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壮族成年人视盘地形图正常值分析
1
作者 杨珂 李莉 白海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5-406,共2页
关键词 视盘地形图 壮族人群 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 广西 正常值 成年人 少数民族 视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七年制眼科医学生临床病例讨论教学中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赖兆光 李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七年制眼科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要求研究生在2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加强临床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问题诱导学生思... 七年制眼科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要求研究生在2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加强临床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能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教学的模式更适合进入到眼科专科培训的研究生临床教学。临床病例讨论具有真实性和个案独特性,将其引入临床教学中,通过参与讨论,能促进研究生的相互交流和积累经验。但临床病例讨论因专业性强,对参与者临床思维要求高,使研究生在讨论中参与度受限。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与临床病例讨论两者相结合的临床教学模式避免了这些不足,更能有效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为其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年制临床研究生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病例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治疗在眼科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莉 何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6-549,共4页
1990年基因治疗最早应用于临床。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成功,基因图及基因序列的完成,将使我们得以在基因水平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应用针对某一变异基因的特异性药物以及替代病变的基因进行基因治疗将成为极具潜力的临床治疗方法;... 1990年基因治疗最早应用于临床。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成功,基因图及基因序列的完成,将使我们得以在基因水平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应用针对某一变异基因的特异性药物以及替代病变的基因进行基因治疗将成为极具潜力的临床治疗方法;同时,通过基因治疗还可将新的功能导入细胞。外源基因的导入可以通过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来实现。就基因治疗的内容、方法及在眼科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眼科 基因导入 适应证 逆转录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FS1基因相关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牛志杰 唐芬 +2 位作者 韦京妤 何光耀 唐安洲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6,共4页
WFS1基因位于染色体4p16.1,编码一种内质网跨膜Wolfram蛋白,参与调节内质网钙离子的动态平衡,在蛋白质转运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WFS1基因突变与多种遗传性疾病相关联,存在听力损失症状的类型主要为隐性遗传Wolfram综合征1型、显... WFS1基因位于染色体4p16.1,编码一种内质网跨膜Wolfram蛋白,参与调节内质网钙离子的动态平衡,在蛋白质转运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WFS1基因突变与多种遗传性疾病相关联,存在听力损失症状的类型主要为隐性遗传Wolfram综合征1型、显性遗传的Wolfram相似综合征以及非综合征型低频感音神经性聋(LFSNHL)DFNA6/14/38。Wolfram综合征1型临床表型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包括尿崩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以及耳聋。Wolfram相似综合征报道很少,与Wolfram综合征1型主要的区别点在于其显性遗传模式。WFS1基因是引起非综合征LFSNHL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我们综述WFS1基因关联的遗传性耳聋相关疾病,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FS1 遗传性耳聋 基因突变 DFNA6/14/38 Wolfram综合征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相关神经营养性角膜炎1例
5
作者 梁煜梅 蒋莉 +2 位作者 崔凌 陈琦 周礼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0-511,共2页
患者男,53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多年于2022年7月11日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无眼痛、畏光、流泪等。视力右眼数指/30 cm,左眼0.05,矫正无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双眼结膜混合充血(图1A,B),角膜上皮粗糙,荧光素钠染色(+),... 患者男,53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多年于2022年7月11日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无眼痛、畏光、流泪等。视力右眼数指/30 cm,左眼0.05,矫正无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双眼结膜混合充血(图1A,B),角膜上皮粗糙,荧光素钠染色(+),睑裂区角膜上皮水肿、缺损,睑裂上下方角膜较透明,右眼睑裂区颞侧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图1C),双眼瞳孔小,直径约1 mm,眼底窥不清。瞬目次数少,平均1次/3 min,角膜反射基本消失。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检查提示,角膜基底膜层未见神经纤维走行;基质层细胞激活、水肿、边界不清(图2)。既往患者因反复发热、头痛、智力下降、言语不清、四肢无力、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于神经内科就诊,经基因检测提示NOTCH2NLC基因5'UTR区域GGC异常重复扩增,皮肤活检提示皮下脂肪间质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图3),诊断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结合患者双眼同时发病、明显瞬目减少,最终诊断为双眼NIID相关神经营养性角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混合充血 双眼视物模糊 角膜反射 言语不清 皮肤活检 核内包涵体 瞬目 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桑叶对牛乳腺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珊 肖良贵 +3 位作者 覃梁珊 张丹丹 雷志刚 黄奔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9期10-16,共7页
