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广西卷》研编 被引量:1
1
作者 战明国 邓军 +7 位作者 周国发 郑力 黎华 周辉 戴昱 韦访 廖智涵 覃初礼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5,共14页
广西位于华南板块的南端,处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域相互作用交汇处,特有的地质构造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广西已查明的储量居全国前列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能源矿产铀,黑色金属矿产锰、钛,有色金属矿产锑、锡、铝... 广西位于华南板块的南端,处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域相互作用交汇处,特有的地质构造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广西已查明的储量居全国前列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能源矿产铀,黑色金属矿产锰、钛,有色金属矿产锑、锡、铝、锌、铅、钨,贵金属矿产银,稀有稀土金属矿产铌、钽、稀土,矿物类非金属矿产水晶、方解石、长石、重晶石、滑石,岩石(土)类非金属矿产高岭土、膨润土、泥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和其他砂石黏土等。自2013年启动《中国矿产地质志·广西卷》研编,系统总结了广西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与近百年来地质勘查成果,编制了1:50万广西矿产地质图及1:50万广西区域成矿规律图,建立了广西矿产资源数据库,开展了广西重要矿产成矿预测与评价,取得的研编成果为当代广西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提出的特提斯构造成矿作用、深部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加里东成矿作用与找矿、广西能源与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等方面的研编成果,为广西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条件 成矿规律 百年勘查成果 找矿建议 矿产资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地区干热岩地球物理勘查与资源潜力分析
2
作者 区小毅 杨富强 +4 位作者 莫亚军 李叶飞 康志强 孙明行 李静和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3-1006,共14页
【研究目的】针对广西干热岩资源探测研究不足的现状,重点围绕桂东南地区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与研究,探究干热岩资源潜力,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程度,助力广西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方法】基于研究区地球物理场特征,... 【研究目的】针对广西干热岩资源探测研究不足的现状,重点围绕桂东南地区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查与研究,探究干热岩资源潜力,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程度,助力广西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方法】基于研究区地球物理场特征,综合运用大地电磁法开展深部探测工作,并结合干热岩地质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区域断裂与深部热源通道,通过地球物理与地热地质资料耦合分析,探讨深部结构面埋深及隐伏岩体存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分析,识别出多条深大断裂作为深部热源通道,发现西场盆地底部存在隐伏岩体,埋深3~5 km,规模达数百平方千米。经热储法估算,西场盆地干热岩资源量为182.48×10^(15) J,折合标准煤622.63×10^(4) t,按20%的采收率,干热岩资源量可开采量为36.5×10^(15) J,折合标准煤124.53×10^(4) t,占2018年广西全区能源生产总量的3.31%。【结论】桂东南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前景优越,西场盆地为理想的有利远景区,具备进一步开展调查勘探与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东南地区 干热岩 地球物理勘查 正演拟合 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潜力分析 洁净能源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大明山地区上姜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泽民 冯佐海 +5 位作者 李赛赛 张起钻 陆干强 白玉明 万磊 蓝健宁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5,共10页
广西西大明山上姜辉长岩体位于钦杭结合带的西南端,呈南北向脉状侵位于寒武系碎屑岩中,岩石主要由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属碱性辉长岩。岩石SiO2含量为44.03%~46.42%,Na2O+K2O含量在2.03%~3.00%,整体上Na2O含量大于K2O含量;MgO与其... 广西西大明山上姜辉长岩体位于钦杭结合带的西南端,呈南北向脉状侵位于寒武系碎屑岩中,岩石主要由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属碱性辉长岩。岩石SiO2含量为44.03%~46.42%,Na2O+K2O含量在2.03%~3.00%,整体上Na2O含量大于K2O含量;MgO与其他氧化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辉长岩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微量元素表现出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富集,Ta、Ce、P、Ti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REE在(59.93~94.52)×10-6,LREE/HREE=5.03~5.76,δEu多在1.01~1.10,Eu具有轻微正异常。这些特征表明岩浆源于大陆地幔和原始地幔部分熔融的混合,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强烈。锆石U-Pb年龄为94.8±4.4 Ma,为燕山晚期华南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资料分析认为,上姜辉长岩体可能形成于燕山晚期的陆内环境,是在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和非板块构造动力的共同影响下,大陆地幔和部分熔融的原始地幔所构成的混合岩浆沿南北向张性断裂上侵定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构造背景 西大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证据权法的广西典型金矿矿产定量预测 被引量:8
