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毛木耳的生物学特性与驯化栽培研究
1
作者 聂晨红 周炳沼 +3 位作者 丰景 韦仕岩 祁亮亮 王晓国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9,共9页
短毛木耳是黑木耳的近似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高海拔地区,能较好地适应广西高温高湿的气候,目前有关短毛木耳驯化栽培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短毛木耳子实体(TY081)为材料,采用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短毛木耳鉴定的分子标记;... 短毛木耳是黑木耳的近似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高海拔地区,能较好地适应广西高温高湿的气候,目前有关短毛木耳驯化栽培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短毛木耳子实体(TY081)为材料,采用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短毛木耳鉴定的分子标记;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温度、碳源、氮源对短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氮源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开发的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出短毛木耳;短毛木耳TY081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黄豆粉;优化后的培养基碳氮组合为果糖、酵母浸粉,菌丝生长速度达0.92 mm/d。短毛木耳TY081在栽培菌袋中的发菌温度为28℃,培养60 d满袋,刺孔后大棚培养10 d形成原基,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4℃,湿度为85%,每袋的产量为20.943 g(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毛木耳 分子验证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不同生长年限灵芝栽培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晓君 周春柳 +5 位作者 韦仕岩 杨再锋 何建 吴圣进 祁亮亮 王晓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2-54,共13页
为研究不同生长年限灵芝对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变化,并初步探索土壤因子与真菌、细菌群落的相关性,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杉木林下栽培1年(S1)、2年(S2)、3年(S3)、4年(S4)的灵芝栽培土壤进行了扩增子... 为研究不同生长年限灵芝对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变化,并初步探索土壤因子与真菌、细菌群落的相关性,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杉木林下栽培1年(S1)、2年(S2)、3年(S3)、4年(S4)的灵芝栽培土壤进行了扩增子测序,分析了杉木林下不同生长年限灵芝栽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细菌主要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优势表现较为显著;真菌优势菌群主要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罗兹菌门和一些未定种类,其中4组样品中子囊菌门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占比最高。在属水平上,细菌黄色杆菌属、norank_f__norank_o__Elsterales属相对丰度在4组样品中占比均较高,且4年相对丰度占比无显著差异;在真菌属水平上发现,每个年份的主要优势菌群均不同,S1组的主要优势菌群为木霉属,S2组的主要优势菌群为纹枯状革菌属,S3组的主要优势菌群为unclassified_k__Fungi属,S4组的主要优势菌群为unclassified_p_Basidiomycota属。土壤全碳、全磷、漆酶是影响杉木林下不同生长年限灵芝栽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长年限灵芝 杉木林下灵芝栽培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横州市茉莉花主要土传病害高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
作者 黄志君 黄华军 +4 位作者 张龙艳 方红莹 付岗 黄雪群 潘连富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7期76-78,共3页
茉莉花是广西横州市的重要特色经济作物,白绢病等主要土传病害的不断蔓延,是制约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建立茉莉花主要土传病害高效防治示范基地,采用抗病微生物菌肥和嫁接抗病砧木技术防治茉莉花主要土传病害,为横州... 茉莉花是广西横州市的重要特色经济作物,白绢病等主要土传病害的不断蔓延,是制约横州市茉莉花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建立茉莉花主要土传病害高效防治示范基地,采用抗病微生物菌肥和嫁接抗病砧木技术防治茉莉花主要土传病害,为横州市茉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土传病害 防治技术 技术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发酵提高杏鲍菇菌糠蛋白研究
4
作者 梁晓君 廖才学 +7 位作者 黄振勇 张娥珍 周主贵 王晓国 何全光 黄梅华 黎鑫 淡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4-110,共7页
试验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材料,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分步发酵处理。以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使用的糖蜜锤度、酵母接种量、酵母发酵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和乳酸菌发酵时间进行条... 试验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材料,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分步发酵处理。以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使用的糖蜜锤度、酵母接种量、酵母发酵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和乳酸菌发酵时间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使用的糖蜜锤度为16°Bx时,接种6%产朊假丝酵母发酵60 h,再接种4%植物乳杆菌继续发酵8 d,菌糠分步发酵后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达18.80%和15.32%。试验初步建立了以提高杏鲍菇菌糠蛋白质为目的的微生物分步发酵技术,以期为改善菌糠饲料营养水平提供参考,助力菌糠饲料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糠 分步发酵 粗蛋白 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渣基质对蛹虫草培育效果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何寒 陶卿 +3 位作者 吴小建 班雪萍 陈斯雅 雷大焰 《花卉》 2025年第12期187-189,共3页
