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心杉育种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文宇 舒文波 +2 位作者 黄开勇 陈琴 戴渺鸿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35-239,共5页
红心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杉木自然类型,因其木质部心材呈红褐色而得名。归纳国内红心杉的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育种及繁殖主要研究技术,选育出稳定且高产的红心杉优良品系并推广应用,对促进杉木产业发展具有重... 红心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杉木自然类型,因其木质部心材呈红褐色而得名。归纳国内红心杉的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育种及繁殖主要研究技术,选育出稳定且高产的红心杉优良品系并推广应用,对促进杉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心杉种质资源以江西种源和广西种源为主,育种主要使用杂交和无性系选育技术,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所使用分子标记主要为SSR标记,繁殖技术方面播种繁殖最为常用,无性繁殖中扦插繁殖研究较少。未来可致力于常规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开展多育种形式和多性状的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杉 育种 繁殖技术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树种黄连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程琳 梁瑞龙 +2 位作者 陈琴 郝海坤 黄开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黄连木材质优良,其种子、枝条和叶片含油率高,是优良的木本油料能源树种。本文探究了黄连木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分析了黄连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并提出相应建议,为黄连木收集、保存、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连木 种质资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Ⅱ)
3
作者 林建勇 潘良浩 +1 位作者 姜冬冬 于永辉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该文报道广西维管植物新记录2属6种1变种,其中羽穗草(Desmostachya bipinnata)、印度肉苞海蓬(Tecticornia indi⁃ca)、钝叶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var.indica)、海南留萼木(Blachia siamensis)、方枝蒲桃(Syzygium tephrodes)和矮... 该文报道广西维管植物新记录2属6种1变种,其中羽穗草(Desmostachya bipinnata)、印度肉苞海蓬(Tecticornia indi⁃ca)、钝叶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var.indica)、海南留萼木(Blachia siamensis)、方枝蒲桃(Syzygium tephrodes)和矮灰毛豆(Tephrosia pumila)为本土植物,纤梗叶下珠(Phyllanthus tenellus)为归化植物。羽穗草属(Desmostachya)和澳海蓬属(Tecti⁃cornia)为广西本土植物新记录属。该文还提供识别特征和彩色照片,并列出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维管植物 广西 滨海植物 涠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植物组成和区系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永辉 朱兵 +2 位作者 林建勇 周奇丰 王合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81-487,共7页
为给林场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维管植物科、属、种组成和生活型及本土野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维管植物共有1385种,... 为给林场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维管植物科、属、种组成和生活型及本土野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维管植物共有1385种,隶属于192科784属,其中蕨类植物29科49属85种,裸子植物7科10属18种,被子植物156科725属1282种。野生植物161科540属913种,栽培植物119科327属472种。以草本植物为主(558种),藤本植物最少(181种)。寡种科和单种科及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比均较高。外来入侵植物共有65种。在本土野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科的泛热带和热带类型占比为52.53%,属的泛热带和热带类型占比为72.86%,且属的R/T值较高,表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具有较强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有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和属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 区系特征 维管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钙不同配比施肥对濒危植物蚬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梁喜献 梁芳 +2 位作者 谭长强 黄星月 梁诗瑶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濒危(EN)物种。为更好地促进蚬木幼苗的培育繁殖和缓解蚬木的濒危状况,该研究以2年生蚬木扦插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双因素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其进行氮钙不同配比施肥试验,探... 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濒危(EN)物种。为更好地促进蚬木幼苗的培育繁殖和缓解蚬木的濒危状况,该研究以2年生蚬木扦插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双因素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其进行氮钙不同配比施肥试验,探讨氮钙不同配比对蚬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蚬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5(N2Ca2)处理组蚬木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增量最高,表明中氮中钙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蚬木幼苗的生长发育。(2)T5处理组蚬木幼苗的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均处于最高值,表明中氮中钙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蚬木幼苗光合产物的运转和积累,并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3)T5处理组蚬木幼苗的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SOD活性均处于最高位置,T8处理组蚬木幼苗的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最低。综合分析蚬木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隶属函数的结果,发现T5(N2Ca2)氮钙协同处理组(即N、Ca的用量分别为每株16 g、24 g)蚬木幼苗的生长表现最佳,为最佳施肥组合。该研究结果为蚬木的高效栽培与养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蚬木 濒危植物 生长特性 生理特性 氮钙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木材灰分和抽提物含量及其变异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媛 卢陆峰 +2 位作者 郭东强 卢翠香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45-849,共5页
