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景三维技术在广西区直国有林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韦泽棉 时雨兰 王俊男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39-42,共4页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正处于逐步开展阶段,而国有林场通常具有地形起伏大、登记单元边界复杂、范围内自然资源类型多样以及各类产权交叉重叠的特点。该文梳理了利用实景三维模型开展国有林场类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正处于逐步开展阶段,而国有林场通常具有地形起伏大、登记单元边界复杂、范围内自然资源类型多样以及各类产权交叉重叠的特点。该文梳理了利用实景三维模型开展国有林场类型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探索工作,并对实景三维技术如何促进林场权属争议问题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实景三维技术 “一地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东盟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高度反演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开翼 陈瑞波 +3 位作者 王志莉 王群 包俊帆 朱宁宁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64,共7页
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生态气候与碳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高度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参数。利用单一遥感数据获取森林冠层高度会受到多种制约。因此,本文使用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提供的高质量离散森林冠层高度点,结合Sentin... 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生态气候与碳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高度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参数。利用单一遥感数据获取森林冠层高度会受到多种制约。因此,本文使用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提供的高质量离散森林冠层高度点,结合Sentinel-1、Landsat 8及地形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建立不同影像特征组合森林冠层高度的回归模型,并分析各特征对森林高度反演的影响,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广西森林冠层高度制图。试验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数据可有效提高森林冠层高度反演精度,在所利用遥感数据中,特征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光学特征、地形特征、SAR特征,“L8+SRTM+Sentinel-1+邻域均值”特征组合的反演精度最高,加入邻域均值特征进行森林冠层高度反演效果最佳,随机森林模型能精确绘制森林冠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冠层高度 ICESat-2 Sentinel-1 Landsat 8 广西-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广西甘蔗生长状态监测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植林 陆端喜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0期76-78,共3页
广西作为我国甘蔗主产区,面临数据采集不连贯、地面监测空间受到局限、遥感参数提取不够准确及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较为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广西甘蔗生长状态监测问题应对策略,包括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融合的连... 广西作为我国甘蔗主产区,面临数据采集不连贯、地面监测空间受到局限、遥感参数提取不够准确及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较为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广西甘蔗生长状态监测问题应对策略,包括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融合的连续监测策略、高分辨率影像拓宽监测范围等。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广西甘蔗生长状态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实现农业智慧管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生长状态 遥感技术 连续监测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资源一号02D卫星和机器学习算法的钦州湾滨海土壤盐分反演 被引量:7
4
作者 田义超 郑丹琳 +7 位作者 张强 卢芳 黄友菊 陶进 张亚丽 林俊良 姚贵钊 姚媛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1-385,共15页
以钦州湾滨海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国产资源一号02D(ZY1-02D)多光谱卫星提取的相关特征参数,在Ada Booost、Light GBM、XGBoost、RFR以及Cat Boost五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支持下,设置了5种不同的输入变量组合,并基于决定系数(R^(2))和均... 以钦州湾滨海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国产资源一号02D(ZY1-02D)多光谱卫星提取的相关特征参数,在Ada Booost、Light GBM、XGBoost、RFR以及Cat Boost五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支持下,设置了5种不同的输入变量组合,并基于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不同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实测土壤盐分含量范围为0.740~10.352 g/kg,均值为1.739 g/kg;Cat Boost相较于Ada Booost、Light GBM、XGBoost、RFR有更好的预测性能,Cat Boost结合全变量组在预测阶段取得了最高精度(R^(2)=0.8317,RMSE=0.3957 g/kg);在全变量组中,纹理特征中的均值对土壤盐分含量最为敏感,贡献度最高;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预测值为0~8.784g/kg,均值为2.478g/kg,轻度盐渍土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在东部地区分布较零散.国产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结合Cat Boost模型在钦州湾滨海土壤盐分反演中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可为大规模估算土壤盐分含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遥感定量反演 机器学习 资源一号 钦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与城市耦合的南宁市野火风险性评估
5
作者 谢宗音 刘银涛 +2 位作者 任超 王俊男 罗正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共11页
