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探究——以刘三姐传说的多元艺术呈现与传播为例 |
韦苏娜
|
《艺术传播研究》
|
2025 |
0 |
|
2
|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下广西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
莫彬彬
|
《歌海》
|
2024 |
0 |
|
3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演艺业发展研究——以《坐妹·三江》演艺项目为例 |
玉妮
|
《歌海》
|
2020 |
5
|
|
4
|
面向东盟的广西艺术产业发展研究 |
李智丽
|
《歌海》
|
2023 |
0 |
|
5
|
新时代背景下广西文化惠民路径研究 |
曹庆华
|
《歌海》
|
2020 |
0 |
|
6
|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特色小镇建设与品牌重塑研究——以广西玉林市为例 |
吕晨
伍丹
|
《歌海》
|
2022 |
3
|
|
7
|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植物染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开发 |
闫雪梅
|
《歌海》
|
2021 |
2
|
|
8
|
新质生产力崛起: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重启·山海经》为例 |
玉妮
|
《艺苑》
|
2024 |
1
|
|
9
|
从话剧《三街两巷》看家长里短中的南宁精神 |
潘俊锟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5 |
0 |
|
10
|
乐器学的研究到口述史的研究——京族独弦琴的研究综述及研究展望 |
黄羽
|
《艺术探索》
CSSCI
|
2021 |
1
|
|
11
|
壮族服饰元素在商务职业装设计中的应用 |
玉妮
|
《轻纺工业与技术》
|
2021 |
2
|
|
12
|
化“技”为“戏”的艺术审美——评广西首部红色题材杂技剧《英雄虎胆》 |
韦苏娜
|
《杂技与魔术》
|
2025 |
|
|
13
|
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文化探考与现代转化——以广西忻城莫土司衙署为例 |
闫雪梅
杨雨欣
|
《歌海》
|
2024 |
|
|
14
|
广西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思考 |
廖磊
|
《歌海》
|
2023 |
0 |
|
15
|
花开盛宴 以舞宣情——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 |
吕晨
|
《艺苑》
|
2022 |
0 |
|
16
|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丝竹乐器音色变迁 |
徐海龙
|
《艺术传播研究》
|
2020 |
0 |
|
17
|
浅析如何保护和传承毛南族花竹帽文化 |
李智丽
|
《艺术家》
|
2020 |
0 |
|
18
|
歌剧与民族形式感的互融 |
全婕
|
《歌剧》
|
2019 |
0 |
|
19
|
黑白鸣奏出心的序曲——黄新波《心曲》组画绘画语言分析 |
廖磊
|
《歌海》
|
2024 |
0 |
|
20
|
革命历史题材戏剧作品的精神传承与表达创新——壮剧《百色起义》观后 |
闫雪梅
|
《歌海》
|
202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