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fgl2凝血酶原酶FRE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凝血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学军 宋善俊 +3 位作者 李永敢 阳文捷 许力 魏华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0-663,共4页
目的建立人fgl2凝血酶原酶纤维蛋白原相关结构域(fibrinogen-related domain,FRED)的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表达蛋白的凝血活性。方法应用RT-PCR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fgl2凝血酶原酶FRED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以异丙基-β-D... 目的建立人fgl2凝血酶原酶纤维蛋白原相关结构域(fibrinogen-related domain,FRED)的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表达蛋白的凝血活性。方法应用RT-PCR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fgl2凝血酶原酶FRED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鉴定并用His-Tag柱纯化,以促凝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PCA)检测鉴定其凝血功能。结果扩增了人fgl2凝血酶原酶FRED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pET-FRED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直接促凝血活性。结论建立了人fgl2凝血酶原酶FRED的高效原核表达系统,FRED可能为fgl2凝血酶原酶促凝血的活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酶 fgl2 纤维蛋白原相关结构域 原核表达 促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许力 林金盈 毛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43-1246,共4页
为了探讨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条件下SCF、FL和TPO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最佳移植时机及植入潜能,将SCF,FL和TPO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14天,在0、7、10和14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C... 为了探讨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条件下SCF、FL和TPO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最佳移植时机及植入潜能,将SCF,FL和TPO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14天,在0、7、10和14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CD34+CXCR4+细胞数,CD34+CD49d+的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并将SCF+FL+TPO3种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条件下扩增培养7天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6周后用流式细胞术,PCR法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性细胞。结果表明,经过14天的培养,脐血细胞得到了有效的扩增,TNC数,CD34+细胞数,CD34+CD49d+的细胞数于7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而CFU数,CD34+CXCR4+细胞数于第10天达高峰。在移植6周后,扩增脐血移植组的NOD/SCID小鼠的存活率和人源性CD45+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56.25%和(1.39±0.63)%,高于新鲜脐血移植组31.25%和(0.73±0.16)%,亦高于生理盐水移植组(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扩增脐血移植组有6只NOD/SCID小鼠骨髓细胞中可检测到人特异ALU序列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7-10天可能是收获细胞的最佳时机;SCF+FL+TPO3种因子组合扩增7天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植入NOD/SCID小鼠,其植入水平优于未扩增的脐血;上调脐血造血细胞上CXCR4,CD49d的表达可能会增加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个核细胞 体外扩增 NOD/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凝血功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学军 宋善俊 +2 位作者 魏文宁 李永敢 孙碧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3,87,共5页
目的将人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进行真核表达,了解表达蛋白的分布特点,初步研究其凝血活性。方法将pcDNA3-fgl2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利用脂质体转染至HL-60细胞;RT-PCR法检测其fgl2凝血酶原酶mRNA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fgl2凝血酶... 目的将人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进行真核表达,了解表达蛋白的分布特点,初步研究其凝血活性。方法将pcDNA3-fgl2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利用脂质体转染至HL-60细胞;RT-PCR法检测其fgl2凝血酶原酶mRNA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fgl2凝血酶原酶蛋白,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fgl2凝血酶原酶蛋白在细胞膜的表达;并通过检测转染细胞的促凝活性(PCA)分析其凝血功能。结果 pcDNA3-fgl2真核表达质粒在HL-60细胞中进行了瞬时表达,转染细胞可见明显的fgl2凝血酶原酶mRNA条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转染细胞胞质中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在转染细胞胞膜上未检测到明显的蛋白表达。转染pcDNA3-fgl2重组质粒细胞的PCA明显增高且依赖于凝血酶原。结论成功地将fgl2凝血酶原酶基因在HL-60细胞中进行了瞬时表达;fgl2凝血酶原酶主要在胞质中表达,细胞膜上无分布并可能分泌到细胞外;凝血功能分析显示fgl2凝血酶原酶具有直接激活凝血酶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酶 fgl2 真核表达 促凝活性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那度胺二线治疗老年多中心型Castleman病长期缓解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汤杨明 石仁州 +3 位作者 蓝梅 李学军 温宗华 陆晓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一线治疗失败或复发的老年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患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国外文献报道来那度胺对于复发/难治的MCD有一定疗效,但中文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2例来那度胺二线治疗老年复发/难治的MCD患者后取得长期缓解,并对相关文献... 一线治疗失败或复发的老年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患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国外文献报道来那度胺对于复发/难治的MCD有一定疗效,但中文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2例来那度胺二线治疗老年复发/难治的MCD患者后取得长期缓解,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提示来那度胺治疗MCD有效,可以作为治疗复发/难治MCD的一种选择。老年MCD患者本身可能一般状况差,存在各种合并症,从而可能从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 老年人 来那度胺 复发 难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力 林金盈 +3 位作者 阳文捷 蓝娇 李永敢 莫文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91-2792,共2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柔红霉素化疗前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2例APL患者分为高危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和低危组(入院时...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柔红霉素化疗前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2例APL患者分为高危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和低危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L),观察维甲酸及柔红霉素治疗前后APL细胞黏附分子CD49d、CD11b、CD11a、CD54、CD15及CD62L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APL细胞表面均明显表达CD49d、CD11b、CD11a和CD54,而CD15、CD62L表达阴性,高危组患者APL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ATRA诱导3 d后两组APL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高危组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ATRA诱导3 d后加用柔红霉素化疗后1周,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治疗前。结论初发APL细胞高表达CD49d、CD11b、CD11a和CD54,ATRA诱导治疗后APL细胞CD49d、CD5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加用化疗药物后可降低CD49d、CD54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黏附分子 维甲酸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粘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力 毛平 朱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扩增后粘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扩增后粘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CD34+CD62L+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CF+FL(简称SF)组;SFT(SCF+FL+TPO)组;SFT6(SCF+FL+TPO+IL-6)组;SFTs(SCF+FL+TPO+sIL-6R)组;SFT6s(SCF+FL+TPO+IL-6/sIL-6R)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SF、SFT、SFT6、SFTs、SFT6s组均可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细胞(P<0.05),SFT、SFT6、SFTs、SFT6s四组扩增效果优于SF,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SFT和SFT6、SFTs三组之间却无明显区别(P>0.05),在SFT6组合基础上加入sIL-6R后,即SFT6s组能有效地扩增脐血细胞,并优于SFT、SFT6、SFTs三组(P<0.05);SF、SFT、SFT6、SFTs四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上CD49d、CD62L和CXCR4的表达,但四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FT6s组可明显促进脐血CD34+细胞上CD49、CD62L和CXCR4的表达,并优于SF、SFT、SFT6、SFTs四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sIL-6R可协同SCF、FL和TPO有效地扩增脐血细胞并能促进和归巢有关的CD4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脐血 单个核细胞 体外扩增 粘附分子 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