4
作者 邓军 战明国 +4 位作者 周伟金 伍松乐 黄宁 张润秋 谢淑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90,共17页
多信息融合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是当前资源潜力预测的前缘课题,不同地质背景信息与地球化学数据的深度挖掘是当前该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总结广西各构造单元地质背景和成矿控制要素,在ArcGIS、GeoDAS等软件平台基础上,分析... 多信息融合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是当前资源潜力预测的前缘课题,不同地质背景信息与地球化学数据的深度挖掘是当前该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总结广西各构造单元地质背景和成矿控制要素,在ArcGIS、GeoDAS等软件平台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全区60767个地球化学样品中Au、Ag、Mn、Cu、Pb、Zn、Sn、Sb等主要成矿及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GeoDAS平台,通过IDW插值、S-A异常分解、主成分分析等技术,选取地球化学组合元素异常、重磁异常以及岩浆岩与断层交点缓冲区数据,通过模糊证据权模型,重点选取卡林型金矿和破碎带蚀变金矿2种典型矿产类型,编制了成矿后验概率图,圈定了金成矿有利地段。该研究对应用新的成矿理论和评价技术方法在广西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区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破碎带蚀变金矿 模糊证据权法 异常分解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与主要成矿区带潜力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军 战明国 +6 位作者 周伟金 林建辉 周国发 乐兴文 蒙永坚 何柳羿 郑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8-1073,共26页
通过总结广西矿产资源分布现状和规律,在对广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区域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组5个,成矿系列19个、成矿亚系列25个,矿床式229个;按照成矿能力强弱(成矿地质条件优劣及成矿系列组合多... 通过总结广西矿产资源分布现状和规律,在对广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区域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组5个,成矿系列19个、成矿亚系列25个,矿床式229个;按照成矿能力强弱(成矿地质条件优劣及成矿系列组合多少)、成矿信息多少(已知矿床、物、化、遥感信息),找矿潜力大小为依据,在8个Ⅲ级成矿带基础上,划分出Ⅳ级成矿亚带22个,其中A级11个,B级7个,C级4个;Ⅴ级成矿区82个,其中A级55个;B级19个;C级8个,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储量远景可观,找矿潜力很大,为今后勘查部署提供依据,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分布规律 成矿区带 潜力评价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利Caspiche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勘查过程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梦婕 杨振 +1 位作者 王新宇 毕诗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Caspiche斑岩型Au-Cu矿床是智利北部马里昆冈金-银-铜成矿带上的一个世界级矿床,也是南美洲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矿床之一,矿床金储量约716t,铜储量约266万t。该矿床发现历史漫长,先后有3家公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勘查工作,直到2007年才最终... Caspiche斑岩型Au-Cu矿床是智利北部马里昆冈金-银-铜成矿带上的一个世界级矿床,也是南美洲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矿床之一,矿床金储量约716t,铜储量约266万t。该矿床发现历史漫长,先后有3家公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勘查工作,直到2007年才最终被发现。这样一个位于研究程度很高的成矿带上的世界级矿床,却经历了如此长的勘查周期,表明矿床本身及勘查工作一定具有其独特性,其经验对同类矿床的勘查必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经对勘查过程的详细分析,总结其经验主要为:(1)地质条件与矿床类型的认识是勘查工作最重要的基础;(2)传统地质方法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是有效的勘查方法;(3)详尽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可迅速缩小靶区,节省投入;(4)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商业勘查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过程 斑岩型Au-Cu矿床 Caspiche 智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土矿地质与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7
7
作者 王庆飞 邓军 +5 位作者 刘学飞 张起钻 李中明 康微 蔡书慧 李宁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48,共19页
我国铝土矿矿产时空分布广,类型多样,铝土矿地质与成因研究对促进铝土矿地质学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铝土矿矿床分类、铝土矿的矿体形态与内部结构、矿体层序、物质组成、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因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铝土矿地质... 我国铝土矿矿产时空分布广,类型多样,铝土矿地质与成因研究对促进铝土矿地质学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铝土矿矿床分类、铝土矿的矿体形态与内部结构、矿体层序、物质组成、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因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铝土矿地质学的研究进展,阐释了我国铝土矿的部分特征,提出了近年我国铝土矿研究的部分新方法与观点;应用铝土矿中碎屑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特征,判识了多个喀斯特型铝土矿集中区的物质来源,提出多数喀斯特型铝土矿多具有异源特征,与区域重大地质事件具有成因联系,是洋陆俯冲、大陆漂移以及集中风化等多因耦合的结果。提出了我国喀斯特型铝土矿迁移机制,认为华北板内铝土矿(山西、河南)成因机制主体为"离子结晶与碎屑沉积"综合成因;而华南铝土矿(贵州、广西)成因机制主体为"离子结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铝土矿 分类 物质演化 物质来源 成矿环境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象州与横县碳酸盐岩分布区土壤中Cd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2
