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韦柳花
罗小梅
邓慧群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5期51-52,共2页
-
基金
广西农业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广西野生茶树保护性开发的配套技术研究"(201516)
-
文摘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该地区野生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叶现代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推广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廖勤明
莫怀鸿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广西柑橘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南方园艺》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
文摘
茶叶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是茶叶技工技术和设备,其发展离不开茶叶加工技术创新研究和机械装备的应用推广。本文以茶叶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三个维度归纳总结了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和装备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茶叶现代化加工和装备的研究与推广提出了混合化、规模化、清洁化和自动化4方面的建议和对策,以其能为我国茶叶现代化进程提供部分参考和借鉴意见。
-
关键词
茶叶加工技术
产业加工装备
茶叶加工现代化
-
分类号
F326.1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广西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优异单株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赖兆荣
龙启发
邱勇娟
韦柳花
李国政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扶绥县农业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53-55,共3页
-
基金
广西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桂科攻1222011-1B)
-
文摘
《广西扶绥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研究》项目是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广西扶绥县姑辽野生茶树进行系统选育,对入选单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记录、检测其生化成分含量等研究。该文对部分入选单株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以及生化成分、制茶品质进行描述,为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
关键词
姑辽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系统选育
单株
广西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广西南山白毛茶加工乌龙茶(岩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谭少波
王小云
杨春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绿色科技》
2012年第3期28-29,共2页
-
基金
南山白毛茶群体种提纯复壮系统研究(编号:桂科青0991047)
广西科技厅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福云6号夏暑茶加工工夫红茶
六堡茶等工艺试验研究"资助
-
文摘
通过采用当地南山白毛茶品种为原料,根据南山白毛茶的鲜叶原料特点,探讨了武夷岩茶加工和台湾乌龙茶加工两种工艺的优点,提出了适合南山白毛茶加工乌龙茶(岩茶)的独特工艺,研制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乌龙茶(岩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关键词
南山白毛茶
岩茶
加工工艺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广西姑辽野生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7
- 5
-
-
作者
李凤英
邱勇娟
邓慧群
韦慧娜
赖兆荣
罗小梅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3-36,F0002,共5页
-
基金
广西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桂科攻1222011-1B)
-
文摘
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广西姑辽野生茶树资源13个株系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叶片解剖结构特征鉴定和分析它们的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抗逆性。结果表明,姑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产力指数为2 471.31-4 295.05,潜在生产力普遍较高,达到或超过广西茶树新品种品系的水平;茶多酚含量特别高,主要适制红茶;叶片均具有明显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抗逆力;生产性状在株系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生产力指数高、抗逆性强、红茶品质兼优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是姑辽41、姑辽37和姑辽39。
-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叶片
解剖结构
-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leaves
anatomy structures
-
分类号
S57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Q944.56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不同树冠改造方法对广西低产低效茶园的影响
被引量:3
- 6
-
-
作者
谭少波
王小云
刘诗诗
梁甜
-
机构
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田阳县油靖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6-880,共5页
-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林特色茶树资源调查与评价"(桂科AB16380055)
广西农业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广西低质茶园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17)
+1 种基金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桂林历史名茶的挖掘与开发利用研究"(20140129)
广西茶特色作物试验站昭平茶叶试验站项目
-
文摘
【目的】针对广西茶园现状和品种特点,对广西低产低效茶园树冠改造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低产低效茶园树冠改造技术,为广西低产低效茶园树冠改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轻修剪(CK)、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处理,对低产低效茶园树冠进行改造,比较不同改造处理对茶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4种树冠改造方法中,台刈方法的鲜叶产量最高,达1298.6 kg,其次是重修剪方法为1234.9 kg,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高于对照;重修剪方法的春季绿茶、红茶品质最好,综合得分最高分值达90分以上;改造后茶园达丰产期时,重修剪方法的累计产量最高。【结论】采用重修剪方法对广西低产低效茶园进行树冠改造,其累计产量最高,可以增加茶叶鲜叶中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制成的产品质量较好,春季绿茶香气高爽、滋味醇厚,红茶甜香浓郁、浓厚爽口,且有利于恢复树势,改造后达到丰产期所需的时间较短。