茉莉花渣是茉莉花和茶叶窨制成茉莉花茶后产生的一种产物,其资源十分丰富。茉莉花渣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氨基酸,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素。旨在研究以废弃的茉莉花渣为核心原料,再复配杂粮、蚕蛹、蔬菜等... 茉莉花渣是茉莉花和茶叶窨制成茉莉花茶后产生的一种产物,其资源十分丰富。茉莉花渣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氨基酸,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素。旨在研究以废弃的茉莉花渣为核心原料,再复配杂粮、蚕蛹、蔬菜等的材料配制成培养基,然后接入经过多级驯化后的蛹虫草菌种,培育出高品质的蛹虫草。采用该技术方案培育的蛹虫草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虫草素等营养物质,并实现了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对茉莉花渣变废为宝、提高茉莉花附加值的技术研究及推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渣 复配培养基 菌种驯化 高效培育 蛹虫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桑黄JM-1胞外多糖液态培养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6
作者 曹乃馨 罗阳兰 +2 位作者 阎勇 解修超 张雯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5-1255,共11页
为优化桑树桑黄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并鉴定1株桑树桑黄菌株JM-1,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胞外多糖液态培养基配方,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液体培养基配方... 为优化桑树桑黄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并鉴定1株桑树桑黄菌株JM-1,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胞外多糖液态培养基配方,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4 g·L^(-1)、葡萄糖17.0 g·L^(-1)、蛋白胨5.8 g·L^(-1)、维生素B1(V_(B1)),10.0 mg·L^(-1)、KH2PO43.0 g·L^(-1)、MgSO_(4)·7H_(2)O 5.0 g·L^(-1),该条件下菌株JM-1产胞外多糖含量为5.918 g·L^(-1),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3.63%。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 mg·mL^(-1)时,JM-1菌株产胞外多糖的还原能力为3.187 mmol·L^(-1),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3.9%、54.3%。研究结果可为桑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胞外多糖 PLACKETT-BURMAN设计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增亮 吴圣进 +4 位作者 陈雪凤 胡虹娇 张雯龙 祁亮亮 陈孝玉龙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明确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奈氏西地西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不同药剂在室内的毒力。以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奈氏西地西菌为试材,采用生长量法研究了温度、pH、NaCl浓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抑菌圈法研究了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为明确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奈氏西地西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不同药剂在室内的毒力。以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奈氏西地西菌为试材,采用生长量法研究了温度、pH、NaCl浓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抑菌圈法研究了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并测定了14种杀菌剂在室内的毒力。结果显示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7.0;在NaCl浓度为1.0%条件下病原菌生长最好,NaCl浓度为9.0%以上则停止生长。54℃为病原菌致死临界线。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硫酸核糖霉素、土霉素均敏感,其中对土霉素最敏感,对红霉素和庆大霉素不敏感。辛菌胺醋酸盐、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微乳剂、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对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毒力最强。通过试验明确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药剂室内毒力,为田间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黄斑病 奈氏西地西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MS/MS技术的三种不同基质栽培肺形侧耳的代谢组学研究
8
作者 罗阳兰 王灿琴 +4 位作者 胡秀月 蓝桃菊 韦仕岩 韦娇君 吴圣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599,共14页
