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研究——以广西石角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宁秋云 覃漉雁 +3 位作者 李英花 莫珍妮 刘俐 何斌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279-281,共3页
从生态状况、环境压力、工程管理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分析、筛选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非常理想。该评价结果可为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从生态状况、环境压力、工程管理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分析、筛选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非常理想。该评价结果可为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为今后建立相关修复工程评价体系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植被 生态修复 效果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海洋类保护区红树林生态健康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宁秋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101-103,113,共4页
为有效保护红树林资源,保持其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对2个广西海洋类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7年和2018—2019年2个保护区在水环... 为有效保护红树林资源,保持其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对2个广西海洋类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7年和2018—2019年2个保护区在水环境、生物残毒、栖息地、生物4个方面的指标评估结果基本为健康或未受到污染,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均为健康。评估中发现了生态系统存在的薄弱问题,应针对性加强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健康评价 海洋类保护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海洋主体功能区遥感核查
3
作者 林洁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5期57-59,78,共4页
以2013—2016年高分辨率航拍影像及现有海域管理资料为依据,运用RS、GIS和GPS技术,对广西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中各功能分区进行遥感核查,以掌握广西海域利用的实际情况,反馈海域管理过程中一些潜在问题,同时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 以2013—2016年高分辨率航拍影像及现有海域管理资料为依据,运用RS、GIS和GPS技术,对广西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中各功能分区进行遥感核查,以掌握广西海域利用的实际情况,反馈海域管理过程中一些潜在问题,同时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海域资源利用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遥感核查 主体功能区 海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和Faster R-CNN深度学习的海洋目标识别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文莉莉 孙苗 邬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865,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对复杂海洋目标的检测能力,引入自适应尺度的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适应多尺度复杂海洋目标的改进Faster R-CNN模型,该模型通过将卷积网络与SKNet网络相结合,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与特征有效性,并针对船舶、蚝排、红树林、... 为进一步提升对复杂海洋目标的检测能力,引入自适应尺度的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适应多尺度复杂海洋目标的改进Faster R-CNN模型,该模型通过将卷积网络与SKNet网络相结合,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与特征有效性,并针对船舶、蚝排、红树林、海岸线4类典型海洋目标,利用91卫图助手与无人机高清影像建立了12000张样本库,分别基于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与原模型进行对比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虽然略微增加了计算量,但其特征提取能力与目标检测能力明显强于原模型,整体识别准确率为87.1%;在4类典型海洋目标中,船舶的识别准确率最高,可达94.4%,而红树林由于其特征比较复杂,边界不明显,其整体识别准确率为75.1%。研究表明,引入SKNet网络的Faster R-CNN网络模型,不仅增强了模型对多尺度复杂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更适用于对复杂海洋目标的检测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SENet模型 SKNet模型 区域候选网络 Faster R-CNN模型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ORM技术的海洋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 被引量:5
5
作者 邬满 李焰 文莉莉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8年第7期105-107,共3页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海洋多个系统间数据隔离造成的"数据烟囱"、"数据孤岛"现状,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ORM框架,并基于此框架建设一套切实可行的海洋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涉及海洋领域的所有数据汇集...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海洋多个系统间数据隔离造成的"数据烟囱"、"数据孤岛"现状,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ORM框架,并基于此框架建设一套切实可行的海洋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涉及海洋领域的所有数据汇集到海洋综合数据库,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数据调取机制,为海洋信息化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使其满足信息化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M 数据整合 海洋信息 综合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运行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川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3期178-181,共4页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运用无人机、GPS接收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开展岸线、海湾、河口等海域空间资源、区域用海规划和重点建设用海项目、疑点疑区的监测工作,实现对海域开发活动的有效监测,加快海洋行政执法的反应速度,提高政府部门的海域...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运用无人机、GPS接收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开展岸线、海湾、河口等海域空间资源、区域用海规划和重点建设用海项目、疑点疑区的监测工作,实现对海域开发活动的有效监测,加快海洋行政执法的反应速度,提高政府部门的海域使用管理决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 使用动态 监视监测 业务运行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铜矿地质灾害立体监测网络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邬满 练君 +1 位作者 文莉莉 韩飞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6期164-167,共4页
