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花序桉木材力学性质相关的基因表达及可变剪接分析
1
作者 陈升侃 黄瑞琛 +5 位作者 李建凡 孙熹 黄星波 邓紫宇 卢翠香 李昌荣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为加深对木材力学性质基因调控的了解,促进大花序桉的遗传改良,以大花序桉群体为材料,根据群体的木材力学性质(包括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建立极值基因池,并对其形成层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大花序桉木材力学... 为加深对木材力学性质基因调控的了解,促进大花序桉的遗传改良,以大花序桉群体为材料,根据群体的木材力学性质(包括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建立极值基因池,并对其形成层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大花序桉木材力学性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剪接基因。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数据经质控后,平均获得高质量reads数42227420条,平均GC含量51.72%,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平均为69.62%。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比较组分别筛选出3983、2774、3038个和177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1个为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可能通过调控木质素的含量和单体比例、次生细胞壁厚度和强度、网络结构修饰、细胞伸长、微纤丝角和纤维素结晶状态等,影响大花序桉的木材力学性质。大花序桉形成层检测到可变剪接事件5302~5894个,最主要的可变剪接形式是外显子跳跃,占38.5%~40.7%,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极值比较组中分别筛选出差异剪接基因63、100、180个和75个,表明可变剪接也是调控木材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差异剪接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重叠较少,转录组和mRNA剪接的调控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木材力学性质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可变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南岩溶区植物叶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及其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庞世龙 欧芷阳 +4 位作者 申文辉 叶斯进 黄宝珍 凌福诚 陆国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岩溶植物叶性状在不同生活型水平上的差异以及系统发育保守性,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机制,进而为岩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20种常见阔叶木本植物为对象,采用K值法检验了叶... 【目的】探究岩溶植物叶性状在不同生活型水平上的差异以及系统发育保守性,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机制,进而为岩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桂西南岩溶区20种常见阔叶木本植物为对象,采用K值法检验了叶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并运用系统发育独立比较(PIC)和标准化主轴估计(SMA)的方法分析了叶性状间的关联适应性。【结果】1)研究区植物群落10个叶性状均未表现出较强的系统发育保守性,系统发育结构与性状结构并不完全一致。2)叶面积(LA)与叶长(LL)、叶宽(LW)以及叶组织密度(LTD)与LL、叶体积(LV)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而LL与LW、LA与叶干质量(LDW)间均呈等速生长关系;其中,LTD与LL的生长关系在常绿植物组发生了改变,由异速生长关系转变为等速生长关系;其他性状组合间的生长关系并未因生活型的不同而引起差异,表明常绿植物倾向于限制LL以适应环境的变化;3)LA、LL和LW以及LTD与LL、LV在常绿和落叶植物组间的斜率均沿共同主轴方向显著漂移(P<0.05),表明常绿和落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发生了位移,常绿植物倾向于选择小叶、组织密度大的资源保守型生长策略,而落叶植物则倾向于选择大叶、组织密度小的资源获取型生长策略。【结论】生态位分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亚热带阔叶林群落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标准化主轴估计 系统发育独立比较 异速生长 系统发育信号 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滨海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建勇 姜冬冬 潘良浩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根据2021—2023年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对广西滨海植物的区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生长型和特有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浪花飞溅区植物的概念,提出滨海植物划分的新方法。结果表明:(1)广西滨海植物共有1038种,隶属于159科637属,其中蕨类植... 根据2021—2023年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对广西滨海植物的区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生长型和特有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浪花飞溅区植物的概念,提出滨海植物划分的新方法。结果表明:(1)广西滨海植物共有1038种,隶属于159科637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22属33种,裸子植物7科8属13种,被子植物140科607属992种;野生植物133科505属803种,栽培植物83科177属235种。生活型以草本种类最多,有437种,占比达42.10%;而藤本植物最少,只有133种,占12.81%。(2)外来入侵种共有66种,占广西野生滨海植物种数8.22%,其中属于国家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种14种。(3)广西滨海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温带地理成分比例小,表现出热带北缘区系的特点;与广东省的关系最近,两地共有种占广西野生滨海植物种数的91.41%;广西滨海植物缺乏特有种,仅有1种,即谢氏膝柄木(Bhesa xiei)。(4)重点保护种类较多,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植物 植物区系 红树植物 浪花飞溅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皮柠檬桉新芽枯萎病病变过程的转录组动态分析
4
作者 甘春雁 唐庆兰 +3 位作者 朱慧 邓紫宇 李昌荣 陈升侃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4,共10页