研究以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合的方法,共同探讨桑叶中有效活性成分对牛乳腺炎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收集到桑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基因,利用DisGeNET和GENECARDS找... 研究以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合的方法,共同探讨桑叶中有效活性成分对牛乳腺炎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收集到桑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基因,利用DisGeNET和GENECARDS找到“乳腺炎(mastitis)”对应的靶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STING数据库分析得到桑叶有效活性成分与乳腺炎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对收集到的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最后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桑叶有效活性成分和核心靶基因进行对接验证。结果显示,桑叶中的四甲氧基丁醇、去甲介素、山柰酚、槲皮素等29种有效成分作用于673个靶点,其中Janus激酶2 (JAK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连环蛋白β1 (CTNNB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 (GRB2)、Janus激酶1(JAK1)、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 (PIK3R1)、酪氨酸激酶受体2 (ERBB2)、信号传感器和转录激活剂3(STAT3)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11型(PTPN11)为核心靶点。GO和KEGG分析显示这些核心靶点与炎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桑叶中的氯烯甾醇、槲皮素等与JAK2、EGFR等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研究表明,桑叶能够通过JAK2、EGFR、CTNNB1等多个与乳腺炎相关的靶点,以及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 (HIF-1)信号通路等多个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对牛乳腺炎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乳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维锋 杜之渝 +2 位作者 赵武校 刘玺 向一旻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Epi-LASIK、PRK两种术式,探讨上皮瓣保留对早期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兔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PRK模型,检测术后角膜基质炎性细胞数量、角膜基质细胞数量、白细胞介素1(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2... 目的通过比较Epi-LASIK、PRK两种术式,探讨上皮瓣保留对早期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兔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PRK模型,检测术后角膜基质炎性细胞数量、角膜基质细胞数量、白细胞介素1(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2)的表达来探讨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结果Epi-LASIK术后1d、3d角膜基质炎性细胞数量明显比PRK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术后1d、3d角膜基质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PRK角膜上皮层TGF-β2、IL-1β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术后1d、3d角膜基质TGF-β2、IL-1β表达明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LASIK由于上皮瓣的物理屏障作用,减轻了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创伤的过度反应,有利于其正常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创伤愈合反应 白细胞介素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高眼压症和不同病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绍阳 李莉 +1 位作者 钟珊 何丽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对比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和早期、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将120例120眼患者分为OHT组(40例4... 目的对比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SLT)治疗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和早期、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效果。方法根据病情将120例120眼患者分为OHT组(40例40眼)、早期POAG组(40例40眼)和中期POAG组(40例40眼),3组均使用532 nm倍频Q开关Nd:YAG激光器行SLT,激光单脉冲3 ns,光斑直径400 nm,初始能量为0.6 m J,以0.1 m J逐渐递减,至刚好出现香槟样气泡时为治疗能量,治疗范围为360°,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主要观察SLT治疗前后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 d^6个月,OHT组、早期POAG组和中期POAG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内,SLT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HT组、早期POAG组和中期POAG患者基线眼压分别为(25.95±1.80)mm Hg(1 k Pa=7.5 mm Hg)、(24.66±1.55)mm Hg和(25.62±2.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剔除基线眼压的影响之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3组间的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校正后的基线眼压相比,OHT组SLT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最大,其次是早期POAG组,中期POAG组下降的幅度最小。结论 SLT对于OHT和POAG患者具有良好的降眼压效果,SLT的治疗效果随POAG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逐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抑制人RPE细胞HIF-1α基因表达对VEGF及PED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吕明良 曾水清 +2 位作者 肖青 李敏 夏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8-691,共4页
目的利用小发卡环RNA(shRNA)使缺氧培养条件下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沉默,观察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体外转录法合成对HIF-1αmRNA序列的两个靶点的shRNA,... 目的利用小发卡环RNA(shRNA)使缺氧培养条件下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沉默,观察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体外转录法合成对HIF-1αmRNA序列的两个靶点的shRNA,对缺氧(150μmol/L CoCl2模拟)培养条件下人RPE细胞的HIF-1α进行干扰,使用RT-PCR检测HIF-1α、VEGF和PEDF mRNA的表达及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HIF-1α、VEGF和PEDF蛋白水平。结果HIF-1αmRNA的两种shRNA均能有效地抑制RPE细胞在缺氧条件下HIF-1α的表达,同时也有效地抑制VEGFmRNA和蛋白表达,并促进PEDF蛋白表达,但对PEDF 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HIF-1αmRNA的shRNA能有效地使缺氧条件下RPE细胞HIF-1α基因沉默,进而有效地抑制缺氧对VEGF的上调作用,同时也促进PEDF表达。