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勇飞 岑明 +3 位作者 吴广焕 麦刚 梁益荣 刘振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电动钻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6月-2009年10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限制电动钻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治疗组)和常规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前以及术后采用日本... 目的:探讨限制电动钻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6月-2009年10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限制电动钻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治疗组)和常规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前以及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其手术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143.5±22.3)min,术中出血量为(250.3±124.7)ml,伤口长度为(2.2±0.7)cm,VAS评分改善率为(80.1±4.7)%,ODI评分改善率为(73.6±2.8)%,平均输血量为(28.5±10.4)ml,术后平均引流量为(63.1±8.4)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3.8±17.6)min,术中出血量为(482.3±179.2)ml,伤口长度为(7.5±3.2)cm,VAS评分改善率为(73.2±312)%,ODI评分改善率为(62.4±1.9)%,平均输血量为(108.3±27.9)ml,术后平均引流量为(113.9±25.6)ml。两组同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01、6.18、3.28、2.29、2.26、9.43、7.48,P均〈0.05)。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术后2周、半年以及一年半两组组内及组间P值均〈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限制电动钻钻孔开窗髓核摘除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理念,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限制电动钻钻孔 开窗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