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退变性疾病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楚野 梁斌 +1 位作者 曾佳兴 谷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segmentdegeneration,ASD)是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最常见的病变,其含义较广,可以泛指融合区邻近节段的所有异常改变。文献报道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8%~100%和5.2%-18.5%。
关键词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融合区 发生率 症状学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韦绍仁 李荣祝 +3 位作者 尹东 韦建勋 孙可 莫冰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内窥镜与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microendoscony discectomv,MED Ⅱ)手术治疗;常规开窗法手术治疗的50例作对照组,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 目的:比较分析内窥镜与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microendoscony discectomv,MED Ⅱ)手术治疗;常规开窗法手术治疗的50例作对照组,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5%,对照组优良率为9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疗效相近,但后路经椎板间隙途径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 传统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局限性椎管狭窄 被引量:22
3
作者 韦绍仁 李荣祝 +3 位作者 尹东 韦建勋 孙可 莫冰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隙后路显微内窥镜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例腰椎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采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 (microendoscopydis cectomy ,MEDⅡ )手术治疗。常规方法手术治...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隙后路显微内窥镜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例腰椎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采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 (microendoscopydis cectomy ,MEDⅡ )手术治疗。常规方法手术治疗的 30例作对照组。根据Nakai标准评价疗效 ,并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 90 % ,对照组优良率 86 7%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12 6 ,P >0 0 5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后路经椎板间隙途径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局限性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3、IgG和CD68在青少年与中老年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曾佳兴 梁斌 +5 位作者 尹东 温宗华 陈峰 王贤 谷金 楚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9-1115,共7页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IgG和CD68在青少年与中老年患者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个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方法:收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m腰椎间盘髓核标本,...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IgG和CD68在青少年与中老年患者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个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方法:收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m腰椎间盘髓核标本,青少年组18例,年龄11~25岁,平均20.6±3.4岁;中老年组22例,年龄40~72岁,平均48.0±10.3岁。HE染色观察标本退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3、IgG和CD68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并计录数据。结果:标本HE染色提示多数(17/22)中老年组腰椎间盘存在明显退变.青少年组多数椎间盘(13/18)退变不明显或无退变。MMP-3阳性率青少年组(33-33%)低于中老年组(81.82%):IgG阳性率青少年组(66.67%)高于中老年组(31.82%);CD-68阳性率青少年组(83_33%)高于中老年组(45.45%),两组MMP-3、IgG和CD68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和炎症反应可能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病因,而中老年腰柞间盘突出可能主要与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MMP-3 IGG CD68 青少年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效果评价:一项短-中期随访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富林 黄宇 +2 位作者 尹东 黄晓 莫冰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369-3372,共4页
目的通过短⁃中期随访观察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ESW)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4例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患者采用ESW治疗(ESW组),54例患者采用局部封闭治疗(传统... 目的通过短⁃中期随访观察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ESW)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4例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患者采用ESW治疗(ESW组),54例患者采用局部封闭治疗(传统治疗组)。两组患者每周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24、48周,比较两组患者休息、握拳时肘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治疗复发率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4周在休息及握拳时肘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24、48周,ESW组在休息及握拳时VAS评分较传统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组患者经过短-中期随访,复发率及满意度分别为8.00%及76.0%,而传统治疗组则为29.63%及55.5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SW和局部封闭治疗均能有效治疗LE,短-中期随访显示,ESW对LE的有效持续时间更长、复发率更低、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肱骨外上髁炎 短-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刺型跟痛症的离子导入疗法、温热疗法及运动疗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雷英 袁彦 +3 位作者 黄孝英 阮建宜 黄志调 顾秀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骨刺型跟痛症发病机理及综合疗法的康复效果,扩展治疗骨刺型跟痛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6例骨刺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电脑中频离子导入疗法;治疗组48例,增加温热疗法、运动疗法、ADL指导等综合治疗,3疗程... 目的:探讨骨刺型跟痛症发病机理及综合疗法的康复效果,扩展治疗骨刺型跟痛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6例骨刺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电脑中频离子导入疗法;治疗组48例,增加温热疗法、运动疗法、ADL指导等综合治疗,3疗程后采用简易(足部)行走能力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治愈率37.50%,愈显率66.67%;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治愈率62.50%,愈显率89.58%;经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行走能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对照组为(33.33±17.05)分,治疗组为(48.08±19.4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治愈次数:治疗组为(17.50±6.57)次,少于对照组(21.61±6.03)次(P<0.05)。