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广西卷》研编 被引量:1
1
作者 战明国 邓军 +7 位作者 周国发 郑力 黎华 周辉 戴昱 韦访 廖智涵 覃初礼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5,共14页
广西位于华南板块的南端,处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域相互作用交汇处,特有的地质构造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广西已查明的储量居全国前列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能源矿产铀,黑色金属矿产锰、钛,有色金属矿产锑、锡、铝... 广西位于华南板块的南端,处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域相互作用交汇处,特有的地质构造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广西已查明的储量居全国前列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能源矿产铀,黑色金属矿产锰、钛,有色金属矿产锑、锡、铝、锌、铅、钨,贵金属矿产银,稀有稀土金属矿产铌、钽、稀土,矿物类非金属矿产水晶、方解石、长石、重晶石、滑石,岩石(土)类非金属矿产高岭土、膨润土、泥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和其他砂石黏土等。自2013年启动《中国矿产地质志·广西卷》研编,系统总结了广西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与近百年来地质勘查成果,编制了1:50万广西矿产地质图及1:50万广西区域成矿规律图,建立了广西矿产资源数据库,开展了广西重要矿产成矿预测与评价,取得的研编成果为当代广西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提出的特提斯构造成矿作用、深部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加里东成矿作用与找矿、广西能源与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等方面的研编成果,为广西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条件 成矿规律 百年勘查成果 找矿建议 矿产资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成岩成矿规律研究
2
作者 苏晓凯 韦昌山 +2 位作者 申玉科 梁秋明 陈显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23-124,共2页
广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其地质演化独具特色。多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和多阶段的成矿作用,组成广西绚丽的区域地质构造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前人(陈毓川等,1993;王登红等,2004;蔡明... 广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其地质演化独具特色。多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和多阶段的成矿作用,组成广西绚丽的区域地质构造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前人(陈毓川等,1993;王登红等,2004;蔡明海等,2005,2006;朱金初等,2006;李华芹等,2008;梁婷等,2011;)对各地区和矿区进行了详细的测年研究,但是对整个广西地区的成岩成矿时代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成岩成矿规律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田东县那矿金矿区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8
3
作者 黄美 刘战庆 +3 位作者 吴立河 庞保成 梁力杰 黎译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4-864,共11页
广西田东县那矿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属于卡林型金矿。本文在对那矿金矿区进行1∶1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基本上查明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结合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选取Au、As、Sb三种元素为成矿指示元素。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分析... 广西田东县那矿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属于卡林型金矿。本文在对那矿金矿区进行1∶1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基本上查明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结合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选取Au、As、Sb三种元素为成矿指示元素。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矿区内指示元素异常的特征、分布与地质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异常解释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那矿金矿区中三叠统百逢组中上部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是赋矿层位;坡表谷背斜与坡表谷断裂的复合部位为成矿有利部位;硅化、(褐)黄铁矿化、毒砂矿化、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岩化等蚀变为金的矿化标志;圈定的Ⅰ号异常带是矿致异常,其Au元素异常规模大、品位高,是该区找矿的重点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那矿 卡林型金矿 地球化学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石峡幅、阿尔金山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江 覃小锋 +5 位作者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李乾 胡贵昂 周秋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4,共6页