-
关键词
低产低效
树冠改造
重修剪
台刈
茶叶品质
产量
-
Keywords
Low-yield and low-efficiency
Crown reconstruction
Heavy pruning
Collar pruning
Tea quality
Yield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 7
-
-
作者
刘玉芳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95-97,共3页
-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桂科攻10100009)
-
文摘
针对乌龙茶在热风干燥过程中香气易于损失、冷冻真空干燥时间长和能耗大的问题,提出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干燥乌龙茶,即茶叶不经预冻,直接放入真空冷冻机内,控制机内温度在55℃、真空度在100(±30)Pa条件下对其进行干燥;以传统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方法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乌龙茶中叶绿素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感官品质以及茶叶复水性能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真空干燥所得的乌龙茶产品外形色泽翠绿、香气鲜灵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芬芳,综合品质高于用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品质,且能耗和时间均比真空冷冻干燥具有优势,是一种能提高乌龙茶品质的新干燥方法。
-
关键词
热风干燥
冷冻真空干燥
低温真空干燥
乌龙茶
品质
-
Keywords
hot air drying
frozen vacuum drying
low-temperature vacuum drying
oolong tea
Quality
-
分类号
TS205.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绿茶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 8
-
-
作者
刘玉芳
刘晓东
林国轩
郭春雨
邓丽洪
杨春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5-350,共6页
-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0100009-4)
-
文摘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
关键词
绿茶
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
冷冻真空干燥
热风干燥
品质
-
Keywords
green tea, combined Low-temperature vacuum and hot-air drying, freeze vacuum drying, hot-air drying, quality
-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高产优质茶树单株的选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4
- 9
-
-
作者
韦柳花
苏敏
罗小梅
诸葛天秋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9-513,共5页
-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能14123006-39)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GCJB-14-2)
-
文摘
采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结合的方法,从鸠坑种有性系茶园中筛选了6个优良单株。分别对6个优良单株的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生物学特征、抗逆性等方面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J4号属早生单株;制绿茶花香浓郁持久,品质优;氨基酸含量为2.80%,茶多酚含量28.38%;抗逆性强;发芽密度较高。J4号综合表现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优良单株。
-
关键词
茶树
选育
优良单株
鉴定
-
Keywords
Tea plant
Breeding
Superior individual
Determination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广西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郭春雨
诸葛天秋
罗跃新
杨小平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桂林理工大学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5期281-282,285,共3页
-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暨信息管理系统优化研究"(GCJB-17-1)
广西农业科技重点项目"百色右江区巴平古茶树资源开发利用及推广"(201613)
-
文摘
本文介绍了广西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结构,探讨了系统界面设计和建立的具体方法、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以期为广西茶树种质资源数据的规范管理、综合评价和创新利用提供便利。
-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
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
应用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
-
Keywords
tea idioplasm resour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pplication effec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
分类号
F32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不同烘焙方式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 11
-
-
作者
成子龙
庞月兰
杨春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266-266,269,共2页
-
基金
自治区直属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文摘
烘焙对乌龙茶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而不同的烘焙方式会形成乌龙茶不同的品质特点。重点综述了烘焙的作用原理及电烘箱烘焙、木炭烘焙、电焙笼烘焙等不同烘焙方式在乌龙茶烘焙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炭焙的注意事项,以期探讨不同的烘焙方式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
关键词
烘焙方式
乌龙茶
品质
影响
-
分类号
TS272.5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在花茶加工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 12
-
-
作者
张凌云
杨春
刘玉芳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期284-285,共2页
-
基金
广西自治区直属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文摘
针对高档花茶(桂花茶、茉莉花茶)加工,使用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对花茶进行复火,将物料连续脱水干燥,使得物料的水分、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能够调整和控制,从而让花茶的水分得到很好的蒸发而花香却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减少花香的损失,提高花茶的香气鲜灵度,从而提高品质。试验表明,起花复火使用55℃进行低温真空干燥后得到的花茶品质最佳。