【目的】研究斑皮柠檬桉新芽枯萎病病变过程的转录组动态,解析发病过程的防御应答规律,为伞房属树种的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斑皮柠檬桉发病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SEM软件计算基... 【目的】研究斑皮柠檬桉新芽枯萎病病变过程的转录组动态,解析发病过程的防御应答规律,为伞房属树种的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斑皮柠檬桉发病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使用RSEM软件计算基因表达量(TPM),通过edgeR和STEM软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并进行病害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结果】从病害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D5、D7、D10和D14)分别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16、334、1437和24个,病害发展前期(D5阶段)的DEGs较少,D10阶段的DEGs最多,D14阶段与D10阶段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大;GO功能富集的DEGs主要集中在代谢过程、细胞进程、刺激响应、催化活性、结合和转录调节因子活性等。DEGs的表达模式分析获得5个显著富集的模式,其中4个模式的基因均在D10阶段高表达,模式16基因随病害发展表达量上升,与病害密切相关。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PK3基因(Cocit.L1842)、WRKY家族转录因子编码基因(Cocit.H3601、Cocit.K0371)及水杨酸信号途径的TGA转录因子编码基因(Cocit.H3839)上调表达,通过调控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的表达、乙烯生物合成、植保素生物合成等过程,进而调控斑皮柠檬桉对新芽枯萎病的防御反应。【结论】斑皮柠檬桉抗病相关基因对新芽枯萎病的响应较迟缓;病菌侵染后第10天的防御响应最激烈,是整个病害发展过程的关键阶段,与病害的进一步传播相关;MAPK信号通路和水杨酸信号通路是斑皮柠檬桉防御反应的重要途径,MPK3基因、WRKY及TGA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在防御反应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皮柠檬桉 新芽枯萎病 病害发展 转录组动态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引种伞房属三种桉树的生长和抗病性早期选择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昌荣 郑永邓 +5 位作者 郭东强 覃开锋 陈升侃 李娟 唐庆兰 吴秦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72,共9页
[目的]了解伞房属斑皮桉、大叶斑皮桉和柠檬桉2个亚种(柠檬桉和斑皮柠檬桉)引种广西的生长情况,初步选育抗病的树种、种源、家系,为桉树锯材树种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伞房属桉树种源/家系试验林为研究材料... [目的]了解伞房属斑皮桉、大叶斑皮桉和柠檬桉2个亚种(柠檬桉和斑皮柠檬桉)引种广西的生长情况,初步选育抗病的树种、种源、家系,为桉树锯材树种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伞房属桉树种源/家系试验林为研究材料,调查林龄3个月试验林的树高和病害情况,采用抗病指数分析试验林病害情况,方差及变异分析性状差异性与遗传变异情况,独立淘汰法初步选择抗病树种、种源、家系。[结果]树种间树高、保存率、抗病指数差异极显著(P<0.001);斑皮桉和大叶斑皮桉种源间树高、保存率、抗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2树种3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斑皮桉抗病指数家系间差异不显著除外;斑皮柠檬桉种源间和家系间树高、抗病指数差异极显著(P<0.001),保存率差异不显著;柠檬桉种源间和家系间仅抗病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各性状遗传力和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05~0.43,受弱至中等强度遗传控制。柠檬桉比其他3个树种生长快,最抗病;共选出7个抗病种源和47个抗病家系,其树高、保存率、抗病指数平均值比总体平均值高57.1%、1.8%、67.4%和57.1%、0.9%、69.8%,种源和家系的树高、抗病指数遗传增益分别为12.0%、21.9%和17.1%、21.6%。[结论]选择出的抗病树种柠檬桉、抗病种源和家系为下一步改良提供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房属 斑皮桉 斑皮柠檬桉 大叶斑皮桉 柠檬桉 抗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合欢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群落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韦铄星 梁瑞龙 +4 位作者 林建勇 何应会 姜英 欧汉彪 韦海航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为了解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和群落特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野外踏查和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6个主要分布省(自治区)的香合欢天然林资源和4个典型群落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合欢主要分布于我国海... 为了解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和群落特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野外踏查和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6个主要分布省(自治区)的香合欢天然林资源和4个典型群落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合欢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西部和西南部、广西西南各县、云南西部和南部及四川等地;多分布于垂直海拔850 m以下,干热河谷地区可分布于垂直海拔1600 m以上;分布区年均降水量788~1675.3 mm,年均气温19.3~25.7℃,最高气温42.5℃,最低气温-7℃,多属典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低(干)热河谷气候。香合欢常以优势树种或伴生树种存在于天然林群落,但其天然林群落结构不稳定,天然更新易受人为活动干扰和天然植被恢复进程影响。香合欢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高价值用材林发展的优选树种,应加强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苗木繁育与栽培、良种选育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分布 群落特征 调查分析 香合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杉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代喜 程琳 +9 位作者 蓝肖 陈琴 谭文婧 何振革 董利军 劳广杰 蒋华 李和之 王晓波 覃欢兰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4期539-542,共4页
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并对该技术的特点、创新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采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杉木种子发芽率提高50%以上,1年生杉木苗平均苗高、地径... 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并对该技术的特点、创新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采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杉木种子发芽率提高50%以上,1年生杉木苗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32.4 cm和5.5 mm,苗木出圃率达90%以上,能有效提高良种利用率及苗木质量,利于育苗期间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育苗沙床兼具排水和保水功能,能有效平衡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实现苗木对水分的高效利用并大幅节约用水成本。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容器苗根系发达、茎干粗壮、抗逆性增强,造林后成活率显著提高。采用沙床培育轻基质容器苗是实现杉木工厂化和规范化育苗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提升杉木育苗技术水平的重要突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可在杉木栽培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床 轻基质容器苗 育苗技术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森林质量评价——以广西国有博白林场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莉雅 黄俊才 +6 位作者 廖南燕 刘菲 蒋燚 罗敦 彭志锋 梁晨 陈生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4期543-548,共6页