桉树因其优异的特性在我国拥有广大的种植面积,在其栽培和生产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桉树皮和桉木屑等副产物,其剩余物资源较丰富。目前已有利用桉木屑栽培食用菌的报道,为了解桉树皮和桉木屑与杂木屑栽培的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 桉树因其优异的特性在我国拥有广大的种植面积,在其栽培和生产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桉树皮和桉木屑等副产物,其剩余物资源较丰富。目前已有利用桉木屑栽培食用菌的报道,为了解桉树皮和桉木屑与杂木屑栽培的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代谢物的差异,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肺形侧耳子实体的代谢物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变量权重值(Valu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结合T检验P<0.05为标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处理组B(桉木屑)与对照组A(杂木屑)之间有45种差异代谢产物和8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处理组C(桉树皮)与对照组A之间有53种差异代谢产物和1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处理组B与处理组C之间有39种差异代谢产物和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2)根据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处理组C和对照组A得到4条显著的代谢通路,分别为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处理组B和处理组C得到1条显著的代谢通路为组氨酸代谢,而处理组B和对照组A中无显著性代谢通路(P>0.05)。综上表明,利用桉树皮和桉木屑作为肺形侧耳的主要栽培基质(尤其是桉木屑),可以降本增效和实现资源再利用。该研究结果为桉树加工副产物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加工副产物 肺形侧耳 栽培基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与巨菌草草屑对红托竹荪菌丝液体培养影响研究
9
作者 唐璇 潘莉 +4 位作者 刘晓星 陈广财 邓莉杰 韩美丽 霍秀娟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红托竹荪液体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建立红托竹荪高效液体培养体系。[方法]以红托竹荪固体母种菌丝为对象,采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的方法,通过测定液体培养后菌丝生长量及其在新培养基的恢复生长率... [目的]研究红托竹荪液体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建立红托竹荪高效液体培养体系。[方法]以红托竹荪固体母种菌丝为对象,采用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的方法,通过测定液体培养后菌丝生长量及其在新培养基的恢复生长率等指标,研究预培养时间、不同碳源与氮源对液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液体培养中,接种块预培养6~8 d有助于菌丝球的形成与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浓度2.5%海藻糖,菌丝生长量与液体培养菌丝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的恢复生长能力均高于所用其他糖类处理;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与巨菌草粉,蛋白胨2.0 g/L+巨菌草粉70.0 g/L的组合菌丝生长量、液体培养菌丝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的恢复生长能力分别达到0.7 g/L、100%。[结论]对液体菌种在红托竹荪及其他食用菌上的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液体培养 海藻糖 巨菌草 预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研究
10
作者 聂晨红 李凤兰 +3 位作者 丰景 韦仕岩 祁亮亮 王晓国 《南方园艺》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云耳是广西特色的食用菌品种,长期以来,云耳的生产方式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加上缺少适合广西栽培的优良品种,广西云耳产量日益萎缩,失去原有的市场优势。因此,利用原生质体技术对云耳进行育种,改良品种以及恢复菌种的活力显得尤为... 云耳是广西特色的食用菌品种,长期以来,云耳的生产方式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加上缺少适合广西栽培的优良品种,广西云耳产量日益萎缩,失去原有的市场优势。因此,利用原生质体技术对云耳进行育种,改良品种以及恢复菌种的活力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选用‘桂云3号’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包括菌龄、酶解时间、溶壁酶浓度以及再生培养基种类,以期获得高质量、高产量的原生质,为后续云耳遗传育种、优良性状筛选和培育新品种提供良好的试验材料。结果表明:云耳‘桂云3号’菌株制备的适宜条件是菌丝培养时间为7 d,溶壁酶浓度为3%,浓度为0.6 mol·L^(-1)的甘露醇做稳渗剂,30℃酶解3 h,可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原生质体再生,获得最佳再生培养条件为PTA培养基。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未来的云耳遗传育种、优良性状筛选和培育新品种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耳 原生质体 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再生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及枯萎病的影响
11
作者 汪靓 张金莲 +4 位作者 康贻豪 黄海思 覃晓娟 蒋金平 陈廷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0-1490,共11页
由古巴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枯萎病是目前影响全球香蕉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严重的病害。为筛选到对香蕉组培苗具有显著促生和抗病作用的优势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菌株,本研究... 由古巴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枯萎病是目前影响全球香蕉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严重的病害。