-
关键词
低温真空干燥
桂花茶
茉莉花茶
加工
-
分类号
TS20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六堡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 13
-
-
作者
韦柳花
苏敏
罗小梅
刘初生
林国轩
覃榆茏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260-263,共4页
-
基金
广西农业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广西野生茶树保护性开发的配套技术研究"(2015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不同储存年份六堡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GCJB-16-2)
-
文摘
六堡茶具有减肥、降血糖及抗氧化等保健功能。本文就六堡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2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六堡茶的研究方向。
-
关键词
六堡茶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
Keywords
Liubao tea
chemical composition
biological activity
research progress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广西南山白毛茶提纯复壮技术
被引量:5
- 14
-
-
作者
谭少波
王小云
文兆明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95-95,98,共2页
-
基金
"南山白毛茶群体种提纯复壮系统研究"项目(桂科青0991047)
广西科技厅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福云6号夏暑茶加工工夫红茶
六堡茶等工艺试验研究"
-
文摘
对广西南山白毛茶从茶园去杂选优、茶树复壮、苗圃种苗去杂等方面进行品种提纯复壮研究。提纯复壮技术的提出与实施,可解决南山白毛茶茶园品性混杂、单产低、品质差、无法进行纯种繁育的技术瓶颈,为恢复广西南山白毛茶种植与推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
关键词
南山白毛茶
品种
提纯复壮
广西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广西石崖茶特征特性及开发利用途径
被引量:4
- 15
-
-
作者
蓝燕
苏敏
韦静峰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336-336,共1页
-
基金
广西基本业务经费专项"六堡茶快速‘陈化’技术的研究"(J2011)
"六堡茶‘发花’工艺的研究"(J2008)
-
文摘
介绍了广西石崖茶的分布情况、生物学特性、主要生化成分、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总结了其开发利用途径,以期为该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广西石崖茶
植物学特性
生化成分
品质特征
开发利用途径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7
- 16
-
-
作者
刘初生
梁月超
陈佳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4期96-98,共3页
-
基金
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山地茶园土壤改良及增肥保水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桂公科2009)
-
文摘
介绍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包括茶园园土改良技术、茶树嫁接技术、茶树更新复壮技术、改造后的茶园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改造低产茶园提供参考。
-
关键词
茶园
低产
改造技术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广西茶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5
- 17
-
-
作者
谭少波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5期237-238,共2页
-
基金
广西特色作物昭平茶叶试验项目
-
文摘
对广西茶叶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总体调研,分析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所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根据广西茶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情况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加速发展壮大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关键词
茶产业
公用品牌
广西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桂香18号茶树品种加工白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梁月超
刘初生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2期61-63,共3页
-
文摘
通过不同的晒青、萎凋、发酵和烘干温度的工艺试验对比,得到桂香18号白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制作桂香18号白茶最佳工艺参数为:鲜叶→弱光晒青(10~20min)→萎凋(45~49h)→烘干(90~100℃)。
-
关键词
桂香18号
加工白茶
试验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不同表型性状桂青种工夫红茶品质研究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卿燕
黎敏
吴潜华
庞月兰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6期192-193,共2页
-
基金
广西茶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项目(nycytxgxcxtd-18-03)
广西区直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GCJB-17-8)
-
文摘
桂青种是广西地方群体种,不同株系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大,本研究用大叶、中叶、小叶、紫芽4类表型性状的桂青种分别制作工夫红茶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表型性状桂青种鲜叶制成的工夫红茶感官品质汤色和叶底差别不大,香气和滋味差别较大。香气方面,紫芽桂青种鲜叶主要表现出花香或甜花香;其他的为甜香或甜蜜香,特别是大叶桂青种鲜叶有浓郁甜蜜香。滋味方面,大叶桂青种总体表现为浓厚,小叶桂青种表现为鲜爽;而紫芽桂青种制成工夫红茶香气独特,花香明显,滋味浓厚。
-
关键词
桂青种
工夫红茶
品质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广西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分析及优异资源初选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吴雨婷
宾哲源
诸葛天秋
韦柳花
-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南方农业》
2019年第16期57-59,65,共4页
-
文摘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内保存的77份广西茶树种质资源作为试验材料,检测其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及茶多酚含量,从茶叶4项常规生化成分含量分析不同茶树资源适制性,探寻优异茶树资源。结果表明:1)属于特异性资源的有氨基酸总量>5.0%的资源1个(中东野茶);茶多酚总量≥25%的资源16个,占测定资源的21%。2)适制绿茶的资源53个,占测定数量69%;红绿兼制型资源24个,占测定数量的31%;未发现适制红茶品种。
-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