为给制浆造纸原料培育提供参考,以11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木材为研究对象,研究邓恩桉木材灰分、水、苯醇溶液和1%NaOH抽提物含量及其在不同树干部分和株间的变异规律,分析其制浆造纸的性质。结果表明,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 为给制浆造纸原料培育提供参考,以11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木材为研究对象,研究邓恩桉木材灰分、水、苯醇溶液和1%NaOH抽提物含量及其在不同树干部分和株间的变异规律,分析其制浆造纸的性质。结果表明,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含量分别为0.46%、1.89%、2.39%、1.15%和12.23%。邓恩桉木材灰分、热水抽提物和苯醇抽提物含量在不同树干部位均差异极显著,冷水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含量均差异不显著;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和苯醇抽提物含量在株间差异不显著,1%NaOH抽提物含量差异极显著。邓恩桉木材灰分和不同抽提物含量均保持在平均或较低水平,符合制浆造纸原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提物 变异 制浆造纸 邓恩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环境对闽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姜冬冬 林建勇 +4 位作者 李娟 何应会 欧汉彪 唐复呈 何应明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闽楠(Phoebe bournei)为我国特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不同播种环境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促进闽楠种群天然更新有重要意义。以闽楠种子为材料,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设置5因素[林冠层(G)、纱网网罩(Pr)、盖土(E)、凋落物(L)和... 闽楠(Phoebe bournei)为我国特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不同播种环境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促进闽楠种群天然更新有重要意义。以闽楠种子为材料,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设置5因素[林冠层(G)、纱网网罩(Pr)、盖土(E)、凋落物(L)和土壤微生物(P)]2水平播种试验,共计32个处理组合,分析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地径和苗高的差异,探析影响闽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处理组合的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及幼苗存活率、地径和苗高均差异显著;林冠下(G1)、有纱网保护(Pr1)或盖土(E1)处理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优于非林冠下(G0)、无纱网保护(Pr0)或不盖土(E0)处理。种子萌发最佳处理组合为非林冠-有纱网保护-盖土-覆盖凋落物-不杀菌(G_(0)Pr_(1)E_(1)L_(1)P_(0)),其种子最大萌发数为31粒,种子萌发率为60.67%,种子成苗率为58.00%;幼苗生长最佳处理组合为林冠-有纱网保护-盖土-覆盖凋落物-不杀菌(G_(1)Pr_(1)E_(1)L_(1)P_(0)),其幼苗存活率为98.85%,地径为2.74 mm,苗高为23.60 cm。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盖土>林冠层>纱网网罩>凋落物>土壤微生物;其中,盖土对种子萌发影响最大,林冠层对幼苗生长影响最大。种子和幼苗生长于非林冠下、裸露于地表和被动物取食为闽楠在天然更新过程中种子萌发率低和幼苗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闽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SAU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响应侧枝发育的表达
8
作者 姚筱敏 胡颖 +1 位作者 陈虎 杨章旗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SAUR(Small Auxin-up RNA)基因功能解析提供参考,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其在马尾松侧枝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马尾松转录组数据,对马尾松中的SAUR基因进行筛选,从系统发育及蛋白理化性质、功能结构...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SAUR(Small Auxin-up RNA)基因功能解析提供参考,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其在马尾松侧枝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马尾松转录组数据,对马尾松中的SAUR基因进行筛选,从系统发育及蛋白理化性质、功能结构、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等方面对PmSAU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对PmSAUR基因响应GR24、6-BA、TIS-108和去顶梢处理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马尾松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出32个SAUR基因,为PmSAUR1~PmSAUR32;PmSAUR蛋白编码113~23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2850.98~26563.57 Da,蛋白脂溶性系数为70.92~116.82,87.50%的PmSAUR蛋白理论等电点为偏碱性,87.50%的PmSAUR蛋白为不稳定蛋白,所有PmSAUR蛋白均为亲水蛋白。PmSAUR蛋白均存在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PmSAUR蛋白亚细胞定位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上。Motif1(RFVIPTSYLNHPLFRALLEKA)高度保守,可作为鉴定PmSAUR基因的重要依据。