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15年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明 谢敏 +3 位作者 丁美花 许文龙 黄思琦 高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001—2015年间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遥感监测防城港市15 a来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特征。选用2001年、2008年和2015年获取的3期陆地卫星(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遥感数据,反演防城港市地表温度(la... 为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001—2015年间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遥感监测防城港市15 a来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特征。选用2001年、2008年和2015年获取的3期陆地卫星(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遥感数据,反演防城港市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设置热岛强度及热岛比例指数2个评价指标,从热岛强度的时空分布和面积变化、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发展特征以及城市下垫面特性对热岛效应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防城港市热岛效应15 a间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防城港市各区市县建成区面积均呈迅速扩张的趋势;(2)城市热岛强度逐年增强,港口区强热岛区增幅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26.72%;(3)城市热岛比例指数逐年递增,东兴市最高,达到0.62;(4)城市绿地和水体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水体的作用距离和降温幅度均大于绿地,但防城港市建成区植被和水体的比例明显偏低。上述研究成果可为防城港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城港市 地表温度(LST) 热岛强度 城市热岛比例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西温度气象参数精细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罗红磊 黄小燕 +3 位作者 苏志 何如 周绍毅 杨思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93-98,共6页
利用广西90个国家气象站和12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建站至2016年极端气温资料,采用耿贝尔分布推算了站点各重现期的极端气温,并应用GIS技术对广西的温度气象参数进行精细化研究,推算出了广西1 km×1 km分辨率的10、30、50和100年一遇的... 利用广西90个国家气象站和12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建站至2016年极端气温资料,采用耿贝尔分布推算了站点各重现期的极端气温,并应用GIS技术对广西的温度气象参数进行精细化研究,推算出了广西1 km×1 km分辨率的10、30、50和100年一遇的极端气温,分析了温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用耿贝尔分布函数对极端气温进行拟合是合理和准确的;经过GIS格网技术推算后得到的温度气象参数更精准更细致,能准确地描述出其空间的分布特征;GIS的应用为高新科技在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各重现期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是北部低、南部高,丘陵山区低、盆地平原高;各重现期极端最高气温的分布是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南宁、崇左、贵港、柳州、贺州,以及桂林市、灵川县、临桂县等地相对较高,向南靠近沿海和与湘、黔交界的北部边缘各地,以及金秀县、那坡县、靖西县、德保县等地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温度气象参数 精细化推算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莫建飞 钟仕全 +3 位作者 陈燕丽 匡昭敏 何燕 李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7,共8页
基于C/S结构和GIS组件开发技术,利用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指标与灾害评估模型,研发了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不同作物的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产品的快速制作,并进行了业务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 基于C/S结构和GIS组件开发技术,利用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指标与灾害评估模型,研发了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不同作物的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产品的快速制作,并进行了业务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技术较为成熟,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件式GIS 农业气象灾害 监测预警 评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部地区坡地桉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智强 王旭 +2 位作者 苏永秀 杨怀 夏福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3-267,共5页
采用偏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南部地区2.5万hm22~8a生桉树(Eucalyptus)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与该地区的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制约坡地桉树生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该地区桉树生长与气候... 采用偏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南部地区2.5万hm22~8a生桉树(Eucalyptus)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与该地区的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制约坡地桉树生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该地区桉树生长与气候因子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成年桉树的树高和单位蓄积量生长主要受最冷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的影响;(2)胸径生长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小;(3)4a生桉树受最冷月气温、年平均气温影响较大;(4)2a生桉树幼林平均胸径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尽管降水量丰富,但由于坡地特殊的地形,年降水量仍然是制约广西南部坡地桉树人工林的主要限制因子;(6)广西南部地区太阳辐射较大,不是制约桉树生长的主要因素,故在采用3-PG模型预测桉树生长状况时,太阳辐射不是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坡地 气象条件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莉 匡昭敏 +2 位作者 莫建飞 刘芳 黄肖寒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增强对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利用气象、植被、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根据风险三角形理念,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危险度、受灾可能性和承灾体脆弱度3个方面,选择因子构建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 为增强对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利用气象、植被、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根据风险三角形理念,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的危险度、受灾可能性和承灾体脆弱度3个方面,选择因子构建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以确定各指标和因子的权重,构建评估模型,并计算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指数,再基于GIS绘制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显示: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来宾和崇左等市的局部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东南地区。利用灾情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分布与甘蔗灾情损失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甘蔗 秋旱 风险三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模型在甘蔗绵蚜虫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欧钊荣 谭宗琨 苏永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141-9143,9152,共4页
