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名生 李国保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77-388,共12页
本文报道了1987—198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方法及其结果。全区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测量网格点360个,各类加密点599个。调查结果表明:(1)全区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测点加权平均值... 本文报道了1987—198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方法及其结果。全区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测量网格点360个,各类加密点599个。调查结果表明:(1)全区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测点加权平均值分别为63.4、65.3和62.8 nGy·h^(-1)。;(2)道路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值为54.9 n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和测点加权平均值分别是97.6和91.7 n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人口和测点加权平均值,室外分别是28.9和29.5 nGy·h^(-1),室内分别为25.2和25.8 n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人口和测点加权平均值,室外分别为94.3和92.3nGy·h^(-1),室内分别为122.8和117.5 n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我区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是0.54、0.23和0.77 mSv,全区居民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1.98、0.84和2.82×10~4人·Sv;(7)我区主要旅游区(点)的天然γ辐射大部分属于正常本底水平。首次发现“花山-姑婆山”天然γ辐射高本底区,面积约500 km^2,其原野和建筑物室内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分别为20.5和27.8 nGy·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射 剂量率 广西 天然放射性
全文增补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名生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9-302,共4页
本文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的主要结果。基本与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率调查同位布点,全自治区共采集土壤样品383个,其中包括25 km×25 km 网格点样品360个,土壤类型加密点21个,特殊点2个。测量采用γ能谱法... 本文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的主要结果。基本与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率调查同位布点,全自治区共采集土壤样品383个,其中包括25 km×25 km 网格点样品360个,土壤类型加密点21个,特殊点2个。测量采用γ能谱法。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干样)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40)K 含量按面积加权平均值(±单次测量标准差)分别为:53.0(±32.7)、53.1(±35.2)、69.1(±34.6)和332.2(±234.4)Bq/kg。调查中发现“花山-姑婆山”一带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偏高,其土壤中^(238)U、^(226)Ra、^(232)Th、^(40)K 含量分别为170、184、211、766Bq/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天然放射性 广西 环境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广西北部湾水产养殖活动监测及其环境效应
3
作者 史兴峰 周文能 +8 位作者 胡泓达 荆文龙 张灵波 杨骥 孙嘉 尹小玲 彭小燕 邓琰 蓝文陆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7-1428,共12页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2022年的Sentinel-2、Landsat-8卫星影像和水质实测数据,利用核密度法提取了养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水质遥感反演模型,对比分析了溶解态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 文章以广西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2022年的Sentinel-2、Landsat-8卫星影像和水质实测数据,利用核密度法提取了养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水质遥感反演模型,对比分析了溶解态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在养殖区/非养殖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部湾养殖活动强度近年持续增加,通过分析2022年近岸海域水质季节性变化发现:养殖活动对水质的影响在不同季节和区域存在显著时空差异,夏季高密度养殖区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基于2014—2022年北部湾近岸数据分析,高密度养殖区活性磷酸盐呈波动上升趋势,该区域水质呈现潜在退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反演 水产养殖 环境效应 GoogleEarthEngine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名生 明川宝 +4 位作者 戴国志 梁润萍 陈秀玉 杨钢 金梅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报道了1987—198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河、水库、近海海水、泉(包括冷水泉和温泉)、井(包括机井和农井)和自来水中 U、Th、^(226)Ra、^(40)K 浓度的调查结果。全区共设采样点143个,采集水样194个,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各类水体中天然放... 本文报道了1987—198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河、水库、近海海水、泉(包括冷水泉和温泉)、井(包括机井和农井)和自来水中 U、Th、^(226)Ra、^(40)K 浓度的调查结果。全区共设采样点143个,采集水样194个,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各类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属正常本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天然放射性 广西 环境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
5
作者 覃华芳 许业梅 +1 位作者 潘艳 李世龙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4期184-185,共2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实际开展情况为基础,指出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使该工作的开展更规范、高效、高质量。
关键词 广西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 现状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研究
6
作者 姜同强 何东明 +2 位作者 刘维明 潘艳 吕保玉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4期163-165,共3页