结论:综合治疗对骨刺型跟痛症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刺型跟痛症 离子导入疗法 温热疗法 运动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贤 尹东 +1 位作者 梁斌 丘德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评价前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该技术治疗的肱骨干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前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该技术治疗的肱骨干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度;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测量骨折愈合后肱骨是否遗留成角畸形。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9.2周,远端固定螺钉平均为4.5枚,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33°,MEPs评分平均为98.2分,7例患者存在内翻畸形,平均内翻角度为8.3°。结论:前外侧入路MIPO治疗肱骨干远端骨折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满意,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内翻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闭合复位 微创内固定 内翻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与临床医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宏宇 梁斌 李荣祝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8期32-32,36,共2页
运用医学哲学的原理 ,分析了现代医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阐述了现代医学精神是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结合临床医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指出了现代医学科学和人文精神统一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现代医学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临床医生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尹东 韦绍仁 白崇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对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情况与术前CT表现 ,探讨CT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 2 8例经手术证实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CT片进行观测 ,另随机选择 2 8例非游离型患者的术前CT片做对照组。测量... 目的 :对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情况与术前CT表现 ,探讨CT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 2 8例经手术证实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CT片进行观测 ,另随机选择 2 8例非游离型患者的术前CT片做对照组。测量最大脱出物平面的髓核脱出率及突出物的突出层距。结果 :游离型组中髓核脱出率≥ 40 %者共 2 3例 ,占 82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突出物的突出层距为 10 12±1 2 1mm ,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髓核脱出率 >40 % ,并且突出物的突出层距均数 +3mm(即 1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游离型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与单纯减压对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穆小平 韦建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412-3414,共3页
目的: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融合与单纯减压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公开发表的关于融合与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或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研究的数... 目的: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融合与单纯减压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公开发表的关于融合与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或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研究的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574例患者。融合与单纯减压对比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P<0.000 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式在JOA评分(P=0.27)、ODI评分(P=0.42)、术中出血量(P=0.26)以及症状缓解(P=0.16)上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合与单纯减压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上无显著的疗效差异,但其手术时间高于椎板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融合 单纯减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髁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四桂 金先跃 覃瑜芳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8期18-19,共2页
对13例股骨髁骨折患者在关节镜及C臂X线机监视下行多枚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当天即指导患者开始功能锻炼,同时予以康复指导。结果13例术后X线摄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无骨不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膝关节... 对13例股骨髁骨折患者在关节镜及C臂X线机监视下行多枚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术后当天即指导患者开始功能锻炼,同时予以康复指导。结果13例术后X线摄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无骨不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优11例、良2例。提示早期系统的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股骨髁骨折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骨折 关节镜 C臂X线机 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襻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泽锋 孙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襻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4月对1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关节镜下Endo Button双襻固定,术后2~4周开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4周开始膝关节支具保护下部分负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襻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4月对1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关节镜下Endo Button双襻固定,术后2~4周开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4周开始膝关节支具保护下部分负重,术后8~12周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55~115 min,平均79.5 min。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4.8 d。12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8月。12例均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末次随访骨折均愈合,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44.5±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2.3±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83,P=0.000)。结论关节镜下Endo Button双襻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在监测和评估骨愈合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东 杨惠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63-464,共2页
