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探究——以刘三姐传说的多元艺术呈现与传播为例
1
作者 韦苏娜 《艺术传播研究》 2025年第2期34-44,共11页
关于刘三姐的传说,不仅在历史演变中逐渐被融入丰富的社会文化元素,也在如今与现代社会相契合,借助创新的艺术形式以及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乃至国际舞台。以对刘三姐传说的多元艺术呈现与传播为切入点,可探究民间传统... 关于刘三姐的传说,不仅在历史演变中逐渐被融入丰富的社会文化元素,也在如今与现代社会相契合,借助创新的艺术形式以及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乃至国际舞台。以对刘三姐传说的多元艺术呈现与传播为切入点,可探究民间传统文化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现代“转型”策略。如何在保持刘三姐传说的文化精髓的同时,使其展现出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与习惯的艺术呈现与传播方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刘三姐可被视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一种区域性、民族性延伸,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体系中一个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而其艺术呈现与传播方式的现代转型,也为研究中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传说 艺术呈现 艺术传播 文艺创新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下广西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2
作者 莫彬彬 《歌海》 2024年第5期145-152,共8页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枢纽。广西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文化活动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服务供给方面还存在宣传手段落后、知晓率低、人才短缺、机制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美国学者卡...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枢纽。广西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文化活动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服务供给方面还存在宣传手段落后、知晓率低、人才短缺、机制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美国学者卡尔·阿尔布瑞契特“服务三角”模型理论提出的服务策略、服务人员、供给系统、顾客价值四个维度优化策略,主要是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吸纳优秀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供给侧改革等措施,来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效能,以更好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三角”模型 乡镇综合文化站 供给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演艺业发展研究——以《坐妹·三江》演艺项目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玉妮 《歌海》 2020年第1期29-32,共4页
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优势,借助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机遇,《坐妹·三江》作为中国首个侗族风情演艺项目,应当深入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元素、创新节目、拓宽市场、推广品牌、提升服务,打造良好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演艺品牌,走向可持... 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优势,借助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机遇,《坐妹·三江》作为中国首个侗族风情演艺项目,应当深入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元素、创新节目、拓宽市场、推广品牌、提升服务,打造良好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演艺品牌,走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民族文化旅游演艺 《坐妹·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东盟的广西艺术产业发展研究
4
作者 李智丽 《歌海》 2023年第6期142-149,共8页
广西的艺术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产生和形成,广西拥有丰富的艺术产业资源,与东盟各国有较强的文化认同,与东盟各国艺术交流日益成熟。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面向东盟推进广西艺术产业发展,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广西的艺术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产生和形成,广西拥有丰富的艺术产业资源,与东盟各国有较强的文化认同,与东盟各国艺术交流日益成熟。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面向东盟推进广西艺术产业发展,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艺术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内在要求、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客观要求等角度,对发展广西艺术产业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艺术产业 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广西文化惠民路径研究
5
作者 曹庆华 《歌海》 2020年第5期95-101,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初步建成了广西文化惠民体系,但在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艺术精品、丰富文化惠民产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初步建成了广西文化惠民体系,但在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艺术精品、丰富文化惠民产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加强文化惠民工作的力度,以期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文化惠民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特色小镇建设与品牌重塑研究——以广西玉林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晨 伍丹 《歌海》 2022年第6期124-132,共9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聚焦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以广西玉林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转化为例,研究文旅特色小镇建设与品牌重塑,为当下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发展及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提供新参考和新思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旅特色小镇 文化旅游品牌 产业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植物染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7
作者 闫雪梅 《歌海》 2021年第3期80-84,共5页
