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与成效
1
作者 孙艳 张益源 +2 位作者 肖俊波 梁志鑫 张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39,共4页
广西从规划考核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前期工作质量、推进整县一体化试点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逐步探索形成一批适合本地情况、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但是,目前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 广西从规划考核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前期工作质量、推进整县一体化试点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逐步探索形成一批适合本地情况、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但是,目前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果距离新阶段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标准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环境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亟需尽快摸清全区宜建生态清洁小流域基础情况,进一步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客观认识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方向和治理需求,多渠道拓展建设投资渠道,优化生态治理措施质量,提升数量,切实保障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清洁小流域 综合治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
2
作者 裴承敏 张楠 孙艳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广西岩溶土地分布面积广,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十三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健全水土流失治理体制机制、加大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等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至2023年累计在桂林、... 广西岩溶土地分布面积广,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十三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健全水土流失治理体制机制、加大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等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至2023年累计在桂林、柳州、百色、河池等岩溶石漠化地区集中分布的10个市78个县(市、区)下达投资21.54亿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82.51km。经过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率显著提升;石漠化土地实现面积和程度“双下降”;石漠化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但广西岩溶石漠化治理仍然存在着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石漠化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水土流失治理需求更加迫切、亟需协同开展治理提升治理质量这四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要完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力度;要完善协同机制,提升石漠化治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水土保持 岩溶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糖料蔗主产区太阳能光伏提水系统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文斌 吴昌洪 李新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70,共2页
采用太阳能光伏提水是偏远地区解决能源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太阳能光伏提水试验区进行研究蔗区太阳能辐射、发电量、提水量的月分配规律,重点分析太阳能辐射、发电量、提水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关成果可为广西糖料蔗主产区应用太阳能... 采用太阳能光伏提水是偏远地区解决能源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太阳能光伏提水试验区进行研究蔗区太阳能辐射、发电量、提水量的月分配规律,重点分析太阳能辐射、发电量、提水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关成果可为广西糖料蔗主产区应用太阳能解决蔗区提水灌溉能源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糖料蔗 太阳能光伏 提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茎流速率对气象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令祖 张廷强 吴卫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2,共4页
茎流速率是影响甘蔗作物耗水的重要因素。采用插针式茎流计和气象站对甘蔗的茎流速率以及太阳辐射、空气湿度、空气温度进行持续同步监测,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甘蔗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相关关系预测模型,计算分析发现... 茎流速率是影响甘蔗作物耗水的重要因素。采用插针式茎流计和气象站对甘蔗的茎流速率以及太阳辐射、空气湿度、空气温度进行持续同步监测,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甘蔗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相关关系预测模型,计算分析发现:广西甘蔗茎流速率在白天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在夜间主要受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影响;而且,广西甘蔗茎流速率还随着气象因素呈周期性变化,晴天茎流呈M型,茎流速率最大可达38g/h;阴天茎流呈倒V型,茎流速率最高20g/h;雨天茎流较为平缓,茎流速率最高10g/h。利用所建立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模型,进行广西甘蔗耗水量预测,简单快捷,有利于广西各地生产单位有效的制订甘蔗节水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作物耗水 茎流速率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四高 胡生君 +1 位作者 肖俊波 裴承敏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6期31-34,共4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全面总结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特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体系和治理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全面总结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特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广西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体系和治理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清洁小流域 治理体系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的蔗田土壤含水率监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卫熊 金向丹 +2 位作者 李浩翔 陈垒宇 王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甘蔗作为广西、云南等地的主要农作物,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土壤含水率是评估甘蔗是否受到干旱影响的重要指标。