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蛛网膜囊肿磁共振随访研究
1
作者 马慧 林剑军 +2 位作者 戴李华 莫亚宁 梁玄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胎儿蛛网膜囊肿随胎龄及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形态改变及预后评估。方法 选取磁共振诊断蛛网膜囊肿18例胎儿的MRI资料及其相应产后随诊资料,通过随访对比蛛网膜囊肿部位、大小变化及周围组织关系等方面数据进行总结。结果 位于幕... 目的 探讨胎儿蛛网膜囊肿随胎龄及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形态改变及预后评估。方法 选取磁共振诊断蛛网膜囊肿18例胎儿的MRI资料及其相应产后随诊资料,通过随访对比蛛网膜囊肿部位、大小变化及周围组织关系等方面数据进行总结。结果 位于幕下蛛网膜囊肿10例,其中右侧小脑延髓池1例,四叠体池右侧1例,右侧小脑半球后方2例,小脑蚓下方偏左1例,后颅窝中线处5例。位于幕上8例,其中中间帆腔区域1例,小脑幕右上方1例,左右侧颞极各3例。18例胎儿中15例随访至生后;另3例胎儿期随访2次,产后未遵嘱随访。蛛网膜囊肿逐渐增大11例,其中后颅窝中线处仅1例增大。生后进行性脑积水4例,3例发生于偏中线处,1例位于中间帆腔区域。结论 胎儿蛛网膜囊肿因部位不同,其结局具有一定差异。部分蛛网膜囊肿有随胎龄及年龄增大趋势,偏中线处蛛网膜囊肿更容易进行性增大,胎儿期其增长速度及对邻近脑组织的受压、脑室梗阻变化相对产后变化要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儿 蛛网膜囊肿 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Ⅰ型亚历山大病患儿的CT/MRI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黄卫保 梁莎 +3 位作者 王映飞 苏永焕 许鹏程 林剑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Ⅰ型亚历山大病的影像特点特点和遗传情况。方法对1例Ⅰ型亚历山大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基因检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因全面性发育落后于2岁7个月时行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可见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脑白质... 目的探讨Ⅰ型亚历山大病的影像特点特点和遗传情况。方法对1例Ⅰ型亚历山大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基因检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因全面性发育落后于2岁7个月时行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可见双侧大脑半球皮层下脑白质、基底节区及侧脑室前角旁斑点状、短线状钙化灶,双侧额顶叶及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灶;3岁4个月时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患儿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弥漫对称性异常信号,T2WI及T2-FLAIR均呈高信号,T1WI病灶整体似呈花环状,双侧侧脑室扩大;4岁5个月时颅脑MRI检查可见患儿原右侧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短线状T1WI高信号消失;5岁5个月时颅脑MRI检查可见患儿原左侧侧脑室体部旁短线状T1WI高信号基本消失,未见明显脑萎缩。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患儿存在GFAP基因1号外显子c.235C>T/p.Arg79Cys错义突变。结合影像学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本例患儿明确诊断为Ⅰ型亚历山大病。结论Ⅰ型亚历山大病患儿颅脑CT检查可见皮层下脑白质、基底节区及侧脑室前角旁钙化,颅脑MRI检查可见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弥漫对称性异常信号。GFAP基因1号外显子c.235C>T/p.Arg79Cys错义突变可能是Ⅰ型亚历山大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白质脑病 亚历山大病 Ⅰ型亚历山大病 颅脑磁共振成像技术 GFAP基因 错义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在儿童癫痫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作者 陈辉艳 梁莎 +3 位作者 王映飞 马慧 黄华驰 黄卫保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GE 3.0T SIGNAArchitect多模态MRI技术在儿童癫痫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6月~2024年4月临床诊断癫痫疾病0~12岁的MRI检查患者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6.15±0.66岁。根据不... 目的探讨GE 3.0T SIGNAArchitect多模态MRI技术在儿童癫痫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6月~2024年4月临床诊断癫痫疾病0~12岁的MRI检查患者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6.15±0.66岁。根据不同的检查设备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Philips 1.5T Achieva,n=55)采用矢位T2WI,轴位T1WI、T2WI、T2 FLAIR及DWI序列观察灰白质结构、脑回脑沟发育、颞叶海马结构大小体积及颅脑信号等;B组(GE 3.0T SIGNAArchitect,n=55)采用轴位全脑BRAVO T1等体素薄层扫描序列,轴位CUBE T2 FLAIR等体素薄层扫描序列,轴T2WI扫描双侧海马,矢位T2WI,轴位MUSE DWI、ASL、DTI序列及MRS单体素或多体素,观察灰白质结构、脑回脑沟发育、颞叶海马结构大小体积及颅脑信号、ASL灌注情况、DTI神经纤维素及FA值增减、MRS代谢产物谱线增减等。结果A组海马硬化/缩小5例(9.1%),皮层发育不良6例(10.9%),自身免疫性脑炎6例(10.9%),巨脑回畸形3例(5.5%);B组海马硬化/缩小15例(27.3%),皮层发育不良16例(29.1%),自身免疫性脑炎14例(25.5%),巨脑回畸形10例(18.2%),ASL异常灌注23例(41.8%),波普代谢异常9例(16.4%);扩散张量成像异常减少5例(9.1%);A组和B组头颅癫痫在海马硬化/缩小、皮层发育不良、自身免疫性脑炎、巨脑回畸形、ASL灌注、MRS、DTI的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多模态MRI扫描技术对癫痫患者颅脑形态及功能具有更全面和精确的影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磁共振成像 皮层发育不良 海马 波谱成像 内源性动脉自选标记 扩散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区儿童青少年骨龄差异分析
4