为提高铜矿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速度,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减少铜矿地质灾害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某沿海铜矿为例,提出建立一套"天空地海"沿海铜矿地质灾害立体监测网络体系,收集沿海铜矿地质灾害实时监测数据、历史监测数据、基础地... 为提高铜矿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速度,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减少铜矿地质灾害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某沿海铜矿为例,提出建立一套"天空地海"沿海铜矿地质灾害立体监测网络体系,收集沿海铜矿地质灾害实时监测数据、历史监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历史沿海铜矿地质灾害数据等,建立一套沿海铜矿地质防灾减灾综合大数据库,通过配套的沿海铜矿地质防灾减灾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沿海铜矿地质灾害进行综合分析,输出沿海铜矿地质灾害预警分析报告及风险、损失评估图,为沿海铜矿地质防灾减灾决策及灾后重建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防灾减灾 天空地海 立体监测网络 大数据分析 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ter R-CNN的海域监管预警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文莉莉 孙苗 邬满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421-429,共9页
针对传统实地调查取证、人工对比遥感影像等高成本、低效率的海域监管方式无法满足当前监管需求的问题,利用星遥感影像和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大范围的、快速动态的用海综合管控手段。依托海量影像及多源海洋基础数据,在研究多规... 针对传统实地调查取证、人工对比遥感影像等高成本、低效率的海域监管方式无法满足当前监管需求的问题,利用星遥感影像和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大范围的、快速动态的用海综合管控手段。依托海量影像及多源海洋基础数据,在研究多规融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Faster R-CNN(Regions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eatures)算法,建立人工智能识别模型,实现对海上目标、非法用海占海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动识别与预警。分析了Faster R-CNN算法原理,采用不同年份、不同卫星、不同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针对5种常见海洋目标,建立了10000多张图片样本库,利用VGG16和RestNet101两种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RestNet101模型计算量略大于VGG16模型,但其具有更强的复杂特征提取能力,更适合于复杂海上目标的检测与识别;对本文中特定的5类目标总体识别准确率在80%以上。利用该模型结合海洋规划数据,实现了大范围海域的快速自动监管和非法用户行为预警,为海洋智能化监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er R-CNN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多规融合 遥感影像 海域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IRCH算法的Argo剖面数据聚类 被引量:3
9
作者 邬满 张万桢 +1 位作者 孙苗 林森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68-577,共10页
为解决实时分析处理的海洋Argo浮标剖面观测数据特有的数据密度较高、快速响应且需要识别任意形状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通过单次扫描数据集进行有效处理的低复杂度聚类算法DBIRCH(Density-Based 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 为解决实时分析处理的海洋Argo浮标剖面观测数据特有的数据密度较高、快速响应且需要识别任意形状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通过单次扫描数据集进行有效处理的低复杂度聚类算法DBIRCH(Density-Based 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该算法通过使用新引入的参数密度阈值修正因子,动态的更新限制CF(Clustering Feature)树生长的约束系数子空间阈值,同时结合密度关联思想在不同邻域内多次建立CF树且合并,最终以核心CF树子节点为聚类结果输出,避免了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算法对参数的过度依赖,同时因能处理任意形状簇从而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整体鲁棒性,提高了处理Argo剖面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算法的整体吞吐速度。为测试算法的综合性能,使用真实Argo浮标剖面实时监测数据集,并根据不同的参数对算法做出多组对比实验,同时使用不同评价指标对算法从运行时间和聚类准确率上进行综合评估,从全局角度分析该算法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BIRCH及DBIRCH 3种不同算法中综合聚类性能最优。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算法中,BIRCH算法运算速度最快,但准确率最低;DBSCAN算法聚类性能高于BIRCH算法,但运算速度最慢;改进的DBIRCH算法运算效率略低于BIRCH算法,但聚类准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浮标 聚类分析 BIRCH算法 DBSCAN算法 DBIRCH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山海联动 推动向海经济发展
10
作者 马茜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11期65-66,共2页
广西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枢纽,是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开放合作北部湾综合经济圈,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出海通道中最便捷的桥梁。广西的海洋和渔业相关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谋划向海经济高水平发展... 广西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枢纽,是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开放合作北部湾综合经济圈,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出海通道中最便捷的桥梁。广西的海洋和渔业相关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努力谋划向海经济高水平发展,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依托,推动海洋与陆域经济协同互动,实现区域市场主体间的高效对接和要素互补。文章阐述了广西推动"山海联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广西山海联动存在的优势与主要问题,提出广西推动山海联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经济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