首次将原划分为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经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变质深成侵入岩的时代为中—新元古代。在中阿尔金... 首次将原划分为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经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变质深成侵入岩的时代为中—新元古代。在中阿尔金地块中首次发现了麻粒岩、榴闪岩、蓝晶石榴铝直闪石片岩等高压变质岩组合,变质作用的p-T-t轨迹表明,其经历了快速俯冲碰撞后又快速折返(抬升)的动力学过程。以新发现的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等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将测区的构造单元进行了新的划分,建立了构造形迹的变形序列。初步查明测区至少发育有3级古夷平面,将成山运动、地貌变迁、水系演化等新构造运动划分为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 瓦石峡 变质表壳岩 变质深成侵入岩 高压变质岩 构造蛇绿混杂岩 新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荔浦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蒋羽雄 文美兰 +2 位作者 蒋柏昌 沈启航 潘启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基于广西荔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对荔浦市表层土壤硒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荔浦市土壤硒全量变化范围为0.10~1.09 mg/kg,平均值为0.44 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的平均含量,富硒土壤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57%。成土... 基于广西荔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对荔浦市表层土壤硒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荔浦市土壤硒全量变化范围为0.10~1.09 mg/kg,平均值为0.44 mg/kg,高于全国土壤硒的平均含量,富硒土壤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57%。成土母质中,全硒含量以石炭系鹿寨组硅质岩母质发育土壤为最高,平均值为0.673 mg/kg。土壤类型中,红壤全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643 mg/kg;洪积土全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283 mg/kg。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硒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林地全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613 mg/kg;水田全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391 mg/kg。此外,土壤的有机质、 pH值与硒含量分别存在着正、负相关关系,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硒 地球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荔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杨梅冲地热田成因模式分析
6
作者 王新伟 张漓黎 李善民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6-888,921,共14页
广西贺州地热资源丰富,所蕴含的地热能潜力巨大,极具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但该地区地热资源存在补给来源、循环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不清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环境同位素等方法探究贺州杨梅冲地热水的热... 广西贺州地热资源丰富,所蕴含的地热能潜力巨大,极具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但该地区地热资源存在补给来源、循环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不清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环境同位素等方法探究贺州杨梅冲地热水的热储特征、补给来源、循环深度和成因模式,初步建立地热资源温度、组分、深度、磁性等参数与地质认识一致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隆起山地断裂对流型地热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杨梅冲地热田属带状热储,姑婆山断层是杨梅冲地热田主要导水、控热构造。杨梅冲地热田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氢氧同位素显示区内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于降水入渗。降雨在水力和热力的驱动下沿着断裂带和岩石孔隙循环交替水热对流,形成了杨梅冲断裂对流地热模型。研究结果为广西杨梅冲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冲地热田 流体地球化学 热储循环深度 地热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经经 钟宏 +3 位作者 谢桂青 赵成海 胥磊落 陆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69-3280,共12页