为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博白林场的森林质量,以2019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12项具体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和森林质量评价综合得分,构建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对森林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反映森... 为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博白林场的森林质量,以2019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12项具体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和森林质量评价综合得分,构建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对森林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反映森林林木生长、森林生长力、立地质量和林木结构信息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064%,较全面地反映森林质量状况;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准则层的林木生长因子和指标层的公顷蓄积年生长量对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最大。依据森林质量评价综合得分,可将森林质量划分为4个等级,依次为优、良、中和差,且各等级小班数量占比为4.87%、6.74%、61.95%和26.43%。森林质量以中等为主,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叶白千层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覃子海 肖玉菲 +3 位作者 张烨 张晓宁 覃玉凤 陈博雯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4期543-546,共4页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是一种药用和香料植物,其精油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大。本文从互叶白千层栽培密度、施肥、水分管理、采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互叶白千层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用以总结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栽培技术的日趋...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是一种药用和香料植物,其精油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大。本文从互叶白千层栽培密度、施肥、水分管理、采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互叶白千层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用以总结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将促进互叶白千层林分产量的提高,为白千层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密度 专用肥 水分管理 互叶白千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第3代杉木种子园子代在广西造林的早期表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琳 陈代喜 +9 位作者 黄开勇 戴俊 陈晓明 李魁鹏 谭文靖 董利军 唐红亮 覃孟哲 韦连尤 王家妍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对福建第3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林在广西前3年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以探究福建种源在广西造林初期的适应性及竞争力。结果表明,子代林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及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年生子代林在广西整体表现为... 对福建第3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林在广西前3年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以探究福建种源在广西造林初期的适应性及竞争力。结果表明,子代林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及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年生子代林在广西整体表现为林分胸径与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对照。3年生子代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3.57 m、4.46 cm和0.004 m^3,分别高于对照5.04%、11.66%和26.89%。子代林在广西生长表现良好,生长优势明显,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的造林效果较好,可为广西进一步开展杉木育种研究和良种基地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优质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表现 杉木 福建第3代种子园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戴俊 陈代喜 +6 位作者 黄开勇 董利军 黄鹏艳 罗启亮 谭文婧 王晓波 唐红亮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2期237-240,共4页
调查广西10年生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分析杉木第二代良种在广西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及增益效果,将良种林分生长量与行业标准及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低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间差... 调查广西10年生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分析杉木第二代良种在广西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及增益效果,将良种林分生长量与行业标准及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低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间差异显著;3个试验点的良种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增益分别为47.2%、50.8%和215.8%;10年生良种林分的树高、胸径、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均达到行业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6年生时的低限指标要求,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达到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5年生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量调查 杉木 广西 第二代良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低龄桉树木材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翠香 周维 +4 位作者 刘媛 林家纯 李桂兰 覃引鸾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4期490-496,共7页
