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芒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胡瑶 杨兆杏 +2 位作者 曾玉凤 何新华 孙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257-260,270,共5页
通过对广西芒果产业集群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标准果园建设,延链强链补链,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品牌打造等方面对策建议,为推动芒果产业形态由“小芒果”升级为优势特色“大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芒果产业 集群 现状 对策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蚕区16个桑树品种的桑枝药用品质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何雪梅 孙健 +7 位作者 梁贵秋 邱长玉 李丽 李昌宝 郑凤锦 盛金凤 李杰民 刘国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3-458,共6页
为建立桑枝药用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广西蚕区16个栽培桑品种的桑枝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包括特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其综合药用品质,筛选适合桑枝药用开发的专用桑品种。分析结果表明,从8项检测性状指... 为建立桑枝药用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广西蚕区16个栽培桑品种的桑枝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包括特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其综合药用品质,筛选适合桑枝药用开发的专用桑品种。分析结果表明,从8项检测性状指标提取的4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57%,较好地反映了桑枝药用品质的综合信息。影响桑枝药用品质的最主要的指标为总黄酮、多酚、多糖、绿原酸和芦丁含量,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桑品种是桂诱M200、桂诱M161和桂诱M208,这3个品种可作为桑枝药用开发的专用桑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活性成分 药用品质 因子分析法 专用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麻蛋白肽体内降血压功效研究
3
作者 卫萍 刘国明 +1 位作者 韦珍 邓中霖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5,共6页
旨在为火麻蛋白作为降血压功能因子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以火麻仁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火麻蛋白,再通过分步酶解法制备火麻蛋白肽,以火麻蛋白肽为原料进行动物实验探究其体内降血压功效。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Wistar雄性大鼠)、阳性... 旨在为火麻蛋白作为降血压功能因子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以火麻仁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火麻蛋白,再通过分步酶解法制备火麻蛋白肽,以火麻蛋白肽为原料进行动物实验探究其体内降血压功效。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Wistar雄性大鼠)、阳性组[卡托普利20 mg/kg,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火麻蛋白肽中剂量组(750 mg/kg,雄性SHR)和火麻蛋白肽大剂量组(1500 mg/kg,雄性SHR),研究短期给药(单日1次)和长期给药(连续21 d)对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SBP)、心律和体质量的影响,并对火麻蛋白肽的游离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卡托普利和火麻蛋白肽干预后,单日给药后1 h及连续给药7 d后均可显著降低SHR的收缩压,单日短期给药药效可持续5 h,长期给药21 d还有药效,且火麻蛋白肽大、中剂量组与阳性组相比,降压效果未见有显著差异(p>0.05);短期给药和长期给药对SHR心率均有一定影响,而长期给药对SHR体质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火麻蛋白肽中与其发挥降血压功效相关的疏水性氨基酸占比高达31.91%,此外,部分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脂肪族氨基酸(亮氨酸、缬氨酸)以及碱性氨基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也较高。综上,火麻蛋白肽在SHR体内具有一定的降血压功效,具有开发成新型降血压功能食品成分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蛋白 火麻蛋白肽 SHR 降血压 心率 体质量 长效 短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发酵提高杏鲍菇菌糠蛋白研究
4
作者 梁晓君 廖才学 +7 位作者 黄振勇 张娥珍 周主贵 王晓国 何全光 黄梅华 黎鑫 淡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4-110,共7页
试验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材料,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分步发酵处理。以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使用的糖蜜锤度、酵母接种量、酵母发酵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和乳酸菌发酵时间进行条... 试验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材料,采用产朊假丝酵母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分步发酵处理。以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对使用的糖蜜锤度、酵母接种量、酵母发酵时间、乳酸菌接种量和乳酸菌发酵时间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使用的糖蜜锤度为16°Bx时,接种6%产朊假丝酵母发酵60 h,再接种4%植物乳杆菌继续发酵8 d,菌糠分步发酵后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达18.80%和15.32%。试验初步建立了以提高杏鲍菇菌糠蛋白质为目的的微生物分步发酵技术,以期为改善菌糠饲料营养水平提供参考,助力菌糠饲料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糠 分步发酵 粗蛋白 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木薯的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杰 李明娟 +6 位作者 张雅媛 洪雁 张彦军 王颖 游向荣 周葵 卫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9-476,共8页