卡林型金矿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右江盆地发育众多卡林型金矿床,但由于区内岩浆岩出露十分有限,岩浆活动对金成矿有无贡献目前还无定论。火成岩中的继承锆石常常可以用来指示早期的、隐伏的岩浆活动。桂西... 卡林型金矿与岩浆作用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矿床学家关注的热点。右江盆地发育众多卡林型金矿床,但由于区内岩浆岩出露十分有限,岩浆活动对金成矿有无贡献目前还无定论。火成岩中的继承锆石常常可以用来指示早期的、隐伏的岩浆活动。桂西北地区晚白垩世巴马、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中含有大量的继承锆石。其中,料屯和下巴哈两处脉岩分别与料屯和明山金矿在空间上紧密相关。脉岩中锆石的LA.ICP.MS和SIMS原位U-Pb定年表明,其主要集中于130—140Ma、242Ma左右、400.450Ma、700~1000Ma和1700~1800Ma等五个年龄段。关于较年轻的两个时间段,来自料屯和下巴哈石英斑岩脉的继承锆石分别获得两组谐和年龄,即136.3±3.9Ma(2σ)和242.3±1.7Ma(2σ)、128.2±2.3Ma(2σ)和243.1±3.6Ma(2σ)。这些脉岩侵入的最年轻地层为中三叠统百逢组,因而前三叠纪继承锆石可能捕获自地层,而晚于三叠纪的130.140Ma锆石则应来自于深部隐伏岩体。关于242Ma左右锆石,尽管其与围岩地层百逢组1~2段近于同期,但其晶形较差且多呈不规则碎片状,暗示其更可能源自百逢组中的沉积碎屑锆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期锆石所代表的岩浆事件可能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以上130~140Ma和约242Ma左右的两组年龄,与初步确定的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的两次成矿的时代基本一致,据此推断金矿化与岩浆作用可能有一定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卡林型金矿 继承锆石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含)稀土副矿物组合对稀土元素风化富集的制约——以桂东南六陈与大容山岩体为例
8
作者 傅旋霓 白艳萍 +4 位作者 付伟 赵芹 李佩强 郭心荷 唐专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花岗岩是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成矿母岩。以桂东南六陈和大容山两个相邻花岗岩体为例,通过成矿母岩-富矿风化壳典型剖面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特征花岗岩稀土元素风化成矿效应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六陈岩体... 花岗岩是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成矿母岩。以桂东南六陈和大容山两个相邻花岗岩体为例,通过成矿母岩-富矿风化壳典型剖面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特征花岗岩稀土元素风化成矿效应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六陈岩体钾长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大容山岩体二长花岗岩,在风化壳中也产生了更显著的稀土元素次生富集效应。两个风化壳剖面所处的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外生环境条件无明显差异,母岩遭受的化学风化程度相似,且两处剖面在风化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元素迁移特征,综合推断成矿母岩中稀土元素的物质供应是导致风化成矿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六陈岩体风化壳主要(含)稀土副矿物组合为“褐帘石+萤石+磷灰石”,大容山岩体主要(含)稀土副矿物组合为“褐帘石+榍石+磷灰石”。六陈岩体钾长花岗岩中褐帘石贡献的稀土含量远高于大容山岩体二长花岗岩,分别占39.30%和9.00%,即成矿母岩中褐帘石稀土总量越高,对应风化壳中的稀土含量越高。成矿母岩中抗风化能力弱的稀土副矿物是六陈岩体和大容山岩体风化壳离子相稀土的主要来源,褐帘石含量是影响花岗岩类母岩风化成矿潜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帘石 稀土副矿物 稀土元素富集 花岗岩 风化壳 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珊瑚钨锡矿硅质尾矿的中和能力与重金属释放污染 被引量:6
9
作者 雷良奇 莫斌吉 +2 位作者 陈斯耐 莫佳 史振环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中性矿山废水(NMD)及重金属释放污染问题容易被忽视。以广西珊瑚钨锡矿石英脉型矿石选余的尾矿即硅质尾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尾矿酸-碱估算,以及地质积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迁移污染效应(元素可交换态含量)等评价方法,分析珊瑚硅... 中性矿山废水(NMD)及重金属释放污染问题容易被忽视。以广西珊瑚钨锡矿石英脉型矿石选余的尾矿即硅质尾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尾矿酸-碱估算,以及地质积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迁移污染效应(元素可交换态含量)等评价方法,分析珊瑚硅质尾矿的中和能力与重金属(Cd、Zn、Pb、Cu及As)释放污染的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1)珊瑚尾矿的中和能力较强(平均中和潜力比率NPR=4.74,平均净产酸潜力NAPP=-41.2kgH2SO4/t),并且硫含量较低(平均总硫TS=0.60%),不存在释放酸性矿山废水(AMD)的危险,属于非释酸尾矿。尾矿的酸中和矿物主要是方解石和白云石,其持续风化分解释碱可维持尾矿渗滤水呈近中性,即产生NMD;(2)该尾矿中As、Cd的含量较高且迁移性强,是矿区尾矿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而矿区发生尾矿源Pb、Cu污染的可能性较小。综合上述,珊瑚硅质尾矿在风化作用下伴随NMD渗出,可能产生As、Cd(Zn)释放污染。因此,NMD释放尾矿/非释酸尾矿也具有产生重金属污染的危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尾矿 中和能力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珊瑚钨锡矿区氧化物型尾矿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莫佳 雷良奇 +1 位作者 史振环 莫斌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4,共6页