揭示了HIF-1与缺氧条件下PEDF翻译后的下调机制有关,是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最为关键的细胞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NA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蓝倩倩 李莉 王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及植入球面IOL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合并角膜规则散光大于1 D的白内障患者98例(137眼),分为两组... 目的对比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及植入球面IOL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合并角膜规则散光大于1 D的白内障患者98例(137眼),分为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Toric组联合植入Toric IOL,对照组联合植入球面IOL,术后对比患者的自觉症状、裸眼视力、总和散光、客观视觉质量、IOL柱镜轴位。结果平均随访12.8个月,术后Toric组的总和散光(0.62±0.36)D要明显小于对照组(1.50±0.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 Toric组视力为0.8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0.5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ric组术后白天和夜晚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调节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值、100%对比度下视力、20%对比度下视力及患者主观视觉质量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9%对比度下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ric组在末次随访时IOL旋转(6.5±3.2)°。结论与球面IOL相比,Toric IOL能有效地矫正散光,获得良好的主客观视觉质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TORIC人工晶状体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路宏 叶河江 +3 位作者 段俊国 廖品正 刘爱琴 刘文华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ERG和OPs的变化情况,探讨糖尿病对大鼠FERG和OPs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糖尿病组90只。糖尿病组用STZ造模,6个月后将符合条件的大鼠纳入观察组。检测6、9个月时大鼠ERG和OPs的表现。结果糖尿病大鼠...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ERG和OPs的变化情况,探讨糖尿病对大鼠FERG和OPs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糖尿病组90只。糖尿病组用STZ造模,6个月后将符合条件的大鼠纳入观察组。检测6、9个月时大鼠ERG和OPs的表现。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电图a波、b波、OPs振幅有下降趋势,峰潜时延长,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有差异(P<0.01);9个月时糖尿病大鼠a波、b波、OPs振幅降低,峰潜时延迟,与6个月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结论高血糖可使糖尿病大鼠ERG和OPs振幅下降,峰潜时延长;且随病程的延长其影响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实验性 糖尿病 大鼠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振荡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莉 刘路宏 +1 位作者 杨珂 李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1-532,共2页
目的探讨Nd:YAG激光以不同术前处理方式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用Nd:YAG激光对58例(58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分2组进行治疗,A组为散瞳后在接触镜下行激光治疗,B组为不散瞳直接行激光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58例58眼患... 目的探讨Nd:YAG激光以不同术前处理方式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用Nd:YAG激光对58例(58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分2组进行治疗,A组为散瞳后在接触镜下行激光治疗,B组为不散瞳直接行激光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58例58眼患者Nd:YAG激光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增视率100%,A组、B组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激光治疗时间(3.5741±0.9168)min较A组(7.4815±1.7180)min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人工晶状体出现激光损伤斑4眼,玻璃体前界膜破裂14眼,均不影响视力。结论采用不散瞳直接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操作简易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1B1基因敲除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乳头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凌 姜发纲 +1 位作者 徐惠民 刘晓文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CYP1B1基因敲除小鼠是否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视乳头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与前房角发育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方法采用18只成年CYP1B1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对视网膜、视乳头及前房角进行... 目的探讨CYP1B1基因敲除小鼠是否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视乳头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与前房角发育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方法采用18只成年CYP1B1基因敲除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对视网膜、视乳头及前房角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以同龄C57BL/6J小鼠作对照研究。结果正常对照小鼠未发现视网膜、视乳头及前房角的异常改变。CYP1B1基因敲除小鼠中,光镜组观察发现2只眼视乳头形态结构的改变;电镜组观察发现2只眼RGCs呈现进行性的细胞浆和细胞核的浓缩;TUNEL染色组显示3只眼RGCs层和内核层出现TUNEL阳性细胞。上述7只眼均存在较严重的房角发育畸形。结论CYP1B1基因敲除小鼠部分存在RGCs的变性和视乳头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与前房角发育畸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B1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乳头 小鼠 前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术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贾烨 赖兆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单眼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术前3d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 test,SIt)、结膜... 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单眼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术前3d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 test,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筛选出三项指标均异常患者96例(96眼),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A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术(B组)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组),另选择三项指标均正常的患者25例(2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D组)。