木薯是一种极耐贫瘠、抗逆性强、富含淀粉的作物。在我国,木薯长期以来主要作为一种非粮能源作物,用于生产淀粉、酒精以及饲料等。近几年,食用木薯品种的选育、推广以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极大地拓展了木薯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空间。... 木薯是一种极耐贫瘠、抗逆性强、富含淀粉的作物。在我国,木薯长期以来主要作为一种非粮能源作物,用于生产淀粉、酒精以及饲料等。近几年,食用木薯品种的选育、推广以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极大地拓展了木薯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主要食用木薯品种及其营养价值,然后从鲜薯、食用木薯全粉、淀粉和变性淀粉3个方面综述了食用木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食用木薯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品种选育、贮藏保鲜技术、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对推动食用木薯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食用木薯未来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木薯 加工利用 现状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葛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被引量:6
6
作者 尚小红 曹升 +6 位作者 肖亮 严华兵 王颖 曾文丹 谢向誉 陆柳英 赖大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1-1307,共7页
为了系统评价广西葛种质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特色薯类研究团队对广西全区50个县市,67个乡(镇)的153个村进行考察,共收集到葛种质资源283份。对收集的葛种质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葛种质资源主要分... 为了系统评价广西葛种质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特色薯类研究团队对广西全区50个县市,67个乡(镇)的153个村进行考察,共收集到葛种质资源283份。对收集的葛种质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葛种质资源主要分布于山区较多的桂北、桂西和桂东南各地。垂直分布结果显示:广西葛种质资源分布最集中的为海拔100~199 m的低海拔区域,占收集资源总数的44.52%。植物学鉴定表明,广西葛种质资源以粉葛及葛麻姆两个变种为主,其中粉葛数量占所有收集资源的62.20%,且形态学差异比葛麻姆丰富。鉴定评价获得了适用于食用、淀粉加工、药用及开发花茶的各类优异葛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收集到的广西葛种质资源的分布、植物学分类、差异性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广西葛地方品种现状,为广西葛种质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种质资源 调查与收集 优良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药食同源植物种类分布、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黎颖菁 尚小红 +5 位作者 龙紫媛 陈颖慧 王颖 肖亮 曹升 严华兵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广西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自然条件优越,药食同源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是中国十大道地中药材产地之一,其中八角、肉桂、罗汉果、粉葛、桂圆、桑叶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一,多种药食同源植物获得区域品牌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广西丰富的药食同... 广西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自然条件优越,药食同源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是中国十大道地中药材产地之一,其中八角、肉桂、罗汉果、粉葛、桂圆、桑叶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一,多种药食同源植物获得区域品牌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广西丰富的药食同源植物及其庞大的种植产业、加工产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广西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广西药食同源植物产业在栽培管理、加工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为广西药食同源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药食同源植物 种质资源 利用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13个主栽桑品种的桑椹营养与药用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32
8
作者 何雪梅 孙健 +8 位作者 梁贵秋 邱长玉 李杰民 李丽 李昌宝 盛金凤 刘国明 零东宁 唐雅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0-256,共7页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地区13?个主栽果桑品种的桑椹中主要营养成分、功能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其综合营养品质和药用品质,筛选桑椹食、药用开发的专用桑品种。营养品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从15?项指标提取的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32%...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地区13?个主栽果桑品种的桑椹中主要营养成分、功能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其综合营养品质和药用品质,筛选桑椹食、药用开发的专用桑品种。营养品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从15?