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遗传资源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建松
周炼
张师睿
杨武
秦碧霞
赵均良
-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43-51,共9页
-
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粤桂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0B1515420003)
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项目(2023KJ106)
+1 种基金
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种业振兴项目(2022-NJS-00-004,2022-NPY-00-005)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2023B1212060042)。
-
文摘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该病害于2001年在我国华南地区首次被发现,随后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白背飞虱迁飞性强、种群数量大、传毒持久等特点,导致化学农药防虫治病效果并不理想,至今还未有可持续和绿色控制SRBSDVD的手段。根据病原病毒的爆发性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预计该病害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很有可能再次暴发流行。因此,当前生产上急需培育出能够抵御SRBSDVD的抗性水稻品种。本文综述了SRBSDVD的发病规律、抗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估、抗病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精确定位,以及这些抗性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沉默(RNAi)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加快SRBSDVD抗病品种的选育,可为今后有效控制SRBSDVD提供基础。
-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水稻病毒病害
抗性基因
抗病育种
-
Keywords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
sogatella furcifera
rice virus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resistance breeding
-
分类号
S332.2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