以低龄桉树(Eucalyptus spp.)为试验材料,通过蒸汽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条件变化对木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温热处理后,桉树木材全干密度、气干密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基本密度有增大趋势。升温速度对处理材3种木材密度有显著或极显... 以低龄桉树(Eucalyptus spp.)为试验材料,通过蒸汽热处理,研究热处理条件变化对木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温热处理后,桉树木材全干密度、气干密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基本密度有增大趋势。升温速度对处理材3种木材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处理温度对气干密度、基本密度有显著影响,恒温时间对3种木材密度影响不显著。3种因素对木材密度影响程度为升温速度>处理温度>恒温时间。对低龄桉树木材进行热处理,要准确把握升温速度和处理温度,才能有效控制热处理材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处理 木材密度 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控缓释肥料的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继钊 潘波 林海能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66-470,共5页
国家提出农业化肥使用负增长、实现土壤健康和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化肥的科学施用问题成为焦点。新型肥料特别是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袋控缓释肥料的优势还未引起研究人员和生产实践者的重视。从袋控缓释肥料研究的发展进程... 国家提出农业化肥使用负增长、实现土壤健康和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化肥的科学施用问题成为焦点。新型肥料特别是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袋控缓释肥料的优势还未引起研究人员和生产实践者的重视。从袋控缓释肥料研究的发展进程及其施用效果出发,结合新时代的施肥要求,对袋控缓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阐明其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和应用的无限潜力,旨在加快推进其研究进程和推广应用力度,更好地服务农林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控缓释肥料 研究发展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翅荚木优良种源与家系早期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远瑞 钟瑜 +2 位作者 黄小荣 申文辉 庞世龙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种源与家系早期选择是林木育种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速生的翅荚木(Zenia insignis)优良种源和家系,对5年生翅荚木4个地理种源和105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差异及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和家系间林木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极... 种源与家系早期选择是林木育种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速生的翅荚木(Zenia insignis)优良种源和家系,对5年生翅荚木4个地理种源和105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差异及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和家系间林木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以材积为评价指标对种源进行选择,初步选出忻城和平果种源两个优良种源,其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5.97%和11.43%;以育种值综合评分法,初步选出11个优良家系,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6.07%、22.99%和78.90%。结果可为翅荚木初级种子园建设及进一步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选择 翅荚木 种源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林下植被抚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会利 何福英 +6 位作者 陆星任 农慧 宋贤冲 苏寒 付军 覃鹏飞 曹继钊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林下植被抚育是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关键环节。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广西区直林场开展桉树林下植被抚育现状的调查,对林下草灌保留、除草方式、除草剂使用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各林场通常采取人工和除草剂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 林下植被抚育是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关键环节。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广西区直林场开展桉树林下植被抚育现状的调查,对林下草灌保留、除草方式、除草剂使用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各林场通常采取人工和除草剂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桉树林下植被抚育;第一年抚育1~3次,第二年至第四年抚育0~1次,采伐前抚育1次;林下植被抚育时草灌保留高度在10~20 cm以下,部分林场林下灌木保留10%~30%;抚育成本675~1275元/hm^(2);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是草甘膦、草舒、草乙疏等,均含有草甘膦成分,施用量为7.5~18.75 kg/hm^(2)。采取多样化的桉树林下植被抚育方式,以平衡桉树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关系,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林下植被抚育方式 除草剂使用 区直林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胡蜂亚科的种类和分布
16
作者 蒋学建 常明山 +3 位作者 罗辑 侯春生 赵鹏飞 欧正文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2期288-292,共5页
为了挖掘广西的胡蜂亚科资源,通过踏查等方法对广西胡蜂亚科的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的胡蜂亚科昆虫共有13种,胡蜂属12种,原胡蜂属1种,广西新纪录4种。在广西广泛分布的有墨胸胡蜂(Vespa velutina nigrithorax)等5个蜂种,... 为了挖掘广西的胡蜂亚科资源,通过踏查等方法对广西胡蜂亚科的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的胡蜂亚科昆虫共有13种,胡蜂属12种,原胡蜂属1种,广西新纪录4种。在广西广泛分布的有墨胸胡蜂(Vespa velutina nigrithorax)等5个蜂种,局部分布有其它8个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 分布 调查 胡蜂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国有雅长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经营建议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风 文仕知 +4 位作者 李松海 王斌 许春林 段萍果 韦铄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23-127,135,共6页
