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拮抗吗啡镇痛耐受及相关机制
1
作者 赵昱 高菲 +2 位作者 李岱 吴冬梅 徐礼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7,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镇痛耐受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吗啡镇痛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吗啡+电针组和吗啡+电针+集落刺激因子1(CSF1)组,每组15只。吗啡组、吗啡+电针组和吗啡... 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镇痛耐受的影响,探索电针治疗吗啡镇痛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吗啡+电针组和吗啡+电针+集落刺激因子1(CSF1)组,每组15只。吗啡组、吗啡+电针组和吗啡+电针+CSF1组大鼠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制备吗啡镇痛耐受模型;吗啡+电针组和吗啡+电针+CSF1组同时实施电针干预,选择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以0.5、1.0和1.5 mA的刺激强度各刺激10 min,刺激“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天1次,连续7 d;吗啡+电针+CSF1组同时鞘内注射重组CSF1蛋白,连续7 d。采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法观察电针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7 d后处死大鼠,分离L4~6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qPCR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CSF1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IL-1β、IL-6和TNF-α表达。结果鞘内注射吗啡后,吗啡组大鼠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进行性降低,表明吗啡镇痛耐受模型构建成功;与吗啡组比较,吗啡+电针组大鼠在鞘内注射3、5和7 d时%MPE均增高(均P<0.05);与吗啡+电针组比较,吗啡+电针+CSF1组大鼠在鞘内注射3、5和7 d时%MPE均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大鼠背根神经节CSF1蛋白及mRNA表达、脊髓背角CSF1蛋白表达均增高(均P<0.05);与吗啡组比较,吗啡+电针组大鼠背根神经节CSF1蛋白及mRNA表达、脊髓背角CSF1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各组大鼠脊髓背角CSF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大鼠脊髓背角IBA-1表达增高(P<0.05);与吗啡组比较,吗啡+电针组大鼠脊髓背角IBA-1表达降低(P<0.05);与吗啡+电针组比较,吗啡+电针+CSF1组大鼠脊髓背角IBA-1表达增高(P<0.05)。结论电针能够抑制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激活、改善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脊髓背角CSF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吗啡镇痛耐受 小胶质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1 脊髓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直肠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梁百晖 杨文 +5 位作者 刘岘 戴剑濠 张汉良 陈维翠 卢健烨 陈加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80,共7页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SCT)在评估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78例术前接受DL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108枚淋巴结分为转移组(n=52)及非转移组(n=56)。两名影像医生在不知...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SCT)在评估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78例术前接受DL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直肠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108枚淋巴结分为转移组(n=52)及非转移组(n=56)。两名影像医生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独立测量淋巴结短径(SD),评估其边缘、形状及强化均匀度,测量平扫期有效原子序数(Eff-Z),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的碘浓度(IC),计算双期增强标准化碘浓度(NI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形态学指标及光谱CT参数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转移组与非转移组间的淋巴结SD、边缘,形状及强化均匀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NIC_(AP)及NIC_(VP)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Eff-Z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的SD、边缘、形状、强化均匀度,NIC_(AP)及NIC_(VP)在评估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648、0.630、0.637、0.806及0.722;将AUC值相对较高的3个参数(NIC_(AP),NIC_(VP)及SD)联合评估淋巴结转移,AUC值最大,达0.911,敏感度80.77%,特异度85.71%。结论 DLSCT标准化碘浓度值有助于提高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光谱CT多参数联合SD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癌 淋巴转移 光谱CT 碘浓度 有效原子序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