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南宁市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覃素娇 罗颖华 +3 位作者 罗珍玉 杨敏 刘艳 谈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2-946,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的216名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测定髋部及第1~4腰椎的骨密度,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及骨...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的216名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测定髋部及第1~4腰椎的骨密度,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及骨量正常分别占38.89%、43.06%、18.05%,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升高(χ2=17.56,P=0.000);骨质疏松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绝经年限、足月妊娠次数、户外活动次数、每次运动时间、活动程度、奶制品摄入及钙剂摄入情况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与骨质疏松症呈正相关(OR=3.419,P=0.000;OR=2.569,P=0.016);而BMI、运动次数、饮牛奶及钙剂摄入与其呈负相关性(OR=0.517,P=0.000;OR=0.684,P=0.024;OR=0.589,P=0.021;OR=0.266,P=0.000)。结论广西南宁市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病率高。BMI增高、运动次数多、饮牛奶及钙剂摄入是其保护因素,应加强宣教,从而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地区20899名壮族、汉族正常人群峰值骨量和年龄相关骨丢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定贵 黄国秀 +3 位作者 闭应洲 潘永华 李卫 阳文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骨量(peak bone density,PBD)以及随增龄骨丢失率(rate of bone loss,RBL)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 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骨量(peak bone density,PBD)以及随增龄骨丢失率(rate of bone loss,RBL)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AX),对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体检人群的20899名的腰椎L1~4、左股骨颈上段BMD进行测定,按检测不同部位、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出PBD的均值±标准差和RBL(%)。参照WHO的规定,对≥50岁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与本数据库人群中同性别、同部位PBD比较,-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结果 (1)各部位PBD出现在25~27岁,腰椎PBD男性为1.066±0.153,女性为1.025±0.095;左股骨颈上段PBD,男性为0.920±0.136,女性为0.796±0.132。(2)女性在47岁前BMD处于平台期,围绝经后BMD加速丢失,以腰椎尤为显著,年RBL在1.13%~2%;男性累计RBL随年龄逐渐上升,年丢失率约在0.21%~0.68%,但各年龄段左股骨颈上段的RBL始终高于腰椎。(3)以本地区人群数据库作为参照,男性骨质疏松检出率为腰椎3.1%,左股骨颈上段9.47%;女性腰椎48.8%,左股骨颈上段5.02%。结论南宁地区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的腰椎、男性的股骨颈可能骨折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率 峰值骨量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师承 潘复泽 +7 位作者 黄国秀 李发添 黄美英 张慧平 黄定贵 刘伶 吉庆伟 钟优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广西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预测特征和危险因子分布情况。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3066名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血清学检测,应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探讨广西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预测特征和危险因子分布情况。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3066名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血清学检测,应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计算10年和终身ASCVD发病风险。结果相比女性人群,男性的体质指数、腰围、吸烟率、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和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男性的10年(2.8%±3.9%比1.3%±2.5%)和终身(16.3%±8.0%比9.7%±5.1%)ASCVD发病风险均明显高于女性(均为P<0.05)。在各年龄段比较中,除65~74岁年龄段的终身ASCVD风险男女无差异(P>0.05),其余各年龄段男性的10年和终身ASCVD风险均高于女性(均为P<0.05)。结论血脂水平偏高和男性人群超重、吸烟以及血压水平偏高是广西人群ASCVD发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人群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