为筛选到对香蕉组培苗具有显著促生和抗病作用的优势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菌株,本研究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对比了从广西香蕉主产区香蕉根际土壤分离的5种AM真菌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和枯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香蕉组培苗根系菌根侵染率为15.00%~95.00%,依次为BNMJ-1(C.etunicatum)>BNTJ-6(G.mosseae)>HTJ2-60(C.lamellosum)>BDQJ-2(G.fulvum)>GZXJ-10(Paraglomus sp.);除GZXJ-10处理外,其他接种处理均能显著促进香蕉组培苗生长,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BNMJ-1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其株高、茎径、叶片数、最大根长、总生物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8.60%、44.54%、40.67%、12.05%和65.15%,BNTJ-6处理的促生效果次之;BNMJ-1处理的枯萎病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BNTJ-6处理,较对照组病情指数分别下降93.37%和89.03%,防效分别达93.64%和88.85%。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AM真菌中对香蕉组培苗促生、抗病效果较好的菌株为BNMJ-1和BNTJ-6。因此,本研究筛选获得香蕉组培苗的促生抗病优势AM真菌菌株,为后期开发香蕉菌根种苗以及专用菌根真菌菌剂、菌肥等产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促生 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视角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秋菊 吴小建 《食用菌》 CAS 2021年第1期6-10,共5页
基于1985—2019年专利检索数据,通过目标数据筛选、相关数据分析和数据标引等方法,获得食用菌产业相关专利信息。从食用菌行业的专利申请趋势、技术构成、地域分布、申请人构成、技术转让许可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已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 基于1985—2019年专利检索数据,通过目标数据筛选、相关数据分析和数据标引等方法,获得食用菌产业相关专利信息。从食用菌行业的专利申请趋势、技术构成、地域分布、申请人构成、技术转让许可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已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技术主题进行技术领域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在专利申请量中,失效专利数占47.79%。2.食用菌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前三位为A01G、C05G、A23L,聚类分析中,栽培基质技术专利占41%。3.江苏、福建、浙江、山东等省食用菌专利数量较多,且分布领域比较均衡。4.企业是专利申请、转让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研发专利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食用菌 产业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奶菇栽培技术要点
13
作者 吴小建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6期61-62,共2页
虎奶菇为侧耳科侧耳属真菌,又称菌核侧耳、茯苓侧耳等,该菌子实体和菌核均可食用或药用,对于呼吸道疾病、关节疼痛等方面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很好的药食同源真菌。一、栽培前准备。1.地点。虎奶菇栽培场地应选择清洁、干燥、通风的房间、... 虎奶菇为侧耳科侧耳属真菌,又称菌核侧耳、茯苓侧耳等,该菌子实体和菌核均可食用或药用,对于呼吸道疾病、关节疼痛等方面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很好的药食同源真菌。一、栽培前准备。1.地点。虎奶菇栽培场地应选择清洁、干燥、通风的房间、大棚、仓库或者类似的室内场所。菇房菇场的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菇场标准,菇场远离白蚁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场地 侧耳科 药用 虎奶菇 呼吸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地区林下灵芝覆土仿野生栽培技术
14
作者 韦锦福 卢玉文 +3 位作者 祁亮亮 秦延春 郎宁 廖芳贤 《食用菌》 2025年第4期47-51,共5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东南地区作为灵芝的主要产区,环境条件优越,采用林下覆土仿野生栽培灵芝,可简化传统接种发酵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并形成“林业废弃物→灵芝→有机肥→林业”的循环生态模式,推动灵芝产业可持续发展。总结该地区林下覆...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东南地区作为灵芝的主要产区,环境条件优越,采用林下覆土仿野生栽培灵芝,可简化传统接种发酵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并形成“林业废弃物→灵芝→有机肥→林业”的循环生态模式,推动灵芝产业可持续发展。总结该地区林下覆土仿野生栽培灵芝的关键技术要点,包括原料处理、装袋和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芝期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为相关技术推广与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林下栽培 仿野生 栽培管理 桂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和栽培模式下银耳的品质和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俐颖 郎宁 +1 位作者 曾辉 祁亮亮 《南方园艺》 2023年第2期10-16,共7页
通过测定比较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银耳的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矿物质元素、微生物和农药残留量,探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银耳品质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银耳间在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矿质元素等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2种工厂化模式的... 通过测定比较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银耳的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矿物质元素、微生物和农药残留量,探究不同栽培模式下银耳品质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银耳间在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矿质元素等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2种工厂化模式的银耳蛋白质、粗多糖、还原糖、脂肪、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农法栽培模式,而农法栽培银耳的总糖含量最高。