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成分EGCG与L-theanine联合应用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树洽 谢昕雅 +3 位作者 刘助生 廖贤军 刘仲华 蔡淑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9-792,共14页
分化的神经细胞需要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维护轴突的生长和功能。前期研究显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L-茶氨酸(L-theanine)能够维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状态并具有神经修复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 分化的神经细胞需要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维护轴突的生长和功能。前期研究显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L-茶氨酸(L-theanine)能够维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状态并具有神经修复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在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中,EGCG和L-theanine联合处理改善细胞代谢和修复能力,提高了细胞活力,表现显著的协同作用。转录组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EGCG主要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节脂肪酸代谢和淀粉样蛋白毒性应激来维持细胞静息态;L-theanine则通过促进轴突生长、调节神经代谢和突触功能发挥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对细胞网络的调节更为广泛和温和,减少对细胞的刺激作用。本研究为茶叶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在老龄化社会中的饮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L-茶氨酸 神经保护 网络药理 转录组 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群体种叶绿体基因组捕获历史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姚淑婷 张强 +5 位作者 苏敏 吴雨婷 庞月兰 梁燕妮 蔡爱华 覃信梅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7-541,共15页
六堡茶群体种(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Liupao’)是制作六堡茶的主要原材料植物。为探索六堡茶群体种的遗传背景,特别是其系统发育和演化历史,该文对27份六堡茶群体种和5份突肋茶开展了浅层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了六堡茶... 六堡茶群体种(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Liupao’)是制作六堡茶的主要原材料植物。为探索六堡茶群体种的遗传背景,特别是其系统发育和演化历史,该文对27份六堡茶群体种和5份突肋茶开展了浅层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了六堡茶群体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歧进化时间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叶绿体树上,六堡茶群体种样品被分为距离较远的两组。一组与茶亲缘关系最近,嵌入了主要由茶组成的分支内部,分别与不同栽培茶聚在一起;另一组则形成单系分支,与突肋茶亲缘关系最近且嵌入其内部。然而,在核基因树上,六堡茶群体种样品与栽培茶及山茶属其他几个物种聚为一支,但与突肋茶关系较远。核质基因组系统发育矛盾表明,部分六堡茶群体种的祖先曾与突肋茶发生过杂交事件,捕获了突肋茶的叶绿体基因组。(2)分子钟分析进一步表明,该杂交事件发生在1.55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时期,远早于人类栽培和制作茶的历史。(3)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均发现,六堡茶群体种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有较大的演化潜力。该研究为六堡茶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群体种 叶绿体基因组 转录组 叶绿体基因组捕获 杂交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茶园土壤酸度与交换性氢、铝的关系
3
作者 殷贝贝 黄金生 +12 位作者 王磊 周柳强 朱晓晖 彭嘉宇 谢如林 曾艳 区惠平 李忠宁 卢红媚 莫文彬 何冬秋 刘利君 张宪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49-1354,共6页
研究广西主要茶园土壤酸度与交换性氢、铝的关系,为科学种植茶树,改良酸化土壤提供技术支持。采集广西茶树种植区的290个土壤样品,分析其pH值,交换性氢和铝含量。结果显示,广西茶区土壤pH值波动范围较大,为3.11~6.89,66.56%的土壤样品p... 研究广西主要茶园土壤酸度与交换性氢、铝的关系,为科学种植茶树,改良酸化土壤提供技术支持。采集广西茶树种植区的290个土壤样品,分析其pH值,交换性氢和铝含量。结果显示,广西茶区土壤pH值波动范围较大,为3.11~6.89,66.56%的土壤样品pH值低于4.5,茶园的土壤酸性极强。pH值越小,交换性酸含量越大。交换性酸是影响土壤pH值的主要因素。当pH值较低时,交换性H^(+)的含量和交换性Al^(3+)的含量会更多。土壤交换性酸与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H^(+)和Al^(3+)含量的增加,土壤交换性酸也会相应增加。交换性Al^(3+)对土壤酸度的贡献度大于交换性H^(+)对土壤酸度的贡献度。可见,广西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在生产上应适时进行土壤酸性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茶园 土壤酸化 交换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生高产优质茶树新品系‘姑辽1号’选育研究
4
作者 陈佳 覃秀菊 邓慧群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茶树新品系‘姑辽1号’是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野生大茶树中,采用系统选育法培育而成的新品系。经早期鉴定与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姑辽1号’发芽特早,采摘期比亲本和国家审定品种‘桂红3号’早15~20 d;无明显休眠期;产量、品质、抗逆性均... 茶树新品系‘姑辽1号’是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野生大茶树中,采用系统选育法培育而成的新品系。经早期鉴定与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姑辽1号’发芽特早,采摘期比亲本和国家审定品种‘桂红3号’早15~20 d;无明显休眠期;产量、品质、抗逆性均超过亲本,与‘桂红3号’相当;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均达到国家特异茶树资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姑辽1号’ 新品系 特早生 高产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广西六堡茶原料茶园的农机设备选型分析
5
作者 王磊 韦瑛璐 +1 位作者 李金秋 梁靖严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期205-209,共5页
针对广西六堡茶原料茶园的管理特点,提出了适宜广西六堡茶原料茶园的农机设备选型原则,从建园种植、耕作施肥、修剪采摘、植保除草等几个环节对茶园农机应用技术特点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适应六堡茶原料茶园的机艺融合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六堡茶 茶园 农机设备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含片加工工艺及主要保健功效研究