根据广西国有雅长林场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从林地、林木蓄积、森林类别和森林质量等方面研究了雅长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并与2014年雅长林场森林资源进行比较,从森林起源、林种、龄组和优势树种(组)等方面对雅长林场森林资源进行... 根据广西国有雅长林场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从林地、林木蓄积、森林类别和森林质量等方面研究了雅长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并与2014年雅长林场森林资源进行比较,从森林起源、林种、龄组和优势树种(组)等方面对雅长林场森林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高价值森林培育、多功能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建议,为实现林场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长林场 森林资源 评价分析 可持续经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新记录归化植物及其入侵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永辉 陶柳林 +1 位作者 张力罡 林建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48-151,共4页
报道了3种广西新记录归化植物,即苏里南莎草(Cyperus surinamensis)、香膏萼距花(Cuphea balsamona)和文定果(Muntingia calabura),为广西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这3种归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其发生入... 报道了3种广西新记录归化植物,即苏里南莎草(Cyperus surinamensis)、香膏萼距花(Cuphea balsamona)和文定果(Muntingia calabura),为广西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这3种归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其发生入侵的可能性。结合文献,介绍3种归化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长习性和繁殖特性。3种植物均已在广西自然生境中建立种群;香膏萼距花是广西新记录入侵植物,苏里南莎草具有潜在入侵性,文定果发生入侵的可能性小。这3种外来植物将来可能会扩散到更多地方,应加强防范,密切关注其野外种群的发展趋势,定期开展调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植物 入侵分析 新记录种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径向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19
作者 陈升侃 卢有伟 +1 位作者 邓紫宇 李昌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15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径级的大花序桉形成层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表达模式,从基因表达水平揭示大花序桉径向生长的相关机制,为林木遗传育种和培育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5个不同径级的大花序桉形成层的转录组... 【目的】研究不同径级的大花序桉形成层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表达模式,从基因表达水平揭示大花序桉径向生长的相关机制,为林木遗传育种和培育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5个不同径级的大花序桉形成层的转录组进行测序,使用featureCount软件计算基因表达水平FPKM,通过edgeR和TCseq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经质控后获高质量reads共1364837824条,平均GC含量51.07%,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平均为68.49%。对不同径级的大花序桉转录组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筛选出879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超高径级组Vs中径级组筛选出3292个(上调表达1878个,下调表达1414个),大径级组Vs中径级组筛选出3876个(上调表达2314个,下调表达1562个),小径级组Vs中径级组筛选出3604个(上调表达1599个,下调表达2005个),超低径级组Vs中径级组筛选出4565个(上调表达2850个,下调表达171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糖基转移酶活性、有机环化合物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功能中,参与细胞色素P450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黄酮类生物合成等与次生木质部形成相关的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将所有基因聚类为10个模式,其中模式9的基因随径级的降低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富集在Hippo信号通路、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大花序桉径向生长与多个代谢途径相关,其中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可能是较为重要的途径,Hippo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树干大小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转录组 径向生长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表达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邓紫宇 陈健波 +2 位作者 郭东强 李昌荣 卢翠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6,共6页
[目的]揭示大花序桉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花序桉群体资源的保存和育种潜力的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14个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大花序桉4个主要分布地区进行变异检测,分析位点多态性和群体多样性,计算地区间的分化系数和遗传相似... [目的]揭示大花序桉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花序桉群体资源的保存和育种潜力的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14个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大花序桉4个主要分布地区进行变异检测,分析位点多态性和群体多样性,计算地区间的分化系数和遗传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和地区内的分子方差分量,基于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4个SSR标记共检测到249个等位片段,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18个等位片段。基于所有标记,大花序桉各地区的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1.785 4,观测杂合度平均为0.510 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788 2,表明遗传多样性较高。地区间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71 6,分子方差分析(AMOVA)中群体间方差分量仅为6.8%,表明遗传分化水平中等、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非加权分组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大花序桉4个主要分布地区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大类。[结论]种质资源保存要优先考虑多样性较高的地区。大花序桉遗传多样性较高,进一步选育的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