分析检测广西珊瑚钨锡矿区尾矿样中重金属砷、镉、铜、铅、锌的含量,以国家土壤质量Ⅲ级标准作为参比值,利用地累积指数法、综合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珊瑚钨锡矿区尾矿的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地累积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法评... 分析检测广西珊瑚钨锡矿区尾矿样中重金属砷、镉、铜、铅、锌的含量,以国家土壤质量Ⅲ级标准作为参比值,利用地累积指数法、综合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珊瑚钨锡矿区尾矿的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地累积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法评价结果显示,珊瑚钨锡矿区尾矿镉和砷污染较为严重,较国家土壤质量Ⅲ级标准值超标倍数均值>40倍,锌和铜元素为轻微污染,铅无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相对大小为镉>砷>锌>铜>铅。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程度相对大小为镉>砷>铜>锌>铅。综合评价表明,珊瑚钨锡矿区尾矿中镉和砷对综合污染指数的贡献最高,珊瑚钨锡矿区镉和砷为主要污染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评价 尾矿 地累积指数法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贺州热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热储温度与循环深度估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思萌 梁礼革 +1 位作者 朱明占 谢先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4-279,共6页
广西贺州地热资源分布于3个异常带中,热储层主要为花岗岩及石英砂岩。分析了贺州热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热储温度及循环深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热泉水为中低温偏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和HCO3-Ca型。区内硅酸盐矿物的... 广西贺州地热资源分布于3个异常带中,热储层主要为花岗岩及石英砂岩。分析了贺州热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热储温度及循环深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热泉水为中低温偏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和HCO3-Ca型。区内硅酸盐矿物的水解作用控制着热泉水化学组分,Na-K-Mg平衡图显示热泉的水岩相互作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玉髓温标估算热储温度为42.3~119.5℃,循环深度为786~3597m。较高的温度促进了氟化物的溶解,使得地热水中氟离子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泉 水文地球化学 循环深度 贺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石人嶂钨矿莲花山隐伏花岗岩体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明君 张广辉 +1 位作者 陈杨 韦龙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60-161,共2页
广东石人嶂钨矿地处粤北钨矿化集中区北东部,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前有大规模岩浆侵入,广泛发育着酸性、中酸性花岗岩类岩石。矿区内主要有两期次的岩浆活动,其中与钨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燕山期形成的中酸性莲花山隐伏花岗岩体。近年... 广东石人嶂钨矿地处粤北钨矿化集中区北东部,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前有大规模岩浆侵入,广泛发育着酸性、中酸性花岗岩类岩石。矿区内主要有两期次的岩浆活动,其中与钨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燕山期形成的中酸性莲花山隐伏花岗岩体。近年来矿区地质研究多集中在成矿规律总结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花岗岩体 岩浆活动 矿区地质 成矿规律 中酸性 岩石圈 岩浆侵入 花岗岩类 地质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龙川—世加地区金矿的复合型控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祥林 雷良奇 +2 位作者 陆刚 刘远栋 莫斌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54-155,共2页
近年来,在桂西北陆续发现了一类与辉绿岩类岩石有关的新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点),此类金矿床的产出在空间上与辉绿岩关系密切,金矿体赋存于岩体(层)内或岩体(层)接触带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故称之为辉绿岩型金矿,但大类上仍属于微细浸... 近年来,在桂西北陆续发现了一类与辉绿岩类岩石有关的新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点),此类金矿床的产出在空间上与辉绿岩关系密切,金矿体赋存于岩体(层)内或岩体(层)接触带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故称之为辉绿岩型金矿,但大类上仍属于微细浸染型金矿(黄立刚等,2005)。在桂西北地区虽然已探明的此类金矿(矿床或矿点)有龙川、世加、八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资源 控矿作用 矿体赋存 断裂破碎带 桂西 矿床形成 下石炭统 成矿流体 特提斯构造域 围岩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碳酸盐型硫化物尾矿中镉的地球化学行为 被引量:3