针对现有野火风险性评估研究缺乏对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全面考虑,导致评估结果不全面的问题,以广西南宁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种生态与城市耦合的野火风险性评估方法。首先,基于历史野火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 针对现有野火风险性评估研究缺乏对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全面考虑,导致评估结果不全面的问题,以广西南宁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一种生态与城市耦合的野火风险性评估方法。首先,基于历史野火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并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评估当地野火灾害的易发程度。其次,评估南宁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构建并分析生态环境、城市发展、生态-城市耦合的易损性模型。最后,融合野火易发性和易损性模型,从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耦合3个维度评估野火灾害风险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NN构建的野火易发性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高易发区域占全域面积的50.82%。相较于单独考虑生态环境或城市发展,基于生态-城市耦合的易损性模型更全面准确地描述了灾害易损程度。基于生态-城市耦合的野火风险极高易发区占全域面积的28.58%,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中部、东部和南部,这些结果为野火灾害防治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火灾害 风险性评价 ANN模型 生态环境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一号02D高光谱数据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反演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友菊 田义超 +4 位作者 张强 陶进 张亚丽 杨永伟 林俊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06-3915,共10页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也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上生物量作为红树林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准确快速地获取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已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热门问题。分析北部湾茅尾海...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也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上生物量作为红树林蓝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准确快速地获取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已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的热门问题。分析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地上生物量(AGB)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量级,可为该区域红树林生态环境保护及“南红北柳”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资源一号数据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民用国产高光谱卫星,其高光谱数据为红树林地上生物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机器学习算法因其高性能、高效率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红树林相关研究,目前已经成为获取红树林参数信息的重要手段。高光谱数据在红树林地上生物量的反演精度如何?国产高光谱卫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在红树林地上生物量的估算中能否应用?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验证。基于国产资源一号02D高光谱数据,采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随机森林回归(RFR)以及K近邻回归(KNNR)三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茅尾海的红树林地上生物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结果显示:(1)无瓣海桑红树林地上生物量的平均值最高(90.93 Mg·ha^(-1)),桐花树次之(52.63 Mg·ha^(-1)),而秋茄最小(20.27 Mg·ha^(-1))。(2)采用XGBoost、 RF以及KNN三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和红树林光谱变量建模后发现,基于对数倒数1阶变换的XGBoost模型精度最高,为最佳的机器学习模型。其模型在测试阶段R^(2)=0.751 5, RMSE=27.494 8 Mg·ha^(-2)。(3)基于资源一号02D高光谱数据,采用XGBoost算法反演茅尾海的红树林地上生物量介于4.58~208.35 Mg·ha^(-2)之间,平均值为88.98 Mg·hm^(-2),地上生物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低,两边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之,该研究论证了国产高光谱卫星数据和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的组合在红树林生物量的估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茅尾海红树林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数据 资源一号02D 机器学习 红树林地上生物量 遥感反演 北部湾茅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不动产测量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符惠伟 岑铭 +1 位作者 廖超明 吕华权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28,共6页
针对传统不动产测量外业工期长、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开展了不动产测量技术研究。以广西某地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项目为例,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中,采用传统... 针对传统不动产测量外业工期长、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开展了不动产测量技术研究。以广西某地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项目为例,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中,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实地采集检核数据,并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获取的不动产测量成果进行外符合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的不动产测量成果完全满足《广西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细则(试行)》一级精度要求,显著提高了不动产权属调查工作效率,为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从事不动产测绘作业人员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实景三维模型 房地一体 精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优选的喀斯特地区覆被信息提取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廖超明 云子恒 +3 位作者 罗恒 韦媛媛 凌子燕 潘桂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喀斯特地区因地貌特征复杂且不规则,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偏低。本文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为研究区,结合多源数据,提取33个特征变量,并设计7种特征组合方案,探讨加入地形、纹理、红边指数及雷达特征后对喀斯特地区地类提取的作用。结合随机森... 喀斯特地区因地貌特征复杂且不规则,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偏低。本文以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为研究区,结合多源数据,提取33个特征变量,并设计7种特征组合方案,探讨加入地形、纹理、红边指数及雷达特征后对喀斯特地区地类提取的作用。