6
作者 周彦会 何素芳 +6 位作者 周泳臣 蒙思言 曾庆群 王树芬 李金秋 黄雪芬 赵彩旋 《广东茶业》 2025年第2期7-11,共5页
茶含片是以茶粉或茶叶提取物为核心,融合现代制药与食品加工技术,辅以功能性成分及赋形剂加工而成的便携式口含型创新茶产品。本文系统梳理了茶含片制备工艺、质量评价体系及其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加工工艺优化、功能性产品开发... 茶含片是以茶粉或茶叶提取物为核心,融合现代制药与食品加工技术,辅以功能性成分及赋形剂加工而成的便携式口含型创新茶产品。本文系统梳理了茶含片制备工艺、质量评价体系及其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加工工艺优化、功能性产品开发及发展机遇,以期为茶叶资源高值化利用和茶含片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含片 制备工艺 质量评价 保健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新茶饮产业发展优势及思考
7
作者 胡启明 郭春雨 +2 位作者 黎敏 陈婷 吴应奇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1期161-165,共5页
近年来,新茶饮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年轻群体重要的茶叶消费方式,推动着整个茶产业的结构性变革与升级。广西是高性价比的新茶饮原料源头产地,茶叶品质、价格优势明显,水果、奶、糖等辅料资源丰富,应加快在新茶饮市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本... 近年来,新茶饮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年轻群体重要的茶叶消费方式,推动着整个茶产业的结构性变革与升级。广西是高性价比的新茶饮原料源头产地,茶叶品质、价格优势明显,水果、奶、糖等辅料资源丰富,应加快在新茶饮市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新茶饮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广西发展新茶饮产业的优势,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茶饮 广西 发展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茶叶在线直播销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覃榆茏 邓慧群 +1 位作者 张凌云 韦柳花 《福建茶叶》 2021年第3期79-80,共2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重视越来越多,健康养生作为一种时尚。直播电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已经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直播带货给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对...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重视越来越多,健康养生作为一种时尚。直播电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已经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直播带货给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对于实体店面茶叶产销售的冲击非常大。特别广西春茶都已经有芽头出来了,可以采了,但是受到疫情影响,茶工短缺,线下销售在当时来说是零收入的。因此线上直播销售茶叶就成为了产业市场的一个新的突破点。本文主旨在通过研究直播销售茶叶的行业现状,以及直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茶叶产业后续进行播,提出合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茶叶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年六堡茶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聂晴 庞月兰 +4 位作者 吴焕 丁树洽 钟可渝 刘仲华 蔡淑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5-1013,共9页
通过建立β-淀粉样蛋白_(25-35)(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以绿茶(GT)为对照,探讨了陈年六堡茶(ALPT)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β_(25-35)会导致PC12细胞的活性下降,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有毒集聚物... 通过建立β-淀粉样蛋白_(25-35)(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以绿茶(GT)为对照,探讨了陈年六堡茶(ALPT)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β_(25-35)会导致PC12细胞的活性下降,诱发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有毒集聚物及其通路的形成。ALPT干预显著提高了PC12细胞的存活率及其线粒体膜电位,并显著抑制了有毒集聚物积累及其通路的形成。转录组分析显示,ALPT处理组的基因表达整体趋势与Aβ_(25-35)组相反,上调基因与线粒体自噬、糖酵解、甘油磷脂代谢相关;下调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核糖体功能、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及细胞衰老过程。总体而言,GT与ALPT均具有显著抑制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在转录组水平上影响作用差别较大,这可能与ALPT活性成分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为陈年六堡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年六堡茶 β-淀粉样蛋白_(25-35) PC12细胞 神经保护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普茶细菌纤维素的形成途径及其在废弃茶叶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晴晴 聂晴 +3 位作者 刘助生 郭青 刘仲华 蔡淑娴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17,共11页
废弃茶叶资源和夏秋茶用于生产康普茶和细菌纤维素,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能开发高市场价值的产品。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高晶度、可再生的多糖,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环保包装、纺织、新能源电池、护肤品等领域。综述了近... 废弃茶叶资源和夏秋茶用于生产康普茶和细菌纤维素,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能开发高市场价值的产品。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高晶度、可再生的多糖,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环保包装、纺织、新能源电池、护肤品等领域。综述了近年来细菌纤维素膜的应用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发酵环境和茶叶种类对细菌纤维素膜品质的影响,证实了通过调整发酵参数可获得具有特定结晶结构的纤维素。进一步探讨了茶叶成分在菌膜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提高康普茶细菌纤维素膜产量和质量的新思路。文章强调了康普茶细菌纤维素膜的保健功效及其在可持续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以促进其工业化应用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普茶细菌纤维素 废弃茶叶资源利用 生物可降解材料 膳食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以来广西茶叶产业发展概况及建议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潜华 庞月兰 +1 位作者 张凌云 周彦会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5期133-137,共5页