PmSAUR7、PmSAUR11、PmSAUR21和PmSAUR32基因在6-BA处理第7天时均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针叶中均为高表达,在嫩茎中均为低表达;通过对4个PmSAUR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推测PmSAUR7基因可能是影响马尾松侧枝发育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R基因 生物信息学 侧枝发育 表达模式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及其与材性相关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邱妍 翁启杰 +4 位作者 李梅 陈升侃 周长品 李发根 甘四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的遗传规律,为大径材良种培育的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0株尾叶桉×10株细叶桉不完全析因交配产生的59个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母本... [目的]了解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的遗传规律,为大径材良种培育的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0株尾叶桉×10株细叶桉不完全析因交配产生的59个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母本、父本和母本×父本互作的方差分量,计算狭义遗传力,检测与早期生长及10年生材性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加性遗传相关,并基于遗传相关和主成分回归分析进行生长性状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结果]尾细桉×细叶桉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均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16年生时1个组合和47株单株的胸径达到≥28 cm的大径材标准;母本效应对2个年龄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显著,但父本效应仅对材积显著,母本×父本互作仅对13年生树高显著,表明母本对杂种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父本;2个年龄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狭义遗传力为0.17~0.23,均属中等偏低的水平;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与之前年龄(0.5、1.5、2.5、4、7.5、10和13年生)的相应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和加性遗传相关均达0.01或0.001的显著水平(与1.5年生材积的相关除外),2.5年生开始加性遗传相关即较稳定。16年生与早期生长性状的回归分析显示:2.5年生能够分别解释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的73.9%、71.9%和66.2%;13年生和16年生的生长与10年生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木质素含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H_(16)除外)。[结论]尾叶桉×细叶桉13、16年生生长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可用于选育大径材良种;生长性状持续受母本效应的显著影响,父本效应对晚期材积亦影响显著,需要重视优良杂交母本和父本的选择;早晚期生长显著相关,早期选择可在2.5年生时进行;晚期生长与10年生木材基本密度和木质素含量分别呈显著的正和负相关,可进行间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细叶桉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材性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六万大山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家昆 姜冬冬 +1 位作者 秦波 覃梅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92-498,共7页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广西六万大山森林公园的观赏植物资源,对广西六万大山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从物种组成、生活型、观赏型和外来植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内共有观赏植物141科373属539种,其中野生观赏植物245种,栽培...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广西六万大山森林公园的观赏植物资源,对广西六万大山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从物种组成、生活型、观赏型和外来植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内共有观赏植物141科373属539种,其中野生观赏植物245种,栽培观赏植物294种。野生观赏植物的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栽培观赏植物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观叶植物种类最多,观花植物次之;本土植物401种,外来植物138种。针对开发观赏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如优化观赏植物配置,增加观果和观形植物,丰富植物色彩组成,谨慎应用外来植物,加强利用本土野生观赏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资源现状 植物资源 广西六万大山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连续种植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世杰 何建勇 +6 位作者 黄晨 李永盛 罗小瑜 邓余斌 徐元森 林建 王会利 《桉树科技》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分析不同种植时间T1(13 a)、T2(18 a)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探讨桉树连续种植对林下植被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连续种植降低了草本多样性、林下植被养分含量和现存量,T1桉树人工林草本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 分析不同种植时间T1(13 a)、T2(18 a)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探讨桉树连续种植对林下植被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连续种植降低了草本多样性、林下植被养分含量和现存量,T1桉树人工林草本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T2,T1林下植被养分储量显著高于T2。桉树连续种植降低了土壤肥力,T1桉树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0.627,明显高于T2。不同土层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大小排序均为0~10 cm>10~20 cm>20~40 c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下植被草本多样性与0~10 cm土层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连续种植 林下植被 多样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戴俊 罗启亮 +3 位作者 董利军 黄鹏艳 韦明宝 黄开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84-290,共7页
