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莫建飞 莫伟华 陈燕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71-377,共7页
采用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2000~2017年的广西喀斯特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广西喀斯特区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运用气候方程法,构建广西喀斯特区气候资源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广西喀斯... 采用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2000~2017年的广西喀斯特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广西喀斯特区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运用气候方程法,构建广西喀斯特区气候资源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广西喀斯特区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因子,构建基于NPP的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定量评价模型,分析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区大部分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区,以植被生态系统类型为空间尺度,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特征表现为灌丛>农田植被>草丛>其他;以市县为空间尺度,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特征表现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递增趋势,重要、极重要区占50. 6%,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崇左等国家级、市级山地自然保护区,一般重要区只占24. 5%,主要分布贵港、玉林、桂林、贺州、来宾等地市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人类活动干扰频繁地区。基于较高空间分辨率的NPP,采用“3S”技术开展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定量评价,可以为区域生态保护空间精准定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定量评价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喀斯特地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关键指标和评估模型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莫建飞 陈燕丽 莫伟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为了能更合理地评价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以岩溶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为蓝本,通过引入石漠化因子,对RUSLE进行修正;通过计算土壤侵蚀量、划分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关键因子影响评估,构建广西岩溶生态... 为了能更合理地评价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以岩溶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为蓝本,通过引入石漠化因子,对RUSLE进行修正;通过计算土壤侵蚀量、划分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关键因子影响评估,构建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空间叠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3种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对多种评估结果进行验证与对比,选取最优评价方法对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引入石漠化因子后的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可以较合理地评价广西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流失空间分布状况;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因子作用大小顺序为:气象>石漠化>植被>土壤>地形>人类活动,土壤流失影响率与大多数敏感性因子和土壤侵蚀强度均呈一致变化趋势;3种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方法对比以主成分分析法(PCAEI)评估结果最优,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AHPEI)次之,因子叠加分析法(CMSEI)较差。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以轻度、中度、高度敏感区为主,水土流失敏感性整体中度偏重,水土流失敏感性强度由东部向西部、由南部向北部逐渐增强,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河池市、百色市,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崇左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关键指标 空间主成分分析 “3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