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红壤区桉树林地土壤酸化特征及控酸技术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柯琴 韦向向 +5 位作者 赵隽宇 覃祚玉 宋贤冲 曹继钊 吴立潮 唐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6,共8页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样品,测定酸碱度、交换性酸含量、酸缓冲容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游离酸和潜在酸分布特征,并以3种有机控酸剂(腐植酸盐类、黄腐酸盐类和氨基寡糖类)和2种无机缓冲剂(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为备选材料,两两搭配构建有机无机控酸体系,筛选出缓冲能力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开展控酸效果对比试验,探讨上述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p H值范围为4.50~4.85,交换性Al^(3+)含量为2.60~4.30 cmol/kg,平均土壤酸缓冲容量为38.90 mmol/kg。缓冲性能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分别为5∶1的氨基寡糖类+磷酸氢二钾、10∶1的黄腐酸盐类+磷酸二氢钾和10∶1的腐植酸盐类+磷酸二氢钾,上述3种降酸体系施用30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土壤p H值分别提升1.17、0.98和0.73,增幅分别达25.36%、21.24%和15.82%;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减少了2.7、0.8、2.2 cmol/kg,下降幅度达74.07%、24.07%和62.04%。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土壤对外源酸稍敏感,稍易受酸害。交换性Al^(3+)是主体致酸因子,其含量高于作物铝胁迫临界点。综合考虑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影响,氨基寡糖类与磷酸氢二钾配施对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效果最佳,后续田间试验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桉树人工林 土壤酸化 有机物料 交换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阔混交模式下土壤养分及有机组分FTIR特征研究
2
作者 赵隽宇 覃祚玉 +4 位作者 柯琴 宋贤冲 石媛媛 黄小芮 唐健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5,共8页
[目的]探讨南亚热带地区桉树与米老排、灰木莲、香梓楠等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营建混交林对土壤养分及有机组分特征的影响,为混交林伴生树种选择以及挖掘土壤碳汇潜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采集并分析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 [目的]探讨南亚热带地区桉树与米老排、灰木莲、香梓楠等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营建混交林对土壤养分及有机组分特征的影响,为混交林伴生树种选择以及挖掘土壤碳汇潜力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采集并分析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常规化学性质,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土壤有机组分进行了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1)与桉树纯林(CK)相比,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灰木莲混交林(A×H)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2)FTIR分析显示,混交林土壤整体呈现出硅酸盐的吸收特征,且Arom芳香族类、Est酯类及Alcs&Phls醇酚类等有机官能团含量显著高于CK,表明伴生树种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组分含量;(3)冗余分析(RDA)表明,0—20 cm土层中SOC、TN、AP、AN等肥力指标与Arom、Est及Alcs&Phls等有机官能团存在较强的正向关系,而在20—40 cm土层中这种正向关系有所减弱,但依然显著。[结论]桉树与伴生树种混交种植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机组分特征,对土壤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为优化桉树混交林经营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土壤有机碳 官能团 混交林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邓文相 陈亮 +2 位作者 徐凤翠 赵隽宇 徐航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8期38-39,42,共3页
传统施肥方式肥料流失严重、利用率低,长期施用对土壤养分循环效率有负面影响。该研究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施肥措施对比试验,并统计其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旨在探索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生态营林措施。... 传统施肥方式肥料流失严重、利用率低,长期施用对土壤养分循环效率有负面影响。该研究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计不同施肥措施对比试验,并统计其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旨在探索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生态营林措施。结果表明:传统施肥与袋控缓释肥对于土壤全氮含量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施用有机肥对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具有正向作用。化学计量特征显示,袋控缓释肥对于保持高效的土壤养分循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的桉树人工林种植区域,可以采取施用25%以上有机质含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以改良土壤,提高养分循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土壤有机碳 养分循环 生态营林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追肥次数及用量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罗曼 江爱兰 +4 位作者 方根 陈小辉 陈铭 蒋湖波 王劲松 《桉树科技》 2025年第3期75-79,共5页
探讨施肥对尾巨桉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施肥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分别对1年生和2年生的尾巨桉追肥1次(CK1、CK2)和2次(T1、T2),分析在不同追肥处理下的林木生长量和出材量变化,结合投资效益分析和评估追肥的经济回报。结... 探讨施肥对尾巨桉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施肥管理模式提供参考。分别对1年生和2年生的尾巨桉追肥1次(CK1、CK2)和2次(T1、T2),分析在不同追肥处理下的林木生长量和出材量变化,结合投资效益分析和评估追肥的经济回报。结果表明:施肥27个月后,处理组T1、T2林木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1、CK2,施肥27个月后T1比CK1新增利润为-879.0元·hm^(-2),而T2比CK2新增利润为2433.0元·hm^(-2),说明对2年生以上尾巨桉每年增加1次施肥,可增加经济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追肥 生长 出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