项指标提取的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32%,能较好地解释自变量信息,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是影响桑椹营养品质的最主要的指标。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大10、桑特优2号和桂诱M161,这3个品种可作为桑椹食品开发的专用桑树品种。药用品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从9?项指标提取的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02%,较好地反映桑椹药用品质的综合信息,影响桑椹药用品质最主要的指标为多酚、绿原酸、芦丁和花青素。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品种是桂诱M257、桂桑优62和大10,这3个品种可作为桑椹药品、保健品开发的专用果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营养品质 药用品质 因子分析法 专用桑树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加工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孙健 何雪梅 +2 位作者 唐雅园 唐杰 李志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2033,共12页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全球香蕉总产值385亿美元,为全世界约4亿人提供食物和收入来源。目前,全球香蕉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率低于20%,因而香蕉加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先进的加工技术是提升香蕉商品附加值...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全球香蕉总产值385亿美元,为全世界约4亿人提供食物和收入来源。目前,全球香蕉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率低于20%,因而香蕉加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先进的加工技术是提升香蕉商品附加值、资源利用率的驱动力,也是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围绕香蕉营养成分、加工特性、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香蕉加工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香蕉加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今后香蕉加工、科研以及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产品研发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构品质变化的芒果果粒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辛明 李昌宝 +10 位作者 孙健 何雪梅 李丽 周主贵 郑凤锦 李志春 唐雅园 零东宁 盛金凤 李杰民 刘国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以质构品质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芒果品种、成熟度、硬化剂、硬化剂浓度、硬化时间、果粒大小对芒果果粒硬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芒果果粒加工工艺优化参数。结果表明:台农芒果粒的硬度、咀嚼性显著高于贵妃芒、玉芒,弹性显... 以质构品质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芒果品种、成熟度、硬化剂、硬化剂浓度、硬化时间、果粒大小对芒果果粒硬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芒果果粒加工工艺优化参数。结果表明:台农芒果粒的硬度、咀嚼性显著高于贵妃芒、玉芒,弹性显著高于贵妃芒、玉芒、金煌芒。青熟、完熟芒果果粒硬度显著高于过熟芒果。乳酸钙处理组的芒果果粒硬度显著高于氯化钙、海藻酸钠处理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完熟台农芒为原料,以乳酸钙为硬化剂,影响果粒硬度的主要因素是果粒大小与硬化剂浓度,适宜芒果果粒加工的优化工艺为:果粒大小为1.5 cm×1.5 cm×1.5 cm,硬化剂浓度为0.04 g/m L,硬化时间为2 h。在该条件下,芒果果粒的硬度为525.17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果粒 质构品质 硬化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麻蛋白加工特性、改性及其活性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卫萍 游向荣 +6 位作者 张雅媛 周葵 李明娟 王颖 刘国明 韦林艳 印崇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1-242,共12页
火麻富含优质蛋白,因在预防和缓解某些疾病方面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以及消费者的关注,被认为是可提供具有良好营养和生理功效的优质植物基蛋白来源。但由于天然火麻蛋白主要是11S储藏蛋白,其溶解性、持水性等加工... 火麻富含优质蛋白,因在预防和缓解某些疾病方面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以及消费者的关注,被认为是可提供具有良好营养和生理功效的优质植物基蛋白来源。但由于天然火麻蛋白主要是11S储藏蛋白,其溶解性、持水性等加工特性略有不足,从而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火麻蛋白的加工特性、改性、功能活性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火麻蛋白未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蛋白 营养特性 加工特性 蛋白改性 生物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热加工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葵 李明娟 +1 位作者 张雅媛 周晴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0-197,211,共9页