3种处理银耳的钙、钠、铜元素含量差距最大,钙、铜元素在2种工厂化栽培银耳中含量较高,而农法栽培的银耳钠元素含量最高;3种处理方式银耳的有害元素铅、锡、镉、砷、汞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微生物数量受多方因素影响,霉菌、酵母菌等菌落数量浮动较大,但均未检测出有害细菌。检测百菌清等10项农残及二氧化硫残留量,其中氯菊酯仅在农法栽培的银耳中检出。综合测定的各类成分结果可知,农法栽培模式下银耳未体现出明显的品质优势,2种工厂化栽培的银耳在安全性测定上表现出一定优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后期银耳生产加工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消费者选择所需的银耳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栽培模式 基质配比 品质比较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云耳耐高温菌株的室内筛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雪凤 吴圣进 +3 位作者 庞航 王灿琴 吴小建 韦仕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对云耳菌丝进行耐高温比较及高温锻炼,以期获得相对耐高温的种质资源,为进一步选育适合广西高温地区栽培的优良云耳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测定指标,结合菌落生长情况描述,对采集自广西田林、天峨等地的野生云... 【目的】对云耳菌丝进行耐高温比较及高温锻炼,以期获得相对耐高温的种质资源,为进一步选育适合广西高温地区栽培的优良云耳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测定指标,结合菌落生长情况描述,对采集自广西田林、天峨等地的野生云耳分离菌株及广西目前主栽品种916进行不同生长温度、40℃下培养不同时间后的菌丝恢复能力及高温锻炼(40℃培养5 d,28℃培养7 d,42℃培养3 d,28℃培养7 d,45℃培养3 h,28℃培养7 d)后的菌丝生长情况比较。【结果】在高温区(31~37℃)菌丝生长速度及菌落生长较好的菌株为:HME2、TY026、YE1、TY041、YE2、YE(b);经40℃培养不同天数后,菌丝恢复较好的菌株为:YE1、TY071、TY041、TY026、HME2;经高温锻炼处理后,在28℃条件下培养仍能很好生长的菌株为:TY041、TY026、TY071、HME2、TY073。【结论】初步鉴定云耳菌株TY026、TY041和HME2为菌丝体耐高温品种,TY071和YE1耐高温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耳 耐高温菌株 菌丝长势 室内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皮在草菇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建强 蓝桃菊 +1 位作者 黄卓忠 陈丽新 《桉树科技》 2021年第1期57-61,共5页
桉树皮是中亚热带至热带主要经济作物树种桉树的加工废弃物,栽培草菇对其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桉树皮配比棉籽壳和废棉,共设计10个配方,评价草菇栽培过程中的采收时间、产量、经济收益和投入产出比等指标,探究桉树皮栽培草... 桉树皮是中亚热带至热带主要经济作物树种桉树的加工废弃物,栽培草菇对其高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桉树皮配比棉籽壳和废棉,共设计10个配方,评价草菇栽培过程中的采收时间、产量、经济收益和投入产出比等指标,探究桉树皮栽培草菇潜力。试验结果表明:纯桉树皮可以熟料栽培草菇,尽管相对于棉籽壳、废棉,桉树皮采收时间较长,产量、经济收益和投入产出比较低,但通过合理的配比,可减弱其不利影响。获得最优配方,如配方10,采收时间为20.30 d,产量为125.67 g·袋^(-1),经济收益为1.65元·袋^(-1),投入产出比为1:2.92,明显好于常用纯棉籽壳配方1和纯废棉配方2。结论:桉树皮可栽培草菇,部分代替棉籽壳和废棉,优于纯棉籽壳和废棉栽培;优异配方为配方10(棉籽壳26.67%、废棉26.67%,桉树皮26.66%,麦麸13%,玉米粉5%,石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皮 草菇 栽培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平菇杂菌种类调查及综合防治初探
18
作者 汪茜 龙艳艳 +1 位作者 李冬萍 陈廷速 《食用菌》 2017年第1期52-54,共3页
对广西地区平菇污染杂菌进行调查,明确了6种主要平菇污染杂菌,分别为:木霉(Trichoderma sp.)、青霉(Penicillium sp.)、曲霉(Aspergillus sp.)、毛霉(Mucor sp.)、细菌、酵母菌。应用形态学的方法对平菇杂菌进行鉴定,明确了近年来发生... 对广西地区平菇污染杂菌进行调查,明确了6种主要平菇污染杂菌,分别为:木霉(Trichoderma sp.)、青霉(Penicillium sp.)、曲霉(Aspergillus sp.)、毛霉(Mucor sp.)、细菌、酵母菌。应用形态学的方法对平菇杂菌进行鉴定,明确了近年来发生平菇杂菌的分类地位。探讨了杂菌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平菇 污染杂菌 鉴定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祁亮亮 李俐颖 +4 位作者 吴小建 赵承刚 胡永强 廖高雨 郎宁 《食用菌》 CAS 2022年第3期12-15,21,共5页
为探究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采用随机踏采法收集标本,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2纲9目19科33属61种,其中子囊菌门1种,担子菌门1纲8目18科32属60种。广西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28个;单属科14个,寡属科4个,中等科1个;单种科12个,... 为探究广西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采用随机踏采法收集标本,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2纲9目19科33属61种,其中子囊菌门1种,担子菌门1纲8目18科32属60种。广西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28个;单属科14个,寡属科4个,中等科1个;单种科12个,寡种科4个,中等科3个;林下可食用大型真菌22种,有毒大型真菌19种;濒危等级中易危(VU)1种、无危(LC)30种、数据不足(DD)30种。研究为锥属树林下大型真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确保大型真菌的安全食用提供技术保障,为广西红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 物种组成 锥属 指示物种 濒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生大型真菌资源 被引量:5
20
作者 祁亮亮 蓝桃菊 +3 位作者 龙继风 黄朝勇 赵智勇 郎宁 《食用菌》 2017年第6期20-24,共5页
报道了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生大型真菌92种,隶属于57属30科,其中担子菌50属26科82种;子囊菌7属4科10种。广西新记录种14种。保护区木生大型真菌中,多数为食用菌或药用菌,开发利用潜力大。
关键词 分类学 木生大型真菌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