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志斌 林希平 +3 位作者 杨彤 杜娟 李柳杭 赵应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6-159,共4页
为评价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将4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国产rhEPO750IU/(kg·w) ,每周分3次皮下注射 ,用药6周 ;对照组未用rhEPO ;两组早产儿... 为评价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将4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国产rhEPO750IU/(kg·w) ,每周分3次皮下注射 ,用药6周 ;对照组未用rhEPO ;两组早产儿均口服铁剂。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血清铁蛋白水平在用药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治疗组输血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 ;治疗组体重增长指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提示 ,国产rh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 ,且用药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健平 刘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分析红霉素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36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予红霉素5mg/(kg·次),qd;B组,予红霉素5mg/(kg·次),q12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 目的探讨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分析红霉素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36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予红霉素5mg/(kg·次),qd;B组,予红霉素5mg/(kg·次),q12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霉素血药浓度。结果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红霉素用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均低于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1.91±0.85μg/mlvs.3.36±2.26μg/ml;B组2.07±0.81vs.2.98±1.27μg/ml,P均<0.01)。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血药浓度等16个因素与红霉素有效性均无关(P>0.05)。结论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均有一定疗效,红霉素给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低于第5天,不同给药方案与疗效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血药浓度 新生儿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期后干预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希平 陈健平 龙兴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新生儿期后干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慢性胃炎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秀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0-161,172,共3页
近年来因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发现小儿慢性胃炎并不少见,约占慢性腹痛患儿的三分之一。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均有新的认识,本文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小儿慢性胃炎与免疫 一些学者认为胃炎的发生与... 近年来因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发现小儿慢性胃炎并不少见,约占慢性腹痛患儿的三分之一。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均有新的认识,本文就此问题综述如下。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小儿慢性胃炎与免疫 一些学者认为胃炎的发生与免疫有关,抗胃自身抗体在胃炎的慢性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对22例由急性菌痢引起的急性胃炎患儿进行免疫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病因学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肺动脉高压 一氧化氮 吸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5-356,共2页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是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常见病因.治疗高胆的目的是预防核黄疸的产生和防止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我科对G-6-PD缺陷的高胆患儿分别进行了换血和光疗的不同处理,均取得了满意效...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是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常见病因.治疗高胆的目的是预防核黄疸的产生和防止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我科对G-6-PD缺陷的高胆患儿分别进行了换血和光疗的不同处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为1996年1月~6月在我科NICU住院的20例新生儿,所有病例均为G-6-PD缺陷、血清胆红素大于342μmol/L者.光疗组(单纯光疗)11例,男7例,女4例;换血组(光疗+换血)9例,男6例,女3例.两组患儿入院时日龄、体重、G-6-PD值(四氮唑蓝法)、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浓度见表1,两组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PD缺陷 新生儿 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