根据广西甘蔗绵蚜虫发生发展气象生理指标和绵蚜虫历年发生情况资料,建立了误差反传前向网络(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模型模拟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报精度都比较高。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甘蔗 绵蚜虫 气象等级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海雾天气形成预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燕丽 郭晓薇 +2 位作者 黄永璘 何立 莫建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133-137,共5页
本研究利用北部湾地区6个气象站的大雾记录及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露点等逐小时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雾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其特征规律,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法建立北部湾地区海雾预测模型,结果... 本研究利用北部湾地区6个气象站的大雾记录及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露点等逐小时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雾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其特征规律,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法建立北部湾地区海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和风速是北部湾海域大雾天气的关键的影响因子。在相对湿度越大,风速越小时大雾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越大,且大雾天气在相对湿度为95%~100%、风速为0~3 m/s时出现的频率最高。利用相对湿度和风速所建立的大雾预测模型对无雾天气预测准确率为75.2%,大雾天气预测准确率为77.9%,总预测准确率为76.6%,总体预测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预测 北部湾 逻辑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西香蕉种植生态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何燕 苏永秀 +1 位作者 李政 丁美花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3-576,共4页
根据香蕉对生态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种植香蕉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得出广西不同地理背景下1 km×1 km网格点上的有关气候要... 根据香蕉对生态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种植香蕉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得出广西不同地理背景下1 km×1 km网格点上的有关气候要素值,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方法。对广西香蕉进行种植生态气候适宜区的划分,并对区划结果评述和建议,为广西香蕉生产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香蕉 气候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遥感数据的红树林信息提取研究——以广西茅尾海为例 被引量:25
9
作者 蒙良莉 凌子燕 +3 位作者 蒋卫国 钟仕全 陈燕丽 孙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7,共7页
基于2018年的Sentinel-1雷达影像和Sentinel-2光学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获取影像的光谱、几何、纹理、自定义特征和多极化后向散射系数5个种类的90个特征变量,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多种特征组合方案,利用随机森林... 基于2018年的Sentinel-1雷达影像和Sentinel-2光学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获取影像的光谱、几何、纹理、自定义特征和多极化后向散射系数5个种类的90个特征变量,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多种特征组合方案,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对保护区内的地物进行识别并提取红树林信息。结果表明:多特征耦合优化模式的分类效果最好,总体精度为89.60%,Kappa系数为0.8756,其中,红树林的制图精度与用户精度分别为96.39%、97.56%;识别出的茅尾海红树林面积为19.2 km 2,占整个研究区的2.67%。该研究揭示了Sentinel-1和Sentinel-2数据在红树林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红树林 Sentinel-1 Sentinel-2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rfer技术的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炫柯 刘志平 +3 位作者 谭宗琨 黄维 韦剑锋 贾显锋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4期30-32,37,共4页
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纬度越高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 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纬度越高甘蔗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越高,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根据甘蔗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无低温寒冻害区、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区划 低温寒冻害 Surfe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RFER技术的广西木薯寒冻害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炫柯 黄维 +2 位作者 姚裕群 韦剑锋 谭宗昆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03-107,共5页
低温寒冻害是影响木薯生产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广西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以及防御低温霜冻对策,可为优化广西木薯产业布局、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木薯低温... 低温寒冻害是影响木薯生产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广西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以及防御低温霜冻对策,可为优化广西木薯产业布局、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结果表明,纬度越高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越高,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根据木薯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区。研究结果可为规避低寒冻害对广西木薯的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区划 低温寒冻害 SURFE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广西龙眼种植优化布局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2