14
作者 莫斌吉 雷良奇 +1 位作者 张能 黄祥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0-1057,共8页
采用改进欧共体参比司法(BCR)提取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区巴里尾矿库的碳酸盐型尾矿的Cd。研究表明,氧化作用使原尾矿中磁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被大量消耗,在产生酸水的同时释放出大量重金属;该尾矿的表层形成厚层的次生石膏和纤铁矿... 采用改进欧共体参比司法(BCR)提取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区巴里尾矿库的碳酸盐型尾矿的Cd。研究表明,氧化作用使原尾矿中磁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被大量消耗,在产生酸水的同时释放出大量重金属;该尾矿的表层形成厚层的次生石膏和纤铁矿胶结的硬层,可富集释放出来的Cd;在氧化层中Cd主要以酸提取态形式赋存,其潜在迁移性最强,很容易进入环境,带来严重的镉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尾矿 碳酸盐 重金属 元素化学形态 酸性矿山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马塔比(Martabe)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海坤 胡鹏 +5 位作者 姜军胜 程湘 战明国 潘罗忠 戴昱 潘贝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马塔比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印度尼西亚近年确认的一处世界级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丰富该类型矿床实例,指导找矿实践。该矿床金银矿化呈现... 马塔比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印度尼西亚近年确认的一处世界级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丰富该类型矿床实例,指导找矿实践。该矿床金银矿化呈现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蚀变分带特征,由内而外依次发育硅化带、高级泥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赋矿英安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8±0.5)Ma,热液变质成因明矾石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3.3±0.11)Ma和(2.14±0.10)Ma,表明成岩与成矿间隔时间较短,且可能存在两期高级泥化蚀变作用。成矿作用既有岩浆热液又有大气水的参与,后期地表风化作用使金和银进一步富集。马塔比矿床具有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典型特征,总结其找矿标志包括构造环境标志、岩性标志、蚀变标志和化探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马塔比 浅成低温热液 金-银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早期演化:来自桂西靖西地区碱性基性-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显著 刘磊 +7 位作者 刘希军 李政林 廖帅 胡荣国 付伟 王葆华 潘罗忠 戴昱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0-485,共6页
对靖西地区出露的晚古生代基性-超基性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主要为辉绿岩,超基性岩则为苦橄岩;基性岩具有较低的SiO2(51.34%~53.17%)和较高的MgO(4.67%~6.12%)含量,(K2O+Na2O)在5.03%~8.06%,具有... 对靖西地区出露的晚古生代基性-超基性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主要为辉绿岩,超基性岩则为苦橄岩;基性岩具有较低的SiO2(51.34%~53.17%)和较高的MgO(4.67%~6.12%)含量,(K2O+Na2O)在5.03%~8.06%,具有典型碱性玄武岩特征;超基性岩则具有更低的SiO2(39.76%)和极高的MgO(23.97%),二者均落入碱性玄武岩系列。基性-超基性岩∑REE在(45.47~128.95)×10-6,(La/Yb)N值在6.67~10.75,δEu值为0.96~1.08,稀土特征总体显示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型式,具有与OIB相似的配分趋势,指示源区相对富集;基性-超基性岩不相容元素含量整体偏低,略亏损高场强元素(HREE、Nb、Ti等),指示源区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结合前人研究及岩石沉积背景特征,认为靖西基性-超基性岩为右江盆地早期演化的产物,形成于局部拉张的构造环境,与裂谷作用相关,推测该区域晚古生代受金沙江-哀牢山特提斯洋的打开和演化的影响,右江盆地局部拉张裂解,一系列深大断裂沿北西向展开,早期在局部形成与裂谷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晚古生代后期右江盆地可能已演变为弧后盆地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基性-超基性岩 岩石地球化学 晚古生代 靖西 右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铝土矿遥感综合成矿预测及资源总量估算 被引量:11
17
作者 罗允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62,共5页