目的:探索适宜的板栗熟制方式。方法:对比分析带壳板栗(烘烤、常压隔水、常压浸水、高压隔水、高压浸水)以及去壳板栗(常压隔水、常压浸水、高压隔水、高压浸水)9种热加工方式对板栗品质的影响。结果:9种热加工均使板栗中淀粉及多酚含... 目的:探索适宜的板栗熟制方式。方法:对比分析带壳板栗(烘烤、常压隔水、常压浸水、高压隔水、高压浸水)以及去壳板栗(常压隔水、常压浸水、高压隔水、高压浸水)9种热加工方式对板栗品质的影响。结果:9种热加工均使板栗中淀粉及多酚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与去壳方式相比,熟化带壳板栗能更有效保留多酚。带壳板栗经常压隔水蒸熟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25.187μg/mg)、甜度值最大(121.53)、SRC分值最高(71.97)。带壳板栗经烘烤后,水分含量最低(36.69%)、硬度最大(8.9 N)、质地评分值最低(2.02分)。结论:板栗较适宜采用带壳方式进行常压隔水蒸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热加工 品质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乙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MiCTR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3
作者 袁芳 王春艳 +4 位作者 李丽 许丹妮 李志红 甘婷 隆宇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5-2043,共9页
芒果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代谢旺盛且对乙烯非常敏感,CTR1是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负调控因子,在乙烯信号通路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了研究芒果CTR1在芒果采后贮藏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可能的作用,本研究从台农1号芒果转录组数据库... 芒果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代谢旺盛且对乙烯非常敏感,CTR1是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负调控因子,在乙烯信号通路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了研究芒果CTR1在芒果采后贮藏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可能的作用,本研究从台农1号芒果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1个CTR基因(MiCTR1),利用生物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测序分析,并对MiCTR1基因在芒果后熟过程中经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后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iCTR1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的分子式为C_(2503)H_(3932)N_(712)O_(797)S_(26),总原子数为7970,分子量为57.58 kDa,理论等电点(pI)为5.72,负电荷和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总数分别为64和50个,脂肪系数为70.78,亲水性总平均值为–0.596,有111个磷酸化位点,且以丝氨酸(Ser)的磷酸化修饰为主,苏氨酸(Thr)为辅,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亚细胞预测分析显示其定位于细胞核。蛋白质结构域预测发现,MiCTR1蛋白含有1个保守的PB1结构域,位于氨基酸序列189~285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iCTR1与扁桃(Prunus dulcis)、桃(Prunus persica)、甜樱桃(Prunus avium)、杏(Prunus armeniaca)、梅(Prunus mume)的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CTR1的相对表达量在芒果后熟过程中升高,且经1-MCP处理后其表达量下调。本研究结果为芒果后熟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乙烯响应转录因子 CTR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对酸豇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宇 周主贵 +7 位作者 刘健 辛明 李昌宝 冯锦清 李杰民 李天宇 叶冬青 零东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以新鲜豇豆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CK组)、接种商业菌种(CS组)、接种自筛直投式菌剂(DVS组)3种方式发酵豇豆,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总酸、pH值及发酵成熟后豇豆的盐度、亚硝酸盐、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色差、感官品质、质... 以新鲜豇豆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CK组)、接种商业菌种(CS组)、接种自筛直投式菌剂(DVS组)3种方式发酵豇豆,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总酸、pH值及发酵成熟后豇豆的盐度、亚硝酸盐、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色差、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分析发酵方式对酸豇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DVS组的总酸增长速度最快,在1~6 d均高于CS组、CK组;CS组、DVS组的pH值下降速率比CK组快,在7 d时CS组p H值最低,DVS组仅次于CS组;在发酵至第7天时,DVS组菌落总数分别比CK组、CS组高33.86%、42.31%。发酵成熟后,DVS组的盐度、亚硝酸盐、b^(*)值最低,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乳酸菌数、感官评分、硬度、粘力、胶着性、咀嚼性最高,L^(*)值、a^(*)值、弹性与其他发酵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可知,DVS组不仅发酵启动快,且酸豇豆成品的综合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豇豆 发酵方式 直投式菌剂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茎多糖组成及抗氧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韦珍 向昱 +6 位作者 杨兆杏 戴涛涛 李宝深 帅希祥 林泽松 唐雅园 何雪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63-271,共9页