“十三五”期间,广西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实现持续增长,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广西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十三五”以来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 “十三五”期间,广西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实现持续增长,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广西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十三五”以来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护航,整体规划产业发展;科技加持,降低生产成本;强化品牌,提升影响力及三产融合,延长价值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业 发展概况 建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韦柳花 罗小梅 邓慧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5期51-52,共2页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该地区野生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现代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推广 被引量:13
13
作者 廖勤明 莫怀鸿 《南方园艺》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茶叶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是茶叶技工技术和设备,其发展离不开茶叶加工技术创新研究和机械装备的应用推广。本文以茶叶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三个维度归纳总结了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和装备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茶叶现代化加... 茶叶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是茶叶技工技术和设备,其发展离不开茶叶加工技术创新研究和机械装备的应用推广。本文以茶叶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三个维度归纳总结了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和装备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茶叶现代化加工和装备的研究与推广提出了混合化、规模化、清洁化和自动化4方面的建议和对策,以其能为我国茶叶现代化进程提供部分参考和借鉴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技术 产业加工装备 茶叶加工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优异单株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兆荣 龙启发 +2 位作者 邱勇娟 韦柳花 李国政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53-55,共3页
《广西扶绥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研究》项目是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广西扶绥县姑辽野生茶树进行系统选育,对入选单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记录、检测其生化成分含量等研究。该文对部分入选单株的生物学特征... 《广西扶绥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研究》项目是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广西扶绥县姑辽野生茶树进行系统选育,对入选单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记录、检测其生化成分含量等研究。该文对部分入选单株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以及生化成分、制茶品质进行描述,为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辽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系统选育 单株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滕翠琴 李锦锋 +5 位作者 庞月兰 江智艺 廖珍承 莫鹰 杨益欢 吴健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74-177,199,共5页
以陈化年份分别为1、3、6、9年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品质化学成分、香气主要成分均有差异。随着陈化年份增加,茶叶色泽由黑褐... 以陈化年份分别为1、3、6、9年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品质化学成分、香气主要成分均有差异。随着陈化年份增加,茶叶色泽由黑褐光润—黑褐—灰褐色转变,茶叶条索逐渐松散;茶叶汤色呈橙黄—橙红—红—红浓的变化趋势;茶叶最初的栗香消退,逐渐呈现陈香、参香;茶叶滋味最初的苦涩味消退,由浓厚转变为浓醇;叶底颜色由嫩绿—红褐—棕褐转变。9年陈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化学成分比1年陈的水浸出物降低16.2%,茶多酚含量降低34.1%,咖啡碱含量增加10.5%,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74.1%,茶氨酸含量降低98.9%,茶红素含量降低17.1%,茶褐素含量增加了248.2%,茶黄素变化不大。3年陈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组成种类比1年陈明显下降,从56种下降到45种。1年陈、9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碳氢化合物为主,3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醛类、碳氢化合物为主,6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酮类、碳氢化合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六堡茶 陈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山白毛茶加工乌龙茶(岩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少波 王小云 杨春 《绿色科技》 2012年第3期28-29,共2页
通过采用当地南山白毛茶品种为原料,根据南山白毛茶的鲜叶原料特点,探讨了武夷岩茶加工和台湾乌龙茶加工两种工艺的优点,提出了适合南山白毛茶加工乌龙茶(岩茶)的独特工艺,研制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乌龙茶(岩茶)。岩茶的开发... 通过采用当地南山白毛茶品种为原料,根据南山白毛茶的鲜叶原料特点,探讨了武夷岩茶加工和台湾乌龙茶加工两种工艺的优点,提出了适合南山白毛茶加工乌龙茶(岩茶)的独特工艺,研制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乌龙茶(岩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白毛茶 岩茶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压工艺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凌云 吴永华 +4 位作者 卿燕 龙启发 吴潜华 覃榆茏 蒋长剑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70-375,共6页