术后3个月行BUT、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3个月BUT分别为(9.8±1.5)s、(9.6±1.9)s和(10.2±1.5)s,与术前(6.7±1.3)s、(6.2±1.0)s、(6.6±1.3)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术后3个月BUT为(13.8±1.1)s,与术前(14.1±1.0)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3个月SIt、结膜杯状细胞计数较术前提高或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术前SIt、结膜杯状细胞计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对眼表损伤有修复作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泪膜破裂时间 泪液分泌试验 结膜印迹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及小干扰RNA转染对人RPE细胞增生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芳 李敏 +4 位作者 邢怡桥 吕明良 周舟 钟海彬 曾思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530,共6页
背景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为视网膜表面发生无血管、纤维细胞性增生膜,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PVR发展中的作用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目的 探讨缺氧对体... 背景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为视网膜表面发生无血管、纤维细胞性增生膜,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PVR发展中的作用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 目的 探讨缺氧对体外培养hRPE细胞PDGF-BB表达及增生的影响. 方法 hRPE细胞在6孔板中培养,实验组用10、15、20、30、40 μmol/L CoCl2模拟体外培养hRPE细胞的缺氧环境,对照组用未加CoCl2的培养液培养hRPE细胞,采用逆转录PCR(RT-PCR)与ELISA法检测PDGF-BB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hRPE细胞增生率.依据转染siRNA的不同将细胞分为PDGF-BB siRNA1组、PDGF-BB siRNA2组、PDGF-BB siRNA3组(为针对PDGF-BB的3条不同的siRNA,其中有一条为有效siRNA)、β-actin siRNA组、无关siRNA组和只加Lip2000的空白对照组.转染4~6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加入对细胞PDGF-BB mRNA和蛋白及对hRPE细胞增生影响最明显的15 μmol/L CoCl2模拟细胞缺氧环境24 h,检测PDGF-BB mRNA和蛋白及hRPE细胞增生率. 结果 未加CoCl2的对照组未检测出PDGF-BBmRNA和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CoCl2培养hRPE细胞PDGF-BB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737,P<0.01;F=54.612,P<0.05),15μmol/L CoCl2组PDGF-BB的表达量最多,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oCl2处理后PDGF-BB蛋白表达及hRPE细胞增生率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379,P<0.01;F=63.375,P<0.05),15 μmol/L CoCl2组hRPE细胞增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BB蛋白表达量与hRPE细胞增生率呈线性正相关(r=0.994,P<0.05).各细胞转染组hRPE细胞中PDGF-B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6.330、125.650,P<0.01),且PDGF-BB siRNA2组PDGF-BB mRNA较其他各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检测结果显示,各细胞转染组PDGF-BB蛋白的表达及hRPE细胞增生率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131、98.564,P<0.01),PDGF-BB siRNA2组PDGF-BB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增生率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BB蛋白表达与hRPE细胞增生率呈线性正相关(r=0.996,P<0.05).结论 缺氧能够促进PDGF-BB的表达,PDGF-BB的表达上调可显著促进hRPE细胞的增生.在转染靶向PDGF-BB siRNA后,PDGF-BB的表达受到抑制,可有效降低hRPE细胞的增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蛋白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二氯化钴 增生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SP4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明良 李敏 +2 位作者 夏辉 曾水清 曾爱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RPE细胞分别在5.56mmol/L葡萄糖(对照组)以及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条件下,通过RT-PCR检测HSP47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RPE细胞分别在5.56mmol/L葡萄糖(对照组)以及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条件下,通过RT-PCR检测HSP47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结果高糖条件下,HSP47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蛋白水平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HSP47作为一种胶原特异的分子伴侣,在高糖条件下RPE细胞内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47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i-LASIK、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维锋 杜之渝 +3 位作者 赵武校 黄正 刘玺 向一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兔Epi-LASIK、PRK术后研究,探讨Epi-LASIK手术在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及其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Epi-LASIK和PRK模型,观察术后1周、4周、8周角膜Haze的变化、角膜组织形态学结构... 目的通过对兔Epi-LASIK、PRK术后研究,探讨Epi-LASIK手术在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及其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Epi-LASIK和PRK模型,观察术后1周、4周、8周角膜Haze的变化、角膜组织形态学结构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的表达。