目的:以火龙果茎中提取的多糖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储存条件与食品加工方式对其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热水浸提醇沉法制备火龙果茎多糖,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NaNO_(2)-Al(NO_(3))_(3)-NaOH显色... 目的:以火龙果茎中提取的多糖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储存条件与食品加工方式对其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热水浸提醇沉法制备火龙果茎多糖,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福林酚法和离子色谱法分析多糖的总糖、黄酮和酚类含量以及单糖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多糖微观形态,并以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为抗氧化指标,通过模拟不同食品储存和加工条件,系统地研究火龙果茎多糖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热水提取法得到的火龙果茎多糖的得率为7.22%,总糖含量为334.63 mg/g,黄酮和酚类残留量分别为5.91 mg/g和5.05 mg/g,进一步分析其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等组成,单糖摩尔比为5.27:2.77:0.77:0.71:0.32:0.17;在SEM下,火龙果茎多糖呈现紧密、多孔的不规则形状;火龙果茎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增强(P<0.05)。温度、pH、部分金属离子(钙、钾和钠离子)、部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苯甲酸钠和葡萄糖)和杀菌方式对火龙果茎多糖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光照对火龙果茎多糖抗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火龙果茎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抑制能力逐渐降低,故耐光性较差;而增加金属铁、铜离子和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也会显著(P<0.05)降低火龙果茎多糖抗氧化活性。结论:火龙果茎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但是在火龙果茎的储存和食品加工中应避免长期光照、直接接触金属铁离子和铜离子以及高浓度的蔗糖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茎 多糖 理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饭咀嚼过程中质地感知差异形成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娴婷 陈晓宇 +5 位作者 胡嘉莉 朱玲 张晖 洪雁 徐杰 张雅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8-263,共6页
本文优选籼米和粳米为实验材料,以人体口腔咀嚼参数为依据,设定仿生咀嚼时的唾液添加量以及咀嚼次数等条件,分析了食团颗粒度、水分含量、渗漏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等理化指标,探究米饭咀嚼过程中质地感知差异化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 本文优选籼米和粳米为实验材料,以人体口腔咀嚼参数为依据,设定仿生咀嚼时的唾液添加量以及咀嚼次数等条件,分析了食团颗粒度、水分含量、渗漏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等理化指标,探究米饭咀嚼过程中质地感知差异化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三种米的组成相近,但糊化特性和结晶结构不同。监测米饭质地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咀嚼过程中米饭的受力由44~66 N减小为20~21 N,稻花香2号米饭呈现出较高的耐咀嚼性和粘牙性,野香优莉丝米饭粘牙性低且质地松散。分析咀嚼后食团的特性,发现野香优莉丝米饭咀嚼后形成的食团颗粒度最小且渗漏固形物含量最高、水分含量上升了1.84%,显著高于两种粳米(P<0.05);稻花香2号米饭咀嚼后呈现出最高的还原糖含量(43.50~64.55 mg/g),滋味感知最优。米饭仿生质地指标的解析及食团理化特性的测定能全面化、数据化表征咀嚼过程中米饭质地感知差异形成的原因,这对于深入解析米饭质地形成以及大米食味品质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饭 咀嚼 理化特性 质地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贮藏过程中香气合成前体物质变化及其与香气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辛明 冯锦清 +9 位作者 李昌宝 孙宇 李天宇 易萍 唐雅园 李杰民 潘达省 何雪梅 李丽 李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7-195,共9页
为阐明采后百香果香气合成前体物质变化及其与香气成分的关系,该文研究了常温(25℃)、低温(6℃)贮藏期间百香果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条件下,亚麻酸、亚油酸、油酸... 为阐明采后百香果香气合成前体物质变化及其与香气成分的关系,该文研究了常温(25℃)、低温(6℃)贮藏期间百香果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及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条件下,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葡萄糖、果糖含量低于常温组,峰值较常温组分别延迟4、2、6、4 d;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含量的峰值较常温组分别延迟2、6、8、2、6、8、8、2 d,说明低温条件对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葡萄糖、果糖、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蔗糖含量在常温贮藏期间呈快速下降趋势(0~14 d降幅为73.21%),而低温贮藏较好维持了蔗糖含量(0~20 d降幅为8.70%)。百香果香气物质以酯类为主,低温贮藏可以维持较高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低温条件第20天出现峰值(69.27%)、整个贮藏期内保持在54.62%~69.27%。另外,经百香果香气合成前体物质与其香气成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亚油酸、油酸、蔗糖、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对香气成分有显著的正相关,且主要与酯类、醇类香气物质关系较强。该研究为百香果采后香气品质保持及代谢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香气 前体物质 相关性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粉草多糖提取、结构及功效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雅园 韦珍 +4 位作者 邓中霖 戴涛涛 梁朋光 孙健 何雪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8,共10页
