有效率为65.5%,观察组血块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0.70,P=0.000);观察组冲洗操作时间、膀胱痉挛次数、冲洗所需生理盐水量都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膀胱内血块填塞病人应用改良手动膀胱冲洗清除血块法明显优于常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块填塞 膀胱冲洗 清除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彪 郑进天 +1 位作者 黄波 魏景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8-679,共2页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常见的骨肿瘤之一,好发于20~40岁患者长骨骨端,为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增强后明显强化,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诊断不难。发生于脊柱的巨细胞瘤少见,临床危害大,诊断较难。
关键词 巨细胞瘤 脊柱疾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月娥 吴燕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4期849-850,共2页
介绍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现状,提出目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直接动、静脉穿刺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动、静脉内瘘,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汉钦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7期820-821,共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采取综合治疗,以良好的血糖控制为本,常辅以一些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对减少或延缓DPN发生和进展往往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营养神经 抗凝血药 抗血小板 血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琼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4期931-932,共2页
[目的]探讨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共9篇,并按Cochrand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分析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结果]9篇文献共1180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并进... [目的]探讨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共9篇,并按Cochrand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分析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结果]9篇文献共1180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研究。其中洗胃后出现呕吐例数存在异质性(χ2=15.60,P=0.01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呕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洗胃减少新生儿其他并发症不存在异质性(χ2=2.147,P=0.54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胃肠道功能障碍、其他并发症等明显减少(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洗胃减少了新生儿呕吐例数,减少了新生儿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但需要更加系统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胃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9株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伟乾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4期274-274,共1页
目的 :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耐药谱分析。方法 :采用改良Kirby Baller法对 5 79株病原菌进行试验判断。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 94.2 %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 72 .1% ,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 95 .7%。其他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也... 目的 :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耐药谱分析。方法 :采用改良Kirby Baller法对 5 79株病原菌进行试验判断。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 94.2 %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 72 .1% ,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 95 .7%。其他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也较严重。结论 :应加强病原菌药敏试验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性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卡因滴眼液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平原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4期354-354,共1页
目的测定盐酸丁卡因滴眼液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311.5nm。结果线性范围2.5—15.0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6%。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 丁卡因 盐酸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泡沫块防针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怀静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4期937-937,共1页
关键词 针刺伤 医院工作人员 泡沫 世界卫生组织 侵入性操作 职业危险 医务人员 注射针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