作者 黄卫保 林剑军 +3 位作者 梁志杰 陈俊杰 梁志凌 戴李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 探讨分析南宁地区儿童青少年骨龄生长发育情况,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依据,为建立地区骨龄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南宁地区1~18岁儿童青少年手腕部影像资料。采用《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对手腕骨进行评估,分析被检者的骨龄情况,运用... 目的 探讨分析南宁地区儿童青少年骨龄生长发育情况,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依据,为建立地区骨龄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南宁地区1~18岁儿童青少年手腕部影像资料。采用《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对手腕骨进行评估,分析被检者的骨龄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骨龄与年龄的差异。结果 南宁地区1965例儿童青少年骨龄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929,P<0.05),该人群整体骨龄较年龄偏大,骨龄年龄差为(0.24±1.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3,P<0.05)。骨龄与年龄不相符的阳性率为46.46%,在8岁后阳性率相对较高。男性发育延迟比例(25.54%)高于女性(9.65%),女性发育提前(36.59%)高于男性(2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4,P<0.05),男、女性骨龄发育正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宁地区儿童青少年骨龄阳性率以8岁后较显著,骨龄呈现发育提前趋势,在中枢性性早熟、矮小症等个体化诊疗过程中,女性应重视发育提前,而男性则需侧重发育延迟。分析结果为完善全国地域性骨龄数据库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龄 儿童青少年 生长发育 手腕部 数字化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恶性风险预测
5
作者 黄华驰 黄卫保 蒋清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48-51,共4页
目的基于病变组织MRI征象,对乳腺MRI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恶性风险进行预测。方法乳腺MRI检查示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111例,所有患者接受乳腺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检查。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恶性乳腺病变60例、良性乳腺病... 目的基于病变组织MRI征象,对乳腺MRI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恶性风险进行预测。方法乳腺MRI检查示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111例,所有患者接受乳腺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检查。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恶性乳腺病变60例、良性乳腺病变51例。记录并比较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患者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MRI征象,包括分布(局灶、线样、段样、区域、多区域、弥漫)、内部强化模式(均匀、不均匀、集簇状、成簇环状)、T_(2)WI信号(高、等、低)、早期强化率(缓慢、中等、快速)、增强信号—强度曲线(渐增型、平台型、流出型)、弥散受限和伴随征象。将单因素分析中O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MRI征象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恶性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恶性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及Calibration校准曲线。结果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性质与分布、内部强化模式、T_(2)WI信号、早期强化率、增强信号—强度曲线、弥散受限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部强化(OR=0.196,95%CI 0.043~0.880)、T_(2)WI信号(OR=0.403,95%CI 0.166~0.974)、弥散受限(OR=0.278,95%CI 0.094~0.821)、伴随征象(OR=0.155,95%CI 0.049~0.486)为恶性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内部强化、T_(2)WI信号、弥散受限、伴随征象绘制的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恶性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经Calibration校准曲线检验,非参数线与参考线较接近,Spiegelhalter Z检验P值接近1(P=0.995),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内部强化、T_(2)WI信号、弥散受限、伴随征象为恶性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以上述MRI征象绘制的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恶性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对病变性质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恙虫病影像学表现分析1例
6
作者 黄华驰 戴李华 李姗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77-178,共2页
患者男,10岁。因“发热10天,咳嗽6天,呼吸困难半天”于2022年10月26日急诊入院。外院查总蛋白38.80 g/L(↓)、白蛋白23.01 g/L(↓)。入院查体:右侧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闻及细湿啰音;肝脏肋下10 cm可触及。入院查红细胞... 患者男,10岁。因“发热10天,咳嗽6天,呼吸困难半天”于2022年10月26日急诊入院。外院查总蛋白38.80 g/L(↓)、白蛋白23.01 g/L(↓)。入院查体:右侧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闻及细湿啰音;肝脏肋下10 cm可触及。入院查红细胞3.4×10^(12)/L(↓)、血红蛋白85 g/L(↓)、血小板91×10^(9)/L(↓)、超敏C反应蛋白54.11mg/L(↑)、凝血酶时间18 s(↑)、D-二聚体6422 ng/mLFEU(↑)、尿总蛋白452.42m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9 g/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影像学表现 X线摄影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变在腮腺病变MRI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培俊 张卫 +2 位作者 王敏 文建荣 徐茂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391-1393,1404,共4页