凉粉草是中国特色的药食同源食品,在我国有着丰富的产量和广大的受众人群。多糖类是凉粉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凉粉草多糖目前广泛应用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凉茶、凉粉等方面,但存在产品开发深... 凉粉草是中国特色的药食同源食品,在我国有着丰富的产量和广大的受众人群。多糖类是凉粉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凉粉草多糖目前广泛应用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凉茶、凉粉等方面,但存在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本文检索了近年来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全面综述凉粉草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结构与流变凝胶特性,并对凉粉草多糖的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护肝、免疫调节等功能活性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凉粉草高值化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粉草多糖 提取 结构 功能活性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花多糖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雅园 王雪峰 +5 位作者 韦珍 吴梦柯 杨兆杏 向昱 何雪梅 孙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7,共8页
目的:以香蕉花多糖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热水提醇沉法从香蕉花中制备活性多糖,首先分析香蕉花多糖的化学组成成分,并以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探索香蕉花多糖的抗... 目的:以香蕉花多糖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热水提醇沉法从香蕉花中制备活性多糖,首先分析香蕉花多糖的化学组成成分,并以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探索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通过模拟光照、pH、温度、金属离子、食品配料以及灭菌方式等常见食品加工条件,系统地研究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香蕉花多糖的得率为14.56%,多糖中总糖、糖醛酸、蛋白、多酚和黄酮含量依次为515.61、287.88、53.46、2.23和7.94 mg/g。香蕉花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铁离子能力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光照条件会快速降低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而强酸性和碱性条件对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小。香蕉花多糖耐热性较好,尤其是温度在60~80℃、加热时间2~3.5 h的条件下,其抗氧化稳定性较强。金属钠离子的添加几乎不影响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但随着金属钾离子、铁离子、铜离子浓度的增大,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会明显下降。此外,添加柠檬酸、苯甲酸钠有利于提高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但蔗糖、葡萄糖的添加对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灭菌方式对香蕉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香蕉花加工产品进行灭菌时可优先选择高压杀菌。结论:香蕉花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长期光照、金属铁离子和铜离子、食品配料蔗糖和葡萄糖会影响其抗氧化稳定性,在香蕉花的加工贮藏中应避免与此类条件或物质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花多糖 组成成分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伤胁迫对香蕉采后膜脂代谢的影响
20
作者 陈瑜娴 黄春霞 +7 位作者 李丽 孙健 易萍 李静 黄方 黄敏 甘婷 隆宇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76-283,共8页
该研究从细胞膜降解角度研究机械损伤对香蕉果实的影响。为保持香蕉采后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桂蕉6号”香蕉为试验材料,对香蕉样品进行机械伤处理,并在2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15 d,测定贮藏过程中香蕉果皮细胞膜渗透率... 该研究从细胞膜降解角度研究机械损伤对香蕉果实的影响。为保持香蕉采后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桂蕉6号”香蕉为试验材料,对香蕉样品进行机械伤处理,并在2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15 d,测定贮藏过程中香蕉果皮细胞膜渗透率、细胞膜降解关键酶活性、细胞膜磷脂含量及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基因表达量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机械伤处理导致采后香蕉贮藏期间果皮细胞膜渗透率上升,香蕉果皮的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PLD、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甘油二酯激酶(diacylglycerol kinase,DGK)、脂磷酸磷酸酶(lipid phosphate phosphatase,LPP)的酶活性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伤胁迫使果皮膜磷脂含量发生变化,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PE)含量下降,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含量累积;机械伤诱导果皮MaPLD1及MaPLD4基因表达量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抑制了MaPLD3基因的表达。综合分析可知,机械损伤胁迫通过加速膜脂代谢,导致香蕉果皮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破坏,是香蕉果实采后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研究旨在探讨机械损伤对香蕉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为提高香蕉果实采后储存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损伤 香蕉 膜脂代谢 酶活 磷脂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