中国植物染技艺源远流长,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历经上万年的时间与考验,仍然顽强地扎根于民间。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含有天然色素的植物极其丰富,并完整保留着多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的传统植物染技艺。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我国积... 中国植物染技艺源远流长,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历经上万年的时间与考验,仍然顽强地扎根于民间。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含有天然色素的植物极其丰富,并完整保留着多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的传统植物染技艺。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的素质教育新方式,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为样本,探索植物染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路径,通过研究性学习和体验式教育,以期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工艺 植物染色 研学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崛起: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重启·山海经》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玉妮 《艺苑》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文旅融合领域的实践和文化旅游新质生产力崛起的体现,平行时空元宇宙剧场·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重启·山海经》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的实践、数字艺术在文旅... 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文旅融合领域的实践和文化旅游新质生产力崛起的体现,平行时空元宇宙剧场·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重启·山海经》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的实践、数字艺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探索。该演艺项目以“数字技术+文化传承+舞台演艺”的创新方式重新解读了古老的中华文明,通过国潮审美和数字技术讲述了全新的“中国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让观众看到了该演艺项目对中华文化深厚的敬意与传承的决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数字技术 文化旅游演艺 《重启·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话剧《三街两巷》看家长里短中的南宁精神
9
作者 潘俊锟 《上海艺术评论》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原创话剧《三街两巷》是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拆迁前夕为故事背景,讲述阿芳婶、三叔公、崩牙强等“三街两巷”街坊邻里生活的都市轻喜剧。通过小人物的视角讲述时代洪流之下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作为一部广西本土的原创戏剧,话... 原创话剧《三街两巷》是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拆迁前夕为故事背景,讲述阿芳婶、三叔公、崩牙强等“三街两巷”街坊邻里生活的都市轻喜剧。通过小人物的视角讲述时代洪流之下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作为一部广西本土的原创戏剧,话剧《三街两巷》不仅展现南宁老街区的历史沧桑,更是对南宁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一次深刻阐释。通过还原南宁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将南宁人面对困难乐观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面貌,以及“能帮就帮”的优秀品质积极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乐观向上 现实生活 精神面貌 时代洪流 历史沧桑 故事背景 南宁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器学的研究到口述史的研究——京族独弦琴的研究综述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羽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111-116,共6页
京族独弦琴的研究一向借助独弦琴的实物和图像等材料,对独弦琴的物质性层面给予了大量关注,传统的独弦琴研究以静态为主。21世纪初期,研究者将目光投向独弦琴的动态展现的表演研究,独弦琴的舞台呈现、乐曲创作的活态表演成为研究者关注... 京族独弦琴的研究一向借助独弦琴的实物和图像等材料,对独弦琴的物质性层面给予了大量关注,传统的独弦琴研究以静态为主。21世纪初期,研究者将目光投向独弦琴的动态展现的表演研究,独弦琴的舞台呈现、乐曲创作的活态表演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随着多学科研究视角的介入,独弦琴的研究呈现了从乐器学视角到口述史视角的转向,实质上多是以独弦琴传承人、演奏者为主的活态表演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应更关注独弦琴历史进程中人与琴的互动,从独弦琴艺术亲历者的口述材料中,理解独弦琴“器—乐—人”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族 独弦琴 乐器学 口述史 乐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族服饰元素在商务职业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玉妮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第4期23-25,共3页
职业者的着装是地区的形象和表征,体现该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风貌,因此商务职业装既要保持商务服装简洁、干练的特征,又要融入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壮族最主要的聚居地区,应在商务服装设计的基本理念上,... 职业者的着装是地区的形象和表征,体现该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风貌,因此商务职业装既要保持商务服装简洁、干练的特征,又要融入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壮族最主要的聚居地区,应在商务服装设计的基本理念上,融入壮族服装的传统款式和色彩、元素,为广西各类窗口单位设计出具有时尚感的壮族特色商务职业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服饰元素 商务职业装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技”为“戏”的艺术审美——评广西首部红色题材杂技剧《英雄虎胆》
12
作者 韦苏娜 《杂技与魔术》 2025年第2期15-17,共3页
广西首部红色题材杂技剧《英雄虎胆》以高超的艺术水准演绎英雄故事,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富有地域特色。本文以该剧为例,探求杂技剧化“技”为“戏”的艺术审美。杂技剧是杂技和戏剧高度融合后发展而成,杂技因有了戏剧融入,而有了更多... 广西首部红色题材杂技剧《英雄虎胆》以高超的艺术水准演绎英雄故事,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富有地域特色。本文以该剧为例,探求杂技剧化“技”为“戏”的艺术审美。杂技剧是杂技和戏剧高度融合后发展而成,杂技因有了戏剧融入,而有了更多的故事性,戏剧也因拥有了杂技而更具观赏性。《英雄虎胆》的演员们化“技”为“戏”,完美地表现了英雄与土匪的斗智斗勇,赋予了角色灵魂,成功塑造了侦察科长曾泰、女匪阿兰、粮食工作队员叶荔等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 红色题材 英雄虎胆 杂技剧 技艺精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文化探考与现代转化——以广西忻城莫土司衙署为例
13
作者 闫雪梅 杨雨欣 《歌海》 2024年第6期46-53,共8页
广西忻城莫土司衙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遗存,分析其建筑装饰纹样折射出的土司制度变迁历程与民族文化交流轨迹,以及礼制象征、审美表达和工艺传承的内在逻辑,基于文化遗产活化视角,提出萃取经典纹样打造文化标识... 广西忻城莫土司衙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遗存,分析其建筑装饰纹样折射出的土司制度变迁历程与民族文化交流轨迹,以及礼制象征、审美表达和工艺传承的内在逻辑,基于文化遗产活化视角,提出萃取经典纹样打造文化标识、创新表现形态拓维应用场域、依托数字技术促进保护传承等路径,以期为民族地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新样本,也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重构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装饰纹样 土司制度 文化遗产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思考