目的探讨瘤内囊变特点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均经病理证实的腮腺MR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17例,观察MRI图像中腮腺病灶内囊变特点,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图像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瘤内囊变特点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均经病理证实的腮腺MR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17例,观察MRI图像中腮腺病灶内囊变特点,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图像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研究良、恶性病变内囊变发生率、囊变区分布、囊变区所占肿物比例分级、囊变区内信号分级特点。结果囊变发生率在腮腺良、恶性病变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x2=0.062,P=0.803);囊变区分布(X2=17.484,P=0.000)、囊变区所占肿物比例分级(X2=21.486,P=0.000)、囊变区内信号分级(X2=7.370,P=0.007)在腮腺良、恶性病变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有意义特点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腮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2、0.834、0.734,其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9%、72.7%、90.9%,诊断特异性分别为79.4%、94.1%、55.9%。结论MRI显示的囊变特点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囊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代谢性脑病的MRI表现特点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剑军 张卫 +3 位作者 梁莎 梁志杰 莫亚宁 梁玄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遗传代谢性脑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遗传代谢性脑病的MR资料,其中男8例,女1例,所有病例均行头颅MRI扫描,包括常规T_1WI,T_2WI和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并随访其中3例。结果 8例表现为两侧... 目的探讨遗传代谢性脑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遗传代谢性脑病的MR资料,其中男8例,女1例,所有病例均行头颅MRI扫描,包括常规T_1WI,T_2WI和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并随访其中3例。结果 8例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稍长T_1稍长T_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两侧背侧丘脑、基底节区、和/或脑干、和/或皮质脊髓束走行区、和/或MRI皮层下U形纤维对称性扩散受限。1例胼胝体亦受累,1例病灶亦累及两侧额叶及扣带回皮层。3例戊二酸血症Ⅰ型除上述表现外尾状核头、豆状核壳核出现长T_2信号影,双侧脑外部间隙及外侧裂池增宽,脑白质髓鞘化延迟,且其中2例四叠体池扩大,1例见硬膜下积液。随访3例均见不同程度脑沟增宽。结论双侧背侧丘脑、基底节区、和/或脑干和/或皮质脊髓束走行区对称性扩散受限伴有双侧大脑半球白质水肿,扩散受限,应怀疑遗传代谢性脑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开放性脊柱裂并ChiariⅡ畸形1例
9
作者 梁莎 林剑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31-531,535,共2页
孕妇25岁,孕1产0,孕22周,否认家族史及孕期服药史,血清检查神经管缺陷风险系数为7.34,神经管筛查结论为高危。唐氏综合征筛查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查均阴性。超声检查:胎儿小脑呈香蕉型,后颅窝消失,脊柱骶尾部椎管连续性中断。
关键词 胎儿 开放性脊柱裂 ChiariⅡ畸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序列组合在胎盘及脐血管位置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玄菁 林剑军 马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序列组合在胎盘及脐血管位置异常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胎盘磁共振检查716例,扫描采用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alance-fast field echo,B-FF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 shot-turbo spin... 目的探讨磁共振序列组合在胎盘及脐血管位置异常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胎盘磁共振检查716例,扫描采用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alance-fast field echo,B-FF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 shot-turbo spin echo,SS-TSE)、扰相梯度回波T_(1)WI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根据图像质量和信号特点分析各序列在产前胎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716例胎盘MRI检查中,胎盘低置117例,前置胎盘中完全性484例,部分性52例,边缘性63例;合并胎盘植入249例,其中穿透性胎盘植入36例。手术及病理证实胎盘植入225例,准确率90.36%,其中诊断穿透性胎盘植入准确率100%,手术证实前置血管8例、球拍状胎盘3例、副胎盘30例、胎盘早剥2例,诊断前置血管、球拍状胎盘准确率100%。36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在DWI可见局部结节状突出,2例胎盘早剥DWI、ADC显示高低混杂信号。