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两种新记录归化植物
1
作者 覃杰 黄海英 +3 位作者 黄红宝 周寒茜 梁圣华 李健玲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94-496,共3页
该文报道广西两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分别为细柱西番莲(Passiflora suberos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目前,已在野外发现两种植物种群。两种植物均具有较强的结实和繁育能力,且种群正在壮大。该文还提供识别特征和彩色照片,以便对已... 该文报道广西两种新记录归化植物,分别为细柱西番莲(Passiflora suberos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目前,已在野外发现两种植物种群。两种植物均具有较强的结实和繁育能力,且种群正在壮大。该文还提供识别特征和彩色照片,以便对已归化种群进行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植物 新记录 细柱西番莲 紫穗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型樟树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整年动态变化规律
2
作者 王坤 朱昌叁 +3 位作者 伍思宇 曾祥艳 高伟 李开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8,118,共7页
【目的】探究柠檬醛型樟树Cinnamomum officinarum CT.citral(以下简称柠檬樟)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整年变化规律,为其叶片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人工栽培2 a的柠檬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柠檬樟叶片中多酚、总皂苷... 【目的】探究柠檬醛型樟树Cinnamomum officinarum CT.citral(以下简称柠檬樟)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整年变化规律,为其叶片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人工栽培2 a的柠檬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柠檬樟叶片中多酚、总皂苷、粗多糖、总黄酮的得率进行测定,并对其整年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柠檬樟叶片中,多酚得率最高出现在8月份(4.93%),最低出现在11月(3.60%),两者差异呈显著性水平(P<0.05);总皂苷得率1月份最高(4.56%),4月份降到最低值(2.55%),1月总皂苷得率是4月的1.78倍,两者差异呈显著性水平(P<0.05);粗多糖得率在1月份最高(2.37%),6月份最低(1.43%),1月份粗多糖得率是6月的1.66倍,两者差异呈显著性水平(P<0.05);总黄酮得率在8月份最高(1.44%),1月份和7月份得率最低(0.76%),两者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结论】从柠檬樟叶片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来看,以多酚和总黄酮为采收指标时8月为佳,而以总皂苷和粗多糖为采收指标时1月为佳;在4种活性成分中,柠檬樟叶片多酚和总皂苷的得率较高,粗多糖和总黄酮的得率较低,可以大力发展以多酚、总皂苷为主要成分的植物源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型 樟树 活性成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栽培品种配置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曾雯珺 蔡娅 +2 位作者 梁斌 江泽鹏 王东雪 《特产研究》 2023年第3期59-64,共6页
建立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的授粉配置模式,为油茶高产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为对象,调查开花物候期、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无性系间授粉亲和程度。结果表明:9个岑软无性系开花物候期主要集中在11月上旬至12月... 建立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的授粉配置模式,为油茶高产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岑软系列油茶无性系为对象,调查开花物候期、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无性系间授粉亲和程度。结果表明:9个岑软无性系开花物候期主要集中在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根据盛花期分成早花组、中花组和晚花组,岑软ZJ11、岑软ZJ14和岑软362为早花组,岑软ZJ24、岑软3号、岑软22号和岑软24号为中花组,岑软2号和岑软11号则为晚花组。根据杂交授粉亲本盛花期一致的要求,栽培配置时不建议将岑软ZJ11、岑软ZJ14、岑软362与岑软2号、岑软11号搭配种植;各岑软无性系的单个花药花粉粒数量差异显著,大小范围为1186~4706个/花药,通过方差分析和系统聚类,将9个无性系的单花花粉粒总量分为3级,其中岑软22号和岑软11号最多,岑软3号、岑软ZJ14和岑软362最少;各无性系花粉活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开花3 d的变化范围为9.56%~100%,除岑软11号和岑软ZJ14开花3 d内花粉活力能保持在80%以上,其余无性系在开花第3天均表现明显的花粉活力变弱,常温贮藏的花粉授粉时应在开花2 d内完成;22个授粉组合中5个组合座果率达到100%,座果率达75%以上的组合有14个。综合考虑盛花期、花粉量和花粉活力等因素设计授粉组合,结合座果情况,在22个组合中最终筛选出了8个适宜的授粉组合分别为岑软ZJ14岑软ZJ11、岑软ZJ14岑软24号、岑软ZJ24岑软2号、岑软ZJ24岑软11号、岑软ZJ24岑软24号、岑软362岑软ZJ11、岑软362岑软ZJ24和岑软362岑软24号。本研究可为广西油茶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软系列油茶 全同胞家系 无性系 授粉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座果率分析
4
作者 黄开顺 李开祥 +2 位作者 梁文汇 曾祥艳 杨卓颖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探明八角(Illiciumverum)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座果率的变化,指导杂交育种工作,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八角花器官在不同发育阶段柱头的可授性,采用TTC染色法检测不同月份开花的花粉活力,同时调查和分析座果率。结果表明,八角花... 为探明八角(Illiciumverum)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座果率的变化,指导杂交育种工作,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八角花器官在不同发育阶段柱头的可授性,采用TTC染色法检测不同月份开花的花粉活力,同时调查和分析座果率。结果表明,八角花器官在含苞欲放大蕾期柱头已具有可授性,在盛开期柱头开始失去可授性,在凋谢期柱头已失去可授性;盛开期至凋谢期,雄蕊花药开裂并大量散出花粉,说明八角存在雌蕊先熟的生殖特性。在8—10月花期,不同月份开花的花粉中,有活力花粉百分率差异显著,其中8月有活力和强活力花粉百分率分别为90.27%和66.73%,9月有活力和强活力花粉百分率分别为96.62%和63.52%,10月有活力和强活力花粉百分率分别为69.81%和35.63%。不同月份开花的座果率差异显著,8—10月的自然座果率分别为62.41%、76.88%和61.48%;套袋隔离处理后,座果率分别为10.00%、22.22%和4.44%。综合分析认为,9月八角有活力花粉百分率最高,座果率也最高,此时最适合开展八角杂交授粉工作;应选择柱头具有最佳可授性的含苞欲放花蕾作为杂交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头可授性 花粉活力 座果率 八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庄园建设构想