以蔗田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热红外和多光谱传感器数据计算出甘蔗冠层的温度、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等植... 甘蔗作为广西、云南等地的主要农作物,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土壤含水率是评估甘蔗是否受到干旱影响的重要指标。以蔗田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热红外和多光谱传感器数据计算出甘蔗冠层的温度、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等植被指数,采用人工测定的方法对无人机监测数据进行校正和率定,构建了甘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多光谱和热红外传感器计算的TVDI与蔗田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土壤含水率均具有高度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66、0.8190、0.8529和0.9160。因此,TVDI模型最适合用于监测甘蔗苗期和成熟期的受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热红外 蔗田 土壤含水率监测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研究
7
作者 覃江林 彭盼盼 胡铁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探究水稻在旱涝急转条件下光合效率及水分利用变化规律,从而为研究水稻经历旱涝急转灾害后产量变化及灌溉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以Ⅱ优898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_(leaf)... 为探究水稻在旱涝急转条件下光合效率及水分利用变化规律,从而为研究水稻经历旱涝急转灾害后产量变化及灌溉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以Ⅱ优898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_(leaf)及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光合速率A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程度和淹水深度对光合作用的累积作用最明显;A/gs与叶气温差呈线性相关,但旱涝急转导致响应积极性降低;分蘖期末~拔节孕穗期初WUE_(leaf)~g_(s)均可用上凸抛物线描述,此阶段干旱引起绝对光合速率的降低是影响生育期生物量积累的控制因素。拔节孕穗中后期WUE_(leaf)~g_(s)均可用下凸抛物线描述,经历旱涝急转导致叶片提前衰老,绝对蒸腾速率下降,WUE_(leaf)的增加并不能促使产量的补偿,可提前控制土壤含水量,减少非必要的水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Ⅱ优898水稻 正交实验 光合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广西旱坡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
8
作者 张文龙 邵金华 +3 位作者 黄凯 陈立民 韦本辉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8-1679,共12页
【目的】针对南方旱坡地犁底层上移、土壤水肥流失严重、产量不稳等问题,通过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坡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为构建和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选择有效的耕作方式和作物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针对南方旱坡地犁底层上移、土壤水肥流失严重、产量不稳等问题,通过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坡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为构建和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选择有效的耕作方式和作物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旱坡地主栽甘蔗品种“桂糖44号”为供试作物,在广西钦州市开展大田试验,设置3种耕作方式(粉垄耕作、旋耕、免耕),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甘蔗地0~40 cm土层中土壤的粒径分布。通过对土壤粒径组成、土壤质地、粒度参数特征和粒度频率分布的研究,阐明不同耕作措施对调控土壤粒径分布的作用。【结果】(1)不同耕作处理中土壤主要以中砂粒、细砂粒和粉粒为主,占比高达75.10%~87.59%;土壤质地类型可以划分为砂土、壤质砂土和砂质壤土。(2)各土层土壤整体分选效果极好,土壤平均粒径在2.66~4.58 mm;偏度表现为极负偏,表明土壤粒度中粗粒物质占比远大于细粒物质;土壤峰度等级在很宽平和中等之间,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峰度等级趋于宽平。(3)与旋耕和免耕相比,粉垄耕作增加土壤耕层深度,降低了表层土壤中粘粒、粉粒和细砂粒含量,使其在耕作底层累积;同时土壤粒径分布频率曲线由双峰分布变为单峰分布,且峰值高度、峰值范围对应粒径大小和土壤粒度累计频率曲线斜率也远大于旋耕和免耕处理,表明粉垄耕作使得土壤粒径分布更加集中。【结论】不同的土壤耕作方式可以显著的改变土壤粒径分布,进而促进构建合理的土壤耕层结构和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粉垄耕作处理对构建土壤耕层结构效果较好,土壤粒径整体趋于粗粒化,促进土壤的不均匀性,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在广西地区旱坡地种植管理中推广应用,确保农作物增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旱坡地 土壤粒径分布 土壤质地 土壤粒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s的土石坝表面人员与渗漏识别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勃渊 康飞 +2 位作者 梁学文 吴卫熊 朱思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针对小型土石坝的异常人员和渗漏安全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智能巡检方法。该方法基于无人机图像和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改进了YOLOv8s网络结构,引入细粒度卷积和新型MPDIoU损失函数,细粒度卷积能够捕捉到更丰富... 针对小型土石坝的异常人员和渗漏安全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智能巡检方法。该方法基于无人机图像和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改进了YOLOv8s网络结构,引入细粒度卷积和新型MPDIoU损失函数,细粒度卷积能够捕捉到更丰富的图像细节,而新型的MPDIoU损失函数则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定位精度。在自制的大坝异常人员和渗漏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识别算法在人员与渗漏的综合识别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提高了对土石坝工程库区入侵人员和大坝渗漏的检测准确度,并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无人机 深度学习 YOLOv8 土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赤红壤甘蔗田间滴灌带合理布设参数确定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凯 蔡德所 +1 位作者 潘伟 郭晋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143,共8页