指出了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广西持证上岗考核流程,针对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工作计划,旨在规范持证上岗考核工作,为环境监测管理服务。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持证上岗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林佳 林海英 +6 位作者 骆鑫 郭梅修 黎明民 庞碧剑 黄雄良 王宙 蓝文陆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为了解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栖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与布氏鲸季节性迁徙的关系,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广西涠洲岛布... 为了解广西涠洲岛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栖息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与布氏鲸季节性迁徙的关系,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广西涠洲岛布氏鲸栖息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54属115种,物种组成以硅藻(93种)和甲藻(19种)为主。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季节差异不明显,但优势种更替显著,优势类群也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冬、春季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最具优势类群,优势种也均属硅藻门,而夏、秋季优势类群转变为硅藻、蓝藻和甲藻等多门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也具有较大差异,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秋季最低。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表明,营养盐、水温(WT)和盐度(S)是影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优势种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布氏鲸冬春季迁徙进入、夏秋季迁徙退出涠洲岛与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季节变化吻合,作为初级生产者的浮游植物可能通过食物网的上行控制作用影响着顶级营养级海洋生物布氏鲸的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布氏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封闭式海水养殖尾水污染排放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8
作者 彭小燕 庞敏倩 +4 位作者 彭梦微 舒俊林 陈志彪 蓝文陆 邓应彬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6,共10页
为了解广西封闭式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的排放特征及其差异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污染防治对策,于2021年对广西沿海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育苗场3种封闭式养殖方式的养殖尾水进行大范围监测。对比分析不同养殖方式、养殖... 为了解广西封闭式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的排放特征及其差异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污染防治对策,于2021年对广西沿海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育苗场3种封闭式养殖方式的养殖尾水进行大范围监测。对比分析不同养殖方式、养殖类型尾水中主要污染物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 Mn)、总氮(TN)、无机氮(DIN)、总磷(TP)和活性磷酸盐(DIP)的浓度特征,并采用广西地方标准《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45/T 2841-2024)一级排放限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等开展尾水污染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养殖方式的尾水主要污染因子平均浓度和超标率高低均表现为池塘养殖>育苗场>工厂化养殖,不同养殖类型的池塘尾水主要污染因子平均浓度和超标率高低表现为单养虾>混养>单养鱼>单养蟹。养殖尾水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等级的养殖点位占总调查点位的比例为57.8%,NQI处于富营养化等级的养殖点位占比为76.5%;单养虾池塘处于重度及以上污染、富营养化等级的点位占比最高,工厂化养殖无重度污染点位且富营养化等级点位的占比最低。封闭式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污强度与养殖方式、养殖品种、养殖密度、养殖技术和尾水治理设施有关,因此本研究从尾水分类治理、养殖方式优化、推广生态养殖3个方面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建议,拟为加强封闭式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海水养殖 尾水 排放特征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广西生态建设环境绩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小卜 熊建华 +1 位作者 王英辉 林卫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68-171,共4页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广西生态建设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测算了2006-2013年间广西生态建设环境绩效指数,并结合广西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广西环境绩效指数较低,特别是在资源利...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广西生态建设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测算了2006-2013年间广西生态建设环境绩效指数,并结合广西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广西环境绩效指数较低,特别是在资源利用和污染控制、环境治理方面底子薄弱,经过五年的努力,"十一五"期间广西各项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环境绩效指数持续大幅度上升;进入"十二五"以后,广西重点环保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资源利用和污染控制方面的绩效仍保持稳步的增长,但积累的一些环境问题开始显现,环境绩效指数总体上保持小幅度增长,但增幅比"十一五"有所回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绩效 PSR模型 生态建设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西河池市胁迫风险的土壤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旭芝 黎宁 +3 位作者 温中海 罗志祥 王斌 陈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76,共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划分了土壤环境各因素的敏感性和重要程度,从而建立起能科学表达土壤环境承载能力的土壤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基于广西河池市指标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9.3、ENVI5.1、MATLAB7.0等计算平台对空间数据进行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法划分了土壤环境各因素的敏感性和重要程度,从而建立起能科学表达土壤环境承载能力的土壤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基于广西河池市指标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 GIS9.3、ENVI5.1、MATLAB7.0等计算平台对空间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验证,得出可视化表征土壤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布状况的评价图件。结果表明,河池市北部、南部存在高度脆弱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3%,中度脆弱区占38.3%,低度脆弱区占25.4%。总体来看,河池市大部分区域的土壤环境属中高度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 脆弱性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综合环境质量结构与功能属性构建及其关系耦合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良美 陈蓓 +4 位作者 陆晓艳 阮姗姗 林卉 李嘉力 兰波涛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97,共11页
