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机有效性、安全性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爱兰 朱蔚琳 +2 位作者 秦岭 莫志江 黄雪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512-3514,共3页
目的:采用临床多种监测方法评价麻醉机的临床使用性能,探究评价临床麻醉机性能的方法。方法:5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试验用KD-8300型麻醉机)和对照组(使用Drager Fabius麻醉机)每组各25例患者。两组麻醉方法及设... 目的:采用临床多种监测方法评价麻醉机的临床使用性能,探究评价临床麻醉机性能的方法。方法:5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试验用KD-8300型麻醉机)和对照组(使用Drager Fabius麻醉机)每组各25例患者。两组麻醉方法及设置同样呼吸机参数一致,静脉麻醉药种类药量一致,固定吸入1vol%安氟醚,调异丙酚用量控制同样的麻醉深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的频率、血气PaO2和PaCO2、预设潮气量和实际潮气量、预设呼吸次数和实际呼吸次数、气道峰压变化情况,异丙酚、安氟醚的用药量,以及术后清醒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结果:试验组异丙酚用量(8.24±3.18)mg/kg,对照组(7.98±2.82)mg/kg;安氟醚的用药量实验组为(17.00±6.89)mL,对照组为(17.05±6.48)mL。两组异丙酚和安氟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SpO2平稳,术中实验组血气PaCO2异常发生8次,调整次数6次,对照组血气PaCO2异常6次,调整次数4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中麻醉机运行良好,预设潮气量和实际潮气量、预设呼吸次数和实际呼吸次数相对偏差组内、组间比较及方差分析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气道峰压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多重配对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平均气道峰压走势一致,95%置信区间上下限(10.25~13.45cmH2O)均在正常范围,组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清醒较好,苏醒评分均达5分以上。术后48h观察,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现肺损伤肺部感染体征,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所有患者简易智能评分≥28分,无一例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结论:试验用KD-8300型麻醉机临床性能良好,与DragerFabius麻醉机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几乎等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和供应 医院 麻醉学 有效性 安全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