5
作者 曾雯珺 陈国臣 马锦林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为解决现阶段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通过对希腊油橄榄(Oleaeuropaea)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希腊成熟油橄榄企业在栽培、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经营理念,结合我国油茶发展现状,提出油茶庄园建设构想。广西具备深... 为解决现阶段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通过对希腊油橄榄(Oleaeuropaea)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希腊成熟油橄榄企业在栽培、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经营理念,结合我国油茶发展现状,提出油茶庄园建设构想。广西具备深厚的油茶文化底蕴、优质的种苗基础、先进的栽培加工技术和强大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等发展油茶庄园的优势条件。油茶庄园建设应规模适当、委托管理和创新经营模式,同时利用油茶种质打造富有层次的花果景观,实现三产互通互融和协调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园 经营理念 油茶 油橄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丹县油茶土壤和植株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6
作者 陈林强 吴国文 +3 位作者 陈梦秋 张幸 夏莹莹 谭桂菲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为了解南丹县油茶产地土壤和植株中重金属的分布和富集特征,以云水谷高山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油茶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与分析土壤和油茶植株中的铅(Pb)、铬(Cr)、砷(As)、汞(Hg)和镉(Cd)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Cr(50.7... 为了解南丹县油茶产地土壤和植株中重金属的分布和富集特征,以云水谷高山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区油茶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与分析土壤和油茶植株中的铅(Pb)、铬(Cr)、砷(As)、汞(Hg)和镉(Cd)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Cr(50.78 mg/kg)>Pb(14.29 mg/kg)>As(5.45 mg/kg)>Cd(0.39 mg/kg)>Hg(0.15 mg/kg);Cr、Pb、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Cd的平均污染指数为1.30,属于轻度污染;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97,处于警戒级。不同重金属在油茶叶片、枝条和果实中的含量不同;Cr在叶片中含量较高;Pb、Cd、As和Hg均在枝条中含量较高;5种重金属在果实中均未被检出或含量较低。枝条对Cd的吸收能力强;叶片对Cd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叶片和枝条对Pb、As和Hg均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对Cr的吸收能力均较低;果实对5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土壤 植株 重金属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处理对蒜头果幼苗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杨卓颖 梁文汇 +3 位作者 黄晓露 李宝财 杨日升 廖健明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提高蒜头果(Malaniaoleifera)幼苗品质和造林成活率,以泥炭土、轻基质、黄心土、松针、蛭石和珍珠岩为原料,设计9个不同基质处理,测定蒜头果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指标,并分析其与基质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基质处理进行... 为提高蒜头果(Malaniaoleifera)幼苗品质和造林成活率,以泥炭土、轻基质、黄心土、松针、蛭石和珍珠岩为原料,设计9个不同基质处理,测定蒜头果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指标,并分析其与基质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基质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处理下,蒜头果幼苗生长指标均存在差异。T5处理的苗高和地径总生长量均最高,分别为69.39 cm和8.31 mm。T1处理的地上部分鲜质量总重、全株鲜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总重和全株干质量均最高,分别为36.13、69.97、15.57和25.94 g。T8处理的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下部分干质量均最高,分别为37.03和11.13 g。苗高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地上部分鲜质量、全株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均与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全株鲜质量与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1处理的叶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均最高,综合得分最高;T5处理的苗高和地径均表现最好,叶生物量低于T1处理;T8处理的根系生长最好,最有利于幼苗地下部分生长;这3个基质配方均适用于蒜头果幼苗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处理 苗高 地径 生物量 主成分分析 蒜头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自八角叶甲的白僵菌菌株鉴定及优良菌株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邹东霞 廖旺姣 黄乃秀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获得对八角叶甲(Oides duporti)具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Beauveria spp.)