赤红壤是广西蔗区主要土壤类型之一,为探讨赤红壤蔗区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该文在试验基础上,利用HYDRUS-3D建立了双点源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通过对照试验和模拟情况表明,HYDRUS-3D能较好地模拟试验土样的湿润锋运移规律和土... 赤红壤是广西蔗区主要土壤类型之一,为探讨赤红壤蔗区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该文在试验基础上,利用HYDRUS-3D建立了双点源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通过对照试验和模拟情况表明,HYDRUS-3D能较好地模拟试验土样的湿润锋运移规律和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HYDRUS-3D建模分析滴头间距、滴头流量对滴灌灌水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滴头间距对滴灌灌水均匀性影响较大,当滴头流量为1.38 L/h时,30、40、50 cm 3种滴头间距的滴灌带中,仅滴头间距30 cm的滴灌带满足试验土样灌水均匀性的要求;滴头流量对滴灌灌水均匀性也有一定影响,采用较大滴头能提高滴灌的灌水均匀性,但会增加单位灌溉面积设计供水能力,进而增加工程造价。综合考虑灌水均匀度、工程造价、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以及糖料蔗不同生育期的用水需求,确定广西赤红壤蔗区滴灌带合理的滴头流量为1.38 L/h、滴头间距为30 cm、糖料蔗生育初期的适宜灌水时间为3.5 h,糖料蔗生育旺盛期适宜灌水时间为6.5 h。该结果可为广西赤红壤蔗区滴灌系统田间滴灌带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糖料蔗 流量 滴灌 滴头间距 灌水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对广西蔗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文静 吴建强 +7 位作者 郭晋川 黎翔 代捷 黄凯 谭娟 吴卫熊 刘敏 由文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2-729,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糖料蔗节水灌溉试验区设置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微喷5种灌溉处理以及无灌溉空白对照共6个样地,于2015年5—11月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进...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糖料蔗节水灌溉试验区设置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微喷5种灌溉处理以及无灌溉空白对照共6个样地,于2015年5—11月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1 180只,隶属于2门10纲18目,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占总数的71.44%;常见类群为蜘蛛目、等翅目(白蚁科)、革翅目、直翅目、鞘翅目、蜚蠊目、半翅目和等足目。不同灌溉模式各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差异不显著。灌溉处理样地大型土壤动物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优于无灌溉样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并且地埋滴灌、喷灌样地与无灌溉样地间上述指标均差异显著。不同灌溉模式对蔗田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和微喷样地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无灌溉样地,且地埋滴灌与喷灌样地上述指标值较高。节水灌溉增强了土壤的储水能力,提高了土壤的营养条件,改善了蔗田土壤的微环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变化显著,主要表现在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与多样性增加,地埋滴灌和喷灌方式样地表现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大型土壤动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蔗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峰丛洼地区生态需水与景观格局的空间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建强 郭晋川 +5 位作者 谭娟 吴卫熊 黄凯 白杨 何令祖 王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0-805,共6页
选取广西峰丛洼地的典型区域田东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气象站实测资料,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和Arc GIS软件模拟研究区域生态需水的空间分布。利用Landsat 8数据解译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 选取广西峰丛洼地的典型区域田东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气象站实测资料,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和Arc GIS软件模拟研究区域生态需水的空间分布。利用Landsat 8数据解译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提取,分析生态需水与景观格局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田东县年度植被生态需水定额为85.91~339.27 mm;北部和南部山区的植被生态需水定额相对较大,中部、西部和东南部区域的生态需水定额相对较小。植被生态需水定额与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8和-0.186;与景观连通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21。研究成果可为区域的景观格局优化管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生态需水 景观格局 景观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区水体泛黑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一平 罗凡 +1 位作者 李荣辉 郭晋川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3-401,共9页