关键词 骨愈合 影像学 监测 X线 生物力学 骨密度 骨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上滑膜皱襞关节镜下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可 尹东 金先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髌上滑膜皱襞的关节镜下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752例膝关节镜检所见髌上滑膜皱襞的镜下形态并分型。结果:髌上滑膜皱襞的出现率为98.3%(739例),其中完全隔膜型5.81%(43例),双囊型0.41... 目的:探讨膝关节髌上滑膜皱襞的关节镜下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752例膝关节镜检所见髌上滑膜皱襞的镜下形态并分型。结果:髌上滑膜皱襞的出现率为98.3%(739例),其中完全隔膜型5.81%(43例),双囊型0.41%(3例),中孔型3.78%(28例),双襞型34.24%(253例),单襞型55.75%(412例)。结论:髌上滑膜皱襞的关节镜下分型有助于确诊及治疗滑膜皱襞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滑膜皱襞 关节镜术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诊治双囊型髌上滑膜皱襞综合征(附2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1034-1034,共1页
关键词 膝关节镜 滑膜皱襞综合征 囊型 诊治 髌上滑膜皱襞 术中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易伟林 梁斌 +6 位作者 陈峰 丘德赞 韦建勋 韦敏克 楚野 黎帅宏 李东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3-828,共6页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2017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共165例,依据术后早期超声检查结果双下肢有无...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2017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共165例,依据术后早期超声检查结果双下肢有无血栓形成,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使用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者24例,发生率为14.5%。与非DVT组相比较,单因素χ~2检验显示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6.444,95%CI=2.116~19.628)、体重指数≥24kg/m^2(OR=4.463,95%CI=1.603~12.426)、术中输血(OR=3.484,95%CI=1.110~10.932)、术后卧床天数≥5d(OR=3.155,95%CI=1.027~9.695)是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kg/m2、术中输血、术后卧床天数≥5d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早期易出现下肢D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早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在关节镜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尹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34-434,共1页
关键词 激光 关节镜外科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玉超杰 梁斌 +5 位作者 丘德赞 韦建勋 韦敏克 陈锋 楚野 韦钧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4-501,共8页
目的 :探讨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31日~2011年1月31日在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35例患者纳入本研... 目的 :探讨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31日~2011年1月31日在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26例,女109例,手术时年龄33~70岁,随访时间5~7年。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时均行颈椎标准正侧位X线片及MRI检查,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融合节段数等,通过X线片测量并计算术前颈椎管率、手术前后颈椎弧弦距、钢板边缘至手术节段椎体边缘的距离(plate to disc distance,PDD)等影像学指标。根据X线片上Kellgren退变分级法和MRI上Miyazaki椎间盘退变分级法,将患者分为无ASD组和影像学ASD组。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AS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末次随访时共有107例患者(45.53%)出现影像学ASD。影像学ASD组患者手术时年龄为39~70岁(53.47±6.33岁),术后弧弦距为0~10.30mm(5.58±2.34mm),上、下PPD均〈5mm 50例,上或下PPD〈5mm 43例,上、下PPD均≥5mm 14例;无ASD组患者年龄为33~61岁(47.56±5.39岁),术后弧弦距0.10~11.21mm(7.63±2.85mm),上、下PPD均〈5mm 39例,上或下PPD〈5mm 62例,上、下均≥5mm 27例,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术后弧弦距、P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比、融合节段数、术前弧弦距、术前与术后弧弦距的差值以及术前颈椎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年龄、PDD、术后弧弦距与ASD发生率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时年龄、术后颈椎弧弦距、PDD与颈椎融合术后影像学ASD显著性相关,手术时年龄越大、术后颈椎生理前凸恢复不佳以及PDD〈5mm更容易发生A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宇 唐小蓓 +3 位作者 穆小平 余城墙 吴有财 韦建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6-660,共5页
随着矫形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研究的逐渐深入,AIS通过手术矫形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脊柱外科医师[1、2]在对AIS患者术后随访时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融合节段下方出现了弯曲... 随着矫形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研究的逐渐深入,AIS通过手术矫形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脊柱外科医师[1、2]在对AIS患者术后随访时发现,部分患者在术后融合节段下方出现了弯曲加重的表现,这就是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远端附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远端 融合术 临床医生 矫形技术 外科医师 手术矫形 术后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程欣 王维 +3 位作者 余城墙 安杨 金鑫 尹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9-144,共6页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进行性疾病,最终会导致股骨头塌陷。长期过量饮酒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酒精性因素成为导致中国男性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病因。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阻...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进行性疾病,最终会导致股骨头塌陷。长期过量饮酒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酒精性因素成为导致中国男性股骨头坏死最常见的病因。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阻碍了成功预防和治疗的进展。本文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构建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酒精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