14
作者 廖磊 《歌海》 2023年第4期102-108,共7页
自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以来,我国开始有了创作版画的史页,随后版画创作以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抗战时期,新兴木刻的先驱李桦、赖少其、刘建庵等在广西成立广西版画研究会,并举办多场全国性版画展览,奠定了广西版画的发... 自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以来,我国开始有了创作版画的史页,随后版画创作以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抗战时期,新兴木刻的先驱李桦、赖少其、刘建庵等在广西成立广西版画研究会,并举办多场全国性版画展览,奠定了广西版画的发展基础,促进了广西现代版画的萌芽。通过回顾广西现代版画的萌芽、成长、发展繁荣、成熟等四个历史阶段,并对各阶段代表作品进行详细阐述,进而剖析广西版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过程及历史成因;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对广西现代版画发展提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现代版画 新兴木刻 版画创作 版画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开盛宴 以舞宣情——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
15
作者 吕晨 《艺苑》 2022年第2期66-69,共4页
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期间再度上演,结合该剧人物角色、剧情发展、舞蹈编排、舞美设计等方面,谈其舞美呈现出来的视觉盛宴和舞蹈语汇的宣情动人,并从立神幻、现民俗、分善恶等特点论其审美经验和观演体验,以... 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在第十一届广西剧展期间再度上演,结合该剧人物角色、剧情发展、舞蹈编排、舞美设计等方面,谈其舞美呈现出来的视觉盛宴和舞蹈语汇的宣情动人,并从立神幻、现民俗、分善恶等特点论其审美经验和观演体验,以探讨该舞剧创作的叙事功能和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界人间》 舞剧 舞美 审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丝竹乐器音色变迁
16
作者 徐海龙 《艺术传播研究》 2020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以我国丝竹音乐的物质材料为切入点,以文化生态学视角比较民族乐器制作用材多样化的得失,即可分析由此产生的丝竹音色审美差异,讨论丝竹音色变迁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传统是一条河流,博物馆式的原样继承注定缺乏生命力,时代会催生具... 以我国丝竹音乐的物质材料为切入点,以文化生态学视角比较民族乐器制作用材多样化的得失,即可分析由此产生的丝竹音色审美差异,讨论丝竹音色变迁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传统是一条河流,博物馆式的原样继承注定缺乏生命力,时代会催生具有相应特点的音色审美,民族器乐正是在这样的不断扬弃中实现其艺术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竹音乐 民族乐器 文化生态 音色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如何保护和传承毛南族花竹帽文化
17
作者 李智丽 《艺术家》 2020年第6期154-154,共1页
历史社会的不断变迁,使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毛南族花竹帽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社会的发展使花竹帽文化发生了转化,其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与意义。本文就如何保护和传承毛南族花竹帽文化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为其提供参考意见。中... 历史社会的不断变迁,使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毛南族花竹帽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社会的发展使花竹帽文化发生了转化,其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与意义。本文就如何保护和传承毛南族花竹帽文化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为其提供参考意见。中国传统文化源于生活,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个性及生活习性。毛南族花竹帽文化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及个人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族的传统文化也渐趋同,保护和传承好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发展 毛南族 中国传统文化 花竹帽 保护和传承 民族风格 源于生活 参考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与民族形式感的互融
18
作者 全婕 《歌剧》 2019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歌剧作为一种外来艺术样式,扎根中国已近百年,从新近的国内原创歌剧作品中可以看到部分作曲家从题材的选择和形式的运用都有着浓厚的民族形式感。2018年由作曲家陆培、作家梁绍武、导演冯佳及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国家艺术基... 歌剧作为一种外来艺术样式,扎根中国已近百年,从新近的国内原创歌剧作品中可以看到部分作曲家从题材的选择和形式的运用都有着浓厚的民族形式感。2018年由作曲家陆培、作家梁绍武、导演冯佳及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资助项目——民族歌剧《三月三》,正是中国歌剧如何"民族化"的探索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歌剧 歌剧《三月三》 民族形式感 “渗透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白鸣奏出心的序曲——黄新波《心曲》组画绘画语言分析
19
作者 廖磊 《歌海》 2024年第4期112-117,共6页
《心曲》组画是黄新波木刻艺术风格全面成熟的代表作品,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心曲》组画中人物形象的动态设计、刀法语言特征以及背景空间氛围营造等,展现出黄新波中西融合的版画语言艺术价值,其创作手法和理念对现代版... 《心曲》组画是黄新波木刻艺术风格全面成熟的代表作品,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心曲》组画中人物形象的动态设计、刀法语言特征以及背景空间氛围营造等,展现出黄新波中西融合的版画语言艺术价值,其创作手法和理念对现代版画创作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新波 《心曲》 绘画语言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历史题材戏剧作品的精神传承与表达创新——壮剧《百色起义》观后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雪梅 《歌海》 2022年第4期54-60,共7页
百色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实践。壮剧《百色起义》作为以戏剧形式表现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一方面坚守精神传承,对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中华优秀... 百色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实践。壮剧《百色起义》作为以戏剧形式表现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一方面坚守精神传承,对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注重表达创新,在叙事风格、人物塑造、舞台结构等方面突破固有程式,为当下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 百色起义 传统戏剧 壮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