结合随机森林袋外(OOB)数据误差和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优选,同时引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与优选后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价其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7种分类方案中,传统的光谱特征加指数特征分类精度最低,在此基础上加入地形、纹理、红边指数及雷达特征均能提高分类精度,其中纹理特征带来的效果最为显著;②通过特征优选将特征维数由33个降低至23个,分类精度达到了最高,总体精度为0.9098,Kappa系数为0.8849,同时降低了模型复杂度,提高了运算效率;③经特征优选后的分类结果与“三调数据”进行对比,整体准确率为0.8525,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的基于特征优选的分类方法可为喀斯特地区覆被信息提取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土地利用 多源数据 特征优选 精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骆元家 梁庆璇 +2 位作者 刘洪 廖东平 李月连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为揭示南宁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利用程度和转移矩阵等方法,深入分析199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南宁市各土地... 为揭示南宁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利用程度和转移矩阵等方法,深入分析1990—2020年南宁市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南宁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明显、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速度加快,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且表现为增速,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减少且表现为减速;南宁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中等水平,随着人为活动对土地的不断干扰和影响,土地利用程度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0年间南宁市共有1051.61 km2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移,其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表现为净转入特征,耕地、林地、草地、水域表现为净转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动态度 利用程度 转移矩阵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分析粒度的南宁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金林 梁庆璇 +2 位作者 廖超明 吴春阳 杨江波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了确定最佳分析空间粒度,了解南宁市区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根据南宁市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拐点识别法和面积损失评价法定性定量选取最佳粒度,并基于最佳粒度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这2个层面筛选景观格局指数,... 为了确定最佳分析空间粒度,了解南宁市区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根据南宁市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拐点识别法和面积损失评价法定性定量选取最佳粒度,并基于最佳粒度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这2个层面筛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1990—2020年南宁市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景观指数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效应有所差别,南宁市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粒度为60 m;(2)类型水平上,30 a间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较高,耕地呈细碎化分布且形状不规则,林地作为主导景观,聚集度最高,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3)景观水平上,30 a间南宁市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各景观朝着不规则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分析粒度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动态变化 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架构的激光雷达电力巡线可视化管理与分析系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磊 习晓环 +2 位作者 王成 王金亮 黄友菊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7,共7页
激光雷达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数字化管理以及线路的安全巡检等方面,其中电力巡线软件的可视化管理是激光雷达巡检业务化应用的重要内容。提出基于B/S架构的激光雷达电力巡线可视化管理与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方... 激光雷达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数字化管理以及线路的安全巡检等方面,其中电力巡线软件的可视化管理是激光雷达巡检业务化应用的重要内容。提出基于B/S架构的激光雷达电力巡线可视化管理与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基于WebGL等开发了输电走廊点云数据可视化管理与分析系统,采用改进的可修改的嵌套八叉树存储和索引点云数据,以及多细节层次等多模式渲染点云,实现输电线路三维场景交互、电力要素数据高效管理与调度、点云属性编辑与三维量测、剪裁、生成剖面图等实用工具与数据分析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激光雷达电力巡线软件在Web端的高效和可行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电力巡线 B/S架构 WEBGL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罗晓丹 赖明治 +3 位作者 卢燕 吕新强 凌聪聪 黄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135,152,共5页
本文以广西崇左市宁明县花山岩画为例,将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模型建模中,探索适合对岩画、雕刻、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三维建模数字化档案归档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采集初始地形影... 本文以广西崇左市宁明县花山岩画为例,将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模型建模中,探索适合对岩画、雕刻、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三维建模数字化档案归档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技术采集初始地形影像数据建立初始地形模型,以初始地形模型为基础规划精细化航线,开展贴近、高分辨率摄影测量,建立的精细化三维模型分辨率高、纹理清晰、人物信息还原准确,可为自然文物保护等涉及地理空间信息采集的相关领域提供精细化三维建模技术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近摄影测量 精细化航线规划 三维建模 无人机 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估算红树林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谨璇 田义超 +7 位作者 张强 陶进 黄友菊 王京真 张亚丽 黄卓梅 邓静雯 谭雨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119,共12页