8
作者 刘旭 顾秋蓓 +2 位作者 杨琼 余涛 张起钻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385,共1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为96 372 km^2,约占全区陆地国土面积的40.7%。由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土壤中Cd、Pb、Hg等重金属元素普遍富集。初步评价发现,农作物籽实对Cd的吸收量与土壤Cd含量无对应关系,农作物Cd超标多出现在土壤Cd... 广西壮族自治区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为96 372 km^2,约占全区陆地国土面积的40.7%。由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土壤中Cd、Pb、Hg等重金属元素普遍富集。初步评价发现,农作物籽实对Cd的吸收量与土壤Cd含量无对应关系,农作物Cd超标多出现在土壤Cd含量较低的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Cd高含量的土壤中普遍含有铝土矿、Fe-Mn结核等颗粒。为了探索土壤中Cd存在形态及其影响因素,选择了含铝土矿和铁锰结核的横县土壤和无铝土矿与铁锰结核的象州土壤,系统研究了土壤Cd形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象州土壤中Cd主要以活动态形式存在,生物可利用性高,横县土壤中Cd主要以稳定态形式存在,生物可利用性低。(2)p H值为6.0是象州土壤Cd活动态含量的突变点,p H值在6.0处含量达到最大值;而在横县,p H降低使活动态Cd比例增加。(3)象州土壤中活动态Cd随有机质增加而增加,表明Cd被有机质弱吸附;而横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d形态无明显相关性。(4)由铝土矿导致的土壤高Cd含量,多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不会对动植物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碳酸盐岩 镉形态 PH值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斑岩型铜(钼)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胡鹏 张海坤 +5 位作者 曹亮 程湘 战明国 潘罗忠 戴昱 潘贝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7-878,共12页
应用“三步式”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在对苏门答腊岛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构建该类铜(钼)矿床的描述性模型,认为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床与苏门答腊岛弧新生代中酸性次火山岩系关系密切,NW向苏门答腊断裂及其次级... 应用“三步式”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在对苏门答腊岛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构建该类铜(钼)矿床的描述性模型,认为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床与苏门答腊岛弧新生代中酸性次火山岩系关系密切,NW向苏门答腊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起到控岩控矿的作用;结合该区已知铜(钼)矿床(点)分布及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4处铜(钼)成矿远景区;根据密度模型公式估算出该区在90%、50%和10%预测概率下的矿床数;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预测该区斑岩型铜(钼)矿产在不同预测概率下的铜(钼)资源量,结果显示苏门答腊岛斑岩型铜(钼)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斑岩型铜(钼)矿 “三步式”评价方法 苏门答腊岛 印度尼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的地质热示踪意义及其成矿作用——以桂西北卡林型金矿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同兴 胡明安 梁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9,共9页
在卡林型金矿中有机质常与矿石共生,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可利用有机质示踪地质热事件。以桂西北卡林型金矿为例,研究有机质的基本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桂西北地区卡林型金矿中有机质对地质热事件的示踪及其与金矿成矿的关系:①... 在卡林型金矿中有机质常与矿石共生,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可利用有机质示踪地质热事件。以桂西北卡林型金矿为例,研究有机质的基本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桂西北地区卡林型金矿中有机质对地质热事件的示踪及其与金矿成矿的关系:①桂西北地区各矿区的有机质可划分为原生型干酪根和迁移型有机流体两种基本类型,其中,迁移型有机质主要为凝胶化有机质,主要是地层原生有机质在地质热事件的影响下由于热降解作用生成的有机流体的残余物,其形成、演化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②桂西北地区卡林型矿区地层中的有机质成熟作用由矿体向近矿围岩、再过渡到矿体外围,其氯仿沥青A含量及其A/C值由大逐渐变小,反映成矿过程中,成矿的地质热事件对于地层原生有机质影响所产生的热效应,从矿体到外围地层逐渐减弱;③地质热事件对于金矿区赋矿地层中有机质产生了明显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地质热示踪 卡林型金矿 桂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区硫化物矿床——广西贵港锡基坑铅锌矿开采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博 杨忠芳 +6 位作者 季文兵 余涛 侯青叶 何海云 张起钻 吴天生 覃建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7-969,共13页