结论胎盘检查B-FFE序列显示胎盘与子宫肌层关系的细节最佳,可予负间隔薄层扫描;SS-TSE黑血序列对血管敏感;扰相梯度回波T_(1)WI序列显示胎盘早剥的剥离面呈高信号。B-FFE、SS-TSE、T_(1)WI、DWI快速序列优化组合可以广泛应用在前置胎盘、副胎盘、胎盘植入、前置血管、胎盘早剥、球拍状胎盘等方面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前置血管 胎盘早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的影像特点(附1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华驰 刘颖 +3 位作者 王映飞 戴李华 李姗珊 梁志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6期66-68,共3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停经、反复阴道流血,实验室检查提示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妇科B超检查显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孕囊,腹部B超检查显...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停经、反复阴道流血,实验室检查提示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妇科B超检查显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孕囊,腹部B超检查显示腹主动脉旁异常回声,内见卵黄囊、胚芽及心管搏动。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显示腹主动脉左侧旁(脐水平)可见一囊状低密度影,囊内密度欠均匀,隐约可见小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囊壁厚约5.7 mm,边界尚清,大小21.9 mm×17.8 mm×22.2 mm,增强后明显环状强化,病灶由腹主动脉分支供血,由左侧髂总静脉引流;病灶紧贴邻近腹主动脉、左侧卵巢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增粗(宽约6.7 mm)。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清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异位妊娠。结论腹主动脉旁异位妊娠是位于腹主动脉旁的厚壁囊性灶,囊内可伴小片状软组织影,囊壁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后囊壁明显强化,病灶由腹主动脉系统供血,由腔静脉系统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旁 异位妊娠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腺病毒肺炎CT影像表现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莫亚宁 林剑军 +1 位作者 梁玄菁 谭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670-1672,174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腺病毒肺炎胸部CT检查影像表现的特点。方法选取并分析确诊的30例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CT征象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表现肺实质改变患儿30例,其中22例为双侧受累,21例受累肺叶数≥3,20例肺部病变形态表现... 目的探讨儿童腺病毒肺炎胸部CT检查影像表现的特点。方法选取并分析确诊的30例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CT征象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表现肺实质改变患儿30例,其中22例为双侧受累,21例受累肺叶数≥3,20例肺部病变形态表现为磨玻璃影,24例为斑片状实变影,两者互为重叠;21例为实变向心分布,其中16例实变呈团簇状影;26例见空气支气管征,24例有肺间质改变,3例为肺过度充气,1例出现空洞,4例合并肺不张,4例见支气管狭窄,14例见树芽征,4例胸膜增厚,3例胸腔积液,4例有淋巴结肿大。3例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或者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出现小气道改变。1例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死亡。18例合并支原体感染。结论儿童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特点为双肺多肺段肺实变,肺实变多呈团簇状、向心分布,常合并间质改变;合并支原体感染时,树芽征明显。在特定好发季节,结合影像可以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腺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李华 马慧 黄卫保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104-107,共4页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一种严重的消化道畸形,多伴发气管食管瘘,尤其多见于气管与远端食管之间,是新生儿期需要紧急手术处理的畸形疾病,如延误治疗,极易造成新生儿死亡。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还能明确瘘管、瘘...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一种严重的消化道畸形,多伴发气管食管瘘,尤其多见于气管与远端食管之间,是新生儿期需要紧急手术处理的畸形疾病,如延误治疗,极易造成新生儿死亡。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还能明确瘘管、瘘口以及气管支气管树的解剖结构,为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的诊疗提供保障。胎儿期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产前超声、MRI,二者联合能够提高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的产前确诊率,为产前咨询和产后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新生儿期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超声、食管造影、多层螺旋CT(MSCT)等,其中MS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食管闭锁位置、两盲端距离、瘘口位置、瘘管长度等,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具有明显优势,更有利于临床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但在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修复术后,食管造影检查能够准确评估手术效果、术后食管吻合口和并发症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气管食管瘘 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食管造影 多层螺旋CT扫描 支气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麻醉对巴马香猪建立MR腮腺检查模型的应用分析