前人在已知矿床、点的基础上对广西铝土矿做过系统的成矿预测及资源总量估算 ,但原有工作限于储量级别要求 ,划入预测区的范围较小 ,部分有矿层分布的区带未圈出 ,且参与资源总量估算的块段尚有向外延伸部分。通过遥感综合方法 ,在原有... 前人在已知矿床、点的基础上对广西铝土矿做过系统的成矿预测及资源总量估算 ,但原有工作限于储量级别要求 ,划入预测区的范围较小 ,部分有矿层分布的区带未圈出 ,且参与资源总量估算的块段尚有向外延伸部分。通过遥感综合方法 ,在原有基础上扩大预测区 ,增加三水型铝土矿预测区 ,并对已知块段外延矿带、新增预测区进一步估算其资源总量 ,较全面地解决了资料不完整地区的铝土矿资源量估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铝土矿 遥感 成矿预测 资源总量估算 铝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下河洞穴旅游开发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文婷 李炜轩 +2 位作者 栾崧 张远海 郭纯青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中国地下河洞穴并非都适宜旅游开发,需要确定适宜的评价因素对其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研究选取洞穴规模、景观资源、区位、水量、地下河规模形态、水质作为影响岩溶地下河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旅游开发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 中国地下河洞穴并非都适宜旅游开发,需要确定适宜的评价因素对其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研究选取洞穴规模、景观资源、区位、水量、地下河规模形态、水质作为影响岩溶地下河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旅游开发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模糊数学法对5个岩溶地下河洞穴评价因子进行隶属度判断,并确定最终得分。结果表明:在岩溶地下河洞穴旅游开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为洞体规模。19个评价因子中洞底面积、交通条件、地下河流量较为重要,分别占总分的12.96%、11.14%、11.11%。建立模型对5个实例进行评价,通过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评价体系模型和方法客观、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洞穴开发 影响因素 隶属度判断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东南部下白垩统火山岩的发现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辉 张继淹 +2 位作者 李乾 白晓 唐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7-383,共7页
广西东南部下白垩统大坡组火山岩,集中分布于梧州、贵港和玉林三市交界地区的自良、金鸡、大燕山和太平等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已发现中酸性火山岩1~3层,厚3~84 m。岩性为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和角砾凝灰熔岩。... 广西东南部下白垩统大坡组火山岩,集中分布于梧州、贵港和玉林三市交界地区的自良、金鸡、大燕山和太平等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已发现中酸性火山岩1~3层,厚3~84 m。岩性为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和角砾凝灰熔岩。火山岩上下地层含早白垩世生物化石,凝灰岩锆石U-Pb测年值为104. 52±0. 53 Ma,确定火山岩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该区火山岩为广西近年发现的新成果,为今后深入分析研究广西中新生代火山喷发特征、大地构造环境和区域地层划分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大坡组 下白垩统 广西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柳东地区火山岩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岩浆源区的限定
20
作者 魏春夏 陆刚 +6 位作者 杨锋 李巍 钟锋运 金靖杰 潘艺文 梁力杰 白晓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9-1322,共14页
【研究目的】柳东地区位于右江盆地东缘,近年来该地区早三叠世石炮组中首次发现一套火山岩夹层,为研究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新发现的柳东地区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 【研究目的】柳东地区位于右江盆地东缘,近年来该地区早三叠世石炮组中首次发现一套火山岩夹层,为研究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新发现的柳东地区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分析,研究右江盆地东缘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岩浆源区特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火山岩的岩性为凝灰岩-凝灰质熔岩-凝灰质火山角砾岩组合,指示了典型的火山岩特征。其2件凝灰岩样品中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4.0±1.9)Ma和(247.1±0.9)Ma,锆石微量元素(U、Th、Hf、Nb)表现出大陆岩浆弧属性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_(Hf)(t)为-13.2~-1.2,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C))为1.35~2.06 Ga,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地壳物质,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7~2.06 Ga。【结论】该火山岩夹层与其所出露的地层时代基本相符,属于早三叠世末期—中三叠世早期火山喷发产物,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弧-同碰撞的构造环境,代表了弧后盆地的沉积环境,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相关。该成果为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锆石U-Pb-Hf 火山弧相关 古特提斯 地质调查工程 广西柳州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