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洲坚果衰退病病原菌鉴定
1
作者 王晓宇 蒋卓恩 +7 位作者 樊春丽 徐冬英 王文林 卢艳春 杨志强 蒋婷 尹奇三 谭德锦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88,共5页
澳洲坚果衰退病是广西澳洲坚果种植区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病害,为弄清该病害的病原菌,从广西崇左市采集发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分离法纯化病原菌,采用接种幼苗根部测定病原菌致病性及验证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 澳洲坚果衰退病是广西澳洲坚果种植区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病害,为弄清该病害的病原菌,从广西崇左市采集发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分离法纯化病原菌,采用接种幼苗根部测定病原菌致病性及验证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RBP2、TEF和TUB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2株菌株JGST028和菌株JGST115,通过致病性测定验证为澳洲坚果衰退病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JGST028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菌株JGST115为柑橘毛色二孢L.citr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衰退病 病原菌 可可毛色二孢 柑橘毛色二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梨突脐蠕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宇 徐冬英 +4 位作者 王彤彤 卢艳春 谭德锦 杨志强 蒋婷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3,98,共7页
为明确在广西崇左市油梨种植基地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该病害的防治药剂。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病原菌,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杀菌剂。结果表明,该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突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 为明确在广西崇左市油梨种植基地发现的一种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该病害的防治药剂。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病原菌,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杀菌剂。结果表明,该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突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28℃,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pH值7,黑暗条件有利于该菌生长。供试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百菌清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对突脐蠕孢均有抑制效果,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对该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分别为0.02、0.04、0.1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 叶斑病 突脐蠕孢 Exserohilum rostratum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紫色芽叶茶叶中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吴玲玲 张秀芬 +5 位作者 梁光志 覃仁源 罗莲凤 冯红钰 李子平 刘汉焱 《茶叶通讯》 2022年第1期42-48,共7页
采摘乌牛早、南山白毛及紫娟等3个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为原料,分别直接烘干及加工成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分析茶叶中的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及其加工的茶... 采摘乌牛早、南山白毛及紫娟等3个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为原料,分别直接烘干及加工成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分析茶叶中的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及其加工的茶类产品中多酚类与咖啡碱含量不同。南山白毛绿茶(NL)儿茶素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相对含量均比其他茶样高,分别为14.33%和10.11%。同一茶树品种芽叶加工的绿茶中茶多酚、花色苷及儿茶素类总量均比加工的红茶和白茶高,加工的白茶中咖啡碱的含量相对较高;3个品种茶树芽叶加工同一茶类茶叶中,花色苷含量均表现为:乌牛早<南山白毛<紫娟,南山白毛芽叶加工的茶叶中茶多酚与EGCG含量相对较高,乌牛早的茶叶中咖啡碱含量较低。在广西区域内,南山白毛与乌牛早也可作为富含花青素的紫芽茶树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类 儿茶素 花色苷 咖啡碱 紫色芽叶 茶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梨狗尾草平脐蠕孢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
4
作者 徐冬英 王晓宇 +7 位作者 谭德锦 蒋卓恩 蒋婷 樊春丽 尹奇三 卢艳春 杨志强 郑树芳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5期72-78,共7页
为了明确油梨狗尾草平脐蠕孢叶斑病病原菌(Bipolaris setariae)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毒力试验筛选出对病原菌毒力作用较大的药剂。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宜... 为了明确油梨狗尾草平脐蠕孢叶斑病病原菌(Bipolaris setariae)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毒力试验筛选出对病原菌毒力作用较大的药剂。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宜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最适pH值为6,适宜温度是28~30℃,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54℃,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影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分别为0.03mg/L和0.09mg/L,其次为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 叶斑病 狗尾草平脐蠕孢 生物学特性 室内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