14
作者 郭阳 方向军 +1 位作者 陈志华 张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429-1430,1434,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ketamine,KET)、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midazolam,MZ)分别对实验用巴马香猪腮腺MR检查模型麻醉,评价该实验期间麻醉效果。方法巴马香猪8头(雄雌不限),体重4~5kg,月龄2~3个月,随机平均分组1、组2两组。麻醉前12h内禁食,6h... 目的探讨氯胺酮(ketamine,KET)、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midazolam,MZ)分别对实验用巴马香猪腮腺MR检查模型麻醉,评价该实验期间麻醉效果。方法巴马香猪8头(雄雌不限),体重4~5kg,月龄2~3个月,随机平均分组1、组2两组。麻醉前12h内禁食,6h内禁水。组1、组2均臀大肌肌肉注射氯胺酮15mg/kg,开放耳缘静脉,另组2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5mg/kg。组1、组2分别行西门子1.5T MR扫描。结果实验中组2四头巴马香猪MR图像均较组1四头巴马香猪MR图像清晰度高,组1、组2均无麻醉死亡,实验结束后,放养于猪圈内至今仍全部存活。结论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麻醉较单纯氯胺酮麻醉效果好,麻醉方法可行性强,用药合理,实验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咪达唑仑 巴马香猪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在新生儿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戴李华 黄华驰 +3 位作者 马慧 黄卫保 王映飞 王万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15-2219,共5页
目的探讨MSCT在新生儿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48例食管闭锁患者MSCT图像,采用MPR、MinIP、VR等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对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情况进行观察。对MSCT与术中判断Gross分型、Ⅲ型病... 目的探讨MSCT在新生儿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48例食管闭锁患者MSCT图像,采用MPR、MinIP、VR等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对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情况进行观察。对MSCT与术中判断Gross分型、Ⅲ型病例瘘口位置的符合程度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对MSCT所测Ⅲ型食管闭锁两盲端间距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对MSCT诊断与术中所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食管闭锁患者中,MSCT判断Gross分型准确率为89.6%(43/48),MSCT与术中分型存在较强一致性(Kappa=0.774,P<0.001)。46例Ⅲ型食管闭锁患者中,MSCT判断瘘口位置的准确率为82.6%(38/46),MSCT与术中对瘘口位置的判断存在中等一致性(Kappa=0.480,P<0.001)。MSCT所测Ⅲ型食管闭锁两盲端间距与术中所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闭锁MSCT分型与术中分型存在较高正相关(r=0.786,P<0.001),MSCT对Ⅲ型病例瘘口位置判断与术中所见存在中度正相关(r=0.558,P<0.001),MSCT所测Ⅲ型食管闭锁两盲端间距与术中所见存在较高正相关(r=0.739,P<0.001)。结论MSCT在食管闭锁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为临床制订治疗计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食管闭锁 气管食管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卵巢囊肿产前超声与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及产后随访
16
作者 张巧 黎新艳 +3 位作者 周春桥 韦慧 陈辉艳 黄卫保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 探讨胎儿卵巢囊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及产后随访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可疑胎儿卵巢囊肿的资料,对其孕周、囊肿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及MRI信号改变进行汇总与分析;根据转归情况分为消失组与未消失... 目的 探讨胎儿卵巢囊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及产后随访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可疑胎儿卵巢囊肿的资料,对其孕周、囊肿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及MRI信号改变进行汇总与分析;根据转归情况分为消失组与未消失组,未消失组行手术后再分为扭转组与未扭转组,对比各组囊肿回声、大小及位置变化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164个卵巢囊肿,失访33个,引产1个,最终入组130个。囊肿消失组102个,消失率为78.5%(102/130),消失组中囊肿简单型88个(86.3%)、位置未变化100个(98.0%)均大于未消失组,两组囊肿回声类型、大小变化及位置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未消失组28个,行手术干预,发生扭转12个,均为复杂型囊肿,简单型囊肿均未扭转,未消失囊肿扭转率为42.9%(12/28)。扭转组中囊肿复杂型12个(100%)大于未扭转组4个(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囊肿大小变化与位置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扭转组与未扭转组体积分别为18.7(12.8,61.1) cm3、69.7(49.9,149.2) cm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卵巢囊肿需重点监测复杂型囊肿及囊肿的大小、位置改变,当复杂型囊肿未消失时,需超声结合MRI进行综合评估,帮助临床及时发现卵巢囊肿蒂扭转并改善扭转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产前超声 卵巢囊肿 磁共振成像 囊肿蒂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