菌株,为利用白僵菌防治八角叶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的八角叶甲幼虫体内分离获得5株白僵菌菌株,测定其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虫法测... 为获得对八角叶甲(Oides duporti)具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Beauveria spp.)菌株,为利用白僵菌防治八角叶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的八角叶甲幼虫体内分离获得5株白僵菌菌株,测定其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虫法测定5个菌株对八角叶甲的毒力,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落直径最大的为菌株YJ-43;菌株YJ-22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最高,毒力最强。形态学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菌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bassi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叶甲 毒力测定 球孢白僵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宁金花茶生物学特性及苗期生长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韦晓娟 伍思宇 +1 位作者 张幸 梁晓静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1期66-71,共6页
为了解新种富宁金花茶(Camellia mingii)的生物学特性及苗期生长规律,对富宁金花茶进行定期观察,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以2年生富宁金花茶实生苗为试材,每月定期观测其苗高和地径,共观测12个月,采用Logistic方程对2个指标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 为了解新种富宁金花茶(Camellia mingii)的生物学特性及苗期生长规律,对富宁金花茶进行定期观察,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以2年生富宁金花茶实生苗为试材,每月定期观测其苗高和地径,共观测12个月,采用Logistic方程对2个指标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富宁金花茶幼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富宁金花茶有春、夏和秋3次萌芽和抽梢,抽梢与展叶同步;萌芽和抽梢时间均早于普通金花茶(C.nitidissima);与越南塔姆岛金花茶(C.tamdaoensis)物候期较接近。富宁金花茶幼苗呈快-慢-快生长发育规律,可划分为生长初期(1月1日—2月17日)、速生期(2月18日—10月10日)、缓增期(10月11日—11月1日)和停滞期(11月2日—测量结束);苗高在1、4和9月快速生长;地径在5—8月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宁金花茶 LOGISTIC方程 生物学特性 苗期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卡亚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秋兰 张晓宁 +4 位作者 钟连香 林东 覃子海 肖玉菲 刘海龙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37-343,共7页
为探究卡亚(Cnidoscolus aconitifolius)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以卡亚半年生容器苗为材料,测定其在4种(100%、65%、45%和15%)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卡亚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均影响显著。随光照强度减弱,... 为探究卡亚(Cnidoscolus aconitifolius)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以卡亚半年生容器苗为材料,测定其在4种(100%、65%、45%和15%)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卡亚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均影响显著。随光照强度减弱,卡亚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叶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A2处理(45%自然光照)下最大;根生物量和根冠比呈逐渐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A2处理下最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A2处理下最大。随光照时间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逐渐增加,90天与180天光照时间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差异极显著。隶属函数分析表明,A2处理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综合排名第1,表明45%自然光照为卡亚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隶属函数分析 光照强度 叶绿素相对含量 卡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油茶害虫生态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秀豪 杨丽萍 +7 位作者 廖旺姣 黄丽芸 陈健武 阳文林 蒙芳 黄超航 韦维 王国全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61-366,共6页
害虫是影响油茶(Camellia spp.)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准确识别有助于及时防控,减少损失。目前,油茶害虫识别研究缺少相关的数据集,限制了深度学习技术在油茶害虫识别中的应用。为给在生态环境下准确识别油茶害虫提供1种新范式,... 害虫是影响油茶(Camellia spp.)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准确识别有助于及时防控,减少损失。目前,油茶害虫识别研究缺少相关的数据集,限制了深度学习技术在油茶害虫识别中的应用。为给在生态环境下准确识别油茶害虫提供1种新范式,构建包含1116张7类害虫的油茶害虫识别图像数据集,采用4种目标检测算法(SSD、YOLOv3、YOLOX和RetinaNet)在该数据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IOU阈值为0.5时,SSD的平均精度为93.50%,YOLOX为93.50%,RetinaNet为86.80%,YOLOv3为96.60%;SSD的平均召回率为73.20%,YOLOX为75.10%,RetinaNet为78.00%,YOLOv3为76.80%。综合分析,YOLOv3的检测和分类能力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识别 目标检测算法 油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