用主分量分类分析方法对广西2001-2015年各要素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与自然、经济、人口、能源和污染物排放等年鉴统计指标构成的综合环境质量结构与功能属性关系进行耦合。结果表明:广西综合环境质量在省域层次上呈现明显的年、季、月等时... 用主分量分类分析方法对广西2001-2015年各要素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与自然、经济、人口、能源和污染物排放等年鉴统计指标构成的综合环境质量结构与功能属性关系进行耦合。结果表明:广西综合环境质量在省域层次上呈现明显的年、季、月等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在市域层次上,年际时空交互变化规律分异明显;月份的时空交互变化规律在城市空间格局上有明显分异,但时间序列的分异规律不明显;季度的时空交互变化规律在空间与时间上均无明显分异。研究可为经济发展、国土空间优化、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决策管理与判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环境质量 主分量分类分析 数据集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松节油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柳玲 张晶 +4 位作者 黄宁 王锦 田艳 刘珂 黄焕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2期66-68,共3页
针对一次水质松节油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实际案例,讨论样品污染、基体干扰、发泡和含油样品的处理、二次曲线拟合、样品浓缩、保存期不一致、处罚依据缺失及伴生污染等问题,分析多种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制定一套应急监测分析流程。
关键词 松节油 突发环境污染 应急监测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林佳 庞碧剑 +8 位作者 林海英 郭梅修 黎明民 赵静静 骆鑫 徐兴永 潘科 熊建华 蓝文陆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87,共15页
为了解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究海岛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规律,于2022年1月(冬)、4月(春)、8月(夏)、11月(秋)对广西涠洲岛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采样,分析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在... 为了解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究海岛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规律,于2022年1月(冬)、4月(春)、8月(夏)、11月(秋)对广西涠洲岛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采样,分析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在4个季节间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全年4个季节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24种(类),包括浮游幼虫25种(类),隶属于18个类群,以桡足类最多(78种),水螅水母类次之(35种)。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呈现出春>秋>冬>夏的季节变化特征,种类组成上呈现春>冬>秋>夏的季节变化特征,优势类群在季节上存在桡足类-赤潮生物和胶质性生物-毛颚类-桡足类的更替现象,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46.50±158.75)ind./m^(3)和(126.08±192.27)mg/m^(3),春季的丰度和生物量均最高(712.80±630.28)ind./m^(3)和(367.79±264.33)mg/m^(3),冬季的丰度最低(62.29±29.56)ind./m^(3),夏季的生物量最低(35.48±19.88)mg/m^(3),丰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RDA结果显示水温、盐度、营养盐和叶绿素a是影响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海洋季风引起水团发生季节性变化驱动着浮游动物优势种的演替。研究海域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桡足类丰度季节变化特征与布氏鲸在涠洲岛海域的迁徙规律吻合,表明渔业基础饵料生物影响着布氏鲸的迁徙活动。此外,春季原生动物和胶质性生物大量增殖生长引起桡足类优势度下降的现象对涠洲岛海域产生的生态影响值得关注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岛海水文石饱和度的变化及其对造礁石珊瑚钙化作用的影响
14
作者 李斌 付家想 +1 位作者 黄雯雯 骆鑫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为给涠洲岛珊瑚礁的保护修复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合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 CO_(2))、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表层pH值的数据资料,采用Excel Macro CO_(2)SYS计算涠洲岛的海水文石饱和度(Ω_(Arag)),分析其变化对造礁石珊瑚钙化... 为给涠洲岛珊瑚礁的保护修复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合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 CO_(2))、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表层pH值的数据资料,采用Excel Macro CO_(2)SYS计算涠洲岛的海水文石饱和度(Ω_(Arag)),分析其变化对造礁石珊瑚钙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对水温、盐度和pH值等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6-2020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涠洲岛海域表层海水的平均水温为22.1-28.4℃,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盐度为29.5-32.0,基本稳定在31.0左右;p CO_(2)波动上升,平均p CO_(2)为350.96-380.37μatm(1μatm=1.01325×10-5 Pa),但基本低于全球海洋的同期值;pH值波动上升,平均pH值为7.99-8.24,基本高于同期的全球海洋pH值。涠洲岛海域的p CO_(2)以+3.20μatm/10 a的速率波动上升,预计引起的表层海水酸化速率为-0.002 pH/10 a,而全球海洋的酸化速率为-0.011 pH/10 a。3个季节的平均Ω_(Arag)为2.61-7.42,夏季较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Ω_(Arag)为临界值4.00时,平均水温不能低于22.1℃,平均盐度不能低于25.6,平均pH值不能低于8.12,pH值是影响Ω_(Arag)变化的关键因子。春季涠洲岛海域的水温和Ω_(Arag)较低,夏季的Ω_(Arag)高,但水温常高于30℃,均不利于造礁石珊瑚的钙化增生;秋季的Ω_(Arag)较高,水温适宜,适于造礁石珊瑚的钙化增生。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温升高不会降低涠洲岛海域的Ω_(Arag),但极端低温引起的Ω_(Arag)降低可能会影响珊瑚骨骼结构的稳定性。涠洲岛海域的盐度稳定,不会导致Ω_(Arag)发生较大变化。受全球海洋p CO_(2)增加的影响,预计2038年涠洲岛海水的Ω_(Arag)将小于临界值4.00。涠洲岛海水的Ω_(Arag)主要受水温和pH值的影响,其波动变化直接影响着造礁石珊瑚的钙化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文石饱和度 造礁石珊瑚 钙化作用 海洋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广西某蔗田土壤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72
15