硫化物矿床开采的环境污染效应与围岩性质有密切关系,碳酸盐岩类围岩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硫化物矿床开采形成的酸性矿山废水(AMD),从而降低酸性废水及重金属的污染危害。以广西贵港锡基坑硫化物矿床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矿石、尾矿、废水... 硫化物矿床开采的环境污染效应与围岩性质有密切关系,碳酸盐岩类围岩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硫化物矿床开采形成的酸性矿山废水(AMD),从而降低酸性废水及重金属的污染危害。以广西贵港锡基坑硫化物矿床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矿石、尾矿、废水、地表水、悬浮物、底积物及地下水样品,测定了重金属含量及pH值等理化指标,研究了岩溶区硫化物矿床开采的生态效应,以期为类似碳酸盐岩地区硫化物矿床开采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害评价、矿山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取得结论如下:(1)尾矿及废水样品中Cd、Pb等重金属含量较高,对矿区地表水及地下水质量构成一定的潜在风险;(2)硫化物矿床开采过程释放的重金属元素对矿区地表水有较显著影响,由于碳酸盐岩的中和作用,流出矿区后地表水、悬浮物及底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迅速降低,重金属潜在风险处于轻微等级;(3)富含Cd、Pb等重金属的矿坑酸性积水,下渗过程中与碳酸盐岩中的Ca^2+、CO3^2-、HCO-3发生中和反应而沉淀,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除了尾矿库、矿坑水周边存在少量超标样品外,矿区周边村镇地下水质均未受到明显的采矿污染影响。可见,碳酸盐岩类围岩是重金属元素迁移的天然地球化学障,能有效降低硫化物矿床开采的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铅锌矿 重金属 水体质量 污染评价 贵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马塔比(Martabe)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海坤 胡鹏 +5 位作者 姜军胜 程湘 战明国 潘罗忠 戴昱 潘贝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马塔比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印度尼西亚近年确认的一处世界级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丰富该类型矿床实例,指导找矿实践。该矿床金银矿化呈现... 马塔比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印度尼西亚近年确认的一处世界级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丰富该类型矿床实例,指导找矿实践。该矿床金银矿化呈现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蚀变分带特征,由内而外依次发育硅化带、高级泥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赋矿英安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8±0.5)Ma,热液变质成因明矾石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3.3±0.11)Ma和(2.14±0.10)Ma,表明成岩与成矿间隔时间较短,且可能存在两期高级泥化蚀变作用。成矿作用既有岩浆热液又有大气水的参与,后期地表风化作用使金和银进一步富集。马塔比矿床具有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典型特征,总结其找矿标志包括构造环境标志、岩性标志、蚀变标志和化探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马塔比 浅成低温热液 金-银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降水产品在西南地区大湟江流域流量模拟中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常勇 王紫滢 +1 位作者 齐尧勇 康志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0,共5页
为研究不同降水产品在中国西南地区流量模拟中的适用性,对比了5种卫星降水产品(CHIRPS、CMORPH、TRMM、PERSIANN、IMERG)和1种再分析降雨数据(ERA5)在大湟江流域的精度及其用于流域流量模拟的可行性,并调查了模型校正对降雨误差的弥补... 为研究不同降水产品在中国西南地区流量模拟中的适用性,对比了5种卫星降水产品(CHIRPS、CMORPH、TRMM、PERSIANN、IMERG)和1种再分析降雨数据(ERA5)在大湟江流域的精度及其用于流域流量模拟的可行性,并调查了模型校正对降雨误差的弥补效应。结果表明,ERA5日降雨量与雨量站点实测数据(参考降雨)最接近,但严重高估了年降雨量,CHIRPS、TRMM和PERSIANN日降雨量与参考降雨的相似度最低,IMERG、TRMM和PERSIANN的年降雨量最接近参考降雨。整个模拟期内,参考降雨的流量模拟结果最佳,CHIRPS和PERSIANN的结果最差,CMORPH、TRMM和IMERG的结果略差于参考降雨。模型校正能有效弥补ERA5的降雨误差,显著改善其模拟结果,模型校正对其他降雨数据模拟结果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降水数据 再分析数据 流量模拟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地区土壤锗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段轶仁 杨忠芳 +3 位作者 杨琼 郑国东 卓小雄 陈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6-1837,共12页
Ge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机锗化合物是一种毒性较低、具有较强抗癌活性的物质,富Ge土壤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目前我国对土壤Ge的研究程度较低。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北部湾地区表层土壤... Ge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机锗化合物是一种毒性较低、具有较强抗癌活性的物质,富Ge土壤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目前我国对土壤Ge的研究程度较低。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北部湾地区表层土壤及深层土壤Ge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不同成土母质地区表层土壤及深层土壤Ge含量情况,总结了影响土壤Ge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地区表层土壤Ge含量平均值是1.43 mg/kg,深层土壤Ge含量平均值是1.64 mg/kg。土壤Ge含量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碳酸盐岩分布区土壤Ge含量最高,其次为花岗岩分布区、第四系沉积物分布区以及砂-页岩分布区。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Ge含量的比值显示表层土壤Ge含量受人为活动影响小。