围绕桉树人工林区水体突发性泛黑的形成机理,参考国内外关于缺氧性黑水事件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从桉树人工林区泛黑现象的表征,致黑物质特性及来源,水体突发性泛黑的驱动因素,模拟预测及适应性调控等5个方面,讨论了桉树林区水体泛黑机... 围绕桉树人工林区水体突发性泛黑的形成机理,参考国内外关于缺氧性黑水事件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从桉树人工林区泛黑现象的表征,致黑物质特性及来源,水体突发性泛黑的驱动因素,模拟预测及适应性调控等5个方面,讨论了桉树林区水体泛黑机理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桉树人工林区的黑水是一种出现在林区洼地、溪流、水库等不同规模水体的颜色如墨的水,其致黑物质主要为桉树茎叶残体浸出液富含黑色溶解性有机碳(DOC)、单宁酸等,单宁酸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黑色络合物,以及当水体缺氧时形成的黑色金属硫化物。气象条件骤变,水文情势突变,沉积物的累积与运移等因素驱动了水体泛黑:对受水温分层结构影响的大中型水库等深水水体而言,致黑物质累积在水体底层,当气温骤降,水温分层结构失稳,水体内部多种化学反应及物质的运移过程发生变化,此时水体变黑。水文情势突变时,以潜流形式进入水库的径流将林区大量DOC、植物残渣、泥沙携带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泛黑。沉积物中微生物分解及氮、磷等的释放加重了水体底部缺氧,为致黑物质形成创造了环境。为了更好地预测和调控黑水,建立黑水运移模拟模型及对黑水进行适应性调控也尤为重要。目前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小规模水体(如溪流、河道等),而对会发生分层现象的大规模水体(如深水湖库等)的黑水发生机理仍不完全明晰,流域层面上的黑水模拟与预测还需进一步研究,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泛黑机理研究是未来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水体泛黑 溶解性有机碳 黑水模拟模型 适应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坡度对甘蔗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张文龙 陈立民 +2 位作者 邵金华 黄凯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种植坡度对甘蔗的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揭示不同种植坡度下影响甘蔗生长发育的内部因素,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南方旱坡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44号”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不同坡度处理(0...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种植坡度对甘蔗的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揭示不同种植坡度下影响甘蔗生长发育的内部因素,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南方旱坡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44号”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不同坡度处理(0°~25°),研究甘蔗各生长期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工艺成熟期产量和品质变化。【结果】甘蔗分蘖期至工艺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在15°~25°种植坡度下,均显著低于CK处理,分别降低8.08%~17.26%、5.05%~9.78%、7.87%~11.21%和14.19%~14.78%、11.63%~21.87%、7.36%~10.20%;不同种植坡度下甘蔗的株高、茎长、茎粗、节间数和叶片数较CK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分别降低7.69%~35.48%、7.51%~27.17%、9.68%~25.81%、7.50%~14.28%、13.55%~18.64%。此外,甘蔗出苗率、产量较CK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分别降低3.20%~15.0%、1.89%~25.74%;分蘖率、分蘖成茎率仅在20°~25°处理下与CK处理达到显著差异,降低4.28%、9.97%~10.12%;单茎重仅在15°~25°处理下较CK处理显著降低10.71%~12.12%;有效茎数则在10°~25°处理下较CK处理显著降低1.80%~15.13%;同时,除甘蔗纤维分外,蔗汁锤度、蔗汁蔗糖分、蔗汁视纯度、甘蔗蔗糖分、蔗汁重力纯度均随着种植坡度的增加而降低,10°~25°处理较CK处理分别降低0.54%~14.23%、0.72%~15.94%、0.79~16.24%、0.25%~2.35%、1.68%~2.07%,差异显著。甘蔗纤维分增加随着种植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较CK处理显著提高10.56%~24.83%。【结论】随着种植坡度的增加,土壤水肥流失加重,抑制甘蔗的生长,降低甘蔗的光合作用、株高和茎粗等相关指标,导致甘蔗产量与品质的下降。种植坡度大于15°时,对甘蔗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建议旱坡地甘蔗种植坡度应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坡度 甘蔗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水口渠道的水流演进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莫明珠 刘明忠 +2 位作者 董祚 艾学山 陈森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2,共7页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节约用水的重要内容,灌区节水是农业节水的重点领域,开展灌区渠系水流演进研究,对灌区精准调水具有重要意义。以漳河灌区二干渠为研究对象,基于马斯京根水流演进基本原理,针对具有多个分水口渠道的水流变化特点,开...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是节约用水的重要内容,灌区节水是农业节水的重点领域,开展灌区渠系水流演进研究,对灌区精准调水具有重要意义。以漳河灌区二干渠为研究对象,基于马斯京根水流演进基本原理,针对具有多个分水口渠道的水流变化特点,开展了渠道水流演进的“先演后合”和“先合后演”方法对比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先演后合”得到的渠首流量均值更接近实际情况。本研究不仅可用于推求渠首配水过程和模拟各断面水位过程,而且可为灌区开展渠系水量的科学精准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多分水口 水流演进 先演后合 先合后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料蔗节水灌溉方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晋川 黄凯 +1 位作者 蔡德所 潘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10,共5页
糖料蔗生产已发展成为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种植面积、原料蔗产量和蔗糖总产量均占全国50%以上,高效节水灌溉是糖料蔗生产过程中增产和节水的有效措施。针对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尚缺乏科学、有效、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的问题... 糖料蔗生产已发展成为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种植面积、原料蔗产量和蔗糖总产量均占全国50%以上,高效节水灌溉是糖料蔗生产过程中增产和节水的有效措施。针对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尚缺乏科学、有效、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结合遥感调查和实地踏勘等,从糖料蔗生产、生态调节、资源利用三个一级指标入手,建立了一套包含糖料蔗产量及质量、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水资源节约和水质改善、微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提高等在内的14个二级指标和33项观测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具体观测与评价方法。以江州区糖料蔗基地为例,定量评价了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等不同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的生态效益及差异。评价结果可为促进广西糖料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最大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料蔗 节水灌溉 生态效益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减水剂在粘土中的插层行为及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世城 陈建国 +2 位作者 蒋亚清 吴光军 濮時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3-910,共8页