为探究蒸压工艺对六堡茶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2019与2021年现代工艺特级六堡茶和2023年广西桂林华江野生茶传统工艺一级六堡茶为材料,分别对蒸压后的3个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及内含生化成分检测。内含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蒸压后六... 为探究蒸压工艺对六堡茶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2019与2021年现代工艺特级六堡茶和2023年广西桂林华江野生茶传统工艺一级六堡茶为材料,分别对蒸压后的3个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及内含生化成分检测。内含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蒸压后六堡茶中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呈现不同程度下降,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呈现不同程度增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呈现不规律增加和减少趋势;醇类是六堡茶中香气种类及含量均为第一的香气物质,其中α-雪松醇、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β-紫罗酮、α-萜品醇、柠檬烯、β-蒎烯含量蒸压后呈上升趋势,以α-雪松醇增加幅度最大;而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3-甲基丁醛、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2,2,6-三甲基环己烷酮含量蒸压后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具有花香特质的β-芳樟醇含量在华江野生茶传统工艺一级六堡茶中含量极高(47.91%),蒸压后下降较为明显。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蒸压后六堡茶的陈香比蒸压前更纯正,堆味、闷味等不愉悦杂味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甚至消除,成品茶外形和叶底均变得更加黑褐油润,同时茶汤滋味的浓醇度、滑口感提升较为明显。这表明现代工艺六堡茶经蒸压后品质可得到较为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加工工艺 蒸压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叶原料制作油茶对比试验初探
18
作者 廖贤军 《南方园艺》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瑶族油茶习俗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感官特性与加工过程及原料品种息息相关。本研究基于HPLC对不同品种制成的油茶进行主要成分分析,并对比加工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制成的油茶间存在... 瑶族油茶习俗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感官特性与加工过程及原料品种息息相关。本研究基于HPLC对不同品种制成的油茶进行主要成分分析,并对比加工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品种制成的油茶间存在着显著的物质差异。兴安茶品种中富含EGCG,而其他的儿茶素单体则在龙胜茶品种中含量较高。通过建立OPLS-DA模型发现,加工前后的样本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有物质经过油茶加工后均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降低。该研究结果解释了儿茶素及生物碱的降低贡献于油茶浓醇口感的形成,并为油茶加工后主要成分的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油茶加工 品种对比 主要成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工艺六堡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设备摊青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刘初生 张凌云 郭春雨 《福建茶叶》 2024年第7期42-45,共4页
开展传统工艺六堡茶连续化生产线常温摊青、鼓风机吹自然风摊青、鼓风机吹38℃热风摊青三种不同摊青方式工艺试验,研究不同摊青工艺对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及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连续化生产线摊青以摊青时间8h-10h的传统工六堡茶... 开展传统工艺六堡茶连续化生产线常温摊青、鼓风机吹自然风摊青、鼓风机吹38℃热风摊青三种不同摊青方式工艺试验,研究不同摊青工艺对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及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连续化生产线摊青以摊青时间8h-10h的传统工六堡茶感官品质最优。鼓风机吹自然风摊青以摊青时间6h-8h的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最优。鼓风机吹38℃热风摊青以摊青时间4h-6h的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最优。各处理样品中,随着摊青时间延长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呈上升趋势;茶多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常温连续化生产线摊青、鼓风机吹自然风摊青、鼓风机吹38℃热风摊青分别摊青8h、6h、4h水浸出物、氨基酸含量最高,综合生化指标最佳,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通过研究传统工艺六堡茶不同摊青工艺技术,研发传统工艺六堡茶加工设备,规范和提升传统工艺六堡茶加工装备和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开发传统工艺六堡茶机械化生产产品,促进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六堡茶 连续化生产线摊青 技术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茶树良种在忻城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20
作者 黄雪兰 黄怡 覃榆茏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4期5-6,11,共3页
经过3年跟踪观测,探究了‘桂红2号’‘乌牛早’及‘金秀白茶’3个优良茶树品种在忻城县遂意乡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在当地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5.3%、92.8%和90.1%。从综合农艺性状分析,‘桂红2号’表现最... 经过3年跟踪观测,探究了‘桂红2号’‘乌牛早’及‘金秀白茶’3个优良茶树品种在忻城县遂意乡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这3个品种在当地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5.3%、92.8%和90.1%。从综合农艺性状分析,‘桂红2号’表现最为突出,其次为‘金秀白茶’,‘乌牛早’相对稍逊。各品种均展现出中等程度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基于试验结果,建议将这3种茶树作为优势品种组合在忻城县进行协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引种表现‘桂 红2号’‘乌牛 早’ ‘金秀白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