为完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高效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3个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杉木高产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施肥条件是影响杉木早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穴规格影... 为完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高效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3个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杉木高产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施肥条件是影响杉木早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穴规格影响不显著。不同区域的最优栽培技术组合略有不同,融安县和融水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_(3)B_(1)C_(3),即造林密度1666株/hm^(2),种植穴规格40 cm×40 cm×40 cm,施用基肥+追肥;全州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_(1)B_(2)C_(2),即造林密度2500株/hm^(2),种植穴规格50 cm×50 cm×50 cm,施用基肥;南丹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_(1)B_(3)C_(3),即造林密度2500株/hm^(2),种植穴规格60 cm×60 cm×60 cm,施用基肥+追肥。经综合分析,杉木造林密度宜选择1666~2500株/hm^(2),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可适当稀植,种植穴宜选择40 cm×40 cm×40 cm的规格,基肥+追肥的施肥条件可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正交试验 杉木 施肥 造林密度 种植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种子对快速脱水的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娟 林建勇 +1 位作者 欧汉彪 梁瑞龙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23-827,共5页
为给闽楠(Phoebe bournei)种子长期保存和苗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硅胶快速脱水方法处理闽楠种子,测定在脱水过程中其种子萌发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脱水对闽楠种子萌发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闽楠种子具有较高的含... 为给闽楠(Phoebe bournei)种子长期保存和苗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硅胶快速脱水方法处理闽楠种子,测定在脱水过程中其种子萌发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脱水对闽楠种子萌发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闽楠种子具有较高的含水量(35.53%)和生活力(55.00%);轻度脱水可以促进种子萌发。随种子含水量下降,种子生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含水量降至16.09%时,种子全部失活。含水量从35.53%降至33.72%时,SOD、POD和CAT活性均增加,电导率上升,MDA含量下降;含水量降至31.22%时,SOD活性先降后升,CAT活性下降,POD活性较高,MDA含量先升后降;含水量低于31.22%时,SOD活性降低,POD和CAT活性较高,MDA含量增加,电导率先降后升。闽楠种子为顽拗性种子,储藏的最佳含水量为(33.72±0.69)%,安全含水量为(32.17±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耐性 抗氧化酶 顽拗性种子 闽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龙竹实生苗质量分级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琳 李立杰 +1 位作者 陈仕昌 黄大勇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评价云南龙竹实生苗质量,以其半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以地径、苗高、每丛株数为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及标准差法确定苗木质量等级。结果表明:云南龙竹实生苗苗高、地径与其他生长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为评价云南龙竹实生苗质量,以其半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以地径、苗高、每丛株数为苗木质量分级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及标准差法确定苗木质量等级。结果表明:云南龙竹实生苗苗高、地径与其他生长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苗高、地径和每丛株数作为苗木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是可行的。经综合评定,确定云南龙竹半年生实生苗质量分级标准为:Ⅰ级苗高度≥37 cm、地径≥3 mm、每丛株数≥4;Ⅱ级苗27≤苗高<37 cm、2≤地径<3 mm、3≤每丛株数<4株;Ⅲ级苗16≤苗高<27 cm、1≤地径<2 mm、2≤每丛株数<3株。研究结果可为云南龙竹苗木等级进一步划分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龙竹 种苗质量 分级标准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肉桂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
15
作者 覃其云 张帅 +3 位作者 贝荣趣 唐健 莫大旺 王会利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6期733-738,共6页
为了解桂东地区不同林龄肉桂(Cinnamomum cassia)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为肉桂主产区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9个不同林龄肉桂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 为了解桂东地区不同林龄肉桂(Cinnamomum cassia)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为肉桂主产区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9个不同林龄肉桂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肉桂人工林的土壤均呈酸性或强酸性,全磷、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含量均处于极贫乏水平,速效钾、交换性锰含量均处于贫乏水平;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全钾和有效铜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碱解氮和有效铁含量均处于富或极富水平。土壤肥力关联度为0.395~0.671,平均值为0.527,土壤肥力总体属于Ⅳ级(差)水平。3个样点土壤肥力属于Ⅲ级(一般)水平,5个样点土壤肥力属于Ⅳ级(差)水平,1个样点土壤肥力属于Ⅴ级(极差)水平。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硼和速效钾是影响肉桂人工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肥力评价 灰色关联度 肉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与密度对桉树无性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挺 谢仕锦 +2 位作者 卢翠香 唐庆兰 郭东强 《桉树科技》 2022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尾巨桉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密度、3种施肥处理,对其3个生长阶段进行调查并分析,评价各组合处理对生长的影响,探求最佳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处1.5生时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外,密度和施肥处理对林分生长各阶段的影响都存在显著差异;4.... 