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集成探讨
1
作者 莫丽红 覃汉林 《长江蔬菜》 2004年第5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广西 无公害蔬菜 生产技术 选地 种植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对不同提取法的八角茴香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琴 蒋林 +3 位作者 温其标 杨得坡 莫丽红 蒋小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9-190,192,共3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有机溶剂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油,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方法提取的八角茴香油气相图谱和化学成分。三种方法萃取的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相似,但水蒸汽蒸馏明显比后两种方法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少,有机... 采用水蒸汽蒸馏、有机溶剂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油,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方法提取的八角茴香油气相图谱和化学成分。三种方法萃取的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相似,但水蒸汽蒸馏明显比后两种方法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少,有机溶剂和超临界CO2萃取的八角茴香萃取物更具天然性,黑褐色略带粘稠,经分析其中化学成分更多,尤其是有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且风味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水蒸汽蒸馏 有机溶剂萃取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油树脂萃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琴 蒋林 +2 位作者 黄正恩 莫丽红 温其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7,43,共5页
研究有机溶剂萃取八角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溶剂、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八角果的颗粒度、乙醇浓度对八角油树脂提取率的影响;同时还对工艺条件料液比、提取时间、八角果直径、乙醇浓度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优化试... 研究有机溶剂萃取八角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溶剂、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八角果的颗粒度、乙醇浓度对八角油树脂提取率的影响;同时还对工艺条件料液比、提取时间、八角果直径、乙醇浓度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剂比(g/mL)15∶100,八角果直径0.105mm(即目数100目),用95%乙醇回流3h,提取率可达质量百分数40.14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提取 八角油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粉草遗传多样性的SCoT和ISSR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晓晖 黎颖菁 +2 位作者 黄荣韶 蒋明廉 王海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34-1840,共7页
采用SCoT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7份凉粉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8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9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83.3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0.83;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0.... 采用SCoT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7份凉粉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8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9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83.3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0.83;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0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0.0%,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1~0.8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份凉粉草种质资源被分为三大类,两种分子标记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表明SCoT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均适用于凉粉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粉草 SCoT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杧果品种的鉴别特征
5
作者 农登健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3年第5期29-31,共3页
为能准确地鉴别某些杞果品种,现把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作一介绍,以供广大同行和果农参考.
关键词 杧果 品种 鉴别特征 美国红杧六号 爱文杧 金煌杧 红象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