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土壤Ge含量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花岗岩分布区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Ge含量主要受土壤黏土矿物、三水铝石以及石英的影响,碳酸盐岩、砂-页岩及第四系沉积物分布区表层土壤Ge含量主要受土壤黏土矿物、三水铝石、次生含铁矿物、无定形铁氧化物/氢氧化物、石英及有机质的影响,深层土壤Ge含量主要受土壤黏土矿物、三水铝石、次生含铁矿物、无定形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石英的影响。研究区53.32%的表层土壤Ge含量达到较丰富水平,30.21%的表层土壤Ge含量达到丰富水平,对富Ge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土壤Ge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提供基础资料,为富Ge土地资源评价和富Ge农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地质调查工程 北部湾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干热岩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康志强 张起钻 +8 位作者 管彦武 刘德民 袁金福 杨志强 陆济璞 王新宇 张勤军 张美玲 冯民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2,共8页
基于以往的认识,广西属于"缺煤、少油、乏气"的能源资源匮乏区,绝大部分能源靠进口或外省输送,能源结构极不合理。但是,广西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厚度较薄,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岩大面积出露且放... 基于以往的认识,广西属于"缺煤、少油、乏气"的能源资源匮乏区,绝大部分能源靠进口或外省输送,能源结构极不合理。但是,广西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厚度较薄,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岩大面积出露且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生热、储热条件。基于EGM2008全球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对广西地壳结构和深部界面重新计算,综合前期基础地质调查资料、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地热地质资料,对广西干热岩的成生条件和保存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北部湾盆地、玉林凹陷、郁江凹陷等构造单元具有干热岩成藏条件,可作为广西干热岩远景调查区进行下一步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远景调查区 大地热流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干热型地热资源成因机制与赋存模式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明行 张起钻 +7 位作者 刘德民 孙兴庭 林珊 吴祥珂 梁国科 李玉坤 管彦武 李叶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0-340,共11页
干热岩(HDR)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所蕴含的地热能潜力巨大,极具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为了向干热型地热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及赋存条件分析提供案例,向干热岩成因机制、赋存模式的系统性总结贡献广西经验,选取地热资源丰富的钦... 干热岩(HDR)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所蕴含的地热能潜力巨大,极具开发前景和研究价值。为了向干热型地热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及赋存条件分析提供案例,向干热岩成因机制、赋存模式的系统性总结贡献广西经验,选取地热资源丰富的钦州、合浦盆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地质调查、热物性测定、放射性元素测量、地热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等综合性研究方法,对两个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区的热源机制、运移和聚热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即在有限的地质、地热井、热物性和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的约束下,初步建立密度、磁性、电性参数与基础地质认识有机统一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和干热型地热资源赋存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球内热的生成、演化理论制约下,钦州盆地以壳、幔物质上涌所形成的传导型热为主要热源,归属于强烈构造活动带—沉积盆地型干热型地热资源区;合浦盆地以“低速高导”局部熔融层为主要热源,以次级幔枝或热点为热源补给,归属于近代火山—沉积盆地型干热型地热资源区。研究结果为干热型地热资源的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广西干热型地热资源潜力区的对比性研究和精细化评价具有示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干热型地热资源 成因机制 赋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成热条件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康志强 张起钻 +9 位作者 管彦武 冯波 袁金福 孙明行 刘德民 王新宇 杨志强 陆济璞 张勤军 冯民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1160,共10页