红树林作为热带地区碳储量最高的植被类型之一,面积呈现破碎化、减少趋势,地上生物量(AGB)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信息对于温室气体通量、碳储量的估算以及政策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但是常用于AGB估算的光学数据或者SAR数据均存在信号饱和现... 红树林作为热带地区碳储量最高的植被类型之一,面积呈现破碎化、减少趋势,地上生物量(AGB)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信息对于温室气体通量、碳储量的估算以及政策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但是常用于AGB估算的光学数据或者SAR数据均存在信号饱和现象,且传统估算红树林生物量的算法对数据要求高、估算精度相对较低。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使用无人机激光雷达(UAV-LiDAR)数据对比了4种梯度增强决策树算法对于估算入侵红树林物种无瓣海桑AGB的精度,同时探讨了建模过程中的变量重要性。结果表明:(1)XGBR对于评估红树林AGB具有较高的拟合能力,达到R2=0.8338,RMSE=1.55 Mg/hm^(2);(2)研究区的无瓣海桑预测AGB的值为73.10~190.00 Mg/hm^(2),平均值为109.10 Mg/hm^(2);(3)描述冠层高度特征的激光雷达指标是估计红树林AGB的重要变量。本研究证明了UAV-LiDAR数据与XGBR模型对于估算红树林AGB的可行性,以期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蓝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 地上生物量 梯度增强决策树 反演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A-BP组合模型在GNS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银涛 任超 +2 位作者 王俊男 张炎 何广焕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1,共6页
针对地形复杂区域构建GNSS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精度有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爬行动物搜索算法(R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利用RSA对传统BP神经网络各层之间神经元的权值和阈值全局寻优,解决BP神经网络局部极值、梯度下降等问题;同时... 针对地形复杂区域构建GNSS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精度有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爬行动物搜索算法(RS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利用RSA对传统BP神经网络各层之间神经元的权值和阈值全局寻优,解决BP神经网络局部极值、梯度下降等问题;同时,选取三等水准测量精度以上的加密网点高程数据作为样本集,使用RSA-BP神经网络学习与训练。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多面函数拟合性能对比,RSA-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精度最高,稳定性最好,与实际高程异常值最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搜索算法 BP神经网络 高程异常拟合模型 大地高 正常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间基线集时序InSAR形变监测:以平寨水库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友菊 覃怡婷 +1 位作者 吴慧 韦强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时间基线对于时序InSAR形变提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针对植被覆盖率与含水量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区域形变信息提取较困难的问题,以贵阳市平寨水库为研究区,获取Sentinel-1A雷达卫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历史影像数据,构建不同时... 时间基线对于时序InSAR形变提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针对植被覆盖率与含水量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区域形变信息提取较困难的问题,以贵阳市平寨水库为研究区,获取Sentinel-1A雷达卫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历史影像数据,构建不同时间基线集,对比分析提取的地表形变信息;按照时间基线和最短的原则,选择最适宜研究区形变提取的基线条件,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得研究区两年的沉降速率情况。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时间基线集为60 d时提取的形变信息最为准确,存在误判和缺漏较其他时间基线集少。同时,结合贵阳市2019—2020年月平均降雨量数据及几何水准监测数据,分析了坝体形变时序变化与降雨量的关系,得出降雨量与坝体形变存在较强相关性,且基于SBAS-InSAR技术提取的形变信息与水准监测结果具有趋同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时间基线 形变监测 相干性 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S和UAV LiDAR的林区单木胸径和树高的自动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润东 朱宁宁 +3 位作者 吕华权 黄友菊 唐涛 张玉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0-917,共8页
提出了一种从地面站激光雷达(TLS)和无人机(UAV)激光雷达点云中自动提取胸径和树高参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单木近似垂直于地面的特征,对TLS和UAV点云分别划分不同大小的水平格网,统计各网格内的点数、最低点、最高点、高差等特征值,并利... 提出了一种从地面站激光雷达(TLS)和无人机(UAV)激光雷达点云中自动提取胸径和树高参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单木近似垂直于地面的特征,对TLS和UAV点云分别划分不同大小的水平格网,统计各网格内的点数、最低点、最高点、高差等特征值,并利用这些特征值组合,从TLS和UAV点云中提取单木;然后,从TLS单木点云的树干截取不同厚度的点云切片,使用RANSAC算法拟合胸径参数,并从UAV单木点云中量测树高。以贵港市覃塘林场的松树林为研究对象,利用TLS点云和UAV点云分别进行单木提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胸径和树高的估计,为森林调查工作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TLS点云在5个样地(半径为40 m)单木提取的平均查全率和正确率分别为0.87和0.96,UAV点云(200 m×200 m)单木提取的查全率和正确率分别为0.82和0.99,且在树干无遮挡或少部分遮挡的情况下可准确地从TLS点云中获取胸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S UAV 格网 单木提取 胸径 树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GPP时空变化及其主导气候因子识别
17
作者 谢宗音 黎珍惜 《广西植物》 2025年第8期1380-1391,共12页
探究中国西南地区(以下简称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农田、林地和草地)总初级生产力(GPP)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资源分类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植被GPP、气温和降水数据,以及2... 探究中国西南地区(以下简称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农田、林地和草地)总初级生产力(GPP)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资源分类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植被GPP、气温和降水数据,以及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解析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GPP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迁格局,并通过通径分析揭示气温和降水对植被GPP的直接、间接和综合影响及其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2年西南地区各植被生态系统GPP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其中农田生态系统GPP上升速率最高,草地生态系统GPP上升速率最低。(2)区域尺度上,西南地区气温对植被GPP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均为正向作用,而降水对植被GPP的影响均为负向作用。气温对草地生态系统GPP变化的直接影响最大,降水对农田生态系统GPP变化的直接影响最大。(3)像元尺度上,气温对西南地区和各生态系统GPP变化的影响强于降水。气温直接影响主导54.89%植被GPP变化。综上可知,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植被GPP呈正向变化的面积占比较大,气温的直接影响主导各植被生态系统GPP的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情境下,该研究为制定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生态恢复与管理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植被生态系统 总初级生产力(GPP) 气候因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