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拮抗吗啡镇痛耐受及相关机制
1
作者 赵昱 高菲 +2 位作者 李岱 吴冬梅 徐礼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7,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镇痛耐受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吗啡镇痛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吗啡+电针组和吗啡+电针+集落刺激因子1(CSF1)组,每组15只。吗啡组、吗啡+电针组和吗啡... 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镇痛耐受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吗啡镇痛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吗啡+电针组和吗啡+电针+集落刺激因子1(CSF1)组,每组15只。吗啡组、吗啡+电针组和吗啡+电针+CSF1组大鼠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制备吗啡镇痛耐受模型;吗啡+电针组和吗啡+电针+CSF1组同时实施电针干预,选择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以0.5、1.0和1.5 mA的刺激强度各刺激10 min,刺激“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天1次,连续7 d;吗啡+电针+CSF1组同时鞘内注射重组CSF1蛋白,连续7 d。采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法观察电针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7 d后处死大鼠,分离L4~6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qPCR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CSF1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IL-1β、IL-6和TNF-α表达。结果鞘内注射吗啡后,吗啡组大鼠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进行性降低,表明吗啡镇痛耐受模型构建成功;与吗啡组比较,吗啡+电针组大鼠在鞘内注射3、5和7 d时%MPE均增高(均P<0.05);与吗啡+电针组比较,吗啡+电针+CSF1组大鼠在鞘内注射3、5和7 d时%MPE均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大鼠背根神经节CSF1蛋白及mRNA表达、脊髓背角CSF1蛋白表达均增高(均P<0.05);与吗啡组比较,吗啡+电针组大鼠背根神经节CSF1蛋白及mRNA表达、脊髓背角CSF1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各组大鼠脊髓背角CSF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大鼠脊髓背角IBA-1表达增高(P<0.05);与吗啡组比较,吗啡+电针组大鼠脊髓背角IBA-1表达降低(P<0.05);与吗啡+电针组比较,吗啡+电针+CSF1组大鼠脊髓背角IBA-1表达增高(P<0.05)。结论电针能够抑制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激活、改善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脊髓背角CSF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吗啡镇痛耐受 小胶质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1 脊髓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远强 王志刚 +1 位作者 宫本晶 邓秋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相关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42~70岁,ASAⅠ或Ⅱ级,且术中OLV超过2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相关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42~70岁,ASAⅠ或Ⅱ级,且术中OLV超过2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0.5μg/kg,给药时间大于10 min,继之以0.5μg·kg^(-1)·h^(-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即刻、OLV 60、90和120 min、恢复双肺通气30 min时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OLV前即刻、肺叶离体时肺组织肺水通道蛋白5(AQP5)的染色程度,计算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结果与给药前即刻比较,OLV 60、90和120 min、恢复双肺通气30 min时两组血清TNF-α、IL-8浓度明显升高(P<0.05),OI和Cdyn明显降低(P<0.05)。OLV 60、90和120 min、恢复双肺通气30 min时D组血清TNF-α、IL-8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OI明显高于C组(P<0.05)。OLV 90、120 min时D组Cdyn明显高于C组(P<0.05)。肺叶离体时D组AQP5蛋白染色程度明显深于C组,AQP5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降低血清TNF-α、IL-8浓度,促使AQP5在肺组织中表达的增强,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肺损伤,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炎症介质 水通道蛋白 单肺通气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远强 宫本晶 +1 位作者 秦明峰 王志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1-893,共3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0例,年龄2~6岁,体重12~20妇,随机均分为GSH组(G组)和对照组(C组)。G组于预充液中加入GSH50mg/kg,...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30例,年龄2~6岁,体重12~20妇,随机均分为GSH组(G组)和对照组(C组)。G组于预充液中加入GSH50mg/kg,并于切皮后即刻静注GSH50mg/kg,C组给予等容量5%葡萄糖溶液。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30min(T2)、停CPB后2h(L)、6h(T4)、12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结果T2~T5时G组血浆MDA的浓度和RI明显低于、血浆SOD活性和OI明显高于C组(P〈0.05)。T2~T5时C组TNF-α、IL-8的浓度高于T1时及G组(P〈0.05)。结论GSH可减轻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PB的炎性反应及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患儿 心肺转流 心内直视手术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运用
4
作者 林启勇 李岱 覃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18-420,共3页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控制性降压技术 动脉瘤破裂出血 血流动力学 麻醉管理 降低血压 血管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困难气道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春红 陈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测量正中位舌骨到皮肤距离、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的距离以及颏舌骨肌长度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困难气道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改良腭咽成形术的OSAHS患者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2... 目的探究超声测量正中位舌骨到皮肤距离、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的距离以及颏舌骨肌长度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困难气道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改良腭咽成形术的OSAHS患者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20~69岁,ASAⅠ-Ⅲ级。术前评估改良Mallampati气道分级,超声测量正中位舌骨到皮肤距离、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距离以及颏舌骨肌长度。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法评定普通喉镜暴露程度(Ⅲ、Ⅳ级为困难气道),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困难气道的效能。结果 37例患者中11例纳入困难气道组,26例纳入非困难气道组。困难气道组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距离明显长于非困难气道组(P<0.05),而颏舌骨肌长度明显短于非困难气道组(P<0.05)。两组正中位舌骨刮皮肤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Mallampati气道分级、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距离及颏舌骨肌长度预测困难气道的AUC及其95%CI分别为0.788(0.640~0.937)、0.804(0.643~0.966)和0.788(0.642~0.935),三者联合的AUC及其95%CI为0.955(0.895~1.000),敏感性100%,特异性84.6%。结论超声测量声带水平前联合到皮肤距离及颏舌骨肌长度对于OSAHS患者困难插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综合三种预测方法,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困难气道 超声检查 ROC曲线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技术在30例急性体腔内大出血中的应用
6
作者 陆永红 杨瑞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61-461,共1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急性体腔内大出血 自身血回收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