聚羧酸减水剂在粘土中的吸附、插层行为会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综述了聚羧酸减水剂在粘土中的吸附行为及在粘土矿物蒙脱石中的插层行为的机理、性能表征及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水泥胶砂流动度、抗压强度、抗... 聚羧酸减水剂在粘土中的吸附、插层行为会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综述了聚羧酸减水剂在粘土中的吸附行为及在粘土矿物蒙脱石中的插层行为的机理、性能表征及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水泥胶砂流动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抗压强度的影响,总结了粘土与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评价方法,阐述了调控插层行为的措施,展望了调控聚羧酸减水剂插层行为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粘土 插层行为 性能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宁大王滩水库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德越 李荣辉 +3 位作者 吴志强 赵立朝 蓝刚 丁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根据2016年11月—2017年8月大王滩水库4个季度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对该水库野生鱼类资源现状、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共鉴定鱼类34种,隶属于4目9科26属,以鲤科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量的64.71%和48.15%... 根据2016年11月—2017年8月大王滩水库4个季度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对该水库野生鱼类资源现状、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共鉴定鱼类34种,隶属于4目9科26属,以鲤科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量的64.71%和48.15%。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结果表明优势种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鲤(Cyprinus carpio)、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各采样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213~2.279,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995~3.412,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448~0.771,Simpson生态优势度(C)为0.120~0.507,其中S3采样点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S1采样点相对较低;夏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Cluster聚类和ANOSIM相似性分析表明,大王滩水库鱼类物种组成时空差异不显著,鱼类种群分布较均匀。对比研究发现,大王滩水库中鱼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减少及外来物种入侵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大王滩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pH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光军 陈建国 +2 位作者 蒋涛 莫开生 樊日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88,共4页
采用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方法配制植生混凝土,研究了粉煤灰、硅灰及偏高岭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内部孔隙pH值发展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硅灰及偏高岭土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达8.0~10.0 MPa,孔隙率为30%以上,90 ... 采用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方法配制植生混凝土,研究了粉煤灰、硅灰及偏高岭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内部孔隙pH值发展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硅灰及偏高岭土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达8.0~10.0 MPa,孔隙率为30%以上,90 d孔溶液pH值降低至11.6~11.8。满足河流护岸、道路护坡等对植生混凝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抗压强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权重SMI-P法的广西人水和谐度量化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大洋 黄凯 +2 位作者 莫崇勋 吴卫熊 冯世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112,共6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采用SMI-P法构建广西区域人水和谐度量化评价模型。在全面分析水系统和人文系统的基础上,以量化的人水和谐度为目标,以健康度、发展度和协调度为控制要素,选取与控制要素相关的23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采用SMI-P法构建广西区域人水和谐度量化评价模型。在全面分析水系统和人文系统的基础上,以量化的人水和谐度为目标,以健康度、发展度和协调度为控制要素,选取与控制要素相关的23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模糊变权法确定权重,对广西区域2010-2015年人水和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区域"十二五"期间在协调水系统健康和发展关系之间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明显成效,人水和谐度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同时,良好的人水和谐发展态势可为今后"十三五"和"河长制"等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信心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P法 综合权重 人水和谐度 广西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