作者 苏永秀 丁美花 +1 位作者 李政 孙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5-149,共5页
广西具有发展龙眼的适宜气候条件,却由于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而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为了优化广西龙眼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及产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筛选出龙眼生长发育的限制性气候要素,确定了龙眼种... 广西具有发展龙眼的适宜气候条件,却由于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而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为了优化广西龙眼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根据龙眼的生物学特性及产量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筛选出龙眼生长发育的限制性气候要素,确定了龙眼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89个站点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建立了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在G IS平台上按1 km×1 km细网格对区划指标进行了小网格推算,并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其残差部分进行空间内插;将推算结果和插值结果进行迭加,实现对区划指标小网格栅格数据的订正,使推算的结果更为精确。采用G IS技术对龙眼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该区划按种植龙眼的气候适宜性,将广西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气候区,绘制了龙眼优化布局的细网格区划专题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龙眼品种的优化布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给出了比较合理的早、中、晚熟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并分区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为广西龙眼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种植适宜性 区域布局 品种布局 气候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小网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过拟合研究 被引量:83
13
作者 金龙 况雪源 +2 位作者 黄海洪 覃志年 王业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70,共9页
针对神经网络方法在预报建模中存在的“过拟合”(overfitting)现象和提高泛化性能 (generalizationcapability)问题 ,提出了采用主成分分析构造神经网络低维学习矩阵的预报建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新的神经网络预报建模方法 ,通过... 针对神经网络方法在预报建模中存在的“过拟合”(overfitting)现象和提高泛化性能 (generalizationcapability)问题 ,提出了采用主成分分析构造神经网络低维学习矩阵的预报建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新的神经网络预报建模方法 ,通过浓缩预报信息 ,降维去噪 ,使得神经网络的预报建模不需要进行适宜隐节点数的最优网络结构试验 ,没有“过拟合”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预报模型 过拟合现象 泛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GIS的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评估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莉 匡昭敏 +1 位作者 莫建飞 孟翠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93-201,F0003,共10页
为增强对广西秋季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该文利用气象、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广西省秋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度、孕灾环境的脆弱度、干旱承灾体的易损度和抗灾能力等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 为增强对广西秋季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该文利用气象、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广西省秋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度、孕灾环境的脆弱度、干旱承灾体的易损度和抗灾能力等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以此构建评估模型并计算广西秋旱灾害风险指数,再基于GIS绘制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中盆地和桂西部分山区;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和桂北的山区,桂南沿海和桂东南部分地区。利用广西干旱灾情数据验证表明,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结果与干旱灾情损失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前防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估 广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功能与设计 被引量:54
15
作者 张雪芬 薛红喜 +4 位作者 孙涵 曹治国 李翠娜 金红伟 余正泓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根据现代农业气象业务需求,提出了可视化、实时性、远程控制的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技术思路、设计原则,并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及自动化观测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具有作物生长、农田气象要素观测及环境监控功能,可实现作物发育期... 根据现代农业气象业务需求,提出了可视化、实时性、远程控制的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技术思路、设计原则,并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及自动化观测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具有作物生长、农田气象要素观测及环境监控功能,可实现作物发育期、株高、盖度等的自动观测,还可实现农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实时监测。该文利用三维空间模拟技术初步确定了CCD(charge-coupled device)传感器的技术指标;提出利用图像判别技术,结合作物生长特征及农业气象指标,实现作物发育期自动判别;利用摄影测量学技术,采用动态跟踪法实现作物株高自动化观测;提出了作物盖度的计算方法和通过研究作物盖度与密度、叶面积指数的关系,解决作物种植密度和叶面积指数自动观测的技术思路。该系统模仿人工观测原理,将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学等技术引入农业气象自动观测中,基本上可以满足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任务的实时性、可视化和自动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自动观测 图像处理 摄影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莫建飞 钟仕全 +1 位作者 陈燕丽 孙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88,共6页