以尾巨桉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密度、3种施肥处理,对其3个生长阶段进行调查并分析,评价各组合处理对生长的影响,探求最佳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处1.5生时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外,密度和施肥处理对林分生长各阶段的影响都存在显著差异;4.5年生时的林分在1333株·hm-2的种植密度和450 kg·hm-2的追肥处理组合下生长最佳,单位面积蓄积量达163.92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桉树 施肥效应 生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香合欢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柳国海 欧汉彪 +5 位作者 韦秋思 卢志锋 韦铄星 陈冬颖 李朝国 李松海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81-185,共5页
为探索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抗旱机制,选出优良抗旱种源,为该树种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乐业、云南新平和广西凭祥3个典型气候区种源的1年生香合欢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法,对自然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香合欢幼苗... 为探索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抗旱机制,选出优良抗旱种源,为该树种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乐业、云南新平和广西凭祥3个典型气候区种源的1年生香合欢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法,对自然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香合欢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乐业种源幼苗株高和地径减小;新平和凭祥种源幼苗株高增加,地径基本不变;凭祥种源幼苗株高和地径显著大于其他两个种源。随干旱天数增加,3个种源幼苗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下降,凭祥种源幼苗均下降最快,叶片最先干枯凋落;乐业和新平种源幼苗胞间CO_(2)浓度呈升高趋势,凭祥种源幼苗下降;乐业和新平种源幼苗气孔导度先升高后降低,凭祥种源幼苗下降;新平种源幼苗蒸腾速率先升高再降低,乐业和凭祥种源幼苗降低。新平种源相对乐业种源为水分浪费型。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相关。综合分析,抗旱能力表现为乐业>新平>凭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干旱胁迫 生长 光合特性 香合欢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干热河谷区不同林龄香合欢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欧汉彪 王丰胜 +6 位作者 韦铄星 吴建律 高风 韦秋思 李成星 郭宏祥 涂茂粟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97-304,共8页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我国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研究其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对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和香合欢树种发展,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香合欢天然次生林为...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我国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研究其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对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和香合欢树种发展,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香合欢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换空间,分析香合欢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了解干湿两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容重均随林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均在成熟林中最低;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林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中龄林中最高;雨季土壤pH值、总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旱季;旱季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雨季;林龄和季节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为影响林分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重要因子。在香合欢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养分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中龄林中最高。在香合欢幼龄林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应加强对香合欢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在旱季增加水分供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香合欢 干热河谷 天然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19
作者 卢陆峰 蒙素讯 +2 位作者 蒙玉鸠 唐庆兰 郭东强 《桉树科技》 2022年第4期23-27,共5页
以广西环江县9年生邓恩桉46个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与干形差异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胸径为18.9 cm,平均树高为20.5 m,平均单株材积为0.2952 m^(3)。各家系间胸径生长差异极显著,单株材积生材... 以广西环江县9年生邓恩桉46个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与干形差异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胸径为18.9 cm,平均树高为20.5 m,平均单株材积为0.2952 m^(3)。各家系间胸径生长差异极显著,单株材积生材差异显著,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结合生长性状指标和干形得分,以10%的入选率评价得出17、44、35、12和3号家系可作为进一步优良家系选择的重要遗传材料,并从5个家系中筛选出79株优良单株,其中17号家系表现最佳,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21.1cm、23.5 m和0.1095 m^(3),材积较均值提高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优良家系 遗传增益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