为了对广西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成热条件及其潜力进行评价,利用广西航磁勘查数据,采用Parker-Oldenburg法反演计算了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地热流密度值和不同埋深地温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现有测温资料吻合,合浦盆地内西场凹陷和... 为了对广西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成热条件及其潜力进行评价,利用广西航磁勘查数据,采用Parker-Oldenburg法反演计算了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地热流密度值和不同埋深地温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现有测温资料吻合,合浦盆地内西场凹陷和常乐凹陷具有干热岩资源成生条件。结合合浦盆地内基础地质调查资料和油气钻孔资料,分析了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的储层和盖层条件。初步圈出2个位于西场凹陷和常乐凹陷的干热岩勘查靶区C1和C2,面积分别为167.10和72.90km^2,干热岩资源量分别为182.48×10^15、77.59×10^15 J。按20%的采收率,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量可开采量为52.01×10^15 J,折合标准煤177.48×10^4 t,占2018年广西全区能源生产总量3756.69×10^4 t标准煤的4.72%。在资源量评价基础上,可优先考虑位于合浦盆地西场凹陷的C1靶区开展进一步的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成热条件 潜力评价 广西合浦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土壤Cu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健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懿铮 杨忠芳 +5 位作者 刘旭 李程 季文兵 张起钻 卓小雄 王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研究目的】铜(Cu)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Cu十分重要,但缺乏或过量摄入Cu,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因此,通过获知每个人日摄入Cu含量范围,进而确定农产品与土壤的Cu含量最佳范围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以... 【研究目的】铜(Cu)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Cu十分重要,但缺乏或过量摄入Cu,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因此,通过获知每个人日摄入Cu含量范围,进而确定农产品与土壤的Cu含量最佳范围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为研究区,依据研究区内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结果,以及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土壤、农作物及根系土中Cu含量,研究了土壤与水稻籽实中Cu含量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水稻籽实吸收Cu元素的影响因素,研究构建了水稻籽实Cu含量预测模型,推算出研究区内安全开发、种植水稻的土壤Cu含量最佳范围。【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壤Cu含量范围为6~74 mg/kg,平均值、中位值分别为28 mg/kg、26 mg/kg,仅有1.6%超过了GB15618中规定的Cu含量风险筛选值,且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区,该地区土壤中普遍发育铁锰结核,土壤Cu等重金属生物活性较低。研究区水稻Cu含量范围为0.790~4.440 mg/kg,平均值、中位值为2.452 mg/kg、2.718 mg/kg,60件水稻样品均未超过NY861-2004规定的Cu限量值。【结论】研究区内为保障人体健康、降低生态风险的水稻Cu含量最佳范围为0.615~8.204 mg/kg。研究区内安全开发、种植水稻的土壤Cu含量最佳范围为68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预测模型 生态健康 膳食结构 土壤地球化学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流江流域土壤-水稻系统Cd生物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邵玉祥 杨忠芳 +2 位作者 王磊 卓小雄 张起钻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5-636,共12页
广西南流江流域第四系发育形成的土壤中Cd等重金属含量较低,但水稻籽实Cd超标率很高。为了查清Cd在南流江流域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成土母质物源分区,系统采集了水稻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 广西南流江流域第四系发育形成的土壤中Cd等重金属含量较低,但水稻籽实Cd超标率很高。为了查清Cd在南流江流域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成土母质物源分区,系统采集了水稻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测试了水稻籽实Cd、土壤Cd、pH、Corg、N、S、Mn及氧化物等指标,部分土壤样品进行了七步顺序提取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母质根系土Cd总量大小顺序为碳酸盐岩区>水系上游第四系区>水系中游第四系区>水系下游第四系区>碎屑岩区,而水稻籽实中Cd含量顺序却基本相反,两者之间不具有明显相关性(r=-0.030,p=0.84)。形态数据显示,水溶态Cd与籽实Cd相关性较好,能够较好指示研究区Cd的生物有效性,同时,土壤水溶态Cd占比受土壤pH、土壤CaO、Mn、有机碳(Corg)等土壤指标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流江流域 土壤-水稻系统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某银矿选矿流程精益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善茂 刘明凯 王新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121-128,共8页
矿山选矿阶段作为矿石的主要加工处理过程,是影响矿石精矿品位和矿山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选矿流程管理不当会造成矿石精矿品位降低和矿山经济效益的流失。通过分析广西某银矿山选矿流程现状,运用鱼刺图分析法列举该流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矿山选矿阶段作为矿石的主要加工处理过程,是影响矿石精矿品位和矿山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选矿流程管理不当会造成矿石精矿品位降低和矿山经济效益的流失。通过分析广西某银矿山选矿流程现状,运用鱼刺图分析法列举该流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流程分析法找出瓶颈影响因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银矿选矿流程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精益理念不强、现场管理不当和原矿石品位低,并针对模型分析结论提出该银矿选矿流程精益化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矿 选矿流程 鱼刺图 解释结构模型 精益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