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56年降水过程资料,采用百位数法确定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结合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空间模型,获得了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图;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本底、社会经济统... 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56年降水过程资料,采用百位数法确定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结合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空间模型,获得了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图;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本底、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像元尺度的广西社会经济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GIS技术,构建不同时段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模型,获得了100 m×100 m网格的广西12 h、24 h极端降水事件下洪涝人口和GDP暴露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不同时段极端降水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暴露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征,12 h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高暴露度分布在降水量为100~250 mm范围内的南流江、郁江、柳江、浔江、红水河、右江、桂江等流域;24 h事件下,广西流域洪涝社会经济高暴露度分布在降水量为100~300 mm范围内的南流江、郁江、柳江、浔江、红水河等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暴露度 极端降水事件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遥感本底数据 GIS 广西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西甘蔗萌芽分蘖期干旱等级空间分布 被引量:11
17
作者 莫建飞 钟仕全 +3 位作者 陈燕丽 匡昭敏 何燕 李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3-115,共3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广西88个气象台站50年的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为基础数据,利用广西甘蔗干旱灾害指数,计算广西甘蔗萌芽分蘖期的干旱等级灾害指数,根据干旱灾害等级指标,统计干旱等级灾害频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该生育期的甘蔗...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广西88个气象台站50年的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为基础数据,利用广西甘蔗干旱灾害指数,计算广西甘蔗萌芽分蘖期的干旱等级灾害指数,根据干旱灾害等级指标,统计干旱等级灾害频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该生育期的甘蔗干旱等级灾害频率与地理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广西甘蔗萌芽分蘖期干旱等级灾害空间分布模型,分析该生育期广西甘蔗干旱灾害等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甘蔗萌芽分蘖期干旱灾害等级在水平分布上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递增;在垂直分布上,由海拔较低的平原向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干旱灾害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西暴雨风险度实时评估系统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超泉 王政锋 +3 位作者 匡昭敏 李莉 孟翠丽 何立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6-280,共5页
针对精细化、定量化的暴雨灾害风险度实时评估方法的缺乏,应用广西的暴雨日数和日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历史灾情数据、高程和距海距离等地理信息数据,通过研究确定基于承灾体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抗灾力等多源数据的广西暴雨致险因子的辨识技... 针对精细化、定量化的暴雨灾害风险度实时评估方法的缺乏,应用广西的暴雨日数和日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历史灾情数据、高程和距海距离等地理信息数据,通过研究确定基于承灾体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抗灾力等多源数据的广西暴雨致险因子的辨识技术和序列构建方法,构建了针对农业、社会经济等不同承灾体的,基于暴雨危险度、孕灾环境脆弱度、暴雨灾害易损度和抗灾力的暴雨灾害风险度实时评估模型和等级指标,并运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二次开发技术,以实时评估模块为核心,研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广西暴雨风险度实时评估系统,简化和规范了暴雨风险度实时评估操作流程。应用所提系统对2011年9月29日的强台风"纳沙"带来的暴雨风险度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灾情实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风险度 实时评估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面向对象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08年广西经济林果寒害演变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匡昭敏 潘学标 +7 位作者 李莉 容军 何燕 罗永明 欧钊荣 张行清 陈超泉 孟翠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01-208,381,共9页
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寒害的演变特征可为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该文利用广西77个气象站点1961-2008年资料,选择极端最低气温、日最低气温≤5℃累积日数、日最低气温≤5℃积寒、24h最大降温幅度、日降水量≥5mm日数构建寒害指... 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寒害的演变特征可为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该文利用广西77个气象站点1961-2008年资料,选择极端最低气温、日最低气温≤5℃累积日数、日最低气温≤5℃积寒、24h最大降温幅度、日降水量≥5mm日数构建寒害指数(HI)模型,分析了广西经济林果寒害频率、站次比和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并应用GIS推算了寒害强度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广西经济林果寒害频率、站次比和寒害强度20世纪60和70年代较重,90年代较轻;与气候变暖对应,48a来广西寒害总体呈减小趋势,但21世纪初(2001-2008年)寒害频率、站次比和寒害强度比90年代增加。广西经济林果商业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寒害强度为0.24以下的苍梧、蒙山、来宾、都安、巴马、百色等县市以南的大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果树 冷害效应 演变特征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MWF集合预报产品在广西暴雨预报中的释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华生 黄小燕 黄颖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基于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度算法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该文提出一种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产品进行暴雨预报的释用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度算法,对ECMWF集合预报的51个成员进行筛选,选取若干个与预报对象相关性... 基于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度算法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该文提出一种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产品进行暴雨预报的释用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度算法,对ECMWF集合预报的51个成员进行筛选,选取若干个与预报对象相关性最大、相互间冗余度最小的成员作为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输入因子。利用ECMWF集合预报降水量平均值对建模样本进行分类,使预报模型的建模样本更具有针对性。通过2012年4月-2015年12月的交叉独立样本试验预报和2016年1-9月的业务预报试验的统计结果表明:该释用方法的暴雨预报TS和ETS评分,均比采用ECMWF集合预报产品51个成员降水量预报进行插值后取平均值的释用方法分别提高了0.07和0.05以上,显示了较好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度算法 随机森林回归算法 释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