作者 何东明 王晓飞 +1 位作者 陈丽君 苏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广西某蔗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Pb>Cu>Zn,其中Z...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广西某蔗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Pb>Cu>Zn,其中Zn的影响程度发生了变化。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蔗田土壤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处于无污染情况,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处于低度危害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考虑外源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不同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的影响,使其评价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地积累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江龙 庄马展 +5 位作者 刘方 郁建栓 丁页 林树权 李天深 李俊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建立规章制度、实验室条件、设备维护和校准、数据检查和审核、记录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实例介绍了设备维护和校准周期的确定、设备维护效果的...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建立规章制度、实验室条件、设备维护和校准、数据检查和审核、记录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实例介绍了设备维护和校准周期的确定、设备维护效果的影响和数据有效性的判别等,为近岸海域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水质自动监测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衔接的工业源排放核算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景博 吕卓 +2 位作者 周敬峰 王鑫 董广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0,共9页
环境统计面临依据排污许可数据估算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挑战。以某市4个行业6类污染物的排放数据为案例,讨论了在非重点源污染排放量估算问题上衔接排污许可和环境统计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与环境统... 环境统计面临依据排污许可数据估算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挑战。以某市4个行业6类污染物的排放数据为案例,讨论了在非重点源污染排放量估算问题上衔接排污许可和环境统计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与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存在显著差异,不能采用比率估算方法估算工业非重点源排污量;排污许可简化和登记管理单位排放量大且差异大,导致抽样估算成本高、误差大。建议开展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和排污许可数据间的多源数据比较,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排污许可分类,促进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制度间的衔接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 非重点调查单位 排污许可 环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艾矫燕 蔡亚娟 +2 位作者 邓超冰 吴宗书 韦宗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5年第4期8-12,共5页
在分析流域环境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流域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突发事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环... 在分析流域环境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流域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突发事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等方面,主要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突变理论或经验公式(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从复杂动态系统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环境风险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蒋建宏 蔡卓 +3 位作者 廖平德 付洁 覃莎 陈德翼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96-100,111,共6页
为分析南宁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与健康风险,选取8个空气采样点,使用Tenax-TA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22种VOCs,分析了VOCs的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及其主要来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公认的健... 为分析南宁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与健康风险,选取8个空气采样点,使用Tenax-TA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22种VOCs,分析了VOCs的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及其主要来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南宁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宁市环境空气中VOCs检出了苯系物和卤代烃共10种物质,苯系物是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的主要来源。南宁市环境空气中VOCs浓度为2.8~31.2μg/m^3,均值为14.2μg/m^3。苯和甲苯的比值B/T为0.21~0.60。除机动车尾气排放外,涂料和溶剂的挥发是VOCs的另一个重要来源。空气中VOCs平均质量浓度:城市区域>工业区域>郊区,2014年高于2009年。健康风险评价,非致癌风险危害指数为9.51×10^(-2),各污染物致癌风险熵值在1.14×10^(-7)~1.22×10^(-5)之间。环境空气中VOCs对人体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四氯乙烯的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苯存在致癌风险,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铁山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赵静静 庞碧剑 +3 位作者 陈莹 于硕 徐兴永 蓝文陆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27,共16页
为探究北部湾铁山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根据2018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7月(夏季)的航次数据,分析了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6... 为探究北部湾铁山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根据2018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7月(夏季)的航次数据,分析了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62种(类)。2018年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表现为夏季[(274.58±221.15)ind./m^(3),(152.09±142.97)mg/m^(3)]高于秋季[(215.72±114.81)ind./m^(3),(87.65±46.70)mg/m^(3)]、秋季高于春季[(193.75±185.81)ind./m^(3),(60.95±47.96)mg/m^(3)]的季节特征。优势种共15种,优势种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优势种有大西洋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软拟海樽(Dolioletta gegenbauri)等外海种;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仅在夏季为优势种,秋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等近岸暖水种。对比2018年夏季,2022年夏季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升高,使得水母类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中的占比增加。铁山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间差异和年际差异主要受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研究还表明,铁山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群落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季节变化 铁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