结果术后1周、4周Epi-LASIK组Haze(1.07±0.49、3.38±1.26)比PRK组(2.38±1.04、5.00±1.95)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57、Z4=-2.41,P均<0.05),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8=-0.96,P>0.05);组织形态学:Epi-LASIK组角膜上皮细胞的紧密性,角膜上皮基底膜的完整性、上皮与基质黏合程度,胶原排列规则性比同时间段PRK组都具有优越性;Epi-LASIK、PRK角膜上皮TGF-β2表达:1周、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Epi-LASIK组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5);1周、8周Epi-LASIK、PRK角膜基质TGF-β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Epi-LASIK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结论Epi-LASIK手术在减轻Haze方面较PRK具有优越性,其上皮瓣的保留对减少Haze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ASIK PRK 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转化生长因子Β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在干眼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蓝倩倩 满平仪 +1 位作者 陈琦 曾思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研究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在干眼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符合干眼症诊断的62例118眼为干眼组,符合正常眼标准的59例114眼为对照组,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定量测量首次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 目的研究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在干眼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符合干眼症诊断的62例118眼为干眼组,符合正常眼标准的59例114眼为对照组,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定量测量首次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fNIBUT)、平均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a NIBUT)、泪河高度、泪膜稳定性分级及泪膜破裂的位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39岁年龄段:干眼组、对照组fNIBUT分别为(5.513±2.516)s、(10.349±6.164)s;两组aNIBUT分别为(7.927±4.374)s、(16.058±5.240)s。〉39~60岁年龄段:干眼组、对照组fNIBUT分别为(5.685±4.187)s、(11.487±7.171)s,a NIBUT分别为(7.458±4.671)s、(16.289±5.092)s;同一年龄段两组间fNIBUT和aNIBU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间泪膜稳定性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31,P=0.000)。两组间泪河高度正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7,P=0.119)。角膜荧光素染色面积最大的象限与泪膜首次破裂点所在象限吻合者41眼(65.1%)。结论利用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可以定量测量NIBUT,并能对泪膜稳定性进行客观分级,与传统诊断干眼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 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 泪膜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远期视觉质量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蓝倩倩 何文静 +3 位作者 周舟 谢娇艳 黄璐婷 李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观察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的远期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将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 D的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WF组(非球面IOL组)和Toric组(散光矫正非球面IOL组),WF组植入AcrySof IQ SN6... 目的观察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的远期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方法将合并角膜规则散光≥0.75 D的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WF组(非球面IOL组)和Toric组(散光矫正非球面IOL组),WF组植入AcrySof IQ SN60WF IOL,Toric组植入AcrySof IQ Toric SN6AT IOL,对比并观察2组术后1 a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结果术后1 a主观调查问卷Toric组视觉质量优于WF组;裸眼视力:WF组为0.65±0.19,Toric组为0.76±0.14;全眼散光:WF组为1.75±0.77,Toric组为0.33±0.21。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 frequency,MTF cut off):WF组为(21.972±10.578)c·deg-1,Toric组为(26.733±7.632)c·deg-1;100%对比度下视力(100%VA):WF组为0.722±0.369,Toric组为0.892±0.2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3.0 mm时,各组间球差、彗差、三叶草、次级散光、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全眼总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全眼散光与裸眼视力、MTF cut off、100%VA均呈负相关;全眼客观散射指数与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的散光(iTrace散光)、球差、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正相关;MTF平均高度(MTF average height,MTF AH)与裸眼视力呈正相关,与iTrace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次级散光、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负相关;斯泰尔比值(SR)与裸眼视力呈正相关,与iTrace散光、球差、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负相关;iTrace散光与球差、彗差、三叶草、次级散光、全眼总低阶像差、全眼总高阶像差、全眼总像差均呈正相关(P<0.05)。Toric组患者末次随访时IOL轴位旋转为3.9°±2.1°。结论在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远期临床观察中,植入单焦点散光矫正型IOL能获得更好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主观视觉质量 客观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前房角的改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宁静 陈琦 +2 位作者 莫梓坚 黄建忠 陈惠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的改变及疗效。方法 对20例34眼前房角关闭270°~360°,虹膜膨隆型及高褶虹膜型的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大光斑、低能量的曲线形、斜照、略模糊光斑光凝的...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前房角的改变及疗效。方法 对20例34眼前房角关闭270°~360°,虹膜膨隆型及高褶虹膜型的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大光斑、低能量的曲线形、斜照、略模糊光斑光凝的改良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式。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8 个月,其中1年以上者14例26眼。15例26眼眼压控制≤21 mmHg(76.47%);28眼周边前房加深,房角粘连范闱减轻或重新开放(82.35%) 全部治疗眼的周边虹膜皱缩,堆积现象缓解,并发症少,有效地保护了患者仅存的视功能。结论 改良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 周边虹膜成形术 前房角 术后 疗效 中期 晚期 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